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ereo區塊鏈
1. 影響未來世界的七大區塊鏈應用是哪幾個
區塊鏈是互聯網的價值回歸。
1989年,伯納斯-李於開發出萬維網。萬維網創立的基礎,是基於開放、公平的原則而生。但時隔28年後的今天,全球互聯網開始出現形色各異的壟斷局面,互聯網開放透明的原則被毫無節制地踐踏。
在中國,互聯網已正式進入「美蘇爭霸」時代,騰訊系和阿里系幾乎形成了壟斷。有些平台接連爆出用戶隱私泄露的情況,近期傳出兩家知名公司爭奪用戶數據等等。要改變這一切,亟需一種新的技術力量,區塊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從技術角度解釋,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由此來看,能夠影響未來世界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它們必須有以下幾個共同特質:
1. 所在領域對數據安全需求極高
2. 所在領域對數據隱私要求極高
3. 運轉計算過程需要可追溯、不可篡改
4. 可降低社會成本
5. 開放姿態,眾人皆能貢獻參與
6. 擁有自己獨立發行的token令牌
7. 該行業在互聯網格局中已高度繁榮
通過充分的行業數據調研和廣泛的抽樣研究,我們列舉以下八大可以改變世界的區塊鏈應用方向及優秀代表項目。
一、金融
區塊鏈應用金融領域的核心價值:促進反洗錢和顧客身份審查。
在區塊鏈的創新和應用探索中,金融是最主要的領域,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智能合約、金融交易、物聯網金融等多個方面存在廣闊的應用前景。
就拿淘寶購物來說,支付環節需要通過支付寶實現可信任擔保交易,但因為淘寶和支付寶同屬一支,這種信用基礎就被操縱在阿里自己手裡。如果把支付寶擔保平台換成一個「可信任的超級系統」,讓交易變得直觀而安全,也就不需要第三方擔保了。區塊鏈的出現恰好可以讓這個想法變成現實。
比特幣是目前區塊鏈技術最廣泛、最成功的運用,因為其具有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得到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的廣泛信賴,近些年更是瘋狂暴漲,甚至在許多國家比特幣已經成為了合法貨幣。
二、游戲
區塊鏈應用游戲領域的核心價值:把游戲權利交還給游戲玩家。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智能合約、資產交易等技術特點,能很好的解決目前游戲行業游戲數據和用戶數據隱私泄漏的問題,促進游戲中虛擬數字貨幣的保值,實現用戶與游戲開發平台公平的價值共享。
在國外,區塊鏈技術已廣泛應用在游戲貨幣支付環節,如八百萬玩家的游戲Fragoria已啟動GameCredits的區塊鏈支付網關,為游戲行業提供首個加密貨幣支付方案。
三、社交
區塊鏈應用社交領域的核心價值:讓用戶自己控制數據,杜絕隱私泄露。
想想為什麼我們剛剛瀏覽完某個購物網站,總會在其他社交平台上收到類似的廣告彈窗,因為數據隱私被壟斷的大數據平台進行了可恥的販賣。
區塊鏈技術在社交領域的應用目的,就是為了讓社交網路的控制權從中心化的公司轉向個人,實現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改變,讓數據的控制權就牢牢掌握在用戶自己手裡。
以色列輕社交APP軟體Synereo,藉助匿名化的區塊鏈網路及其內嵌代幣機制,充分保證用戶隱私安全。同時利用標簽代幣化和個性化定價,幫助人們重塑社交網路形象、人與人之間關系、身份與認知。
四、版權
區塊鏈應用版權領域的核心價值:重塑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區塊鏈的技術將所有的交易都記錄在區塊中,且形成記錄不可被篡改,因此所有交易都可以被追蹤和查詢到,保障了區塊鏈上的交易透明性,避免網路中的用戶非法使用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對原創者來說,這是一種更便捷、更安全、更低廉的版權保護方式。
?目前區塊鏈技術多應用於數字音樂的版權保護,在線音樂平台PledgeMusic公布了一個全球分散式帳簿和公平貿易音樂資料庫的綜合藍圖,可以充分解決所有權,付款和透明度問題。
五、雲計算
區塊鏈應用雲計算領域的核心價值:推動公共信任基礎設施建設進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區塊鏈與雲的結合也是必然趨勢。區塊鏈與雲的結合,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區塊鏈在雲上,一種是區塊鏈在雲里。後面一種,也就是BaaS,Blockchain-as-a-Service,是指在雲服務商直接把區塊鏈作為服務提供給用戶。
未來,雲服務企業越來越多地將區塊鏈技術整合至雲計算的生態環境中,通過提供BaaS功能,有效降低企業應用區塊鏈的部署成本,降低創新創業的初始門檻。
六、共享經濟
區塊鏈應用雲計算領域的核心價值:為平台構建用戶信任。
區塊鏈是基於分布式和一致性的存儲系統,實現對於P2P商業模式下透明真實的信用管理體系。核心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破解分享經濟的信任痛點。P2P網貸、二手車交易、住宿分享等分享經濟細分領域都已經開始嘗試。
