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世界區塊鏈采訪

世界區塊鏈采訪

發布時間: 2021-10-26 10:42:44

❶ 所謂「區塊鏈」是什麼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然而,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
近十多年,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相比誕生之初,區塊鏈行業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前幾年的區塊鏈市場更像是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經歷了躁動期,也遇到過起起伏伏,然後大浪淘沙,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才發展起來。
在參加Cointelegraph中文的活動時,Avalanche亞洲生態合夥人Wilson表示:「在2018年的時候,區塊鏈生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更多是概念式的。去年開始,區塊鏈行業發生了很大的差異。越來越多靠譜的項目誕生。」
的確,除了最初局限於在數字貨幣領域應用,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不同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研發,區塊鏈也已經發現了更多能夠凸顯其價值的應用場景。
增長之勢不減,但仍未實現大規模應用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也展現出其巨大的待開發潛力。
在過去的一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繼續呈增長趨勢,但是速度有所減緩。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3709家區塊鏈企業,並主要分布在美國和中國,其中美國佔27%,中國佔24%。
顯而易見,隨著全球各個國家不斷出台向好的區塊鏈政策,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區塊鏈行業泡沫出凈,行業也回歸至理性。越來越多的企業跑步入場,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拓展業務。
即使目前區塊鏈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從最底層的協議層來說,離成熟和完整的狀態還很早。中間件層可能離成熟也非常遠,而中間件層可能是未來區塊鏈與真實的世界和實體經濟結合所需要的很重要的基礎設施。
當這些東西都已經逐漸走向標准化成熟的時候,我們才會迎來一個區塊鏈走向主流和大爆發的階段。
對於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況,Helium中國Managing Director高原指出:「現在各種區塊鏈應用的用戶體驗還不是很好,中間件的發展和用戶端的成熟,是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點。最終區塊鏈能夠落地、能夠成為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需要監管層面上的成熟和清晰的狀態。」
然而,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如果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性能不提高,未來的商業化大規模應用是很難實現的。那麼,大量區塊鏈應用沒有成功落地的原因是什麼呢?Polygon中國區負責人Charlie Hu認為:
一是對開發者不夠友好;
二是擴容性能有限;
三是缺乏互操作性,其核心邏輯就是未來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一條鏈,是多鏈共存的。基於不同的商業應用有不同的鏈存在,跨鏈互操作性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互操作性對於不同區塊鏈至關重要?
區塊鏈的「互操性」,是指不同的區塊鏈網路之間能夠輕易實現相互通信,共享信息。互操作主要指應用層互操作、鏈間互操作、鏈下數據互操作。
IOHK首席執行官和Cardano創始人Charles Hoskinson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稱,區塊鏈的互操作性將帶來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輕松遷移。
在區塊鏈行業中,一個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並且運轉高效的區塊鏈是必需品,其地位舉重若輕。雖然以太坊創新的創造出智能合約技術,並構建了包含各式應用的超級生態系統,但它遠遠未能滿足商業需求,至少在以太坊2.0完全推出之前是這樣。
為什麼區塊鏈的互操性如此重要?隨著區塊鏈技術自身的不斷擴張以及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拓展,不同鏈之間的難以互操作、不同應用之間的難以對接、鏈上鏈下的難以可信交互,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
不同的區塊鏈之間的場景需求可能有所不同,而在這些不同需求下就需要產生大量交互。針對互操作性,Edge & Node 亞洲商務戰略負責人Iris表示:「如果鏈和鏈之間是孤島,就沒有辦法交互,這樣就會大大地影響應用。互操作性跨鏈是有不同層面的,從資產到數據,再到更底層的共識。很多項目已經實現了資產跨鏈,下一步比較難的就是數據跨鏈。」
只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在雷兔科技創始人知縣看來,互操作性不應局限於區塊鏈生態內部,只有打通區塊鏈與互聯網之間的互操作性,才能實現用戶基數的最大化。
跨鏈技術是實現互操作性的關鍵。目前,跨鏈技術包括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鏈、哈希時間鎖定和分布式私鑰控制等。
針對交互過程中的數據可信、安全問題,O3Labs 產品VP Tim認為,不同鏈的互操作性可能會有一些挑戰。他補充道:
第一,用戶體驗。產品做出來要面向更多的用戶,不管在企業中、機構中還是消費者,都會考慮到用戶體驗問題。即使在技術方面可以實現,但是也要在體驗方面能夠實現。
第二,安全性。不同鏈上會需要調一些鏈下的數據。不同鏈的方式不一樣,保證數據的准確很重要。因為這會變成一個基礎,如果未來在這個鏈上有很多應用的話,這些數據的准確性和速度等等就必須要很一致。
與傳統互聯網中注重隱私保護一樣,不同鏈之間以及鏈上鏈下交互過程中也要注重隱私保護問題。每一次交互都應避免交互過程中的隱私泄露。Suterusu CTO林煌對此表示,目前,跨鏈方面項目太多,可以看到有很多這方面的產品。然而,考慮支持多鏈的隱私保護的產品是比較少的,Suterusu現在已經做了很多隱私保護方面的工作,接下來會部署在一些鏈上。
區塊鏈的未來——多鏈並存
區塊鏈行業一直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除以太坊之外,還有很多抱有和以太坊一樣願景的區塊鏈涌現,比如EOS、Polkadot、Cosmos、Avalanche、Polygon等。
各個行業的發展競爭和合作是必然的,區塊鏈行業也是如此。只有競爭,才能不斷地創新。
未來,以太坊不會是「一超多強」,勢必會形成多鏈並存的局面。不同的公鏈以及不同的基礎設施會有一些差異化的競爭,最後通過跨鏈技術將這些不同鏈連接在一起。
在被問及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時,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兼北京紅棗科技有限公司CEO何亦凡展望:
3至5年後,特別是操作系統層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技術應該變成一個常規技術。如果開發者連傳統資料庫都不會使用,根本就不用工作了。3至5年後,每一個開發者應該會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基本的應用。

