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安全應用區塊鏈
Ⅰ 當下熱門的區塊鏈技術是如何在新能源(光伏)電力領域實施應用的光伏和區塊鏈有什麼關聯
沒看到什麼具體的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反倒像是趁熱點,撈一波走人的趕腳。
Ⅱ 區塊鏈它是如何安全的
區塊鏈中的安全性來自一些屬性。
1.挖掘塊需要使用資源。
2.每個塊包含之前塊的哈希值。
想像一下,如果攻擊者想要通過改變5個街區之前的交易來改變鏈條。如果他們篡改了塊,則塊的哈希值會發生變化。然後攻擊者必須將指針從下一個塊更改為更改的塊,然後更改下一個塊的哈希值...這將一直持續到鏈的末尾。這意味著塊體在鏈條的後面越遠,其變化的阻力就越大。
實際上,攻擊者必須模擬整個網路的哈希能力,直到鏈的前端。然而,當攻擊者試圖攻擊時,鏈繼續向前移動。如果攻擊者的哈希值低於鏈的其餘部分(<50%),那麼他們將始終追趕並且永遠不會產生最長的鏈。因此,這種類型的區塊鏈可以抵禦攻擊,其中攻擊者的哈希值低於50%。
當攻擊者擁有51%的哈希值時,他們可以使用有效事務列表重寫網路歷史記錄。這是因為他們可以比網路的其他部分更快地重新計算任何塊排序的哈希值,因此它們最終可以保證更長的鏈。51%攻擊的主要危險是雙重花費的可能性。這簡單的意思是攻擊者可以購買一件物品並表明他們已經在區塊鏈上用任意數量的確認付款。一旦他們收到了該物品,他們就可以對區塊鏈進行重新排序,使其不包括發送交易,從而獲得退款。
即使攻擊者擁有>50%的哈希值,攻擊者也只能造成這么大的傷害。他們不能做諸如將錢從受害者的賬戶轉移到他們的賬戶或列印更多硬幣之類的事情。這是因為所有交易都由帳??戶所有者簽署,因此即使他們控制整個網路,也無法偽造帳戶簽名。
Ⅲ 區塊鏈應用在網路安全中發揮什麼作用
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加密以及認證等保護機制的安全性,這對於物聯網安全以及DDoS防禦社區來說絕對是一條好消息!
區塊鏈就有成為安全社區一個重要解決方案的潛力,對於金融、能源和製造業來說亦是如此。就目前來說,驗證比特幣交易是它的一個主要用途,但這種技術也可以擴展到智能電網系統以及內容交付網路等應用場景之中。
如何將區塊鏈應用到網路安全之中?
無論是保護數據完整性,還是利用數字化識別技術來防止物聯網設備免受DDoS攻擊,區塊鏈技術都可以發揮關鍵作用,至少現在它已經顯示出了這種能力。
物聯網安全以及DDoS防禦社區
某家區塊鏈初創公司聲稱他們的去中心化「記賬「系統可以幫助用戶抵禦流量超過100Gbps的DDoS攻擊。有趣的是,這家公司表示這種去中心化的系統允許用戶出租自己的額外帶寬,並將帶寬訪問許可權」提交「到區塊鏈分布式節點,當網站遭受DDoS攻擊時,網站可以利用這些出租帶寬來緩解DDoS攻擊。
提升保密性和數據完整性
雖然區塊鏈最初的設計並沒有考慮到具體的訪問控制,但是現在某些區塊鏈技術實現已經解決了數據保密以及訪問控制的問題了。在這個任何數據都有可能被篡改的時代,這顯然是個嚴重問題,但是完整的數據加密惡意保證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他人通過中間人攻擊等形式來訪問或篡改。
整個IoT產業都需要數據完整性保障。比如說,IBM在其Watson IoT平台中就允許用戶在私有區塊鏈網路中管理IoT數據,而這種區塊鏈網路已經整合進了他們Big Blue的雲服務中。除此之外,愛立信公司的區塊鏈數據完整性服務有提供了全面的審計、兼容和可信賴數據服務來允許開發人員利用Predix PaaS平台來進行技術實現。
其中最佳應用就是我們公共事業部門的轉型和創建以市民為中心的基礎設施了。這將使市民能夠擁有自己的身份,每一筆交易都可驗證。我們可以使用智慧合約和經簽名的斷言來制定公共服務的要素,比如待遇給付等等。
物聯網&智能設備
現在整個IT社區的注意力已經開始轉移到物聯網&智能設備的身上了,而安全性絕對是首要考慮因素之一。雖然物聯網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和生產效率,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面臨更多的安全風險。很多公司因而尋求應用區塊鏈來保護IoT及工業IoT(IIoT)設備安全的方法——因為區塊鏈技術可增強身份驗證,改善數據溯源和流動性,並輔助記錄管理。
根據卡巴斯基實驗室反病毒專家Alexey Malanov的說法,區塊鏈技術有助於追蹤黑客攻擊,他補充道:
「網路入侵者通常會清除許可權日誌,以隱藏未授權訪問設備的痕跡。但如果日誌分布在多個設備中(例如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則可以將風險盡可能降低。」
數字經濟發展基金主席German Klimenko表示:「目前,國防部正在大力推動IT發展和研究工作,這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
