自然雜志中國人區塊鏈
『壹』 到處都在搞區塊鏈,這中國到底認不認可這個騙局
對區塊鏈,你了解多少。還說騙局。去網路看看,有沒有被認可。別傻了,有的人掙到好多錢,你還在懷疑。一個新事物的出現,不是不信而是去了解。
當初,有人說手機可以老遠打電話,你是不是也說不可能
『貳』 中國與世界相比,在區塊鏈領域有哪些成就
專利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大多數項目都是在分權和開放源代碼的前提下建立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知識產權(IP)的概念極具爭議。
為此,使用以下搜索詞收集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網站數據:區塊鏈、區塊鏈、比特幣、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數字令牌和智能契約。
分析發現,盡管比特幣價格暴跌,但2018年是專利獲批最多的一年,有記錄顯示,在此期間至少有1060項專利被公布。
2017年批準的971項。在那一年,比特幣開始以998美元的價格交易,並在12月達到19,666美元的歷史高點。
數據顯示,2012年專利批准開始起飛,直到2015年,這個數字一直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今年迄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已授予242項加密貨幣或區塊鏈相關專利。
中國排名第一,獲得790項專利。
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共批准了762項專利申請。韓國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後,分別為161人和132人。英國是唯一進入前10名的歐洲國家,獲得了36項批准。
上榜公司主要是科技巨頭和金融服務公司,如IBM(119項)、Mastercard萬事達(111項)、Coinplug(84項)和阿里巴巴(60項)。
其中就個人而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謙獲得92項專利。
『叄』 目前來說國內比較靠譜的區塊鏈公鏈有哪些
過去每每提到去區塊鏈我們總是會會想到國外的產品,如以太坊,但是今天再談到這個話題時我更多地會想到中國自己的區塊鏈技術。
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應用更多的集中在一些公鏈項目,因為許許多多的應用類項目要基於此開發,所以我認為目前全球的一個落地的大方向是公鏈項目,談成熟還為時尚早,畢竟比特幣和以太坊還是很堵,還有許多舊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會有許多新的問題會出現。比較知名的是比原鏈、Ulord(項目在國外,但技術方提供是在國內公司湖南天河國雲有限公司)、量子鏈、小蟻NEO、公信寶等。
Ulord是一條點對點的價值傳遞公鏈,通過搭建區塊鏈底層架構和數字資源分發協議,支持第三方開發商在其開源協議之上構建自己的應用程序,與眾多行業合作夥伴一起構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完整生態。
基於Ulord創建的各種規則和協議,方便嫁接包括文字、圖片、音樂、視頻、軟體等在內的各類數字資源應用場景,為信息創造者與消費者提供直接的對接平台。第三方開發商可以在Ulord中構建自己的經濟體系,也可以圍繞Ulord重點打造各類應用,使用Ulord中的UlordToken作為系統內憑證。
比如,可以在Ulord上面搭建經驗分享平台,經驗分享者給發布的經驗進行定價,獲取經驗信息的人在平台上交易,支付給經驗分享者的每筆費用都會即時到賬;產品推廣者可以在Ulord上發布廣告,對廣告進行定價,對廣告感興趣點擊廣告的人可以得到一定收益等等。區別於以往信息傳遞要藉助平台或其他中心化機構才能進行傳播獲利這一模式,去除中間環節,信息提供者與消費者直接通過Ulord對接,保證了原創者利益的最大化。
『肆』 十年內區塊鏈將改變世界鏈克帶你去看看
區塊鏈時代強勢來襲|新的一年會有哪些新應用?
