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區塊鏈經濟研討會
① 如何將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我國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工信部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超過450家,產業初步形成規模。
工信部提出,區塊鏈產業仍處在初期階段,技術的正向價值逐步顯現,但發展過程中仍伴隨不可忽視的風險,比如可能對現行制度規范產生挑戰,存在技術層面的漏洞等。工信部提出,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加強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融合滲透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② 2018 區塊鏈新經濟杭州峰會如何參會
對G20機制來說,杭州峰會是從危機應對到長效治理轉變的節點。G20領導人峰會機制,最初是由於應對危機的緊迫需要而出現,而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的使命則要求G20向長效治理轉變。今年,G20已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建立了更多的部長級會議機制,為增強長效治理能力而強筋健骨。為實現全球性發展,G20杭州峰會還邀請了東盟主席國、非盟主席國、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以及77國集團主席國等參會,更好地體現了「包容」的主題。
目前各國都身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獨走出經濟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在「創新、活力、聯動、包容」中才能實現共同繁榮。
③ 影劇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在2020年出現有什麼契機嗎
還是政策原因,2019年10月24日的講話後,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自此全國各地紛紛出台相關發展政策。2020年又提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全國,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產業和區塊鏈結合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④ 首屆中國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都聚焦了哪些問題
6月21日,首屆中國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召開,大會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主辦,北京知道創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會議吸引了眾多國家權威機構領導、區塊鏈行業大咖、安全行業大佬以及眾多行業頂尖媒體及海外權威人士共同參與。
(圓桌討論區塊鏈安全)
大會共邀請到國內外區塊鏈生態領域相關專家共十餘位到場發表主旨演講,分享如何利用技術打造更好更安全的區塊鏈生態,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高質量的議題分享也受到了參會嘉賓的稱贊與熱議。在大會的圓桌論壇環節,相關專家還共同就如何推動區塊鏈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展開了集中討論,並且不乏勁爆觀點被拋出。
首屆中國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得到了相關行業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會議報名通道開通僅一天即已爆滿,會議當天現場座無虛席,上百家專業媒體當天列席會議並對會議進行了報道。
⑤ 胡凱教授主要研究了區塊鏈和數字經濟的哪些方面
胡凱教授是國內最早從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學者之一,提出並發展了智能合約工程(SCE)、法律代碼科技、驗證即服務(VaaS)等理論方法,在數字經濟與區塊鏈結合、數字經濟園區規劃和咨詢、區塊鏈數字治理、區塊鏈可擴展性、多鏈互聯和區塊鏈形式化驗證技術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和專利性成果。
⑥ 區塊鏈會讓參與者們更加平等嗎請說出深層次的邏輯。
是的。這是區塊鏈核心特徵之一。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十幾個城市獲得應用。政務方面,主要應用於政府數據共享、數據提籠監管、互聯網金融監管、電子發票等;在民生方面,主要應用於精準扶貧、個人數據服務、醫療健康數據、智慧出行、社會公益服務等;金融領域的應用主要涉及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資產管理、保險等細分領域。
⑦ 區塊鏈將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助推器嗎
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區塊鏈技術,當然是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新的技術應用。一旦與實體經濟進行深度融合,必然對實體經濟發展方式,升級改造起到推動作用,有利於節約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積極影響。
⑧ 近來區塊鏈方面的發展情況如何,有沒有正規的項目介紹下
2018年中國區塊鏈行業支出規模及應用前景分析 2019年將接近3億美元,解決短板問題促進經濟發展
區塊鏈技術有望在經濟領域廣泛應用
區塊鏈技術對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構建誠信社會、提升管理科技水平、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望在經濟領域廣泛應用。當前,區塊鏈技術應用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挑戰,要積極推動區塊鏈在經濟社會多個領域、場景和環境中的應用,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加強區塊鏈核心技術研發、專業化的應用示範,加強標准製造、人才培養以及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
2019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將接近3億美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僅為0.83億美元。2018年全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將達1.6億美元。並預測在2019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將接近3億美元。現階段區塊鏈的總體市場規模較小,這是因為市場上的區塊鏈項目多處於嘗試階段,投入不大。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區塊鏈的潛力,計劃在未來增加預算,受此影響,中國區塊鏈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預計到了2023年的市場支出規模預計達到19.5億美元,2019–2023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0.51%。
2017-2023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區塊鏈發展不利因素分析
1、技術不夠成熟。目前,區塊鏈技術在系統穩定性、應用安全性、業務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無法同時滿足「高效低能」、「去中心化」和「安全」等要求。其一,性能問題。區塊鏈上可進行的交易吞吐量不高,目前的區塊容量很小,導致了網路擁堵,高頻次業務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很多項目在也在著手優化,但距離真實的場景例如銀行、證券交易所等的交易吞吐量還有一定距離。其二,共識機制問題。能耗方面,工作量證明等共識演算法能源消耗大、成本高,使得區塊鏈浪費大量全網計算力和對力;種類方面,目前的區塊鏈共識機制種類過少,在未來多樣化的商業場景下,必然需要更加豐富的共識機制相適應。其三,安全性問題。隱私保護、有害信息上鏈、智能合約漏洞、共識機制和私鑰保護、算力攻擊、密碼學演算法安全等問題,都令區塊鏈面臨著平台安全、應用安全的嚴峻形勢。其四,資料庫問題。與傳統資料庫不同,區塊鏈應用需要大量的寫操作、HASH計算以及驗證操作,專門面向區塊鏈的資料庫系統仍是需要突破的難點。
