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區塊鏈電子書
① 想問一下,有沒有《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的中文版電子書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什麼叫區塊鏈?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共享記賬的技術,它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參與的各方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系。區塊鏈可以大致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做區塊鏈底層技術;二是做區塊鏈上層應用,即基於區塊鏈的改造、優化或者創新應用。區塊鏈的核心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的理解是,區塊鏈最核心的意義是參與方之間建立數據信用,通過單方面的對抗,在明確規定下打造單方面的生態共同保障完整機會,這是一個體系,這種建立可以結束沒有區塊鏈之前的問題,沒有區塊鏈之前,在數據共享的時候是無法做到有新的共享,即使做定向也只是給你一個介面,區塊鏈有了以後,讓參與方是實現信用的共享。
區塊鏈在幾個領域已經開展應用了,第一個數字資產領域,除了我們看到的一些積分、入住卡,也包括各種其他的資產,有資產數據化的過程。
第二個領域是貿易金融領域,因為貿易金融領域本來是多環節參與、多方參與的方式,區塊鏈可以極大提高中間的效率,使得原來很多達到替代品的效果。
第三個領域用到的是股權,是公司股權像一些區域性的股權交易中心,目的是解決股權對交易之間的便捷,是相對流通做一個便捷。目前來看,區塊鏈多中心的體系確實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
布比區塊鏈簡介
布比區塊鏈的定位主要是做商用級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服務,主要包括打造區塊鏈系統,並區塊鏈系統上再打造一個具有較高擴展性的支撐系統。而該支撐系統上面就是各行各業的應用。布比更多集中在區塊鏈底層技術,在過去三年左右時間,十幾個人的團隊幾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到底層技術的研發。布比區塊鏈之所以選擇積分,跟市場的推進方法有一點關系。大家都知道,區塊鏈是一種非常適合數字資產發行和交易的技術,積分就是一種天然合法合規、由於額度小所以影響又不太大的數字資產。所以拿積分來做數字資產發行的第一個嘗試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基於區塊鏈發行積分,對於積分的流通和互兌互換確實也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區塊鏈在改善金融體系中有很多切入點,在不同的環節中最容易突破的是哪一環?
說哪個環節最容易切入,目前還難有特別好的答案。但總的來講,清結算、股權、各種數字資產等環節肯定是區塊鏈適用的范圍。每個領域都同時在切入。目前來看,一個現實的切入路徑是從增量型、外圍型逐漸向核心部件演進,一開始就進入核心是不太可能的。
所謂外圍,以清結算為例,剛開始不可能馬上替換清結算系統,但是可以拿一些局部的清結算業務做概念驗證,逐漸才能到一些大的系統的替換和升級,這也許是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現在還很難給出一個區塊鏈大規模應用到清結算系統的時間點,要看發展態勢。
區塊鏈並不是一定是沒中心的,所謂去中心化,更多的意義在於建立多中心體系,以更好能夠克服原來各自中心的分散結構。
實際上,當前金融體系各個環節大多都是各有中心,彼此之間有信任的數據共享是幾乎做不到的——盡管能系統對接、API對接,但是做到有信任的數據共享是不可能的。區塊鏈正好可以幫助這些參與方設立多個中心,實現聯合信任,進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區塊鏈的去中心絕不是沒有中心,也不是反中心,更多的是多中心或者是分中心,而分散的中心點就是各業務的參與方。這是下一步區塊鏈對金融體系改變最大的環節,真正做到構建一個有信任的多中心體系。
什麼是區塊鏈技術?有了一定的應用分析後,我們再回到起點,這個區塊鏈技術的定義也必將隨著應用的拓展而越來越豐富,人們會發現更多區塊鏈技術的奧妙之處。
② 區塊鏈有哪些入門書籍
<入門認知篇>
《新經濟藍圖及導讀》
出版時間:2016 年
推薦語:本書主要面向程序員。結合API編程告訴你加密貨幣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開發與之相關的軟體,對於非程序員讀者們,本書前幾章作為對比特幣的深入介紹依然適用。(書籍pdf下載:https://quant.la/Download)
③ 誰有區塊鏈學習資料的
【小白課堂No.1】什麼是比特幣?
那麼什麼是比特幣呢?首先要記住,比特幣是一種建立在p2p和密碼學基礎上的電子貨幣。點對點的傳輸(p2p)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而密碼學用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記住這個概念,我們通過一個應用場景來具體了解比特幣的奇妙之處:
在一個小學二年級的班級上,王老師為了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在每次考試後進行排名,前10名每次加三朵小紅花,10~20名每次加1朵小紅花,最後5名每次減去1朵小紅花......小紅花變動的情況由班長陽陽記錄,小紅花數量可以班級的書架裡面兌換動畫書或者漂亮文具。
其實,現實生活中,銀行的職責和班長陽陽的職責是一樣的——都是記賬(只不過陽陽記的是小紅花,銀行記的是錢)。發工資了,銀行給你的賬戶上加5000塊錢;買了一瓶洗發水減20元;存款一年加利息100元;轉賬就是在你賬戶上減1000,在對方賬戶上加1000......
