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程與區塊鏈
① 住建部決定在廣東深圳、江蘇常州等地開展綠色建造試點
1月14日,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披露,住建部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關於開展綠色建造試點工作的函》,決定在湖南省、廣東省深圳市、江蘇省常州市開展綠色建造試點,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綠色建造是採用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新型建造方式,提供優質生態的建築產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工程建造活動。
住建部辦公廳表示,三個試點地區應通過積極探索,到2023年底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綠色建造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實施體系和評價體系,為全國其他地區推行綠色建造奠定基礎。
根據部署,試點地區共有7項試點任務,分別是:在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中選取不少於10個項目開展綠色建造試點,可包含一定比例的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工程;開展項目綠色策劃統籌,通過綠色設計、綠色建材選用、綠色生產、綠色施工、綠色交付的一體化綠色統籌,推進精益化建造。
此外,推進建築垃圾減量化,提升建造綠色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以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為支撐,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和建築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設備應用;推進住宅、公共建築和工業建築的模塊化設計,提升建造工業化水平。
同時,採用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等新型組織管理模式,健全配套的發包承包、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監管、造價管理、竣工驗收等制度;引導建立建築產業互聯網平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整合形成綠色建造產業鏈。
湖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下一步湖南省將以全國綠色建造試點為統攬,抓好長沙市、株洲市、岳陽市、吉首市等地綠色建造試點,以全省統一的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智能建造平台為抓手,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綠色建造產業體系。
② 如何看待14所高校新增「區塊鏈工程」專業
業內人士表示:有人才才能掌握主動權!繼去年全國首個「區塊鏈工程」專業落戶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後,今年,多所高校增設「區塊鏈工程」專業。根據教育部官網發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有14所高校增設「區塊鏈工程」專業,包括大連民族大學、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山西能源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福州工商學院、江西工程學院、重慶城市科技學院等。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加密可溯源等顯著優勢,可以很好地保證上鏈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一旦被篡改或偽造即可被發現,同時,由於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記賬的特點,即使刪除個別節點上的數據,其他節點仍然能完整地保存數據,保證整個區塊鏈存證系統的正常運轉。 基於以上優勢,區塊鏈天然適用於電子數據數據存證。引入區塊鏈存證,可以有效解決電子證據真實性、合法性問題,使電子數據存證過程具有更高的可信賴性。未來的行業趨勢將會基於「區塊鏈+」的模式發展。易保全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電子數據從產生、存證,到公證、舉證等全鏈路可信問題:上鏈時,利用區塊鏈保障存證數據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上鏈後,利用保全鏈上的各司法節點保障數據的可信性與安全性;訴訟時,證據直通互聯網法院提高維權效率。
③ 區塊鏈對環境保護可以發揮怎樣的力量
區塊鏈作為一項顛覆性的新興技術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信任新基建的重要技術載體,然而很多人依然認為區塊鏈技術更多的是運用在金融領域,但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和協同共識的技術特性決定了它可以應用在諸多涉及數據、協同工作的領域,尤其是環保領域。
目前,客戶正向電網輸送數億乃至數十億的分布式能源資產,但能源數據流轉和交易仍因基礎建設不完備,數據不同步、供需不平衡、交易清算過程復雜,交易所有權歸屬不清等問題受到限制。
國網寧夏電力、國網電商公司正在積極推動區塊鏈與新能源業務的融合創新,立足發展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能源交易平台,以區塊鏈為核心技術,融合身份認證、智能合約、非對稱加密等技術手段,通過將新能源數據上鏈存證,完成供需數據高效匹配,為新能源消納提供可行性方案和技術支撐,以提升新能源消納綜合能力。並進一步激發新能源交易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吸引更多負荷側資源湧入電力交易市場,優化能源資源調控,實現綠色能源經濟。
④ 區塊鏈主要涉及到哪些大學專業
雖然區塊鏈技術依然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但相應的人才卻供不應求。
我們來看看大學里有哪些與區塊鏈有關的專業
1.計算機(軟體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安全等)
2、數學相關領域專業
3、經濟領域相關專業
4、密碼學
目前全球各個知名學府機構爭相推出了區塊鏈教學課程,有的大學甚至已經為區塊鏈課程設置了相應的結業證書。
⑤ 區塊鏈是什麼有什麼用會成新風口嗎
三問區塊鏈(經濟熱點)