2、應用場景不明確
當前,區塊鏈項目仍處於探索階段,找不到具體的落地場景。目前較為看好的領域有金融、共享經濟、物聯網、公共服務等,但從現有的區塊鏈技術成熟度來看,區塊鏈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離實際使用還有差距。其一,區塊鏈技術的不成熟制約了商業的應用落地,目前隱私保護演算法、共識機制等區塊鏈核心技術雖種類較多,但是普遍來說還不具備商業可用性。其二,區塊鏈的應用模式仍在探索中,區塊鏈的「不可替代」優勢還未體現。區塊鏈本身代表了一種共識系統,應當從一個更高層次去構建一個符合相應商業場景的共識化系統,而不僅僅是做到「業務+區塊鏈」。中國用戶數多,商業場景復雜,而且任何一個商業產品均會牽涉到非常龐大的流量和人口,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並不能滿足。
3、專業人才稀缺
區塊鏈技術是一門多學科跨領域的技術,其涉及領域主要包含操作系統、網路通訊、密碼學、數學、金融、生產等等,但目前我國在交叉學科、領域方面尚有不足,相關領域人才供給嚴重不足。一方面,研發技術人才缺口大。區塊鏈的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Go、Javascript、C和C+等編程語言上,新型的智能合約採用Haskell、Ocaml、Rholang等新型函數式編程語言。在中國的人才市場中具有相關語言資深研發經驗的技術人才有非常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底層設計人才缺乏。與研發技術人才不同,區塊鏈底層系統架構設計人才要掌握多項交叉學科的專業技能,不僅要深入理解區鏈底層設計原理、兼具各系統架構設計經驗,更要掌握具體應用場景業務邏輯。雖然目前已有部分高等院校展開交叉學科教育、區塊鏈專項技能學科設定,但專業人才仍十分稀缺。
中國區塊鏈發展有利因素分析
1、政策利好推動發展。2017年1月,工信部發布《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區塊鏈等領域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要求。2017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基於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試點應用。2017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
2018年3月,工信部發布《2018年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標准化工作要點》,提出推動組建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准化委員會。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鼓勵推動邊緣計算、深度學習、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研究。
自2016年區塊鏈首次被列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來,區塊鏈日益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與關注,北京、上海、廣東、河北、江蘇、山東、貴州、甘肅、海南等24個省市或地區紛紛推出股利政策,開展對區塊鏈產業鏈布局,積極探索基於區塊鏈的行業應用。
2、區塊鏈產業逐漸形成
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持續創新,區塊鏈產業逐漸形成,開始在供應鏈金融、徵信、產品溯源、版權交易、數字身份、電子證據等領域應用,有望推動我國經濟體系實現技術變革,組織變革和效率變革,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重要貢獻。隨著創業者和資本的不斷湧入,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區塊鏈應用將加快落地,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實體經濟「降成本」、「提效率」,助推傳統產業規范發展。此外,區塊鏈技術正在衍生為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新一輪的商業模式變革,成為打造誠信社會體系的重要支撐。
3、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在過去,實體紙幣的流通是很難追溯的,但有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之後,所有數字化資產的流向都將有「鏈」可查。比如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有望能夠解決支付領域的痛點和難點,可以降低交易的復雜性,提升交易端到端的速度,降低交易過程中的溝通成本,提高交易記錄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很高,還有復雜的手工流程,而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能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還使小額跨境支付成為可能。除此之外,區塊鏈的應用還將延伸到醫療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⑨ 作為當今最火爆的區塊鏈經濟,哪裡了解最全面
可以去區塊鏈新聞網,我一直在關注。上面擁有區塊鏈經濟最全面的信息, 而且做到及時更新,能夠全面深入的了解區塊鏈經濟,包括數字貨幣、比特幣等,對於從事區塊鏈經濟的人來說,幫助挺大的。。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採納
⑩ 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正式成立 助推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
9月14日,上海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上海市區塊鏈政策研究、技術研發、企業孵化等企事業單位和相關機構自發自願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服務性、非營利性組織。
聯盟主發起單位包括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區塊鏈鉛筆;聯合發起單位包括布萌(上海)科技有限公司、BitSE、上海矩真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嘉定工業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區塊鏈不可篡改、共享的特性,可以解決數據真偽和數據所屬權的問題,從而被人們奉為所有數據相關行業的最佳解決方案,這其中也包括金融行業。
聯盟致力於搭建連接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產業園區的合作交流和對話平台,組織開展政、產、學、研、金等的深度合作,推動區塊鏈行業研究、產業政策支持、技術研發、標准制定、企業孵化、人才培育等,吸引區塊鏈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推動行業發展自律,營造區塊鏈產業發展良好環境,促進上海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內外影響力的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發展高地。
作為全球首個商用落地的區塊鏈數字資產平台,布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和行業需求,加入聯盟。「區塊鏈的模式是自由、民主的,但自由、民主是需要監管的。」布萌總經理楊帆表示,「布萌之所以加入聯盟,是希望和政府機構有一個交流的平台,通過和政府相關機構的交流溝通,促進區塊鏈行業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作為金融科技的熱門話題,楊帆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場景:「區塊鏈技術可以為金融領域提供真實、可信的數據,在風控、徵信等大數據方面大有可為。同時,監管機構也可以通過成為節點之一,更好、更低成本的達到監管目的,提高辦事效率。」
「後續,布萌將積極參加聯盟活動,通過業務分享等方式積極主動的與聯盟成員進行溝通,向大眾展示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成果,為聯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楊帆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