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全球監管嚴格
『壹』 外國一些合法的區塊鏈平台在中國受到管制嗎
外國一些合法的區塊鏈平台在中國是會受到管制的,兩國的法律不一樣。
『貳』 最近區塊鏈監管加強,還有做區塊鏈系統開發的公司在做推廣,是為什麼呢
區塊鏈監管加強了只是對區塊鏈數字貨幣市場的監管加強了,而區塊鏈是一門技術,數字貨幣只是其中一種應用而已,所以做區塊鏈系統開發的公司也還有其他業務可以做,類似區塊鏈直銷系統開發。
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是靠推廣才有業務可以談,他們不推廣哪裡來飯吃。
區塊鏈技術還有很多種應用可以作為科技公司的業務,所以他們是有很多業務可以做推廣的。
『叄』 國家對區塊鏈的態度是什麼
15個國家的區塊鏈專家討論了未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網路協議。
而俄羅斯之所以態度轉變,和近幾年經濟低迷以及受到西方制裁有很大關系。
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不合理,過度依賴石油資源,已經成為國內外各界的共識。2013年底,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烏克蘭危機爆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全球原油價格暴跌。
俄羅斯在2014年11月國內生產總值開始負增長,2015與2016年期間分別下降3.7%和0.2%
『肆』 區塊鏈會為監管科技打開新的大門嗎
監管科技(RegTech)與金融科技一樣,是近兩年新興的混合詞。監管科技由Regulation(監管)和Technology(科技)組成,IIF ( 國際金融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 把其定義為有效解決監管和合規要求的新一代技術應用。相信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與普及,監管科技將在金融監管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金融機構面對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為之投資的合規成本和罰款金額增加已成為沉重的負擔。 從2012年到2014年,JP摩根花費6億美金,招聘13,000名員工來應對金融監管。同時對於監管機構,日益嚴格和不斷升級的金融合規要求,讓監管數據日益多樣和龐大。
提高實時數據處理、數據分析以及自動化成為金融領域一個重要需求。而運用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機器學習、大數據等技術的監管科技,自動收集定型和非定型數據,高效分析客戶身份管理、合規、危險預測、實時交易監測、數據與內部管理等信息,提出風險預測結果報告。即監管科技將金融監管業務IT化,給金融領域帶來提高監管運營水平,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效果。
『伍』 20餘公司「蹭」區塊鏈熱點被監管的原因
區塊鏈熱度不散,企圖「蹭熱點」的上市公司也屢見不鮮,其中,就有不少上市公司引來監管層關注。3月19日,銀江股份發布公告稱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蹭區塊鏈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動機。
就在深交所發布公告後不久,1月18日,上交所也指出,滬市個別股票已經出現炒作「區塊鏈」風險。對此,上交所相關監管部門高度重視,並第一時間組織分析研判。在上交所分析下,有公司涉嫌主動「貼熱點」,自行發布公司業務范圍涉及「區塊鏈」,典型為游久游戲、商贏環球。
對此,上交所對公司股票採取晨間緊急停牌,並向公司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是否迎合市場熱點、相關行為是否違規,並充分提示風險,同時核查內幕交易。
『陸』 區塊鏈監管就是以鏈治鏈是這樣嗎
以鏈治鏈」,也就是建立起「法鏈」(RegChain),藉助
區塊鏈
技術來對區塊鏈行業進行監管,建立
金融監管
從雙峰到
雙維
的框架。現在區塊鏈越來越發展,而且也不止在金融行業,
長沙高新區
發起的現在有一個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項目的,是區塊鏈+公共服務模式,正在徵集企業上鏈的
『柒』 區塊鏈監管越來越嚴格了嗎
區塊鏈在我國與金融行業結合較為緊密,從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風險防範長效監管機制和國際經驗考慮,中國應盡快推動區塊鏈領域的謹慎監管。同時區塊鏈技術與其他行業也結合越來越緊密,長沙高新區發起的現在有一個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項目的,是區塊鏈+公共服務模式,正在徵集企業上鏈的。以後相關企業事務和政府事務可以在鏈上合作了。也是湖南省區塊鏈重點項目之一。
『捌』 區塊鏈政策現在那麼多,到底是為了發展還是為了監管
兩者都有的,既有利好政策,也有監管政策,應該說兩者是不能分開的,都是為了區塊鏈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現在區塊鏈應用也有很多了,長沙高新區這邊已經正式有區塊鏈項目落地了,叫中芯區塊鏈服務平台,是一個政企服務平台,跟長沙銀行、迪安司法等合作,現在是徵集企業上鏈的階段。
『玖』 企業在中芯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上鏈之後會不會面臨更嚴格的監管
區塊鏈最大的特徵是去監管。去中心化實際上就是去監管,因為政府是中心,去中心就是去政府,就是去監管。
『拾』 各國對區塊鏈資產的態度如何
從全球范圍來看,各國政府對於區塊鏈、區塊鏈資產的態度不一,但整體來說都還處於探索期。
歐美國家積極監管。德國是最早將比特幣等數字資產認定為私有財產的國家。美國CFTC(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將比特幣定性為大宗商品。紐約州目前頒發了3張BitLicense。
亞洲的情況不一樣。日本積極支持。今年4月,日本實施了《支付服務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
韓國積極監管。7月,韓國《比特幣監管法案》面世,設置了5億韓元的投資者准入門檻。
中國嚴格監管。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規定在中國,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 「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