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現狀

區塊鏈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現狀

發布時間: 2022-04-21 07:08:04

區塊鏈技術在應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啊

區塊鏈的已經如雷貫耳,那麼區塊鏈有哪些應用領域?

目前區塊鏈技術最廣泛、最成功的運用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近年來數字貨幣發展很快,由於去中心化信用和頻繁交易的特點,使得其具有較高交易流通價值,並能夠通過開發對沖性質的金融衍生品作為准超主權貨幣,保持相對穩定的價格。

(1)區塊鏈 + 醫療:醫療領域,區塊鏈能利用自己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徵保護病人隱私。電子健康(EHR)、DNA錢包、葯品防偽等都是區塊鏈技術可能的應用領域。IBM在去年的報告中預測,全球56%的醫療機構將在2020年前將投資區塊鏈技術。

(2)區塊鏈 + 物聯網:物聯網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如果將通信、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共享經濟等涵蓋在內,區塊鏈技術的物聯網應用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

(3)區塊鏈 + IP版權&文化娛樂:互聯網流行以來,數字音樂、數字圖書、數字視頻、數字游戲等逐漸成為了主流。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得知識產權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但當下的互聯網生態里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嚴重,數字資產的版權保護成為了行業痛點。區塊鏈去中介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將文化娛樂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縮短價值創造周期;同時,可實現數字內容的價值轉移,並保證轉移過程的可信、可審計和透明,有效預防盜版等行為。區塊鏈 + 公共服務&教育:在公共服務、教育、慈善公益等領域,檔案管理、身份(資質)認證、公眾信任等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傳統方式是依靠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作信用背書,但造假、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

⑵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是怎樣的

金窩窩認為區塊鏈技術的誕生,使得全員人口資料庫和健康信息交易所變得落伍。區塊鏈技術可以提升數據的安全性,節省顯性及隱形成本。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分為了這些方面:電子健康病例、DNA錢包、葯品防偽和蛋白質折疊。未來的金窩窩網路科技將繼續挖掘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領域運用的價值。

⑶ 中國的區塊鏈現狀是什麼

2019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國家高層戰略引導和支持,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上半年全國超過23個省市發布了超過112條涉及區塊鏈的政策信息。政府高層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到重要作用,支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的發展。
 
此外關於區塊鏈的市場監管政策也逐漸完善,一方面,對於虛擬貨幣的交易和服務進行嚴格的警惕和檢測;另一方面,對區塊鏈應用的相關行業監管體系也在進一步建設完善,為產業區塊鏈項目深入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有力保障,市場趨於規范,產業環境逐漸清晰;此外,對於技術突破和人才鼓勵的扶持上,也通過設立區塊鏈產業園、區塊鏈專項投資基金等方式,對技術創新和人才引進的貼補,促進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第二,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開展區塊鏈戰略布局。如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利用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產品溯源、跨境結算等領域,京東利用透明供應鏈體系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騰訊重點研發電子發票等金融領域的應用。

⑷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行業中應用的現狀是怎樣的

重慶金窩窩分析: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的鏈接、開放透明、不可篡改、智能合約自治性、匿名和保密性等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醫療保險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路線和保險本質上是契合的,互助類保險本質上是點對點的交易,現階段保險機構存在著可以進行患者的教育和銷售的作用,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依賴於保險機構本身來推動。

⑸ mat多原鏈能否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醫療領域痛點

近兩年,區塊鏈從不為人知到獲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甚至正在成為一個熱門的新興領域。其實有著深刻的內在邏輯,然而,除了少數已經投入其中的公司或研究機構,大多數人對於區塊鏈的了解還處在概念階段,可能知道一些特徵或技術術語,但並不真正知道它究竟是什麼。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只有加速滲透至其他領域,與各行各業融合,才能真正發揮技術創新的原動力、價值和影響力。進入到現階段,挖掘優質項目成為整個行業走出漫長黑夜的唯一方發。
MAT多原鏈+醫療領域
目前來看,醫療健康領域的數字化程度還處於中下游水平,信息流通難度大,各醫院之間相互孤立,直接影響到醫院(相關服務機構)查詢患者數據(病例等)的效率和准確性,導致患者與服務機構之間糾紛頻發。所以,全行業數字化已勢在必行。同時,在已經數字化的部分,數據安全隱私又成為新的問題。
這些現有痛點通過MAC都能從根上得以解決。
區塊的產生方式、數據的存儲方式,決定了存儲在多原鏈上的數據有完整、無法篡改、可追溯、保障隱私、有時序性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多原鏈在復雜、龐大、參與方眾多的醫療領域有天然優勢。
區塊鏈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
在醫療領域,區塊鏈技術已經有很多用例,但是讓我們把目光局限在最有希望的幾個用例上:

1健康數據
由於患者在不同的醫療領域和體系中移動,創建可用的、高度完整性的健康記錄是醫療保健領域的一大挑戰。區塊鏈可能提供幫助,它可以創建一個可靠的數據來源,以跟蹤系統間的變化,解決與私有系統之間數據集成相關的諸多問題。換言之,區塊鏈可以成為粘合劑,將高度分散的醫療記錄整合在一起。
然而,這很快就引出了區塊鏈最重要的非技術問題:如果一個分布式賬本是權威的來源,那麼誰「擁有」訪問區塊鏈中「你」所擁有的部分的權利?對病人來說,區塊鏈具有意義,它將會使他們對自己的數據擁有更多控制權,因為他們(理論上)掌握著打開自己數據的鑰匙。
2醫療隱私
個人隱私和數據泄露問題其實大家都有遇見過,例如:上周剛剛去醫院看了病,立馬就會密集接到電話騷擾,各種掛號的、賣葯的等等。
醫療數據和我們的生命健康、個人財產直接相關,因此其隱私、安全、准確性,就格外重要。但目前,整個醫療體系面臨著無法跨平台安全共享數據的問題。區塊鏈技術能幫助我們把這些非常重要的數據更好地保護、流通、運用起來。而多原鏈正是一個積極的實踐者,試圖以技術的勢能助推傳統醫療行業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多原鏈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約、不可篡改和信息透明化等特點,結合N家醫療醫葯資源方,實現醫療醫葯溯源、數據上鏈實時跟蹤、資源流通等功能,能夠有效解決醫療醫葯行業痛點和患者看病難的現狀。
3收入循環、和解與欺詐
潛伏在美國醫療體制中最大的成本負擔是連續的跟蹤服務和資金流動:巨大的復雜性和我們健康系統的分布式特性意味著每年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試圖理解哪些病人接受了哪些服務,以及哪些供應商提供了這些服務。爭議不可避免地出現,保險行業和醫療保健提供者都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和金錢來解決這些分歧。
由於其獨立的體系結構,區塊鏈可能會成為高度完整性跟蹤功能的基礎,它可以以近乎即時的方式更新。這意味著更少的錯誤(包括財務和病人護理),並大幅減少欺詐。考慮到該領域的規模,這可能產生足夠的興趣以吸引投資,幫助解決這些復雜的技術挑戰。解決假葯、葯價虛高、過度醫療、過度用葯等問題。
區塊鏈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
制葯/生物技術研發的方向是跨組織合作,在公司、政府機構和研究機構之間共享資源,這是其發展的核心。但各機構間往往不願意共享數據,因為他們擔心數據被盜。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可以將信任以一種神奇的方式硬編碼到協作研發的過程中。更多的信任意味著更多的合作,進而提高生產力。
通過探索區塊鏈對個人產生的影響,個人基因組學的興起意味著,那些擁有基因序列的患者,能夠以一種以前不可能的方式控制自己的基因組授權。治療性研究越來越集中於挖掘基因組信息上。區塊鏈作為獲得許可進入個體匿名基因序列的重要潛力技術,可以讓患者擁有更多權利,它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主流技術。
除此之外,供應鏈技術在醫院和制葯公司的網路安全、供應鏈管理、物聯網數據管理和精準醫療等其他方面的機會也都顯示出崛起跡象。
數字化後的醫療醫葯資源成為「生物醫療數字資產」,它具備強大的流動性、透明性和可視性。區塊鏈,是未來數字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也是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法寶。擁抱區塊鏈,就是擁抱未來。極速即未來,MAT多原鏈也一直在路上。