如果最近的研究可信的話,我們很可能在未來兩年內看到區塊鏈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
近日,知名技術招聘公司HackerRank發布了《2019年開發人員技能報告》,在參與的71281名開發人員中,超過23%表示,未來24個月這項技術實現實際應用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大約27.54%的人認為這比較現實,21.89%的人不確定,19.77%的人認為該技術被誇大了,只有7.01%的人認為這是不現實的。
物聯網
不過,先別忙著高興,要潑盆冷水的是,該報告預測,相比區塊鏈,物聯網(IoT)才是未來幾年最受歡迎的技術。
開發人員認為,與尚處於萌芽階段的區塊鏈不同,物聯網的採用是由住宅、汽車和城市之間日益增強的連通性推動的。
如何實現
區塊鏈技術正越來越多地被許多行業的主流機構試用和測試,但這項技術似乎還沒有站穩腳步。
銀行看起來對區塊鏈尤為感興趣,因為私人去中心化賬本可能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尤其是在股票交易和清算方面。
這項技術在醫療保健等相關領域也大有潛力,在這些行業,它能用來打擊假葯販賣。
傳統能源公司也在積極探索。事實上,西班牙跨國電氣公司伊比德羅拉(Iberdrola)最近完成了一項區塊鏈試驗,旨在更有效地追蹤可再生能源。
如果這些試驗和測試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應用,那麼明年這個時候,如果再來次調查,我們可能會看到的結果是,認為區塊鏈被誇大的開發人員數量會增加。
『伍』 區塊鏈真的有發展前景嗎
區塊鏈毋庸置疑的有發展前景,而有發展前景的必要條件,就是進入主流市場。
北美區塊鏈基礎設施The OAN(前Aion Network)創始人及CEO Matt Spoke 7月24日在福布斯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為了成功進入主流市場,區塊鏈項目必須「吃狗糧」》的文章,Matt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對區塊鏈該如何進入主流市場的看法——"吃狗糧"。
在科技圈中,有一句行話叫"吃狗糧"(dogfooding,也稱為吃自己的狗糧),指的是公司使用自己的產品,成為自己產品的用戶。許多高增長公司(如微軟、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也都會通過「吃狗糧」的方式進行產品測試,或幫助產品建立信譽。「吃狗糧」雖經常被用來發現和修復bug,但它還有另一個價值:為公司的產品創造可靠的用例。
這一點很值得區塊鏈項目學習,因為區塊鏈項目常常抱著"建好了,他們(用戶)自然會來"的想法,習慣性地把創造新鮮、有趣的區塊鏈應用的責任交給第三方。
這種態度極為普遍,就連知名的區塊鏈峰會Consensus 2019(2019共識大會)也舉辦了題為 "建好了,他們(用戶)自然會來:打造一個全球區塊鏈中心"的圓桌論壇,討論世界各國政府如何在平衡監管、投資和創新需求的同時,為吸引區塊鏈項目做出努力。
平心而論,這種策略對於僅以幣圈人士為受眾的區塊鏈來說可能是有效的。對於證券型代幣,特別是交易這類代表的交易所來說,就更加說得通——「供給創造需求」在這里是慣常的思路,尤其是考慮到實現這些交易需要搭建復雜的基礎設施。
相比之下,「吃狗糧」更有可能被那些尋求主流受眾(比如金融業、製造和供應鏈、身份管理等領域的受眾)的區塊鏈項目開發者所採用。區塊鏈技術要想打入這些主流領域,區塊鏈公司必須先「吃狗糧」。這樣不僅可以清楚地證明區塊鏈技術在幣圈之外也是可行的,還可以凸顯出區塊鏈不光優化現有用例,也能創造新用例。
而The OAN團隊就是一直秉持著這一理念,並依靠著多年來打造的The OAN和Aion的技術棧,開發出了面向獨立工作者的金融科技平台Moves。
Matt表示,在開發和發展Moves這款產品時,團隊希望The OAN區塊鏈網路的相關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重點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量:
1. 如何使用The OAN區塊鏈網路來提高產品的信貸效率。
提高信貸效率主要考量的點有兩個:1)可否借鑒DeFi市場的機制降低資金成本;2)可否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增加外界對於Moves的授信過程的信任。在這里,Moves將形成一種「匯集眾智」的機制,讓所有人都能夠為降低信用風險和增加授信過程的可信度做出貢獻,甚至可能在未來發展出一種微擔保機制。因此,用戶將可以作為借方、貸方或者擔保方參與到平台建立的市場中。
2. 如何使產品與用戶的利益一致化。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將Moves與The OAN網路相連接,藉助數字資產Aion,在產品和用戶之間形成一種利益一致化的關系,從而讓用戶能夠切身體會到Moves產品開展的成功與否,同時也能直接參與到支持Moves的區塊鏈網路——The OAN之中。
3. 如何以Moves開創金融信譽數據開放系統的先河。
這種開放系統可能會成為傳統信貸分數或者相關機制的替代品。多年來,銀行和金融機構一直將Equifax,FICO或者其他類似機構的評分作為風險指標,而Moves團隊認為其正在打造的產品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一個更完善的、更現代化的金融信譽系統的開端。這是一個長期目標。
Moves支持北美主流拼車、外賣等零工經濟平台,將是The OAN在其區塊鏈網路上開發的旗艦版開放應用程序。在6月,Moves的業務運營范圍已經從最初的安大略省再擴大兩地——亞伯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挺進加拿大西部。
The OAN團隊的種種舉措,都是秉持著「吃狗糧」精神,為了讓區塊鏈技術能盡快進入主流市場而努力。區塊鏈並不是面向小眾,而是面向主流,除了The OAN團隊,區塊鏈業內的很多項目、機構也都是朝著這一目標,這么優秀、這么有目標的區塊鏈,你能說沒發展前景嗎?
『陸』 中國區塊鏈政務應用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寫論文用!未來發展會如何
發展現狀:現在應該屬於遍地開花吧,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都有相關的應用案例。比如:一線城市廣州的稅鏈平台、二線城市長沙的中芯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三線城市海口的區塊鏈電子繳存證明平台。詳細的可以網路搜一下,長沙這個中芯平台算是比較綜合的區塊鏈+政務+公共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