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政府發行區塊鏈
列支敦斯登首相認為區塊鏈技術正在推動經濟轉型,同時列支敦斯登希望走在區塊鏈發展的前列。
因此,列支敦斯登政府開始起草「明智的」、全面的區塊鏈立法來創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和監管的法律環境。
當其它國家穩步引入區塊鏈和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法律時,列支敦斯登的首相Adrian Hasler告訴CoinDesk,列支敦斯登即將推出的法案「遠比其他國家的區塊鏈立法更進一步」。
Hasler說道:這項法律旨在規范所有可能出現在技術系統上的活動,如分布式賬本和區塊鏈系統,從而提供法律上的確定性。但法律所涵蓋的內容遠不止是發行加密貨幣和代幣。該法律旨在為涉及這些技術的廣泛的新服務和商業模式提供必要的法律框架。
Hasler指出,這項被稱為「區塊鏈行動(Blockchain Act)」的法案將勾勒出一個謹慎的、寬松的監管框架。
該國首相解釋道:我們沒有必要制定過多而缺乏實際意義的規定,因為這樣區塊鏈經濟就會在規定之外發展,這肯定不會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因此,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法律提出一種合理的監管方法,即國家在創造法律確定性和信心方面發揮的作用,同時在需要的地方發揮作用。
該法案將主要由列支敦斯登的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來進行告知,該機構迄今為止已處理過100個區塊鏈和與密碼有關的詢問。
「重大變化」
Hasler進一步指出,該國政府已經對其它國家的相關立法進行了審查,並與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務提供商和律師進行了磋商,政府這么做的目的是使該法案「盡可能與實際相關」。同時他希望今年夏天向公眾公布這項法案。
盡管該提出該項立法的時間恰逢加密貨幣的繁榮時期,但Hasler表示列支敦斯登對區塊鏈的興趣並不是一時興起,該法案是在一份大約1.5年前召開的工作組對「區塊鏈經濟的機遇和風險」進行分析後得出的。
Hasler對CoinDesk說道:我們很快就明白了區塊鏈是如何顯著改變我們經濟生活和金融服務的方方面面的。
同樣,Hasler將區塊鏈法案的實施時間歸因於更廣泛的「國家創新」。
他解釋說:對於列支敦斯登政府來說,國家和政府本身有能力進一步發展是很重要的。區塊鏈法案源於這一創新過程。
這個擁有不到4萬人口的歐洲小國,迄今為止已經顯示出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越來越大的興趣。
在今年3月,列支敦斯登王儲Alois Philipp Maria層透露王室正考慮將其50億美元的財富投資於加密貨幣,並建議區塊鏈可以用來提高政府的效率。
此外,列支敦斯登的銀行Frick也在今年3月宣布,它現在允許客戶直接投資於加密貨幣,該銀行如此舉措源於歐洲各地企業對加密貨幣的需求。
㈡ 2018區塊鏈很火,現在真正擁有國家區塊鏈牌照的有哪幾個,,求答案。
目前擁有美國MSB牌照的還挺多,大一點的有火幣,幣安,小一點的國內二三線交易所都持牌經營,牌照目前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都在走向合規化,每月大概穩定有20多個申請牌照的。
比如:美國MSB,愛沙尼亞,澳洲AUSTRAC
㈢ 世界區塊鏈組織將發行幾類牌照
世界區塊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加勒比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鄭曉軍今日在韓國TokenSky區塊鏈大會上介紹了世界區塊鏈組織。他提到加勒比地區是全世界最大的離岸地區,很多國際轉口貿易依靠加勒比來進行運轉,然而該地區80%的人口沒有銀行賬號,金融基礎設施是無法依靠傳統金融工具來解決的,因此區塊鏈在全球的發展和合作顯得非常必要。
㈣ 政府對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採取的都是什麼政策
區塊鏈技術積極擁抱,大力發展;數字貨幣是不鼓勵,最好無幣。
政府鼓勵你乾的,你要想想;
政府禁止的違法,一定不能幹;
政府沒說的,大膽去干!