⑹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2008年由化名為 「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社交網路之後計算範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是人類信用進化史上繼血親信用、貴金屬信用、央行紙幣信用之後的第四個里程碑。區塊鏈技術是下一代雲計算的雛形,有望像互聯網一樣徹底重塑人類社會活動形態,並實現從目前的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轉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時序數據、集體維護、可編程和安全可信等特點。 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的驗證、記賬、存儲、維護和傳輸等過程均是基於分布式系統結構,採用純數學方法而不是中心機構來建立分布式節點間的信任關系,從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分布式系統; 時序數據:區塊鏈採用帶有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存儲數據,從而為數據增加了時間維度,具有極強的可驗證性和可追溯性; 集體維護:區塊鏈系統採用特定的經濟激勵機制來保證分布式系統中所有節點均可參與數據區塊的驗證過程(如比特幣的「挖礦」過程),並通過共識演算法來選擇特定的節點將新區塊添加到區塊鏈; 可編程:區塊鏈技術可提供靈活的腳本代碼系統,支持用戶創建高級的智能合約、貨幣或其它去中心化應用; 安全可信:區塊鏈技術採用非對稱密碼學原理對數據進行加密,同時藉助分布式系統各節點的工作量證明等共識演算法形成的強大算力來抵禦外部攻擊、保證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區塊鏈與比特幣 比特幣是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為比特幣系統解決了數字加密貨幣領域長期以來所必需面對的雙重支付問題和拜占庭將軍問題。與傳統中心機構(如中央銀行)的信用背書機制不同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形成的是軟體定義的信用,這標志著中心化的國家信用向去中心化的演算法信用的根本性變革。近年來,比特幣憑借其先發優勢,目前已經形成體系完備的涵蓋發行、流通和金融衍生市場的生態圈與產業鏈,這也是其長期占據絕大多數數字加密貨幣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區塊鏈的發展脈絡與趨勢
區塊鏈技術是具有普適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可以為金融、經濟、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領域帶來深刻變革。按照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脈絡,區塊鏈技術將會經歷以可編程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1.0模式,以可編程金融系統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2.0模式和以可編程社會為主要特徵的區塊鏈3.0模式。然而,上述模式實際上是平行而非演進式發展的,區塊鏈1.0模式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仍然遠未成熟,距離其全球貨幣一體化的願景實際上更遠、更困難。目前,區塊鏈領域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驅動的發展態勢,相關學術研究嚴重滯後、亟待跟進。區塊鏈的基礎模型與關鍵技術
一般說來,區塊鏈系統由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技術;網路層則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共識層主要封裝網路節點的各類共識演算法;激勵層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演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應用層則封裝了區塊鏈的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該模型中,基於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於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成功應用於數字加密貨幣領域,同時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系統中也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根據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現狀,本文將區塊鏈目前的主要應用籠統地歸納為數字貨幣、數據存儲、數據鑒證、金融交易、資產管理和選舉投票共六個場景: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本質上是由分布式網路系統生成的數字貨幣,其發行過程不依賴特定的中心化機構。數據存儲:區塊鏈的高冗餘存儲、去中心化、高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等特點使其特別適合存儲和保護重要隱私數據,以避免因中心化機構遭受攻擊或許可權管理不當而造成的大規模數據丟失或泄露。數據鑒證:區塊鏈數據帶有時間戳、由共識節點共同驗證和記錄、不可篡改和偽造,這些特點使得區塊鏈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數據公證和審計場景。例如,區塊鏈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儲由政府機構核發的各類許可證、登記表、執照、證明、認證和記錄等。金融交易: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市場應用有非常高的契合度。區塊鏈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統中自發地產生信用,能夠建立無中心機構信用背書的金融市場,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金融脫媒」;同時利用區塊鏈自動化智能合約和可編程的特點,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資產管理:區塊鏈能夠實現有形和無形資產的確權、授權和實時監控。無形資產管理方面已經廣泛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域名管理、積分管理等領域;有形資產管理方面則可結合物聯網技術形成「數字智能資產」,實現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授權與控制。選舉投票:區塊鏈可以低成本高效地實現政治選舉、企業股東投票等應用,同時基於投票可廣泛應用於博彩、預測市場和社會製造等領域。區塊鏈技術的現存問題