近段時間,有關比特幣的新聞非常吸睛,區塊鏈也跟著火了一把。資本市場上,各種區塊鏈概念股的股價漲跌猶如過山車般驚心動魄。從反應敏銳的資本市場可以看出,區塊鏈正站上風口,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資料庫技術,具體講就是一種賬本技術。賬本記錄一個或多個賬戶資產變動、交易情況,其實是一種結構最為簡單的資料庫,我們平常在小本本上記的流水賬、銀行發過來的對賬單,都是典型的賬本。」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說,安全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特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儲架構,節點越多,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設計,任何人都很難不按規則修改數據。
以網購交易為例,傳統模式是買家購買商品,然後將錢打到第三方支付機構這個中介平台,等賣方發貨、買方確認收貨後,再由買方通知支付機構將錢打到賣方賬戶。由區塊鏈技術支撐的交易模式則不同,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無需通過任何中介平台。買賣雙方交易後,系統通過廣播的形式發布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機在確認信息無誤後記錄下這筆交易,相當於所有的主機都為這次交易做了數據備份。即使今後某台機器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數據的記錄,因為還有無數台機器作為備份。
提到區塊鏈,很多人就把它與比特幣聯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區塊鏈等同為比特幣。何飛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呈現方式,但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比特幣。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而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成功應用,但並不意味著區塊鏈只能應用到比特幣上。
區塊鏈有什麼用?
能解決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但有不少適用條件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能解決支付、資產管理、證券等多個領域存在的痛點。
以支付領域為例,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僅導致用戶端和金融機構後台業務端等產生高昂的費用,也使得小額支付業務難以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效率。另外,區塊鏈技術為支付領域帶來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使金融機構能更好處理以往因成本過高而被視為不現實的小額跨境支付,有助於實現普惠金融。
比如,為解決金融機構間對賬成本高的問題,2016年8月,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微粒貸機構間對賬平台,這也是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認為,傳統「批量文件對賬」模式長久以來未能解決的成本高問題,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隨後,洛陽銀行、長沙銀行也相繼接入機構間對賬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微粒貸業務中的機構間對賬流程,實現了准實時對賬、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目標。截至目前,平台穩定運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記錄的真實交易筆數已達千萬量級。
在公益領域,區塊鏈技術也大有可為。螞蟻金服涉及區塊鏈的首個應用場景就是公益,幫助一群聽障兒童獲得一筆善款,然後運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公益更加開放透明。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產品專家胡丹青說:「區塊鏈公益平台就像是我們在互聯網上構建了一個專門用於郵寄資金的郵局。用戶捐的每一筆錢,我們都會打包成一個包裹,這個包裹通過區塊鏈平台傳遞,每經過一個節點,我們都會蓋上一個郵戳,最後送到受捐人手上。這樣可以保證用戶捐的每一筆錢都是透明、可追溯、難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大顯身手。胡丹青介紹,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寶掃一掃,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錄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區塊鏈是讓多位『記賬師』公正、獨立、不可抵賴地完成記賬。」
對於金融監管,區塊鏈技術也能發揮一技之長。2017年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發布的《金融區塊鏈底層平台FISCO BCOS白皮書》認為,區塊鏈為金融監管機構提供了一致且易於審計的數據,通過對機構間區塊鏈的數據分析,能夠比傳統審計流程更快更精確地監管金融業務。例如,在反洗錢場景中,每個賬號的余額和交易記錄都是可追蹤的,任意一筆交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脫離監管視線,這將極大提高反洗錢的力度。
有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1.0主要針對數字貨幣;區塊鏈2.0針對智能合約,可以應用在金融市場中;區塊鏈3.0適用的場景將會更多,甚至會開創一個「區塊鏈時代」。
何飛認為,區塊鏈確實能解決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但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多適用條件。
比如,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適合多方參與的場景,如果只是單邊或雙邊參與價值就不大。由於需要每個節點都去核對,區塊鏈技術也不適用那些高頻交易的活動。
再如,區塊鏈強調的是公開透明,並不適合對數據隱私要求特別高的場景。
區塊鏈會成新風口嗎?
技術目前還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別要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區塊鏈概念這么火,未來會成為又一個「互聯網+」嗎?