❷ 李笑來靠比特幣套現135億,全身而退後,為何卻說這其實是個騙局

面臨物慾橫流之境,抓住時機之准才能脫穎而出。對於慾望熏天之界,掌握進出之巧方能全身而退。無限的慾望總是讓人沉淪,也讓人脫穎而出。這就需要一個既勇敢而又有智慧的人,而這樣的人所做的事註定不平凡。

一個英語教師成為百億富豪,曾經自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正是一個面對無限慾望勇敢而又有智慧的人。他把10萬枚比特幣套現成135億人民幣之後全身而退……卻直言稱比特幣是一個騙局!

一種共識價值的財富

互聯網從上世紀90年代逐漸在全球發展起來,其衍生的互聯網經濟給人們創造財富的可能。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不是靠傳統的房地產和能源產業發家致富,而是於時代潮流中依託互聯網成為富豪。近幾年來互聯網衍生新的產物——虛擬貨幣,這個產物甚至可能讓你一夜暴富!

勇敢細心,在比特幣浪潮中得到135.3億人民幣全身而退

2013年到2017年,比特幣在中國掀起巨大的浪潮。比特幣的價值在這個時段極大飆升,這個期間李笑來比特幣的價值達到了19.34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5.3億元(此時最大價值一枚比特幣值2.03萬美元,換為人民幣每枚14萬元)。

生活中,我們總是不滿足自己的慾望,得寸進尺,因而往往成為人生的滑鐵盧。李笑來又一次敏銳的嗅覺到了比特幣的價值,這次他沒有猶豫,在後來的一段時間里他不斷的操作自己的比特幣,成功套現了135.3億人民幣之後,出人意料的是他便全身而退消失在比特幣的熱潮中……

功成身退,卻說是一場騙局

縱觀李笑來的比特幣投資之路,我們不難發現,李笑來成為百億富翁之路離不開他的屯幣,並抓住時機開公司、寫專欄、出書為他投資比特幣推波助瀾—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然而更出人意料的是,李笑來在一次出席節目采訪中竟然這樣說:"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同時在一次直播中直言:"沒了,沒了,那都是過時的東西,不能買,都是騙局,全是騙局。"此話一出,引起投資比特幣圈的軒然大波。人們對他的言論驚訝不已,一直猜想他得到百億後的行為到底是哪出,難道真的是騙局?