安全性威脅是區塊鏈迄今為止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其中,基於PoW共識過程的區塊鏈主要面臨的是51%攻擊問題,即節點通過掌握全網超過51%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偽造區塊鏈數據。其他問題包括新興計算技術破解非對稱加密機制的潛在威脅和隱私保護問題等。 區塊鏈效率也是制約其應用的重要因素。區塊鏈要求系統內每個節點保存一份數據備份,這對於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存儲來說是極為困難的。雖然輕量級節點可部分解決此問題,但適用於更大規模的工業級解決方案仍有待研發。比特幣區塊鏈目前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且交易確認時間一般為10分鍾,這極大地限制了區塊鏈在大多數金融系統高頻交易場景中的應用。 PoW共識過程高度依賴區塊鏈網路節點貢獻的算力,這些算力主要用於解決SHA256哈希和隨機數搜索,除此之外並不產生任何實際社會價值,因而一般意義上認為這些算力資源是被「浪費」掉了,同時被浪費掉的還有大量的電力資源。如何能有效匯集分布式節點的網路算力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區塊鏈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區塊鏈網路作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其各節點在交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相互競爭與合作的博弈關系,例如比特幣礦池的區塊截留攻擊博弈等。區塊鏈共識過程本質上是眾包過程,如何設計激勵相容的共識機制,使得去中心化系統中的自利節點能夠自發地實施區塊數據的驗證和記賬工作,並提高系統內非理性行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擊和威脅,是區塊鏈有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智能合約與區塊鏈技術
智能合約是一組情景-應對型的程序化規則和邏輯,是部署在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可信共享的程序代碼。通常情況下,智能合約經各方簽署後,以程序代碼的形式附著在區塊鏈數據(例如一筆比特幣交易)上,經P2P網路傳播和節點驗證後記入區塊鏈的特定區塊中。智能合約封裝了預定義的若干狀態及轉換規則、觸發合約執行的情景(如到達特定時間或發生特定事件等)、特定情景下的應對行動等。區塊鏈可實時監控智能合約的狀態,並通過核查外部數據源、確認滿足特定觸發條件後激活並執行合約。 智能合約對於區塊鏈技術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智能合約是區塊鏈的激活器,為靜態的底層區塊鏈數據賦予了靈活可編程的機制和演算法,並為構建區塊鏈2.0和3.0時代的可編程金融系統與社會系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智能合約的自動化和可編程特性使其可封裝分布式區塊鏈系統中各節點的復雜行為,成為區塊鏈構成的虛擬世界中的軟體代理機器人,這有助於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各類分布式人工智慧系統中的應用,使得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DAO)、去中心化自治公司(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 DAC)甚至去中心化自治社會(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 DAS)成為可能。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由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演化。現存的各類智能合約及其應用的本質邏輯大多仍是根據預定義場景的「 IF-THEN」類型的條件響應規則,能夠滿足目前自動化交易和數據處理的需求。未來的智能合約應具備根據未知場景的「 WHAT-IF」推演、計算實驗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決策功能,從而實現由目前「自動化」合約向真正的「智能」合約的飛躍。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
近年來,基於CPSS(Cyber-Physical-SocialSystems)的平行社會已現端倪,其核心和本質特徵是虛實互動與平行演化。區塊鏈是實現CPSS平行社會的基礎架構之一,其主要貢獻是為分布式社會系統和分布式人工智慧研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去中心化的數據結構、交互機制和計算模式,並為實現平行社會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信用基礎。 就數據基礎而言,管理學家愛德華戴明曾說過:除了上帝,所有人必須以數據說話。然而在中心化社會系統中,數據通常掌握在政府和大型企業等「少數人」手中,為少數人「說話」,其公正性、權威性甚至安全性可能都無法保證。區塊鏈數據則通過高度冗餘的分布式節點存儲,掌握在「所有人」手中,能夠做到真正的「數據民主」。就信用基礎而言,中心化社會系統因其高度工程復雜性和社會復雜性而不可避免地會存在「默頓系統」的特性,即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社會系統中的中心機構和規則制定者可能會因個體利益而出現失信行為;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實現軟體定義的社會系統,其基本理念就是剔除中心化機構、將不可預測的行為以智能合約的程序化代碼形式提前部署和固化在區塊鏈數據中,事後不可偽造和篡改並自動化執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默頓」社會系統轉化為可全面觀察、可主動控制、可精確預測的「牛頓」社會系統。 ACP(人工社會Artificial Societies、計算實驗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和平行執行ParallelExecution)方法是迄今為止平行社會管理領域唯一成體系化的、完整的研究框架,是復雜性科學在新時代平行社會環境下的邏輯延展和創新。 ACP方法可以自然地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實現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管理。首先,區塊鏈的P2P 組網、分布式共識協作和基於貢獻的經濟激勵等機制本身就是分布式社會系統的自然建模,其中每個節點都將作為分布式系統中的一個自主和自治的智能體(agent)。隨著區塊鏈生態體系的完善,區塊鏈各共識節點和日益復雜與自治的智能合約將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Dapp,形成特定組織形式的DAC和DAO,最終形成DAS,即ACP中的人工社會。其次,智能合約的可編程特性使得區塊鏈可進行各種「 WHAT-IF」 類型的虛擬實驗設計、場景推演和結果評估,通過這種計算實驗過程獲得並自動或半自動地執行最優決策。最後,區塊鏈與物聯網等相結合形成的智能資產使得聯通現實物理世界和虛擬網路空間成為可能,並可通過真實和人工社會系統的虛實互動和平行調諧實現社會管理和決策的協同優化。不難預見,未來現實物理世界的實體資產都登記為鏈上智能資產的時候,就是區塊鏈驅動的平行社會到來之時。

