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ico區塊鏈的影響

ico區塊鏈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4-17 06:44:45

1. 羅胖談區塊鏈和ICO,2017下半年會怎樣

挑戰一,區塊鏈的初始規則是如何確立的?是依靠大多數投票的相對民主機制,還是一定程度上依靠線下的公共權威與信用的參與和支持?這是很重要的層面和命題。雖然區塊鏈的這套規則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是與此同時,不能夠在初始規則確立的時候被少數人所利用,並由此謀利。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挑戰。挑戰二,區塊鏈新規則與既有規則的沖突和銜接問題,這就有一個如何適應和改良的問題。挑戰三,未來區塊鏈這套規則是由網路節點來維護的,但每個網路節點背後都有人的行為,因此,新規則離不開人,如何適應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把人的非理性行為考慮進去,即結合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的視角,考慮非正式的規則對一些已有的正式規則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突破了以上三大方面的挑戰,區塊鏈這套全新的規則對傳統金融市場規則而言,就是很重要的補充,甚至於發揮主體的作用。

2. 美國證監會將ICO納入監管,將帶來什麼影響

近半年來,ICO可謂是進行的如火如荼,它的融資速度甚至讓IPO都望塵莫及。7月25日,美國證監會(SEC)宣布將部分ICO項目納入監管體系,這將給ICO項目乃至區塊鏈行業帶來何種影響?

ICO(Initialcoinoffering)即通過發行加密代幣的方式進行眾籌融資的行為。是區塊鏈公司或自治組織發行初始加密代幣,出售給合格參與者從而間接獲得資金、用於項目開發的一種融資方式。

SEC確認對ICO具有監管權源於發布的關於ICO風險教育的投資者公告,以及對由於代碼漏洞遭受黑客攻擊而崩盤的ICO項目TheDAO的調查報告。

報告聲稱,SEC依據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21條(a)的規定對ICO項目之一的TheDAO展開調查,現界定TheDAO代幣屬於有價證券范疇,並強調依據事實情況界定為有價證券的虛擬貨幣或者代幣都將納入證監會監管體系,受到聯邦證券法律的約束,無論是否利用分布式賬本技術進行發行和銷售。

金融研究機構AutonomousNext近期發布一份ICO報告顯示,ICO這種融資模式已累積實現數十億美元融資,Tezos、TheDAO、Bancor等項目更是通過ICO實現2.32億美元、1.523億美元、1.52億美元的巨額融資。2017年上半年,中國地區發生了高達26億人民幣的ICO融資。

SEC將TheDAO代幣納入監管范疇,意味著什麼?對投資者將產生什麼影響?ICO整個產業鏈條將發生什麼變化?對此,騰訊科技專訪了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服務商OKEX的首席合規官TimByun先生。

Tim先生表示,SEC的報告首先明確了DAO代幣是一種證券資產,SEC並沒有表明所有的代幣都是證券,但是很多代幣都可以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第11至15頁證券的四項標准被定義為證券。在B.3准則里說到:購買DAO代幣的投資者投資於一個一般性的企業,並希望從該企業獲得合理收益。有一些非證券類代幣可能並不符合這個標准,例如代幣購買者可能期望得到的是某個應用的使用權,而不是收益。

Tim先生指出,SEC的此舉將產生四個方面的影響:

影響一:美國的非合格投資者可能不能再投資ICO項目。

針對證券類代幣,在美國發行和出售證券的ICO發行人必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或獲得豁免權。這也意味著根據SEC的監管要求,ICO項目將有可能只能向合格投資者或者非常富有的人發行。

影響二:ICO發行人可能會搬離美國。

如果代幣是一種證券,在美國發行和出售證券的ICO發行人必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或須符合豁免注冊。針對證券類代幣,如果ICO發行人不想遵守SEC的監管要求,可以把發行活動轉移到美國境外,並且不接受美國投資者參與。

