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森區塊鏈
『壹』 英國一程序員把7500個比特幣當成垃圾扔掉,造成的損失該誰承擔
就很後悔。
英國一程序員一不小心把藏有 7500 枚比特幣私鑰的硬碟當垃圾扔掉了,估值約 2.6 億美元,相當於 17 億人民幣(按照現在的比特幣市值計算)。
這一下就扔掉了十幾個小目標啊,換誰都會心疼。
但更讓人心疼的是,這些被丟掉的比特幣可能再也無法找回了,因為當地政府不允許,表示這是違法的。
後來,為了找回 7500 枚比特幣,他眾籌 740 萬英鎊,請求政府讓他挖開垃圾填埋場,但得到的結果依舊是不允許。
並且據外媒報道,那個垃圾場每年幾乎會傾倒 5 噸垃圾。
也就是說,即便當地政府允許他去找很可能也找不到了。這是什麼人間慘案啊。
「真手誤」,當事人很後悔,非常後悔
丟幣年年有,但這么慘的估計沒幾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James Howells ,事情還要從 2009 年說起。
比如,2016 年 ,Blockchain Future Lab 的首席研究員馬克以 3000 美元的單價屯了 7.4 個比特幣,又在他人的建議下,將比特幣放入了 Trezor 硬體錢包。
為了保護錢包,馬克用英文助記詞將密碼記在了一張紙條上,後來被清潔阿姨當做扔掉了。
於是他找到了 Trezor 硬體錢包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對方給出的回應是系統有 bug 。
實在沒辦法,馬克請了一個黑客來修補漏洞,成功找回了比特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方法費用很高昂,一般在 500 美元到 2,500 美元,但成功率在 95% 以上。
二是暴力破解。
有需求就有市場。如果你丟了比特幣找不到可以尋求錢包找回服務公司幫忙,他們可以恢復密碼和修復損壞的加密貨幣錢包。即將專業軟體生成數百萬個潛在密碼,通過挨個進試,以求「暴力破解」用戶的錢包賬戶。
或者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將已經被刪除或者損毀的關鍵文件恢復。盡管該方法盡管成功率較高,但也要看用戶提交的硬碟損毀程度。
暴力破解的成功率在 30% 左右,而且價格不菲,大概占總找回資產的 20% 。
第三個方法就比較「玄」——催眠。
簡言之就是催眠師通過催眠喚起你潛藏的記憶。
報道稱,來自 S. C. Greenville 的催眠師傑森•米勒就通過給用戶催眠來幫助用戶回想起正確的密碼。
據米勒介紹,他的服務可用比特幣支付,基本收費是 1 個比特幣,若能成功幫助治療者找回密碼和錢包里的數字資產時,額外收費是錢包里數字資產總額的 5%。
但與此同時,據米勒統計,通過催眠找回比特幣的概率一般只在 50% 左右。
當然,並不是丟掉的比特幣都能找回來,找不回比特幣的是大多數。
所以,如果有持有比特幣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存儲工作,否則下一個與千萬富翁擦肩而過的可能就是你了。
『貳』 華爾街名字由來
華爾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
華爾街的童年期是從年到19世紀末,紐約早期的迅速發展和金融業在紐約的興起,與荷蘭人的商業精神有相當大的關系。盡管資本主義的早期萌芽是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開始,但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是到了17世紀中葉在荷蘭逐漸完善的。
當時荷蘭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等,金融體系的發展催生了荷蘭經濟起飛,使得這面積很小的歐洲國家,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強國家之一。當荷蘭人移民到北美,將資本主義的商業精神帶到了新阿姆斯特丹。
(2)傑森區塊鏈擴展閱讀:
華爾街的影響
相較於商業街,華爾街通常指商業影響力大於中小型企業和中產階級的公司企業,有時特別用來代表分析師、持股人、和諸如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
一般人對商業街的印象通常不外乎地區性的企業和銀行,另一方面華爾街則普遍作為私有、重視自身利益的「美國企業」的代名詞。有時華爾街會用以區別投資銀行和財富500強企業在影響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與小企業之間的差異。
華爾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對美國人而言,有時華爾街等同精英主義、強權政治和割喉形態的資本主義,但同時華爾街也喚起美國人對市場經濟的驕傲。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依靠貿易、資本主義和創新,而非殖民主義和掠奪成長的國家和經濟系統的象徵。
『叄』 美國華爾街的來歷
美國華爾街的來歷是荷蘭人建造一段木板牆,後來拆除後便成了華爾街。
紐約最初是荷蘭殖民地,是荷蘭裔移民的聚居地,當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
1640年,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內的小塊土地由尖木樁和圍籬分隔。而後為有效控管來自非洲的奴隸,荷屬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領導來自荷蘭的移民團建造更堅固的柵欄。年,這片柵欄被強化成一座約3.65米(12英尺)高的泥土木板牆。
此後,為了抵禦印地安部落、新英格蘭殖民者以及英國人,木板牆便逐漸地被擴張和強化。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國人攻陷,這個城市又從荷蘭人手裡轉到英國人手裡。1685年勘測員沿著原始柵欄劃訂出一條道路,即華爾街。
1699年英國人將這面城牆拆除。華爾街名字也由此而被保留下來。
(3)傑森區塊鏈擴展閱讀
華爾街的文化影響
1、本質
相較於商業街,華爾街通常指商業影響力大於中小型企業和中產階級的公司企業,有時特別用來代表分析師、持股人、和諸如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華爾街普遍作為私有、重視自身利益的「美國企業」的代名詞。有時華爾街會用以區別投資銀行和財富500強企業在影響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與小企業之間的差異。
2、看法
華爾街比任何事物都更能代表金融和經濟力量。對美國人而言,有時華爾街等同精英主義、強權政治和割喉形態的資本主義,但同時華爾街也喚起美國人對市場經濟的驕傲。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華爾街是一個依靠貿易、資本主義和創新,而非殖民主義和掠奪成長的國家和經濟系統的象徵。
3、文學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短篇小說《書記員巴特子比》的副標題是《一個華爾街的故事》,對一位好心又富有的律師有絕佳的描繪。
威廉·福克納的小說《聲音與憤怒》中的傑森·康普生將手中股票表現不佳的原因怪罪給猶太人,凸顯大眾對於華爾街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