⑺ BMEX:區塊鏈行業長期繁榮的開端已到來,區塊鏈技術是啥來著

一,區塊鏈技術概念

區塊鏈技術是隨著加密數字貨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技術,採用一種分布式計算模式,使用區塊鏈來存儲數據,使用密碼原理確保傳輸和訪問的安全性,數據存儲由互聯網用戶共同維護和監督,擁有去中心化、透明公開、數據不可修改等顯著特點[2],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使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因而其應用也不單局限於貨幣一種資產類型,目前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研究較為廣泛。

⑻ 區塊鏈未來發展的前景如何

來自區視網分享:2018年,區塊鏈接棒AI成為最熱門的技術名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宣布進軍區塊鏈市場,互聯網中,迅雷、人人、暴風、天涯等公司都有區塊鏈相關動作。這些公司有著相同的命運,他們都曾經歷過風光,但經過互聯網創業大潮的沖擊,開始走下坡路,而後蹭上區塊鏈的熱點,開始嘗試逆襲。
全球區塊鏈產業投資火熱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共計455家區塊鏈公司,累計獲得融資額19.47
億美元。其中美國區塊鏈相關公司獲投融資總額高達12.52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的64.3%;中國區塊鏈新興企業融資總額約為1.14億美元,佔比達到5.86%,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且增速迅猛。
目前區塊鏈的整體生存現狀良好,存活率87.25%。所有的獲投公司中有47
家已經關閉,約佔10.51%,另10家公司被收購。由於比特幣市場競爭格局改變,部分公司被迫關停,同時部分幣圈公司也逐漸向鏈圈公司轉型
國家層面的探索也已經開始。3月23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發布消息稱,將研究探索區塊鏈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此前,工信部表示,正在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探索形成完備的區塊鏈標准體系,更好地服務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

⑼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行業有哪些具體應用

醫療健康行業是最早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行業之一。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行業有八大應用場景:1、醫療健康數據;2、基因組數據;3、醫療保險;4、醫務人員身份認證;5、葯品防偽;6、醫療供應鏈金融;7、臨床試驗;8、手術記錄。目前應用較多的領域是醫療健康數據和醫療保險。
目前,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已進入區塊鏈醫療健康數據領域。4月13日,騰訊正式對外發布了微信智慧醫院3.0,新版微信智慧醫院把所有就醫信息納入區塊鏈,實時鏈上監管,全程可追溯。

熱點內容
關於區塊鏈書 發布:2025-06-29 09:49:20 瀏覽:673
ltc是哪種數字貨幣 發布:2025-06-29 09:38:04 瀏覽:199
數字貨幣惠程科技 發布:2025-06-29 09:37:15 瀏覽:703
比特幣礦機螞蟻s1 發布:2025-06-29 09:26:29 瀏覽:883
區塊鏈網站內容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6-29 09:24:59 瀏覽:132
全球首屆藝術品區塊鏈博覽交易會 發布:2025-06-29 09:24:55 瀏覽:695
合約怎麼寫為好 發布:2025-06-29 09:20:39 瀏覽:83
評級招聘區塊鏈 發布:2025-06-29 09:19:14 瀏覽:405
功性器械trx 發布:2025-06-29 09:01:12 瀏覽:664
天津蕭邦保養a去國際金融中心30層正規 發布:2025-06-29 08:58:08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