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區塊鏈智能合同支付
❶ 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是什麼
舉個例子:
你和你的一個朋友打賭,說明天的天氣預報到底准不準,賭注20塊錢,你賭准,他賭不準。然後到了第二天,天氣果然和天氣預報說的一樣,那麼他應該支付你20塊錢,但是你的朋友耍賴,就是不支付這20塊,結果就是你也沒什麼辦法。
那麼一般是怎麼處理呢?你們為了保證你們的對賭能正常,你們找了一個可信任中介人,你們把各自的20塊錢放到了中介那裡,這樣總可以了吧。
但是第二天,中介又為難了,因為天氣預報預報的是多雲,而實際天上的雲不多也不少,這時你認為這樣的天氣就是多雲,而你的朋友認為這樣的天氣不是多雲,中介也是人啊,於是在判斷天氣到底是不是符合昨天天氣預報的條件上,又出了問題。
最後一番爭吵過後,中介決定一半雲也算多雲天氣,你贏了這個對賭,正准備給你40塊錢的時候,發現錢沒帶,於是只好等第二天才能把錢給你。
所以你看,傳統的合約會受到各種維度的影響,自動化維度,主客觀維度,成本維度,執行時間維度,違約懲罰維度,適用范圍維度等。
而智能合約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你只需要提前規定好合約內容,程序就會在觸發合約條件的時候自動執行合約內容。
譬如,你規定合約內容是,明天中午12點判斷天氣是否和天氣預報一樣,如果是多雲天氣的話,超過一半雲就算多雲,否則不算。當第二天中午12點合約執行,如果你贏了,錢會自動打到你賬上。一切解決。
例子舉得比較簡單,但你可以領會到智能合約能解決的一些問題。
智能合約和區塊鏈
「智能合約的工作理論遲遲沒有實現,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缺乏能夠支持可編程合約的數字系統和技術。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解決了該問題,不僅可以支持可編程合約,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過程透明可追蹤等優點,天然適合於智能合約。因此,也可以說,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之一」
摘錄來自: 「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有一些朋友可能會問,九少爺,你上面說的智能合約,不就是一段條件判斷的代碼嘛,現在很多擔保網站或系統不是也一樣嘛,像淘寶的交易流程,不也是買家付款到系統里,然後賣家發貨,買家收到貨,系統再把錢打給賣家。這不早就實現了嘛?
區塊鏈的特性是:
數據無法刪除、修改,只能新增,保證了歷史的可追溯,同時作惡的成本將很高,因為其作惡行為將被永遠記錄
去中心化,避免了中心化因素的影響
而像上面說的淘寶那套支付擔保系統,依然是中心化的,合約是否公正或正常執行,也全靠中心來決定。如果中心要作惡,我們依然沒有辦法。
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不僅可以發揮智能合約在成本效率方面的優勢,而且可以避免惡意行為對合約正常執行的干擾。將智能合約以數字化的形式寫入區塊鏈中,由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保障存儲、讀取、執行整個過程透明可跟蹤、不可篡改。同時,由區塊鏈自帶的共識演算法構建出一套狀態機系統,使智能合約能夠高效地運行。
❷ 如何理解區塊鏈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這個術語至少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由多產的跨領域法律學者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來的。他在發表在自己的網站的幾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約的理念。他的定義如下:
「一個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promises),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讓我們更加詳細地探討他的定義的意思。
承諾
一套承諾指的是合約參與方同意的(經常是相互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承諾定義了合約的本質和目的。以一個銷售合約為典型例子。賣家承諾發送貨物,買家承諾支付合理的貨款。
數字形式
數字形式意味著合約不得不寫入計算機可讀的代碼中。這是必須的,因為只要參與方達成協定,智能合約建立的權利和義務,是由一台計算機或者計算機網路執行的。
更進一步地說明:
(1)達成協定
智能合約的參與方什麼時候達成協定呢?答案取決於特定的智能合約實施。一般而言,當參與方通過在合約宿主平台上安裝合約,致力於合約的執行時,合約就被發現了。
(2)合約執行
「執行」的真正意思也依賴於實施。一般而言,執行意味著通過技術手段積極實施。
(3)計算機可讀的代碼
另外,合約需要的特定「數字形式」非常依賴於參與方同意使用的協議。
協議
協議是技術實現(technical implementation),在這個基礎上,合約承諾被實現,或者合約承諾實現被記錄下來。選擇哪個協議取決於許多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合約履行期間,被交易資產的本質。
