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1
1. 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大數據
1、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貨幣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新浪科技發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提到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2] 。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2、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2. 區塊鏈技術+物聯網實現的是什麼
淺談一下我的認識。現在區塊鏈,物聯網都很熱,寫趨勢的文章很多,昨天回顧了幾年前的文章,有幾篇對趨勢把握的很好。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是點,線,面到立體的過程 。不管區塊鏈,還是物聯網都是通過技術創新把過去關聯性不強的事物聯系起來,成為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接入這個整體,你可以實現你想做的任何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3. 什麼是大數據和物聯網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核心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數據。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數據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台、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大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越來越成為數據的主要部分。據 IDC 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中 80%的數據都是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每年都按指數增長 60%。
大數據就是互聯網發展到現今階段的一種表象或特徵而已,沒有必要神話它或對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大幕的襯托下,這些原本看起來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容易被利用起來了,通過各行各業的不斷創新,大數據會逐步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
4. 什麼是數據區塊鏈(BlockChain),和現今的大數據有什麼關系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
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和數軟體,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專業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商。團隊自2016年即開始研發區塊鏈技術,對區塊鏈加密演算法、共識機制網路安全、分布式、點對點等區塊鏈技術領域都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5. 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大數據
區塊鏈發展到今天,早已從最初的金融交易延伸到所有需要中間人作保或認證的應用項目,比如房屋交易、汽車買賣等,甚至可經由API的串聯,將區塊鏈技術與其他應用服務內容加以整合,據此加速產生各式各樣的創新應用,甚至有助於加速推動物聯網應用發展。

區塊鏈最早期的應用就是比特幣了,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它像一個資料庫賬本,而賬本裡面也蘊含自比特幣以來的所有交易記錄,包含多個區塊記錄,每個區塊各自對應一部分交易,又記載著前一區塊的Hash值,形成一個鏈條狀的數據結構。
許多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解決了物聯網安全性、隱私性和可靠性問題所缺失的一環。它可以用於追蹤數十億相互連接的設備,促成設備之間的交易和協作處理,為物聯網行業節省大量成本,這種去中心化方法將會消除單點失敗,創造一種更為可靠的設備運行生態系統。同時區塊鏈所使用的加密演算法還能為消費者數據帶來更高的隱私。
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它是公開的,每一個網路參與者都能看到區塊以及存儲在裡面的交易信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看到你的實際交易內容,這些內容通過你的私鑰被保護著。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因此沒有一種單一的機構可以批准交易或者為交易的接收設定特殊的規則,這就意味著參與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任,因此所有的網路參與者都必須達成共識來接收交易。
更重要的一點是,區塊鏈是非常安全的,這種數據只能不斷被擴展,之前的記錄是無法被改變的。並且區塊鏈所使用的賬本是防篡改的,並且無法被不法分子操縱,這種賬本並不是位於某個具體的地點,並且無法對中間商進行攻擊,因為沒有任何單一的通信線程可以被截獲。
區塊鏈可以應用到物聯網保證信息安全,比如設備儀器的製造商,可以藉助區塊鏈技術追溯到每一項零組件的生產廠商、生產日期、製造批號乃至於製造過程的其他信息,以確保整機生產過程的透明性及可塑性,有效提升整體系統與零組件的可用性,繼而保障設備儀器運作的安全性。
區塊鏈特有的共識機制,通過點對點的方式是各個設備之間連接起來,而不是通過中央處理器,各個設備之間保持共識,不需要中心驗證,這樣就保證了當一個節點出現問題之後,不會影響網路的整體數據安全性。