更細節了解李笑來的套現後全身而退的行為,是他的錄音事件。他長達50多分鍾的錄音上說:"第一你必須是一個網紅,區塊鏈里有個最大的價值叫共識價值。共識是啥意思?它不值錢,但是信它的人多了,最後就值錢了……傻子太多,傻子的共識也是共識,也會產生價值……我們自認為不是傻子的人也必須接受這個事實。"

從他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認為比特幣價值是一種共識價值。何為共識價值,簡而言之,就是大家對於某種東西認識多了,認同多了它就會產生價值。比特幣從原來不值錢到價值翻身,不是這樣的道理嗎?聰明的人你所認為的是不聰明,而他卻利用你的想法把你給"吃掉了。"

股神巴菲特在一次采訪中道:"比特幣根本就沒有獨特的價值,基本上來說,它就是一個騙局。"總理而言,我們姑且不說是騙局。但李來笑果真是一個聰明人,他就是善於利用平常的現象取得錢財。

簡單來說,就是在比特幣低價的時候大量的購進,利用互聯網區塊鏈技術,再利用網路傳播:開公司,出專欄,出書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引起更多的人追求比特幣。在大家的共識下,沒有價值的東西有了價值,等到高潮時套現全身而出,就像是個大"套路"。

關注細節,善於止欲

李白詩有雲:"事了拂衣去,身藏功與名。"李笑來通過一次次聰明地"操作",套現百億的比特幣後全身而退。在充滿慾望的境地里,知進知出,成就了成為富豪的夢想。出乎意料的是,他最後坦言這是騙局,但他已經出局了。比特幣的價值如過山車,其價值大漲大跌。

隨著人們對比特幣真相的認知加深和中國有關部門的管理日趨完善,比特幣在中國不再瘋狂,漸漸淡出了互聯網產業。在任何時候,你身邊極其普通的、不被重視的原理可能就會成就你自己,這就需要你的觀察力了。慾望是無限的,但人的理智有限,情況多變,善於控制自己的慾望也許就不會重復掉入一個又一個的坑。

❸ 區塊鏈總共有哪些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因此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四個技術創新:
(1)分布式賬本,就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都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
跟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有所不同,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塊鏈每個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數據,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分成多份進行存儲。二是區塊鏈每個節點存儲都是獨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識機制保證存儲的一致性,而傳統分布式存儲一般是通過中心節點往其他備份節點同步數據。 [8]
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本數據,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也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2)非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3)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具備「少數服從多數」以及「人人平等」的特點,其中「少數服從多數」並不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徵量。「人人平等」是當節點滿足條件時,所有節點都有權優先提出共識結果、直接被其他節點認同後並最後有可能成為最終共識結果。以比特幣為例,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鏈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4)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地在一些標准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❹ 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樂尋訪做的如何啊

沒有聽說過樂尋訪,可能是打著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幌子的騙人公司或傳銷公司。因此樂尋訪應該是根本沒做的。

❺ 即將到來的區塊鏈革命(網路黃金)將會對全人類有巨大的影響

今天,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社會的進步不會因此而止步。下一個即將改變世界的嶄新技術,就是所謂的區塊鏈技術,他是起源自比特幣。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有一本新書,區塊鏈革命(由科技大師唐·泰普斯科特和他的投資銀行家的兒子艾力士·泰普斯科特在2016年5月5日出版)描述了未來世界的架構。