北約和五角大樓也在研究區塊鏈「防禦性」應用。該技術被積極用於保護系統免受網路攻擊。北約將使用區塊鏈來保護金融信息、供應和物流鏈,而五角大樓正在開發一個防黑客攻擊的數據傳輸系統。
總的來說,區塊鏈技術並不是萬能的,至少現在還不是。無論是從技術完整性出發,還是從系統實現方面考量,現在的區塊鏈技術都無法100%確保設備的安全。註:以上內容來源網路。
Ⅳ 為什麼說區塊鏈很安全
因為每個塊包含它自己的哈希值和前一個塊的哈希值,更改一個哈希值將使其餘的區塊鏈無效。
如果有區塊鏈方面的問題,歡迎私聊咨詢~~~~~
Ⅳ 區塊鏈如何保證使用安全
區塊鏈項目(尤其是公有鏈)的一個特點是開源。通過開放源代碼,來提高項目的可信性,也使更多的人可以參與進來。但源代碼的開放也使得攻擊者對於區塊鏈系統的攻擊變得更加容易。近兩年就發生多起黑客攻擊事件,近日就有匿名幣Verge(XVG)再次遭到攻擊,攻擊者鎖定了XVG代碼中的某個漏洞,該漏洞允許惡意礦工在區塊上添加虛假的時間戳,隨後快速挖出新塊,短短的幾個小時內謀取了近價值175萬美元的數字貨幣。雖然隨後攻擊就被成功制止,然而沒人能夠保證未來攻擊者是否會再次出擊。
當然,區塊鏈開發者們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一是使用專業的代碼審計服務,
二是了解安全編碼規范,防患於未然。
密碼演算法的安全性
隨著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將會給現在使用的密碼體系帶來重大的安全威脅。區塊鏈主要依賴橢圓曲線公鑰加密演算法生成數字簽名來安全地交易,目前最常用的ECDSA、RSA、DSA 等在理論上都不能承受量子攻擊,將會存在較大的風險,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能夠抵抗量子攻擊的密碼演算法。
當然,除了改變演算法,還有一個方法可以提升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比特幣對於公鑰地址的處理方式,降低公鑰泄露所帶來的潛在的風險。作為用戶,尤其是比特幣用戶,每次交易後的余額都採用新的地址進行存儲,確保有比特幣資金存儲的地址的公鑰不外泄。
共識機制的安全性
當前的共識機制有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PoS)、授權權益證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DPoS)、實用拜占庭容錯(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PBFT)等。
PoW 面臨51%攻擊問題。由於PoW 依賴於算力,當攻擊者具備算力優勢時,找到新的區塊的概率將會大於其他節點,這時其具備了撤銷已經發生的交易的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攻擊者也只能修改自己的交易而不能修改其他用戶的交易(攻擊者沒有其他用戶的私鑰)。
在PoS 中,攻擊者在持有超過51%的Token 量時才能夠攻擊成功,這相對於PoW 中的51%算力來說,更加困難。
在PBFT 中,惡意節點小於總節點的1/3 時系統是安全的。總的來說,任何共識機制都有其成立的條件,作為攻擊者,還需要考慮的是,一旦攻擊成功,將會造成該系統的價值歸零,這時攻擊者除了破壞之外,並沒有得到其他有價值的回報。
對於區塊鏈項目的設計者而言,應該了解清楚各個共識機制的優劣,從而選擇出合適的共識機制或者根據場景需要,設計新的共識機制。
智能合約的安全性
智能合約具備運行成本低、人為干預風險小等優勢,但如果智能合約的設計存在問題,將有可能帶來較大的損失。2016 年6 月,以太坊最大眾籌項目The DAO 被攻擊,黑客獲得超過350 萬個以太幣,後來導致以太坊分叉為ETH 和ETC。
對此提出的措施有兩個方面:
一是對智能合約進行安全審計,
二是遵循智能合約安全開發原則。
智能合約的安全開發原則有:對可能的錯誤有所准備,確保代碼能夠正確的處理出現的bug 和漏洞;謹慎發布智能合約,做好功能測試與安全測試,充分考慮邊界;保持智能合約的簡潔;關注區塊鏈威脅情報,並及時檢查更新;清楚區塊鏈的特性,如謹慎調用外部合約等。
數字錢包的安全性
數字錢包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安全隱患:第一,設計缺陷。2014 年底,某簽報因一個嚴重的隨機數問題(R 值重復)造成用戶丟失數百枚數字資產。第二,數字錢包中包含惡意代碼。第三,電腦、手機丟失或損壞導致的丟失資產。
應對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確保私鑰的隨機性;
二是在軟體安裝前進行散列值校驗,確保數字錢包軟體沒有被篡改過;
三是使用冷錢包;
四是對私鑰進行備份。
Ⅵ 大家都在應用哪個區塊鏈,安全合規嗎
個人認為騰訊安全領御區塊鏈很合適,助騰訊安全多年安全運營經驗和多維度產品能力,領御區塊鏈技術打造了城市級的區塊鏈基礎服務設施,被廣泛地應用於各個行業、各類場景中。。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