㈤ 瑞士數字貨幣牌照怎麼申請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數字貨幣金融牌照一般是指在某個國家或地區的運營數字貨幣相關業務的許可牌照。擁有數字貨幣金融牌照則代表此機構可在發放當地進行與數字貨幣有關的業務和衍生服務。如開設數字貨幣交易所、支付、數字貨幣金融衍生品等等。瑞士數字貨幣牌照,是目前全球對數字貨幣監管力度嚴格,最有優勢的牌照。
一:瑞士的金融監管有著其獨特的寬松優勢:1.隱私保護的深層文化、保密和法律確定性;
2.在過去四十年,瑞士金融領域的自我監管體系讓其成為全球優質的金融中心之一;
3.總體而言,瑞士監管機構都是走在全球創新的領先位置,成為第一個國家發布金融科技的監管條例、接受Bitcoins、支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4.瑞士政府對待數字貨幣,保持自由主義的態度,對於數字貨幣的監管更多是禁止其用於洗錢。因此用於轉賬行業的數字貨幣是監督的重點;
二:瑞士數字貨幣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
1、公司可以提供數字貨幣交易,數字貨幣庫,以及數字錢包的服務;其次,可以提供以下的其他服務:
2、進行信貸交易(與消費者貸款或抵押貸款、保理業務、商業融資或融資租賃有關);
3、提供與付款交易有關的服務,以他人名義進行電子轉賬,或發行或管理支付方式,如信用卡和旅行支票;
4、以客戶自己的名義進行交易,或者以貨幣、貨幣市場工具、外匯、貴金屬、商品、證券(股票、股票、價值權利)及其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進行交易;
5、資產管理;
6、持有證券或管理證券;
7、提供投資建議;
8、持有證券或管理證券;
三:注冊設立瑞士數字貨幣交易商公司的條件:
1、成立瑞士法人公司,公司的注冊類別為SA/AG/PLC;
2、瑞士公司要有兩名瑞士本地居民作為掛名董事注冊公司;
3、提供10萬瑞士法郎的資產保證金,其中5萬瑞士法郎,需要在注冊公司時凍結,再公司注冊完成後解凍。公司需要保持最低10萬瑞士法郎的保證金在公司賬戶;
4、租賃瑞士辦公室;
5、除了董事外,需要僱傭員工2名左右;
6、開通公司對公賬戶;
四:瑞士數字貨幣牌照注冊細則:
設立瑞士公司 開通瑞士對公賬戶租賃瑞士辦公室僱傭瑞士員工在租用辦公室後提交牌照申請資料:
准備好公司建立的基本條件後,向瑞士金融管理局FINMA提交預審的所有資料,並由FINMA審核。這個時間大約是3-5個月。
總共下來,瑞士數字貨幣辦理時間總時長為7-10個月。
瑞士政府在2017年,為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包括數字貨品交易商、區塊鏈技術商在內的行業,制定一個法律框架。新規已經在2017年7月5日通過,並在8月已經生效。在已經推出的計劃中,瑞士政府建立一個數字貨幣監管「沙箱」,旨在為比特幣初創企業創造一個更寬松的環境。計劃規定不到100萬瑞士法郎(約合100萬美元)的公司「將免於授權」聯這些公司的客戶資金不會被納入國家的存款保護規定中。
㈥ 瑞士FINMA牌照怎麼申請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瑞士FINMA牌照申請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成立於2009年1月1日。它的總部設於瑞士伯爾尼,是專門負責金融服務行業監管的政府機構。它的監管范圍包含銀行、證卷易所、保險公司、各類金融中介、證卷交易商(其中包括外匯交易商)。FINMA牌照是目前市面上最優勢的牌照,比特B就持有該牌照但是由於申請時間長,難度大,因此目前部分項目方還是會選擇申請時間較短的美國MSB牌照或者開曼牌照,愛沙尼亞牌照等。
申請瑞士FINMA 牌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證公司的真實運營。因此公司要有一個實體租用的寫字樓,以及穩定工作的員工。 ( 代理可提供的 ) 。
1、 申請牌照的第一步,需要成立公司;
2 、 申請流程:
1) 與FINMA 代表見面展示其牌照申請項目,得到初步反饋;
2) 提交申請表格(可能需要提供更多信息);
3) FINMA 批准,決定是否發放牌照;
監管范圍:
1、進行信貸交易(與消費者貸款或抵押貸款、保理業務、商業融資或融資租賃有關);
2、提供與付款交易有關的服務,以他人名義進行電子轉賬,或發行或管理支付方式,如信用卡和旅行支票;
3、以客戶自己的名義進行交易,或者以貨幣、貨幣市場工具、外匯、貴金屬、商品、證券(股票、股票、價值權利)及其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進行交易;
4、資產管理;
5、持有證券或管理證券;
6、提供投資建議;
7、持有證券或管理證券;
申請時長:
一般取得瑞士營業執照的銀行需要6 個月;或許需要更長時間,據牌照類型,復雜性,資料完整性而定。
㈦ 我國政府支持區塊鏈ICO嗎
中國--定性ICO為非法集資;新加坡--中韓嚴打下的ICO樂土;加拿大--將ICO納入監管沙盒。瑞士--持積極態度但是價格較高。其他國家對ICO的態度都非常保守,甚至反對。所以最適合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有一家思一獨角獸,專注做區塊鏈ICO的,可以從一而終的服務。