現在,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升溫,深圳北航物聯網研究院(www.buaaiot.org)認為它也將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改變去融合到各個行業。區塊鏈技術的誕生,讓各類的演算法更高效,其去中心化的原理以及分布式的計算規則,讓萬物連接秒算,並且防止了黑客對於數據的攻擊,各類資產可以實現在區塊上登記、交易並數據永遠不可篡改,不可逆,這無形的魅力讓各類資產匯聚在區塊上。
6. 什麼是物聯網,什麼是大數據,什麼是區塊鏈
1.什麼是物聯網
其實簡單的來說,大數據就是通過分析和挖掘全量的非抽樣的數據輔助決策。
大數據的特徵
大數據是指以服務於決策為目的,需要新型數據處理模式才能對其內容進行採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本。
大數據具有如下本質特徵:
1.根本目的是服務於決策,大數據能夠幫助各類組織和個人大幅度提升決策能力,做出更好的決策和判斷;
2.量度大,大數據通常是指100T以上的數據量,這難以依靠傳統的計算手段有效計算,而必須依靠新的計算手段和數據挖掘工具;
3.頻率高,大數據是用戶參與與互動而產生的數據,根據用戶的網路痕跡來及時地了解用戶的相關數據,這種數據是按照天甚至小時來計的高頻數據。而傳統的數據頻率都很低,很多數據是按照月甚至按照年份來計算的;
4.速度快,大數據是實時性的數據,能夠實時反應。例如,在網路搜索框輸入一個關鍵詞,能夠瞬間呈現,而傳統的數據收集方式則是嚴重滯後的;
5.永遠在線。在線是大數據的前提條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數據是永遠在線的,能夠隨時被調用的。大數據通過分析各種網路終端上的用戶痕跡,能夠更好地分析用戶的行為、情感、思想、愛好與需求,來更好地進行決策和分析。
大數據的三大關鍵點
首先,數據的可獲得度。目前在國內,大數據的發展嚴重受制於政府信息的公開性不夠,很多數據難以獲得,導致難以實現真正的大數據挖掘和分析,這就要求政府及時開放更多的數據,以提高數據的可獲得度。
其次,進行科學的模型建構。模型的科學性直接決定著數據分析的質量,這就要求有高超的建模水平,當然數據量越多也有助於模型的合理構建。
第三,利用專家對觀點進行提煉。為決策提供依據的基於數據挖掘的獨到、高質量的觀點,高度依賴於高質量的數據解釋,這就體現了行業專家的價值。
物聯傳媒提供
7. 什麼是區塊鏈大數據怎麼解釋
數據區塊鏈技術本質是去中心化且寓於分布式結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證明的方法,用數據區塊取代了目前互聯網對中心伺服器的依賴,使得所有數據變更或者交易項目都記錄在一個雲系統之上,理論上實現了數據傳輸中對數據的自我證明,深遠來說,這超越了傳統和常規意義上需要依賴中心的信息驗證範式,如金窩窩集團的區塊鏈+大數據極大的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這種點對點驗證將會產生一種」基礎協議」,是分布式人工智慧的一種新形式。
8. 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有什麼區別
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有什麼區別
在不久的將來,物聯網的設備將爆增,有可能是千億,也可能是萬億,像這么一個龐大的網路,如果還是以中心化的組網模式去管理的話,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投入維護應該是沒辦法估量的。
大數據本質上來講,屬於資料庫的一個小分支,這樣就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和資料庫的關系。資料庫在軟體、在互聯網界、在IT界其實是個特別古老的研究領域,從最初的文件系統到ER模型到後來引發的大家都知道的傳統資料庫的三大成就,關系模型、事務處理、查詢優化,一直到後來互聯網盛行以後的NOSql資料庫的崛起,資料庫技術在不停發展、在變化,那麼也包括以XML為代表的半結構化,文本、語音等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等等。
區塊鏈和資料庫的關系看起來其實也就是這樣一種關系,從資料庫技術演進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它總是來源於要怎麼去滿足新的業務需求,然後創造出新的這些數據處理技術。比如從最開始的文件系統,為什麼我們需要ER的這種模型呢,是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大家對於這些快速的記帳、高並發數據寫入和訪問,有了進一步的需求,從而導致了實體關系模型的產生以及快速的發展。後來為什麼NOSql資料庫會出現呢?就是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資料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本質上我們認為整個互聯網就是一個大的資料庫。
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當然我們通過NOSql資料庫、雲存儲這些技術解決的互聯網海量實時數據處理問題之後,下一個問題一定就來了,那就是如何以規模化的方式來解決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舉個例子,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相關,從一開始的溫飽問題,到營養結構問題,再到大家所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資料庫的發展其實也是一樣,當我們通過ER實體關系模型,通過NOSql資料庫能夠很好的解決數據存儲和數據訪問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接下來大家要去關心的,要去解決的那一定是真實性、有效性的問題。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這些技術,對數據真實有效不可偽造、無法篡改的這些要求,相對於現在的資料庫來講,肯定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要求。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資料庫與區塊鏈融合趨勢,其實是非常緊密的、無法阻擋,好像剛才說的電影,內容的製作方開始向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這個方向發展一樣;從資料庫的角度,區塊鏈就是一種新型的數據組織方式。我們認為大數據、區塊鏈是兩者合一的。
9. 什麼是大數據時代的物聯網
萬物互聯的本質:物與物背後「人」的互聯。
數據思維的本質是要把一些 業務現狀數據化,有判斷業務數據現狀的邏輯,有基於判斷結果反應的邏輯。
什麼意思?