唐·泰普斯科特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本書是關於今代計算機中最大的創新」。「很多開發商正在想盡辦法如何使用區塊鏈作為替代股市,審計和相關的事宜」。

「僅在2014年和2015年,已經有超過十億美金的風險資本湧入區塊鏈的生態系統,而投資率每年都幾乎增加一倍」唐·泰普斯科特寫。

比特幣只是成千上萬的區塊鏈賬簿之一。但它被確定為安全,有效和便宜,而且無需使用銀行,信用卡公司或其他金融中介去轉移轉移資金。

欲了解更多區塊鏈或加密數字資產(網路黃金)請登入網路黃金官網查詢。

❻ 大佬眼中的區塊鏈是哪一塊

深圳的IT領袖峰會已經走到了第10個年頭,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匯集深圳的年度節目,深圳及其明星企業騰訊都在竭力招待那些遠道而來的大佬們。

美國斯坦福大學講座教授張首晟:

區塊鏈的產生能夠產生一個數據市場,我心中理想的未來世界是每人擁有自己的數據,這是完全一種去中心化的儲存,這樣的話黑客也不可能去黑每個人的個人數據,然後用一些加密的演算法,在區塊鏈上面真正實現又保護個人的隱私,又能夠做出非常良好的計算。

人工智慧需要數據,但數據往往被中心化平台壟斷,因而阻礙了創新,加密經濟學創造了一個對數據提供者有正確激勵機制的數據市場,人工智慧能夠依賴這個數據市場起飛。在一個公平的數據市場中,數據的價值是通過互熵來衡量。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些少數派會遭受歧視,然而在加密數據市場中,他們提供的數據會最受重視,加密經濟學能夠抵消當前社會經濟學中的各種偏見。

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倪正東:

區塊鏈是一個技術的方向,區塊鏈從技術上來說到底能夠有多大的價值,還是一個問號,可能有巨大的價值,但是今天來說應用還沒有落地。我們不否認區塊鏈帶來的價值,技術類方面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有前景的,但到底多大的前景沒有人能知道。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絕對要接受監管,絕對不是一個自由的世界。政治導向還是要正確的,在區塊鏈領域要堅持黨的領導,也要接受監管。數字貨幣不能是無政府主義,需要政府正確的引導和監督監管。

現在我們都關注實體經濟,不管創業還是投資,我覺得區塊鏈本身要創造價值,如果說一個公司發一個幣,不知道做什麼,突然值幾百億美元,這跟價值創造是完全脫節的。

關於古典投資人的稱呼,那隻是一個玩笑,或者是為了搶佔一個眼球創造一些概念,我相信2018年,99%的項目或者95%的項目還是古典VC做的。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閻焱:

區塊鏈是很火,但其實機構投資人參與得非常少,目前很多都是個體行為,ICO在中國大概95%以上都是圈錢的,真正比較大的一線機構投資人其實參與得非常少。這些人說實話能成為一線機構投資人,他不是忽悠來的,人家知道的比你多,見的比你多,讀的書比你多,怎麼會那麼傻,這種人賺錢都是賺智商比你低的人的錢。

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吳鷹:

非常關注區塊鏈,已經在此做了一定投資布局,並且投資的三四家公司中已經有13項專利,此前投資的上市公司當中已經2家在做區塊鏈方面的事情。但區塊鏈距離爆發還需要一段時間,整體來看區塊鏈對經濟形成直接影響還需要三年左右時間,但某些方面可能會比美國更快。關注藝術品的版權保護方面應用,未來會成立一個專門投資區塊鏈的天使基金。

談大數據:數據互通的阻礙在於制度而非技術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

數據是數字經濟物質的基礎,數據既不可以被分享,也不能被開放,但數據的價值可以被分享。Uber、滴滴是人類行為的一次巨大變化,他們到底改變了人的什麼東西?其實Uber、滴滴不是在分享車,過去早上從家裡出來是跟父母說一聲到哪裡去,但是有了Uber和滴滴以後,實際上你今天去哪裡的這件事情是可以跟一家公司分享的,這是真正改變的東西。