影響三:ICO代幣發放的時間和成本都將顯著增加。

針對證券類代幣,ICO代幣發行時間和成本將顯著增加。ICO平台服務提供商(例如承銷商)可以提供服務來確保ICO活動遵守了SEC的監管要求,但是成本會增加很多,融資金額也會降低很多。

影響四:ICO代幣交易平台將被迫搬離美國。

針對證券類代幣,交易平台必須在美國注冊並成為國家證券交易平台,或者獲得豁免權。從短期來看,美國的代幣交易平台必須移除證券類代幣,從長遠來看,美國的代幣交易平台可搬離美國,並且不再服務於美國客戶。

「風暴之後就會回歸平靜。」Tim先生表示,盡管許多行業參與者和觀察員可能不同意SEC的報告,但是美證券交易法是不能被違反的;希望美國證監會再發布一個針對非證券類代幣的報告,這會讓行業更明確如何發展。」

OKEX是致力於成為全球數字資產的基礎設施提供商,主要面向全球用戶提供數字資產之間的交易、OTC、錢包、保險櫃、區塊追蹤等服務。

3. 科技類ICO展望,通往信任世界的新窗口

正在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對經歷變革的經濟發展來說可謂是一樁幸事。除了持續創新、地緣經濟等傳統議題,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同樣成為議論的焦點。同時,包括Hcash超級現金在內的區塊鏈企業亮相達沃斯,新興的金融模式在當下的經濟結構中開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進入2017年以來,諸如區塊鏈、ICO等新名詞迅速升溫,並有不少敢於吃螃蟹的人「一夜暴富」。相應的,有人為區塊鏈技術大唱贊歌,認為其將顛覆現有的金融領域,甚至對整個世界帶來積極影響,也有人認為區塊鏈是金融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無論與否,在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以及量子計算、抗量子密碼等加持下,區塊鏈已經成為一股洪流,並將影響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而這到底是一場人為製造的神話,還是為我們打開了通往信任世界的新窗口?

風口上的ICO,與時間和風險賽跑

IPO是很多投資者所熟悉的名詞,中文翻譯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融資」,在區塊鏈市場也誕生了一種類似的融資形式,即首次公開發行加密數字代幣融資,按照「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s」的縮寫,被稱之為ICO。

ICO最早出現在2014年,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國內風行。據「Smith+Crown」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到今年6月份,ICO項目的融資高達5.6億美元,遠超過通過VC融資籌集的2.95億美元。一直被創業者捧上神壇的VC,最終成了ICO的取代對象。

原因似乎不難理解,ICO是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產物,契合了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大趨勢,能夠將分布在全球的各類資金調動起來。比如說區塊鏈創業公司可以選擇不以公司股票或債券為融資工具,而是發行自己的數字代幣,通過眾籌的方式,交換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數字貨幣,以達到融資創業目的。

當然,在外界向ICO拋出橄欖枝的同時,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比如ICO公司的創新性、責任感、自律性、安全性等等。事實上,如果從時間和風險的維度來看,風口上的ICO項目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金融類ICO。此類項目的客戶主要為互聯網金融,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技術等來控制風險,從短期利益上來看,金融類ICO的優勢最大,當然也伴隨著更大的風險。

第二類是商業類ICO。此類項目一般對現有的區塊鏈技術進行改進,形成新的區塊鏈平台,並試圖在新平台上創建新的生態系統。中期上看,這類項目的商業推廣和研發難度相對較低。

第三類是科技類ICO。這類項目往往會提出新的技術改進,然後應用於現有的區塊鏈平台,進而在安全性、可持續性等方面達到優化和提高的目的。科技類ICO的迷人之處在於有著最強的爆發力,也需要最長的時間,卻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因此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可以肯定的是,虛擬貨幣存在的合理性已經被大多數認同,甚至不排除政府在未來發布虛擬貨幣的可能。相比於傳統VC,ICO的整個過程更透明且不可篡改,並產生了一種全民自治的公司治理方式。對於方興未艾的創業者而言,ICO是比VC更有吸引力的融資渠道,而對投資者來說,ICO的低進入門檻和可觀的投資回報率,或許是一塊難得的餡餅。

Hcash「超級現金」,如何重塑區塊鏈價值?