再次以銷售合約為例。假設,參與方同意貨款以比特幣支付。選擇的協議很明顯將會是比特幣協議,在此協議上,智能合約被實施。因此,合約必須要用到的「數字形式」就是比特幣腳本語言。比特幣腳本語言是一種非圖靈完備的、命令式的、基於棧的編程語言,類似於Forth。
智能合約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❸ 區塊鏈技術中智能合約的好處是什麼
重慶金窩窩網路:區塊鏈技術最有前景的應用之一是智能合約。它可以自動執行商業交易和協議。
❹ 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方面是怎麼運用的
區塊鏈應用中心imApp2.0版本已正式上線
區塊鏈應用中心imApp2.0版本已正式上線。imApp是全球首款全民分紅的區塊鏈應用商店,旨在打造區塊鏈行業的超級入口,讓用戶更輕松的使用區塊鏈應用。 imApp2.0版界面上更加簡潔美觀,功能上增加了快訊,DAPP,內容上豐富了猜猜游戲。用戶通過IMAPP瀏覽,轉發,下載,更新,打開應用均可獲得IMAPP生態通證IA。imApp官方已與比特幣鑽石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生態通證IA可按一定比例兌換比特幣鑽石BCD。
❺ 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的作用是什麼
代碼就是法律,沒有人可以篡改,一切都是自動執行。
@區塊鏈神吐槽
❻ 區塊鏈對電子合同起的是什麼作用
電子合同想要做到有法律效力,要滿足鎖定簽約主體身份、文件不被篡改、精確記錄時間,而對於電子文件,也要考慮存儲的安全性。
通過深度使用密碼學演算法、特別設計的數據結構和多方參與的共識演算法,由機器演算法來解決多方交易記錄的一致性、可靠存儲和防篡改問題,與電子數據存證有著天然的強關聯。
首先,電子合同簽約記錄存儲在由多方共同維護的共享賬本上,不可篡改,不可抵賴,當然也不會丟失。
其次,電子合同文本、電子合同要素加密存儲,包括電子合同參與人也採取加密存儲,只有參與人才可以解密查看,在數據上保護簽約方隱私。
再次,機器按照預定義的規則(智能合約)嚴格執行,不再僅靠與第三方一紙協議保證。基於區塊鏈的KYC服務自動檢查驗證證書有效性和身份,在保證隱私的基礎上確保參與人身份有效真實。
區塊鏈技術因其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數據一致性導致的欺詐、提升業務效率和速度、減少交易對手風險以及增加收入、節省成本等特徵,受到市場的熱捧。
❼ 智能合同和智能合約有什麼區別
智能合同是一種基於AI技術的電子合同。能夠更智能的提供不同場景下的電子文書,更精準的識別法律風險,並從合同生命周期全維度提升企業文檔電子化流程。
智能合約是一段程序,它以計算機指令的方式實現了對傳統合約的自動化處理。簡單講,智能合約就是雙方在區塊鏈資產上交易時,觸發執行的一段代碼,這段代碼就是智能合約。
除此之外,智能合同和智能合約最大且唯一的區別在於約束環境不一樣。智能合同的約束力是靠法律來實現的,而智能合約的約束依靠的是共識,換句話說,在智能合約的生態里,每個人都可以是立法者司法者執法者
❽ 支付寶方面存在疑似「蘿卜章,假合同」事件,問題嚴重嗎
我們應該主要將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給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難以獲得這類金融服務。而“雙鏈通”專門解決的正是“蘿卜章、假合同”問題,在化解了這一問題後,小微企業也能得到供應鏈金融服務。最近,供應鏈中頻繁的金融欺詐加劇了市場對這種模式警惕。
據有關人事介紹,螞蟻已經登陸了40多個場景,包括支付、借貸和連鎖物流;其中,在金融領域,螞蟻區塊鏈主要用於跨境匯款、匯兌、票據、保險、供應鏈金融等工作方面。螞蟻金融服務等金融技術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通過技術幫助行業防止供應鏈金融危機,這無疑是緩解當前供應鏈金融面臨的困難的巨大動力。在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努力來促進供應鏈金融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❾ 支付智能合約的運行需要多少eth
一般來說,部署智能合約的步驟為:
- 啟動一個以太坊節點 (例如geth或者testrpc)。
- 使用solc編譯智能合約。 => 獲得二進制代碼。
- 將編譯好的合約部署到網路。(這一步會消耗以太幣,還需要使用你的節點的默認地址或者指定地址來給合約簽名。) => 獲得合約的區塊鏈地址和ABI(合約介面的JSON表示,包括變數,事件和可以調用的方法)。(譯註:作者在這里把ABI與合約介面弄混了。ABI是合約介面的二進製表示。)
- 用web3.js提供的JavaScript API來調用合約。(根據調用的類型有可能會消耗以太幣。)
❿ 區塊鏈技術下的智能合約的原理是什麼
重慶金窩窩分析區塊鏈技術下的智能合約的原理如下:
智能合約的原理是點與點的鏈接,存在於物理和數字空間,存在於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它或許存在於某一個空間,或者存在於兩個不同的空間,這兩個空間有著天然的鏈接,是分布式的,沒有中心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