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公司董事長郭為:

從政府角度來看,對數據的價值高度認可,但是在執行過程當中其實難度非常大。數據本身存在著天然的分割,不同人對於數據認知有所不同。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益分割,由於掌握了數據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一部分人是不願意釋放出來的。如果釋放出來,則意味著喪失了特權,這是今天在數據打通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

從當今技術的角度來講,以我們掌握的技術能力實現數據打通一點問題都沒有,不管是傳統的技術,還是最新開發的技術。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制度上的障礙。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閻焱:

數據的開放是雙刃劍,社會數據不應該對所有人開放,因為數據對95%以上的人是無用的,另外還有不到1%的人,數據給到他是對社會有害的。

❼ 騰訊的區塊鏈團隊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一場轟轟烈烈的「區塊鏈運動」,如浪潮般席捲而來,裹挾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圍繞著區塊鏈的爭論從去年到今年始終沒有停歇,究竟區塊鏈是如其倡導者陳偉星所言——是「人類的春天」,是「全球經濟崩盤的解葯」,還是如其質疑者朱嘯虎所說是「區塊鏈是偽風口,除了炒幣沒剩什麼」。

我們認為這個行業需要標准,不然大家談區塊鏈談半天,聊的概念都不一樣,甚至有些企業號稱自己做區塊鏈,就只是拿著資料庫改。有了可信區塊鏈這個權威標准以後,就可以把明顯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篩掉,讓真正做區塊鏈技術的企業獲得背書。

CE:面對區塊鏈領域人才稀缺的問題,騰訊是怎麼解決的?

蔡弋戈:我們的技術人才基本都是騰訊內部轉化過來的,區塊鏈這個行業本來就很新,沒有幾個人做過區塊鏈。就像當年移動網路的到來一樣,你要招做安卓、IOS開發的很難,我們都是自己培養。

❽ 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防偽溯源的意義

——印鏈回答:

區塊鏈能夠實現數據的可追溯、不可篡改,是由於其基於由密碼學鏈接建立起的分布式資料庫,從而形成不可篡改的數據源。因此在產品從生產到流通全過程,可實現完整信息記錄,為監管部門提供產品全面數據信息,使其更高效地完成產品質量檢驗及數據互聯互享,在此過程中,區塊鏈可以解決四個問題:

第一,信息不可篡改,達成共識並建立信任。在由各個參與方組成的網路節點中,業務過程形成數據記錄,在產品的物流、倉儲、生產環節,包括原料來源、加工、組裝等信息存儲在區塊鏈網路中,為監管部門、合作企業或機構提供各個環節的數據信息。

第二,流程公開透明。在業務流程環節實現產品的防偽、流通,可通過給產品植入識別晶元,並注冊到區塊鏈上,使其擁有一個數字身份,再通過共同維護的賬本來記錄這個數字身份的所有信息,比如來源、流轉等,以達到驗證效果。

第三,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區塊鏈上的數據記錄在保密的情況下,由監管部門對產品信息儲存、傳遞、核實、分析,並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流轉,達到統一憑證、全程記錄、企業徵信,能夠有效解決多方參與、信息碎片化、流通環節重復審核等問題。

第四,信息共享。企業產品認證流通依賴於商務、海關、質檢、工商、銀行等部門和機構之間公共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而在區塊鏈搭建的審查環境下,各部門同步獲取信息,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及各類供應鏈平台有機對接,從而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傳統防偽溯源的弊端已經十分明顯,防偽溯源一直是區塊鏈應用中的重要場景,典型的如印鏈,也從防偽溯源場景切入,希望打造適合商用的區塊鏈。

與傳統中心化的防偽溯源技術相比,印鏈使用區塊鏈底層技術,由商家自己生產防偽碼,去除中間防偽商作弊的信任問題。其主要流程如下:

❾ 區塊鏈搶人大戰了嗎

區塊鏈已成為火爆的風口,雖說只盯風口往往會失去一片森林,但風口的任何一次改變都會催生新的紅利。這時,一個「變」字迅速蔓延:投資機構、對沖基金、上市公司、學界、頂尖技術人員、普通的求職者都牽涉其中。一大批新成立的投資機構湧入這場轟轟烈烈的投資盛宴中,爭搶人才也成為當下布局區塊鏈的一大關鍵。那麼,這場游戲到底誰輸誰贏?

資金跑步入場:千萬元融資已不足為奇

資金跑步進入區塊鏈市場的速度有多快?

「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有先天優勢。」丁松稱,「我沒有學過區塊鏈專業,但自己在這方面研究學習了很久。」對於新進入的區塊鏈培訓機構,丁松透露該公司給出的薪酬也十分「特別」:除了一筆不多的固定工資,每個月以0.1到0.35個比特幣作為浮動獎金。招聘時,「炒過幣」更成為加分項。

「拿比特幣當工資,說白了就是連薪酬也充滿不確定性,就像這個行業一樣。我是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賭一把,但前景我自己也看不太清楚。」在丁松看來,一個新事物的火爆自然會夾雜著不理性的泡沫,然而最終能夠存留下來的必定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盲目投入的勝算能有幾何呢?

❿ 區塊鏈是變相傳銷嗎

區塊鏈是新技術並不是變相傳銷,只是由許多傳銷組織聲稱為「區塊鏈」,實際上並未有任何技術,只是打著「區塊鏈」的名頭行傳銷之實罷了,國家已經多次發布公告打擊此種傳銷行為。以下為新華網報道區塊鏈傳銷:

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亦存在安全性風險,火爆背後有「別有用心」的誇大造勢。只有去除華而不實,區塊鏈才能回歸真正的應用價值。

投資8萬元,三個月後變80萬元?深圳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在區塊鏈概念、10倍收益等幌子的蒙騙下,數千名投資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額高達3.07億元。在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下,不法分子借機動起了歪腦筋,區塊鏈淪為詐騙、傳銷等經濟犯罪的「招牌」。

為何區塊鏈屢屢被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歪用」?除了「不明就裡」,區塊鏈技術本身「功用」如何?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力度加大,炒幣風氣的降溫給區塊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區塊鏈商業「應用」落地情況如何?《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當交易平台承諾的三個月「資金釋放期」屆滿而工作人員卻開始在QQ群「踢人」的時候,家住深圳市寶安區的唐海燕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此前,唐海燕在同學的介紹下,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為「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說這個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為抵押物,還給我看了『技術白皮書』,我也不懂區塊鏈,就沒仔細看。」

雖然對於區塊鏈、虛擬貨幣都不了解,但高額的投資收益令唐海燕充滿了期待。她告訴記者,發行「普銀幣」的公司會定期對該虛擬貨幣按1比10的比例進行拆分,這意味著,每次拆分就會使投資者手中「普銀幣」的價值擴大10倍。只要經過一次拆分,她投資的8萬元,就相當於買到了價值80萬元的「普銀幣」,在交易平台上賣出即可獲得巨額收益。

按照交易平台的規則,剛購買的「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台上凍結三個月之後才能迎來「釋放期」。然而,當三個月時間過去之後,唐海燕不僅沒有等到翻倍的資產,凍結在平台上的8萬元也無法用於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開始在QQ群里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性,結果公司工作人員竟然把這些投資者一個一個踢出去了,我就感到不妙了。」她說。

事實也證明了唐海燕的直覺。2018年3月底,深圳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集資詐騙案,詐騙資金高達3.07億元。在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藏茶」的模式發行虛擬貨幣,套取公眾存款,唐海燕是數千名受害者中的一位。