6月初的時候,高舉「重塑價值」大旗的Hcash,正式向全球發布了「HyperCash中文白皮書」,將建立一個新的底層技術平台用以鏈接各種不同的區塊鏈技術,從而讓基於信任的價值在不同的區塊鏈系統中自由流通。也正是因此,Hcash「超級現金」被視為科技類ICO的典型代表。

Hcash「超級現金」的前瞻性在於對量子計算攻擊的提前布局。這是一支由深耕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密碼學和區塊鏈領域多年的技術專家組成,為了「超級現金」系統的設計與目標達成,Hcash獲得了闊悅科技與上海交大區塊鏈聯合創新技術的幫助,為Hcash「超級現金」,提供了抗量子密碼技術支持。誠然,作為一項被看好的科技類ICO,Hcash「超級現金」所專注的不只有流通行和兼容性,規避風險能力也是可持續性的重要保障。

目前,Hcash「超級現金」已經在全球上線公募,對於區塊鏈領域的關注著而言,不失為一件好事。

正如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所說,經濟社會的基本規則就是產權規則,你改變了產權的規則,你就改變了整個系統。相信在眾多區塊鏈組織和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互聯網將逐步從中心化的信任進化到由演算法、數據為核心的去中心化信任。而隨著中心化的信任中介被逐漸削弱和替代,互聯網的運作方式將被以區塊鏈為代表的系統所改變。或許故事還有些遙遠,但它已經有了萌芽和初步的發展。

4. ICO是什麼意思,能通俗的解釋下嗎網上搜到很多但是都是官方術語

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
ICO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由於代幣 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從而支持項目的開發成本。ICO所發行的代幣,可以基於不同的區塊鏈。常見的是基於以太坊(ETH)和比特股(BTS)區塊鏈發行,由區塊鏈提供記賬服務和價值共識,實現全球發行和流通。
ICO參與者對於一個項目的成功非常重要,他們會在社區里為該區塊鏈項目進行宣傳,使它產生的代幣在開始交易前就獲得流動性。但ICO的參與者最看重的依然是由項目發展或代幣發行後價格升值帶來的潛在收益。

5. 什麼是ICO,國家為什麼要禁止

問題一:ICO是一種區塊鏈行業術語,是一種為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產生的加密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問題二:因為ICO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所以被國家禁止。

禁止ICO根據公告發布: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中國人民銀行領銜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同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5)ico區塊鏈的影響擴展閱讀: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准確認識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本質屬性

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有關部門將密切監測有關動態,加強與司法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協同,按照現行工作機制,嚴格執法,堅決治理市場亂象。發現涉嫌犯罪問題,將移送司法機關。

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有關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停止的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以及已完成的代幣發行融資項目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6. 海外引進的區塊鏈比特幣ICO有什麼嚴重危害

最近被大炒的概念是三個:區塊鏈、比特幣、ICO。

一個是區塊鏈,就是徐小平流出的內部信里那個「順之者昌,逆之則亡」的區塊鏈;

另一個是已經炒作了幾年,價格不斷大起大落,但一直有人鼓吹「每一枚會漲到一萬美元」的比特幣;

再有一個就是幾個月前,薛蠻子大力歡呼與鼓吹、後來又被監管部門予以強烈關注的ICO。就在前天1月12日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表了題目為《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的公告,當中點名了迅雷所發布的數字貨幣「鏈克」(原「玩客幣」),稱其「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是變相ICO」。此消息一出,迅雷股價在美國時間周五早盤出現大跌。

「比特幣」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再說比特幣,小韜一直是比特幣的看衰者,因為在小韜看來,比特幣沒有解決任何新的問題。換言之,如果今天沒有比特幣,世界會失去什麼?哪些人哪些交易會受到影響?答案是除了極其特別的人,沒有人會受到影響。與現有貨幣相比,比特幣的優勢是什麼?幣值穩定?防偽?成本低?……