銀行與班長陽陽最大的不同在於,陽陽是免費為大家服務的,銀行卻要問我們收錢,辦卡費、年費、轉賬費......看看銀行有多少座高樓大廈、雇了多少員工,就知道銀行收了我們多少錢了。
但依靠班長陽陽記錄的體系,不是很牢固(銀行依靠政府幹預),因為有同學為了能多換書籍和文具,開始自己製作小紅花,小紅花的增長數量已經超過了書架進貨速度,最終導致同學們不再相信小紅花了。
老師又想到了一個辦法,不再用實物形式的小紅花了,而是記賬!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紅花賬本」,同時在班長那裡設置「小紅花總賬」。當交易發生的時候,同學在班長的見證下,填寫自己的賬本。如果有同學想偷偷修改自己的賬本,但是跟班長的總賬對不上,就會發現問題。
這樣的體系,就解決了同學們自己製作小紅花的問題,然而好景不長,這個貨幣體系很快也崩潰了,因為突然有一天,有同學發現跟班長同桌的女生總是有用不完的小紅花,至於為什麼自己想哦(中心化機構發行貨幣的弊端)。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再一次發揮聰明才智,具體如下:
1)不再設立總賬本;
2)班裡所有人共同維護一個賬本,無論是否有變動,賬本每10分鍾更新一次,更新後要通知所有同學;
3)每天放學後,所有想記賬的同學一起計算今天的交易,第一個算對的同學獲得獎勵。
4)在每天計算之後,一筆交易只有與絕大多數同學記錄的一致,才能被承認。
這樣一來,有人要偷偷修改賬本就很難了,他必須與全班同學的賬本對賬,只有絕大多數(超過半數)的同學賬目能跟你對上(也許有個別同學記錯賬),這筆交易才能得到認可。同時還調動了同學們計算賬目的積極性,因為最早計算出來的同學有獎勵。而這個模式,就是比特幣存在的比特幣系統。
在這個場景中:
① 賬本上的小紅花就是一種數字貨幣,相當於比特幣。
② 全班同學組成的網路就是一個p2p網路。每個同學就相當於一個節點。
③ 同學+賬本共同組成的系統就好比一個區域鏈。
④ 不存在一個保存在班長那裡的「小紅花總賬」,這就是去中心化。
⑤ 最先計算出來的同學會得到獎勵,這個就是挖礦。
⑥ 有個同學用計算器,算的比別人快,這個計算器就相當於礦機。
⑦ 如果同學的賬本上面都不寫自己的名字,而是用自己想的符號表示,這就是匿名性的體現。
最初比特幣是沒什麼價值的,只有他的發明者中本聰願意挖礦。在中本聰默默的挖了100多萬枚比特幣之後,終於開始陸續有人加入到挖礦隊伍中。再後來,一些實體店鋪、網站等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人們對比特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比特幣就越來越值錢了。
④ 區塊鏈技術是如何開啟一個難以想像的新世界的
區塊鏈的概念雛形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1991年幾位科學家描述了第一個基於密碼技術的數據區塊應用,實現了一個分布式文件系統,並通過文檔時間戳的手段來防止文件篡改、偽造、抵賴。1992年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將多個文檔證書合成一個區塊用以提高文件記錄效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2008年中本聰根據以上實例,提出了一種依靠密碼技術和計算方法實現的電子貨幣機制,該方法也是區塊鏈的核心,通俗來講就是可以在不知道對方背景的情況下,同時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情況下進行交易。
信息包含了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所有內容,自人類出現以來,信息就是人類發展的首要推動力。人類社會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都是信息化革命推動的,像文字推動工具的發明,文藝復興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這些革命無一不體現出信息化的重要性。而在如今數字化的時代,區塊鏈給我們帶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並根據其特性,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並可以延伸至物聯網、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帶來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
⑤ 傳說中的區塊鏈創始人中本聰為什麼一直要匿名
比特幣白皮書首次發表於2008年底,當時創作者將其發送給加密郵件列表中的多個收件人。奇怪的是,它的創造者假裝是Satoshi Nakamoto,一直隱藏在化名後面。
中本匿名的另一個原因可以解釋為,替代貨幣的創造者很容易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1998年,夏威夷居民伯納德·馮·諾豪斯(Bernard von nohaus)創造了一種稱為自由美元的私人貨幣。它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但它的鑄幣在2007年突然遭到了聯邦調查局和特勤局的突襲。在2009年的刑事訴訟之後,錢被沒收,伯納德·馮·諾豪斯被判「製造與美國官方貨幣競爭的私人硬幣」。
此外,2007年,一種名為e-gold的數字貨幣被指控非法,因為它沒有收集足夠的客戶信息。它的主人被判處軟禁,公司被關閉。政府機構以另類貨幣逮捕企業家可能是中國決定匿名的一個因素。
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比特幣。這意味著它可以用來支付合法和非法的服務,以及合法的投標。然而,它一直是黑網市場上流行的一種支付方式。臭名昭著的黑暗網路做市商和運營商羅斯·烏爾布利希特(Ross Ulbricht)因便利毒品和其他違禁品交易而入獄。
Ross Ulbricht於2017年12月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但仍在監獄中。如果中本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可以推斷他可能面臨類似的命運。
他會是誰?