深圳警方調查發現,該公司宣稱,投資人可將「普銀幣」放到虛擬交易平台「聚幣網」上買賣,以此賺取差價

。實際上,其買賣價格的變動是該公司使用投資人的投資款進行幕後操作,並一度將「普銀幣」的價格從0.5元拉升至10元,讓投資者嘗到一些甜頭。當大量投資人進場之後,該公司通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不斷套現,最終導致投資人手中的「普銀幣」毫無價值。

2018年以來,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從事詐騙、傳銷,已經成為了新型犯罪手法中常用的「套路」。2018年4月,濟南警方端掉了一個打著「西部開發」「國家扶貧」「原始股」「區塊鏈」「電子商務」為幌子的傳銷團伙,抓獲主要嫌疑人十餘人,凍結涉案賬戶百餘個,查獲涉案資金3億余元。

濟南警方介紹,惠樂益電子商務公司以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為由,在網路上設計了假的虛擬盤,並發布所謂的「寶幣」「貴幣」等多種虛擬貨幣。

他們先是以贈送為幌子,向新加入的傳銷人員贈送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每枚價格在幾十元,然後通過人為操縱將虛擬幣一路升值到100多元甚至幾百元,吸引不明真相的人員加入,最後再通過所謂虛擬幣「貶值」的周期波動進行「割韭菜」,周而復始,最終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在西安,當地警方日前也成功破獲了一起打著區塊鏈旗號的特大網路傳銷案。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鄭某出高薪組織網路平台管理員張某、李某等9人,自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路傳銷為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網路平台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操縱升值幅度;

同時在國內外多個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根據會員發展下線情況,設置28級分管代理,僅僅18天,該團伙就共發展注冊會員13000餘人,目前已經查明該案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

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騰訊2017年度傳銷態勢感知白皮書》稱,近段時間以來,各類境外資金盤、虛擬幣、ICO(區塊鏈項目首次公開發行代幣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其中隱藏了非法發行、項目不實、跨境洗錢、詐騙、傳銷等諸多風險,造成大量資金流向境外,一旦崩盤、跑路或者失聯,投資者往往投訴無門,損失難以追回。比如百川幣、馬克幣、貝塔幣、暗黑幣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廣東、山東、上海等地采訪了解到,大多數人知道區塊鏈概念很火,但是「不明就裡」,對於區塊鏈的具體功能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用來「投資理財」「買賣貨幣」的,也有人認為是「和蒸汽機同等量級的重大發明」,一些創業者更是摩拳擦掌,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致富機會」。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由於人們對區塊鏈的認識存在諸多誤區,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渾水摸魚誤導廣大投資者。

其一,區塊鏈不等於虛擬貨幣。截至去年底,國內ICO參與人數和交易總量已實現翻倍增長,大量數字貨幣交易所出逃海外,代投模式將更多普通百姓捲入高風險投資。

許多行業自媒體、名嘴大咖與發行方、數字交易所等結成利益同盟,為「空氣幣」項目站台背書、製造輿論。去年12月,人民銀行等九部門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采訪中,不少人對本刊記者表示,代幣的存在為區塊鏈技術發展構建了一套權益機制,這套機制對激勵區塊鏈應用繁榮是不可或缺的。「過去5年的市場實踐證明,沒有權益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就像沒有連上互聯網的電腦、沒有貨幣的市場經濟,應用場景和發展速度都大打折扣。」上海的一位投資人說。

實際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代幣僅僅是最早驗證區塊鏈技術的一種產品,兩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而且代幣的存在已對區塊鏈的發展產生顯而易見的負面作用。

網路區塊鏈總工程師肖偉對本刊記者說,ICO暴富神話動搖區塊鏈技術人才研發定力,動輒幾百倍回報的炒幣暴富神話考驗著區塊鏈技術研發人才的耐心。「圈內曾經一起做區塊鏈技術研發的『戰友』很多轉去發幣了,現在還能堅持做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少之又少。」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許澤瑋說,在中國禁止ICO的背景下,國內很多宣傳做區塊鏈應用的初創公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將原本毫無價值的代幣經過概念包裝圈錢融資。「ICO污染了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創造了一種可投機的產品,不少年輕人不好好琢磨創業,都在琢磨發幣,這讓大家有了一夜暴富的幻想。」