也就是從1)數據的搜集,到2)數據分析,再到3)分析後的反饋都可以盡可能被量化。
可具體應用到用戶運營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回顧數據思維上,我們肯定已經能夠明了,無非是分為三個步驟:
標准化用戶數據的搜集,明確用戶的標簽
分析對比用戶標簽
基於不同用戶標簽的數據變化,形成運營反饋
關注用戶發言的頻次和質量,質量代表的是這個用戶發言後可以在群內帶來多少持續討論
關注用戶拉進群來的用戶量,和用戶和群內用戶的鏈接情況
對群內討論的內容進行標注,例如八卦,干貨,某一個群成員,線下活動等等
關注社群的活躍時間段
哪種內容是不斷提升群內的用戶鏈接緊密度的
哪種內容是提升群內用戶增速的
哪種內容是提升用戶發言頻次的
哪種內容是提升用戶發言質量的
哪種內容對哪種分級下的用戶效果最佳
哪種內容在哪個時間段的發布效果最佳
- 這樣接下來的運營動作反饋怎麼做呢?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平台都在做社群運營,我們應該怎麼在社群內的用戶運營的時候使用數據思維呢?
首先我們來想想社群的價值,社群的價值其實是需要用戶討論社群主題范圍內(或者是用戶關注)的話題,進行高價值的討論,避免低價值的內容在社群中出現,不然的話,社群被大部分用戶屏蔽信息,想要在社群內做的轉化也難以實現了。
所以圍繞這社群的目的,要更精細化的運營用戶,我們通常都需要用戶在群內修改名字。
如果是基於某種社團特徵的社群,通常會要求用戶標註上 地區,行業,姓名。
如果是基於某個區域的某個目的的群,通常會要求用戶標註上公司,興趣,姓名/或者是基於這個目的階段,如果是讀書群,那麼就需要標注正在看的書,如果是英語演講群,就需要標注英語演講的段位等等~~
我們一定能夠看到哪些用戶沒有標注的群,除非本來就是熟人,不然很難形成討論。
但是一旦有了用戶標注,用戶進行陌生的溝通和運營就有了一個好的基礎。
這樣對於一個社群的基礎設施來說有了很好的第一步,但是從社群運營者的角度來說,的這對進行社群運營的用戶標簽的搜集是不夠的。
還應該搜集哪些信息呢?
通常一個群內 都會有幾個關鍵鏈接,這幾個節點就鏈接了整個群的成員。
以上就完成了對於社群用戶的數據搜集。
然後用戶的發言頻次質量,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鏈接數據,對用戶進行分級。
我們不斷去分析在不同類型的內容發布後,不同分級上的用戶發言頻次和質量的變化,以及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鏈接的數據,來判斷。
這樣我們就掌握了一張精細於用戶群體,精細於用戶行為,精細於活躍時間,精細於內容標簽的社群運營大圖了。
這個階段我們就完成了數據分析,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因為用戶總是波動的,波動的背後,是社會熱點的波動,是用戶自身的成長與變化,所以我們還是需要進行持續的數據搜集和數據分析,以得知當下的那張社群運營的大圖,讓我們對我們運營的社群做到心中有數。
當我們發現某個分級的用戶在減少,使得社群的用戶結構發生了兩級分化的情況,我們可以找到對這個我們需要增長的分級下的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更多的發布。
當我們希望進行一些商業項目的轉化,需要大家開始提高對群的關注度,加強用戶之間鏈接的時候,我們可以發起一些有助於增加群內鏈接的內容討論,以便於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商業轉化。
當然在我們的數據統計和分析下,我們一定可以知道哪些用戶有更多的用戶鏈接,更好的社群內容的輸出,我們也需要和這些核心用戶進行單點的溝通討論,以便於他們對我們的社群有更高的認可度,也可以在社群的運營出現怎麼做都效果不佳的時候,可以多和這些核心用戶溝通溝通,來感知他們的判斷。
數據就像錢,沒有數據是萬萬不能的,但是也不能光靠數據解決所有的問題。
數據更像是我們做好用戶運營的基礎設施,我們有了數據,就能對用戶的現狀,用戶的大盤和歷史行為有了一個基礎的判斷,但是對用戶的洞察,也並不能只靠數據,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和用戶的直接溝通,探知背後那些難以被數據洞察的原因。
以便於洞察之後,我們可以再嘗試以提取關鍵要素的方式,把過去沒有數據化的標簽盡可能標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