比特幣所宣揚的去中心化無外乎是逃避監管罷了。就好比是兩國之間貨物往來本來要走海關,海關有八個通道,你現在搞了一個地下通道,固然可能路程更近,可能免了不少關稅,但這是不合法不合規的。是一種典型的逃避監管的套利行為。在損害社會利益和秩序前提下解決自己的問題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更何況為了獲取比特幣所投入的巨大的「挖礦」工作量,消耗了大量的電力、計算機算力,不創造任何價值,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據說現在挖到一枚比特幣的成本已經到了3000到4000美元……

「ICO」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至於ICO,號稱以數字貨幣為媒的項目IPO,貼著自己炒熱的概念拿著根本不準備兌現的想法,或者可行性幾乎看不到的想法,依託一種逃避了監管的數字貨幣來讓大家購買並擊鼓傳花地炒作價格……這是典型的龐氏騙局,或者說是變相開賭場。

這種案例歷史上很多,前幾年有人把隨便一幅畫,分割成幾千上萬份額,標上一個價格讓大家購買和炒作;幾百年前荷蘭人瘋狂炒作鬱金香,一株鬱金香的價格可以購買一棟城堡……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泡沫,都知道泡沫會破滅,只是大家都希望以鄰為壑,希望在泡沫破滅之前自己能夠撈一筆.

7. ico解決激勵機制不是區塊鏈解決工業化難題的方法

8. 注冊泰國基金會做ICO區塊鏈發幣的利與弊

泰國政府對區塊鏈的解禁並開始發放數字貨幣牌照,很多‌‌人想去獲得泰國的數字貨幣交易牌照,就去申請注冊了泰國公司。 前一期也講了怎麼個注冊流程,這一期我們講一下在泰國做區塊鏈ico項目的利與弊。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利:
第一、泰國利中國很近,方便來往。

第二、泰國政府支持區塊鏈的發展,有政策的扶持。

第三、泰國注冊公司價格不高,性價比不錯

當然有優勢就有劣勢,這里我們把劣勢也一並列出來看一樣:

第一、政治不穩定,從而會造成經濟發展不穩定。

第二、後續服務不完善,價格高。

第三、後期維護成本高

第四、政策不確定性強。據統計,泰國自1932年以來,共發生了19詞軍事政變。所以這也是它的一個大劣勢。

分析了優劣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泰國和其他國家的對比。就拿離他近的新加坡來說,新加坡是目前區塊鏈的注冊熱門地,相比泰國來說,新加坡的注冊費用更低,後續服務完善,性價比高。最主要的是新加坡的政治穩定,經濟發達,這是泰國所比不了的