㈧ 瑞士加拿大基金會主體運作區塊鏈ico合法嗎
區塊鏈作為一種科技創新備受各國的關注和推崇,數字貨幣也逐漸得到了除中國外的其他各國認可,但是對於ICO項目的態度有:
一是,明令禁止,認定ICO為非法行為,如俄國、中國、韓國。
二是,沒有明確禁止,但嚴格監管,不承認未經注冊的ICO項目的合法性,如美國,正在尋求監管ICO的具體措施,香港ICO必須遵守香港的證券法。
三是,試圖將ICO納入監管框架,提倡將ICO項目進行分類,分別對應現行法規。但不像美國,沒有明確嚴令禁止ICO,處於默許和嚴格監管的中間地帶,以歐洲為主要代表,如瑞士、德國、加拿大。
英國、新加坡允許ICO項目試用「沙盒機制」,態度更為開放。
新加坡清晰的稅務規定、監管相對低的干涉、以及政府在該領域的支持,讓這個位於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成為培育區塊鏈項目的熱土。越來越多的區塊鏈企業為規避本國政策而下南洋來到新加坡。
㈨ 區塊鏈發展了哪些階段
區塊鏈發展了五個階段
1. 萌發階段:區塊鏈真正的萌發階段是在2007年到2009年,一個化名為中本聰的日裔美國人在2008年首次以異名形式在密碼學討論組上闡述了一篇關於電子貨幣的新幻想報告,從此比特幣問世。早在2007年中本聰就開始探索一系列新的技術,意在創造一種新的貨幣,2008年10月31日比特幣白皮書發布,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系統正式開始運作。
支撐比特幣體系的主要技術包括哈希函數,分布式賬本,區塊鏈,非對稱加密;從而可以看出,這些技術構建出區塊鏈的最初版本,也可以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2007年到2009年這三年時間,比特幣都是極少數人參與的實驗階段,真正的商業活動還未真正開始。
2. 「奇客」小眾階段:這里的「奇客」是指對於互聯網技術狂熱的人,以技術創新為時尚和生命的人。2010年2月6日出現了比特幣的第一個交易所,同年的5月22日有人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2個漢堡,同年的7月17日交易所Mt.Gox成立,這標志著比特幣正式流入市場。盡管如此,能夠真正了解並能進入市場參與比特幣買賣的人還只是對於互聯網技術熱衷的奇客們。他們在論壇上討論比特幣技術,在自己電腦上挖礦獲得比特幣,然後在Mt.Gox上買賣比特幣,現今這些奇客們都成為了億萬富翁。
3. 市場醞釀階段:2013年初比特幣價格是13美金,但是同年3月18日塞普勒斯政府因為金融危機關閉銀行和股市,使得比特幣價格飆漲,4月份最高價格漲到了266美金。同年8月20日德國政府確認了比特幣的貨幣地位,10月14日中國網路宣布開通比特幣支付通道,11月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也明確了比特幣的合法性,11月19日比特幣價格上漲到1242美金,形成創新高。盡管如此,區塊鏈進入主流社會經濟的基礎還不具備,比特幣價格飆升也只是來源於過於樂觀的預期。中國銀行體系遏制,Mt.Gox倒閉等事件使得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2015年初比特幣價格已經跌到了200美金以下,2013年到2015年初這個階段,使得大眾開始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
4. 區塊鏈主流期:2016年6月23日英國脫離歐盟,9月朝鮮第五次核試驗,11月特朗普當選等事件,世界主流經濟不確定性使得具有避險功能的比特幣開始復甦,市場需求量大,交易量的增大使得比特幣價格從2016年400美金最高飆升到2017年的20000美金,比特幣的致富效應,以及比特幣網路擁堵導致的交易溢出帶動了其他系列虛擬貨幣爆發,還有各式各樣的區塊鏈應用也隨之爆發,出現了眾多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的區塊鏈資產,引發了全球瘋狂追捧,隨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線比特幣期貨交易標志著比特幣正式進入主流投資產品系列,比特幣和區塊鏈徹底進入全球視線。
5. 產業落地階段:隨著2017年的市場狂亂之後,2018年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在市場,監管,認知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回歸了理性。2017年效仿區塊鏈技術的眾多區塊鏈項目會隨之市場降溫而漸漸消亡,真正具有實際區塊鏈應用的項目會初步落地。2018年不僅僅是區塊鏈元年,而且還是一個區塊鏈淘金期,大浪淘沙沖走沙子後,留下來的都是比較好的黃金。
從區塊鏈發展史看,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目前處於成長期,具體的區塊鏈實際應用只是用在金融領域,要想從其他行業應用到區塊鏈還需要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是區塊鏈趨勢應去把握,積極學習區塊鏈這個新生的領域有利無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