2016年,澳大利亞程序員克雷格·賴特(Craig Wright)自稱是中國人。他提供了一些證據,但後來發現,這不是決定性的,因為它可以公開從書籍中獲得。他還被指控偽造公告和博客文章來展示他真實的中文版本。例如,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最近稱克雷格懷特是個騙子。
另一個是哈爾·芬尼。他是一個著名的密碼朋克和密碼學家。他也是2009年第一個從中本收到比特幣的人。他也是第一個下載比特幣客戶端的人。然而,2014年去世前,哈爾·菲尼駁斥了他是中國人的說法。
有人認為,尼克薩博,一個著名的密碼學家,可能是中本。在比特幣推出之前,他設計了分布式數字貨幣的體系結構,他稱之為比特幣。盡管該架構從未被移動過,但它與比特幣的設計相似。這導致了廣泛的猜測。但他一再否認。
雖然中本的真實身份可能永遠不會被披露,但重要的是,該技術的操作不會受到影響。
⑥ 能介紹幾本關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書嗎
1.《比特幣白皮書: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作者中本聰。先把這份白皮書看完再考慮其他的內容。
2《Fortran95程序設計》,作者是彭國倫。
3《Fortran77和90/95編程入門》,作者是丁澤軍。
4. 《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
5.《必然》,作者是凱文·凱利,提到了未來20年的12種必然趨勢。
6.《精通比特幣》,本書會為你提供必備知識,引導你進入比特幣世界。
7.《區塊鏈革命》,講述了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作者是唐塔普斯科特、亞力克斯·塔普斯科特
8.《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作者梅蘭妮·斯萬
9.《區塊鏈:量子財富觀》,作者韓鋒/張曉玫
10.《金融的邏輯》,作者是陳志武。作品深入淺出地從財富的文化和制度基因談起,從而告訴讀者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相關書籍還有《經濟學原理》《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區塊鏈革命 : 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區塊鏈技術指南》《圖說區塊鏈》《區塊鏈將如何重新定義世界》《數字貨幣:比特幣數據報告與操作指南》《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智能時代》等,說實在的,區塊鏈作為一個熱點資源還是比較多的。主要是判斷(是否有價值)和行動(要入早點入)。
再推薦一個區塊鏈相關的APP,叫金色財經,推薦一個公眾號,叫寬客在線。文章資料豐富;
⑦ 中本聰為什麼創造比特幣
中本聰發明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源自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常被稱為一種「加密數字貨幣」,人們常很關注其中的「貨幣」二字。其實,比特幣並不具備現在各國法定貨幣的特徵,它只是一種數字形式的特殊商品。比特幣現在的市場價格和暴漲暴跌也影響著人們對它的看法,人們把它類比為黃金、鬱金香等各種投資、投機標的。
但如果回到中本聰創造它的時刻,我們會看到,比特幣的出現是源於技術極客想解決的一個技術難題:「在數字世界中,如何創造一種具有現金特性的事物?」「比特幣:一個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這個標題體現出了中本聰想解決的難題:他想創造在數字世界中可用的電子現金,它可以點對點也就是個人對個人交易,交易中不需要任何中介參與。
來對比看看。在物理世界中,一個人可以把現金紙幣給另一個人,不需要經過諸如銀行、支付機構、見證人等中介機構。
但由於數字文件是可復制的,復制出來的電子文件是一模一樣的,因而在數字世界中,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數字文件作為代表價值的事物。同時,我們在支付機構中有多少錢,並沒有像一張張鈔票一樣的數字文件可以代表,錢僅是中心化資料庫中的記錄。
在數字世界中,當一個人要把現金轉給另一個人時,必須要有中介機構的參與。比如,我們通過支付寶轉賬的過程是:支付寶在一個人的賬戶記錄里減掉一定金額,在另一個人的賬戶記錄中增加一定金額。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⑧ 求電子書《區塊鏈社會:解碼區塊鏈全球應用與投資案例》作者是龔鳴,誰有的分享一下PDF、epub、
《區塊鏈社會:解碼區塊鏈全球應用與投資案例》下載鏈接
全部格式都有
作者:龔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