目前,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思考,區塊鏈的發展是否一定要依靠發行代幣來實現激勵。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告訴本刊記者,所謂激勵機制僅僅是項目方為自己發代幣找的理論依據而已。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霍學文也認為,區塊鏈如果不擺脫發幣困境,就永遠找不到合法落地的機制。

其二,區塊鏈並非萬能,安全性存在風險。區塊鏈通常被認為可以實現三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保存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數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高;第二,交易全過程可溯源,可實現責任精準追蹤;第三,區塊鏈內嵌的智能合約可以基於契約自動執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違約風險。業內普遍認為,區塊鏈在金融、物流、貿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區塊鏈並非萬能,其功能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一般認為,根據其密碼學的特性,在區塊鏈上要想篡改或造假,理論上需要掌控超過51%的節點才能實現。當區塊鏈中的節點足夠多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難於篡改。

然而在現實中,數字貨幣交易所頻頻被攻擊甚至失竊。2018年6月20日,韓國Bithumb交易所在官網發布公告稱,交易所遭受黑客攻擊,被盜走價值350億韓元、約合32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被稱為中國第一代「黑客」的季昕華說,區塊鏈會不斷面對攻擊,數據上傳到鏈的過程容易發生信息泄露。也有業內人士擔心,量子計算的超強運算能力一旦實現,也將對區塊鏈產生直接沖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趙鷂對本刊記者說,學術界早在2013年就證實了區塊鏈並不是完美的,存在不少「作弊」的策略。只要有足夠的經濟激勵,控制超過51%節點的攻擊不只存在於理論上。

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說,區塊鏈技術本身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或顛覆性。「一些不法分子誇大區塊鏈的作用,以此來說明區塊鏈具有巨大的投資價值,這是值得廣大投資者警惕的。」

其三,區塊鏈火爆程度並不完全真實。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到2018年初超過300家主要關注ICO項目的自媒體出現,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非正常現象。

「這些自媒體大多數獲得交易所負責人、幣圈投資人的資金支持,其報道的客觀獨立性很難保證,大部分是鼓吹ICO和炒幣,過度拔高數字貨幣前景,為問題項目的非法集資創造了輿論傳播的便利。」許澤瑋說,一些區塊鏈自媒體投資人本身就是ICO項目投資人,其盈利模式是收取軟文費用和項目推廣費用,成為代幣發行的輿論幫手,還有個別媒體發展成代投機構,從中牟利。


(10)世界區塊鏈采訪擴展閱讀:

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了一則風險提示,提醒廣大公眾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原文如下:

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網路化、跨境化明顯。依託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並遠程式控制制實施違法活動。

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二、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台」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

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後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三、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並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徵。

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熱點內容
去社保中心領社保卡要帶什麼 發布:2025-07-09 11:16:09 瀏覽:82
怎麼創作區塊鏈 發布:2025-07-09 11:15:19 瀏覽:7
挖以太坊什麼參數最重要 發布:2025-07-09 11:14:10 瀏覽:741
BTC區塊鏈經濟 發布:2025-07-09 11:08:44 瀏覽:412
以太坊4g不能挖 發布:2025-07-09 11:06:43 瀏覽:596
數字貨幣k特幣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9 10:48:50 瀏覽:759
eth越來越少 發布:2025-07-09 10:46:47 瀏覽:644
區塊鏈支付EDT 發布:2025-07-09 10:46:45 瀏覽:855
以太坊挖到塊 發布:2025-07-09 10:46:43 瀏覽:291
以太坊聯盟連與私有鏈 發布:2025-07-09 10:45:26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