區塊鏈通過藉助智能合約技術、能夠自動執行滿足某項條件下的操作,也能夠使得更多商品「共享」,大幅降低契約建立和執行的成本。
騰訊正在把智能合約運用於自行車租賃、房屋共享等領域,如果這種智能合約運用於今天火爆的共享單車領域,也許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全新的改變。
七、數字廣告
區塊鏈應用數字廣告領域的核心價值:實現廣告投放精準化,保障用戶隱私不受侵犯。
區塊鏈技術在數據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安全方面的天然優勢說明其與數字廣告存在天然的嫁接優勢。智能合約在打擊數字廣告欺詐的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廣告交易的效率。
metacrypto元數據廣告鏈是全球首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廣告平台,MetaCrypto採用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不依賴任何中心化的中介機構,不依賴競價排名的困擾,實現自由提交在線廣告合約,投放效果完全不需要擔心被任何環節篡改和被渠道方虛假投放問題。
用戶把個性化元數據設置在自己的私有設備上,私密和敏感信息都只會保留在自己的設備上,一部分可以公開的用於合約撮合元數據才會被業務區塊鏈同步,保護好每一個用戶的隱私的同時,用戶才可以在本地觸發廣告者廣告播放合約,並從中獲取一定的額外獎勵。
2.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社交,會顛覆現有社交網路嗎
目前的社交網路是中心化的結構,由用戶創造內容,由社交網站設定規則、存儲內容、分發內容。用戶之間的交互通過中心化的社交網路實現,利用社交網路進行人際關系的溝通與維護、獲取朋友動態、熱點內容等信息,而作為服務提供方的社交網路則掌握了用戶產生的數據,並通過分析這些數據,進行精準的廣告推薦,從而獲益。
本來無可厚非,但這也引起了一部分用戶的不滿,尤其是對自己的隱私安全敏感的用戶。
為了讓社交網路控制權從中心化的公司(如等)轉向個人,創業者想到了區塊鏈的技術,試圖通過區塊鏈實現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轉變。
全新的社交媒體平台開始萌芽了:利用區塊鏈分布式技術構建平台,讓用戶自己控制數據。
如何理解區塊鏈社交網路?
區塊鏈從技術上是一個分布式賬本的解決方案,不可篡改記錄,保證了真實可信。但是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可信任的無中介網路平台。而運用到社交網路上,就是可信任的點對點的對等社交平台。以色列特拉維夫有一家名為Synereo的公司,試圖挑戰中心化社交網路現狀,挑戰的方式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形成點對點網路。
Synereo社交網路跟Facebook和Twitter剛好相反:
一是無法記錄、存儲任何個人信息;
二是不會向用戶推送精準廣告。
Synereo社交網路允許用戶在自己設備上運行節點接入網路,節點與節點之間實時互連,用戶信息以加密形式存儲在網路節點上,形成一個分布雲。按照區塊鏈技術,數據是冗餘存儲,數據只有掌握了秘鑰的人才能查看。網路會向做出存儲和算力貢獻的用戶提供補償。此外,也會向創建和維護內容的用戶提供獎勵。
通過這樣的方式,它建立了跟傳統社交網路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把用戶資料和信息的控制權歸還給個人,並為有貢獻的用戶提供激勵。這樣的模式一是保證了個人數據安全,二是通過系統機制刺激大家做更多的貢獻。網路在這個時候,不再是中央樞紐,而是單純的平台,一個用戶完全可以點對點進行交互的平台。
這就是Synereo的創始人Dor
Konforty 一直強調的,要創建一個「不通過收割用戶信息進行變現的社交網路」
。用戶之間的交互,比如發消息、發文章、發圖片、發視頻,都是點對點進行,用戶還可以發布收費的內容,並通過AMP(本地加密貨幣)收費。AMP是一種替代幣。
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平台還有Steemit、Yours。其中Yours更加專注,想做基於比特幣的內容創造者社交媒體平台。它的口號是很簡單:你負責創造或發現好內容,Yours負責幫你賺錢變現。(Yours
is a way to earn money by creating or discovering good content.
)
Yours的開發者StevenMckie曾在博客中寫到:互聯網自身就是網路,Yours的點對點網路是基於互聯網這個大的網路,它可以讓所有其他網路內容變現。Yours平台把內容控制權完全交給用戶自己,用戶可以創建頻道,獲得創作收入。
跟Syner使用替代幣AMP不同,Yours的變現貨幣採用了成熟的比特幣。
區塊鏈的技術讓沉寂的社交媒體創業開始有了新的希望。原來的社交媒體,主要是在交互層面的創新,比如Twitter的廣播式的信息發布,Snapchat的閱後即焚等。但今天的基於點對點的社交網路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它能夠成長成為主流社交網路嗎?