9. 姚曉文如何看待目前火熱的區塊鏈和ICO,是否值得參與

他曾5000元的價格買下人生的第一個礦機,並挖出3個比特幣賺到第一桶金;他曾因幣值暴跌中途「下車」,5年「炒幣」歷程充滿酸甜苦辣;他是幣圈不折不扣的「老韭菜」。
3月18日傍晚,據記者回憶起接觸各種虛擬貨幣以來的心路歷程。在他看來,一些和區塊鏈技術及虛擬貨幣沒有絲毫聯系的項目打著區塊鏈概念,藉助一些大佬名義虛假背書,攪亂幣圈和鏈圈的生態。另外,目前市場上投資者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人盲目進入,「只有看清楚邏輯的人才有機會,如果什麼都沒有就盲目進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
很多人用「炒大蒜」心態買幣
「一開始我只是覺得這事很酷,很有范兒,用自己的算力產生數據真的是一件很炫的事兒。」2013年4月,當時比特幣的價格還在700元~800元,只有少數的極客注意到這個新生事物,通過電腦程序挖掘比特幣。
「當時我知道比特幣是一種加密的貨幣,通過挖礦模式得到,但並不清楚其中的內在邏輯。」當時(2013年)比特幣回本的速度很快,大概是兩個月,「市場上有售價8000元的礦機。」
而在比特幣之後,各種新的虛擬幣種,如Litecoin、Namecoin等,當時極客們稱為「山寨幣」。不同於幾年前就開始在幣圈研究的「信仰者」們,直到2017年年中,感覺到這把「火」逐漸燒到普通投資者的身邊。
2017年,ICO(首次代幣發行)依託著「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概念大熱了一把。但僅僅通過幾人團隊發布一個「白皮書」,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就可以啟動融資活動,而這樣的方式也讓ICO的合法性一直存有爭議。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門對於ICO給出了明確定性,同時叫停了各類代幣融資活動。
不過,ICO被禁之後,幣圈又興起了新的玩法——IFO。所謂IFO是指基於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而進行的分叉貨幣發行,成為一種新的虛擬幣融資手段。
同時,通過拉人頭、建群、注冊得到幣的項目也層出不窮。這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幣圈」項目,僅是披上了ICO外衣的欺騙。
「很多人拿『炒股票』、『炒大蒜』、『炒大豆』的心態買幣。」作為一名「老韭菜」,據介紹,現在很多朋友也會拿項目白皮書給他看,但有些白皮書的質量儼然小學階段PPT水平。
幣圈投資者現兩極分化
5年的「炒幣」之路並不一帆風順,曾因為虧損而半途「下過車」。他表示,很多人是因為賺快錢而進來,又因為幣值的下跌而退出,幣圈拿到錢的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一些大佬手上有閑錢,相比於普通投資者,他們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也更清楚鏈圈和幣圈的發展趨勢,因而他們判斷幣值的指標可能不是某一階段的大跌或者大漲,即便幣值在谷底的時候他們也『拿得住』。」沈小峰說道。
2013年的自己進入幣圈後也是個「投機者」,當時應用非常少,但隨著底層技術區塊鏈的發展,對於技術和底層邏輯的理解越來越深刻,5年之後的自己更把對虛擬貨幣的投入當成是一種長期投資。
「這些錢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到的,只有看清楚邏輯的人才有機會,如果什麼都沒有就盲目進入,你肯定是被割的韭菜。」沈小峰坦言,99%的人因為賺錢效應進來,但經常因為暴跌就「扛不住」。
除了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目前在幣圈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真正的信仰者研究底層技術和內在邏輯,長期持有一兩個幣種等待升值;而更多的人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加入很多群組,並總是擔心幣值的漲跌。」
提醒大家,真正的合格ICO項目不會承諾幣值會漲多少,而是在風險強調上作出特別聲明,只有一些披上光鮮外衣的傳銷幣才一味強調幣值升值。每個人都想賺錢,但希望賺到的錢是能看得懂的錢,通過深刻理解區塊鏈含義之後再進入!

10. 被熱炒的區塊鏈ICO是個什麼鬼

近期,區塊鏈ICO受到業界熱捧,它被認為契合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大趨勢,能夠將沉澱在全球的小額資金充分利用起來,形成集腋成裘的效果。
ICO全稱InitialCoin Offering,是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社區的產物,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正式定義,一般稱之為原始幣發行。ICO源自於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開發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ICO與之非常類似,只不過發行的不是股票而是數字幣,一般稱之為代幣(Token)。
去年年底,普銀集團就在ICO,推出的數字貨幣是普銀。

熱點內容
喵喵和doge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1 10:03:46 瀏覽:244
人民幣通過比特幣換韓幣 發布:2025-07-01 10:03:43 瀏覽:967
區塊鏈演算法公開 發布:2025-07-01 09:55:34 瀏覽:523
幣圈怎麼分析牛市走 發布:2025-07-01 09:55:32 瀏覽:565
usdt的四個公鏈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9:54:44 瀏覽:650
以太坊錢包評價 發布:2025-07-01 09:03:22 瀏覽:877
以太坊多久開始的 發布:2025-07-01 09:01:55 瀏覽:740
丘腦Eth 發布:2025-07-01 08:55:16 瀏覽:827
呈貢國際花卉中心怎麼去批發 發布:2025-07-01 08:46:01 瀏覽:125
區塊鏈數字貨幣中國交易平台 發布:2025-07-01 08:40:04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