近年來,區塊鏈的發展生態逐漸得到改善與豐富。業內人士認為,擁有國家政策扶持,得到廣泛關注和資金支持,區塊鏈技術能實現逐步穩定進步。區塊鏈技術上行前景雖廣闊,但對此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盡管眼下區塊鏈大熱,但我們仍然認為,它還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胡丹青說,區塊鏈概念目前存在虛熱,不是熱在拿技術解決現實問題,而是熱在集資圈錢、炒作估值,尤其是熱炒的絕大部分所謂ICO(首次代幣發行)都是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
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一些風險也不容忽視。
「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可應用場景比較有限,更應警惕資本市場炒作概念。」何飛說,區塊鏈熱潮的背後免不了會有一些搞噱頭想投機的公司,他們並沒有真正開展業務,只是企圖到資本市場撈一筆就走,要謹防由此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真正想開展業務的機構退出市場,影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胡丹青建議,對於目前的區塊鏈熱,監管部門應更主動地介入,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鼓勵政府組織、有公信力的專家、行業參與者共同幫助公眾辨識,全面遏制區塊鏈名義下的集資創新,讓ICO實際控制人必須為集資行為承擔責任。「判斷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的依據其實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為始,是否通過解決信任問題創造了實際價值。」
今後更好地推廣和使用區塊鏈技術,還需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鈞認為,共識演算法等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尚存在優化和完善的空間;另一方面,區塊鏈的處理效率還難以達到現實中一些高頻度應用環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區塊鏈技術平台均發源於國外,國內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商要耐心地從底層開發做起,做到技術自主可控,爭取引領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擁有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企業,要積極擁抱新事物,同時科學評估上鏈需求,不能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何飛認為,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指導有志於投身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的企業,同時明確一些區塊鏈適合應用的場景及國家鼓勵的領域等。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建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情況,及時出台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範工程、「雙創」平台建設、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等。同時,建議國內重點企業、科研、高校和用戶單位加強聯合,加快共識機制、可編程合約、分布式存儲、數字簽名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
能給企業帶來錢就會成為風口。
⑥ 將來想從事區塊鏈行業,大學應該報什麼專業
從事區塊鏈行業,大學可以選擇計算機類,軟體工程類專業
⑦ 軟體工程(區塊鏈)和軟體工程的區別是什麼我被軟體工程(區塊鏈)錄取了
我估計應該是基於軟體工程的課程上增加了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內容,算是落實了一些具體化的內容吧
⑧ 新基建和區塊鏈有什麼關系
新基建火了後,區塊鏈產業肯定會有好的發展。在新基建中,數據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因為,區塊鏈和這些技術相結合,能夠保證數據、所有權的可信度。
很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現在很多省市都有在大力推動區塊鏈政務服務應用的落地。比如湖南這邊就有中芯(長沙)區塊鏈公共平台、婁底區塊鏈不動產登記平台等等都是已經落地並且做得很好的區塊鏈政務應用。
⑨ 住建部為何以區塊鏈等技術為支撐在多地開展綠色建造試點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消息,決定在湖南省、廣東省深圳市、江蘇省常州市開展綠色建造試點工作。試點地區應大力推動BIM技術在試點項目設計、生產、施工階段的集成應用,以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為支撐,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和建築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設備應用,實現工程質量可追溯,提高工程質量和管理效率,提升建造信息化水平。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正式邁入了數字時代,在數字化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數字化轉型的隊伍中來,如何有效保障數據安全將成為這個時代核心競爭力。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加密可溯源等顯著優勢,可以很好地保證上鏈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一旦被篡改或偽造即可被發現,同時,由於區塊鏈具有分布式記賬的特點,即使刪除個別節點上的數據,其他節點仍然能完整地保存數據,保證整個區塊鏈存證系統的正常運轉。基於以上優勢,區塊鏈天然適用於電子數據數據存證。引入區塊鏈存證,可以有效解決電子證據真實性、合法性問題,使電子數據存證過程具有更高的可信賴性。
自發改委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後,全國迎來了區塊鏈政策熱潮,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紛紛頒布區塊鏈相關政策,把區塊鏈作為新經濟技術領域主要突破口,構築未來戰略競爭優勢,區塊鏈的相關應用場景炙手可熱。區塊鏈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才是最大化利用區塊鏈的體現。易保全從2014年起,就已經開始從產業的角度來深耕區塊鏈的底層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基於區塊鏈電子數據存證保全,推出了區塊鏈電子簽約領域的君子簽、區塊鏈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微版權、區塊鏈互聯網司法領域的仲證寶等多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