Synereo的CEO Dor Konforty對區塊鏈社交網路的未來非常樂觀。他認為由於區塊鏈社交網路的對等性,用戶可以更自由、更放鬆、更隨心所欲,比中心化的平台更有優勢。
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就是信息的分層化。因為所有的用戶都是點對點網路,用戶可以創建基於個人需求的不同身份的社交群組。比如同事、父母、同學、興趣等不同的身份網路。這樣不用擔心自己昨晚聚會照片會讓父母或者公司領導看到。誰可以看,誰不可以看操作非常方便。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點對點的社交網路對一些用戶有很強的吸引力,比如對個人信息隱私安全要求高、對商業化廣告反感的用戶。尤其是當用戶深入了解到Facebook和Twitter這些社交網路對於他們個人數據的使用方式,通過分析用戶偏好來推送廣告等。他們對於由自己控制,通過分布式網路來掌控個人的信息和內容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
但如果大多數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對於隱私和商業化持開放態度,那麼,區塊鏈社交網路會面臨瓶頸。用戶需求、使用場景才是驅動它發展的關鍵,技術是滿足需求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原來的平台上已經形成了慣性,讓用戶轉移的成本也非常高。
即使點對點社交網路希望通過獎勵措施來驅動發展,比如Steemit用戶在成功發布內容後可以獲得社區的加密貨幣Steem
dolloars,跟美元掛鉤的加密數字貨幣。Synereo的機制是獎勵給任何有貢獻的人,包括開發代碼、創造內容,甚至包括傳播內容的人。這一套激勵措施邏輯很完美,照顧到了各個貢獻者,但最終能否發展成為大的場景,不取決於這個激勵體系,而是核心的需求本身:是不是更高效,更有意思的社交網路。
總言之,基於區塊鏈的社交網路本質上就是去中介化,打破現有社交網路的規則。區塊鏈社交網路的前景取決於用戶對這個中介化是否介意,用戶對中心化控制、安全、隱私是不是真心介意,如果大多數人並不介意,那麼,區塊鏈社交網路本質上很難在短期內有所作為。如果很介意,那麼革命就要來了。一切取決於社會價值的變化,技術的變遷會起到加速或者延緩作用。
3. 大數據課程怎麼樣不知道就業怎麼樣
大數據(big data,mega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大數據」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許多來源搜集而來的龐大數據組,往往具有實時性。在企業對企業銷售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可能得自社交網路、電子商務網站、顧客來訪紀錄,還有許多其他來源。這些數據,並非公司顧客關系管理資料庫的常態數據組。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1]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的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存儲和/或虛擬化技術。(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4]》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不過,大約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才成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彙。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指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將增長50%,每兩年便將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此外,數據又並非單純指人們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業設備、汽車、電表上有著無數的數碼感測器,隨時測量和傳遞著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乃至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信息。
大數據的意義是由人類日益普及的網路行為所伴生的,受到相關部門、企業採集的,蘊含數據生產者真實意圖、喜好的,非傳統結構和意義的數據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淘寶十周年晚會上,將卸任阿里集團CEO的職位,並在晚會上做卸任前的演講,馬雲說,大家還沒搞清PC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
借著大數據時代的熱潮,微軟公司生產了一款數據驅動的軟體,主要是為工程建設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在這個過程里可以為世界節約40%的能源。拋開這個軟體的前景不看,從微軟團隊致力於研究開始,可以看他們的目標不僅是為了節約了能源,更加關注智能化運營。通過跟蹤取暖器、空調、風扇以及燈光等積累下來的超大量數據,捕捉如何杜絕能源浪費。「給我提供一些數據,我就能做一些改變。如果給我提供所有數據,我就能拯救世界。」微軟史密斯這樣說。而智能建築正是他的團隊專注的事情。
從海量數據中「提純」出有用的信息,這對網路架構和數據處理能力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戰。在經歷了幾年的批判、質疑、討論、炒作之後,大數據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時代。2012年3月22日,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拉動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奧巴馬政府甚至將大數據定義為「未來的新石油」。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它將在眾多領域掀起變革的巨浪。但我們要冷靜的看到,大數據的核心在於為客戶挖掘數據中蘊藏的價值,而不是軟硬體的堆砌。因此,針對不同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商業模式研究將是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我們相信,在國家的統籌規劃與支持下,通過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策略,通過國內外IT龍頭企業以及眾多創新企業的積極參與,大數據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大數據就是互聯網發展到現今階段的一種表象或特徵而已,沒有必要神話它或對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大幕的襯托下,這些原本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容易被利用起來了,通過各行各業的不斷創新,大數據會逐步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1]
意義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來台演講中就提到,未來的時代將不是IT時代,而是DT的時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顯示大數據對於阿里巴巴集團來說舉足輕重。
有人把數據比喻為蘊藏能量的煤礦。煤炭按照性質有焦煤、無煙煤、肥煤、貧煤等分類,而露天煤礦、深山煤礦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樣。與此類似,大數據並不在「大」,而在於「有用」。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對於很多行業而言,如何利用這些大規模數據是成為贏得競爭的關鍵。
希望可以幫助您,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