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醫療區塊鏈
『壹』 區塊鏈保險是什麼平台有哪些
把保險流程拆分放到在區塊鏈上,投保承保方可以是任何的機構或個人,保單條款也可以由社區專業人士進行個性化定製;數據儲存上更有保障,因為每一個「去中心化」的節點上均會共享,不存在私自篡改的問題;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理賠流程也不會受外力控制。總的來說,區塊鏈與保險的融合能夠很大程度地提升保險行業效率。
比如目前這樣的平台有GRE全球風險交易所(Global Risk Exchange)。
『貳』 區塊鏈技術運用到保險行業能解決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先介紹下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介紹以及目前保險行業的問題吧。
區塊鏈核心技術簡介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因此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四個技術創新:
第一個叫分布式賬本,就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都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不同於傳統的中心化記賬方案,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目,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第二個叫做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第三個叫做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以比特幣為例,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鏈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第四個技術特點叫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標准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投保人風險管理
在現在的保險經營中,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糾紛時有發生,要麼是投保人提供虛假的個人信息騙保,要麼是理賠的時候對於免責條款的認定發生分歧。而這些問題的關鍵都在於對投保人的個人信息缺乏一個真實可信的數據採集和存儲手段。
而隨著諸如醫療信息數字化、個人徵信體系等國家系統性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權威數據源出現,如果能夠將這些數據引入並存儲在區塊鏈上,將成為伴隨每一個人的數字身份,這上面的數據真實可信,無法篡改,實時同步,終身有效,對於投保人的風險管理將帶來莫大的益處。
第一,是將不同公司之間的數據打通,相互參考,從而及時發現重復投保、歷史理賠等信息,及時發現高風險用戶。
第二,是將不同行業的數據引入區塊鏈,可以提高核保、核賠的准確性和效率。舉一個重疾險的例子,如果能在區塊鏈上查詢到投保人所有的就診記錄,甚至直系親屬的就診記錄,對於投保人當前的身體狀況、患病史、家族病史就有了一手的資料,有效地杜絕帶病投保。
例如,目前國內首個運用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網路互助平台同心互助,在傳統互助平台基礎上,藉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創新實現全面透明化運作,為大眾搭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安全高效的開放性互助信息服務平台。
『叄』 區塊鏈會改變醫療保險業嗎
區域連離成熟還很遠的距離。由誰管理,如何管理區域連問題更大。個人理解區域連有點像公共透明的大數據,真正用起來無論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阻力極大。
『肆』 區塊鏈+醫療應用
在醫療的眾多細分領域中,葯品安全和醫療信息安全攸關生死,也是最為大眾關注的兩個領域。其中,國內外對於區塊鏈技術在葯品管理上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恰好能比較便捷地解決傳統葯品管理體系中成本問題和信息完整性問題。「各地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葯品數據,光是記錄這些數據就需要花費不少人力物力,如果要在及時記錄的基礎上再實現數據的實時查詢訪問,需要的伺服器成本也是個天文數字。中心化的數據管理一般能夠實現對葯品源頭的把控,但往往不能控制到整個鏈條。
區塊鏈技術有望解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診斷、治療、護理、康復、養生等衛生服務體系存在問題,覆蓋相關醫療保險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葯品供應服務、醫學教育和健康科普服務、人工智慧應用服務、智慧養老服務等相關領域。」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伍』 區塊鏈智慧醫療共享平台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國內的醫療互助和保險從業者們,已經將區塊鏈落地,醫療互助平台眾托幫基於區塊鏈開發公益產品「心鏈」,用戶的捐助金額、資金流向等信息公開透明,同時利用區塊鏈實現自動核保和智能理賠;斑馬社和布比區塊鏈合作,從技術層面上杜絕系統組織者作弊的可能;同心互助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為產品進行增信。
如何實現自動核保、智能理賠?
一些醫療互助從業者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兩個棘手的行業問題:一是確保理賠信息的真實性,二是提高出險理賠的效率。
醫療互助是利用較低門檻解決大病醫療費問題,具體方法是:參與者之間經濟互助、風險共擔,比如用戶交費成為醫療互助平台會員,在觀察期後,用戶如果患病,可根據具體病情獲得醫療費的補貼,經過案例公示、第三方機構調查等步驟,補貼金額最高達到30萬。經過測算,在互助平台,一般用戶一年的費用在60-90元。
在國外,互助保險很早就出現了,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臨同樣風險的人自願組織起來,預交風險損失補償分攤金,一般是針對重大疾病。這種互助保險可根據群體需求量身定做,費用比幾大知名保險公司的大病險低廉很多,購買方便。
醫療互助跟保險的不同點在於,每個會員完全參與在其中,大家關心互助團體中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包括誰生病了、誰需要理賠、錢什麼時候到賬等問題,這需要平台擁有足夠的自證性。
醫療互助平台需要按照規則理賠,用戶的確診時間是否在觀察期內,這一問題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自證。
傳統的保險理賠,有人為的因素在其中,比如在核保的過程里,最終還是由人來做調查、判斷、出報告。同時,出險理賠需要時間,用戶往往很難第一時間獲得險金。在互助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信息的准確性,用戶的信息一旦存儲在區塊鏈系統里,任何人都無法修改信息。
「我們做醫療互助這幾年,積累了800多萬用戶,互助的參與者越來越多,涉及金額越來越大,我們已經落地了區塊鏈應用,漸漸發現區塊鏈還有更大的價值,能實現一個自動的機器醫療互助保障系統,從申請互助到獲得互助,一切都可以通過人工智慧來實現,整個流程可以壓縮到即時賠付,這是金融AI的發展方向。」眾托幫CTO虞家男告訴華爾街見聞。
區塊鏈的自證功能,可以追溯到幾年前,在國外,一些極客,在每一筆比特幣交易的後面附加一些信息。
「在這一筆交易的後面,你可以附加上一張圖片的哈希值,對圖片進行演算法的運算之後的一個記錄。如果修改圖片,這個記錄就會變,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完成自證,在平台上,每一個互助憑證包含用戶本身的身份信息,以及加入計劃的時間,等關鍵要素
『陸』 保險行業區塊鏈應用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先介紹下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介紹以及目前保險行業的問題吧。
區塊鏈核心技術簡介
區塊鏈主要解決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因此它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四個技術創新:
第一個叫分布式賬本,就是交易記賬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個節點共同完成,而且每一個節點都記錄的是完整的賬目,因此它們都可以參與監督交易合法性,同時也可以共同為其作證。不同於傳統的中心化記賬方案,沒有任何一個節點可以單獨記錄賬目,從而避免了單一記賬人被控制或者被賄賂而記假賬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於記賬節點足夠多,理論上講除非所有的節點被破壞,否則賬目就不會丟失,從而保證了賬目數據的安全性。
第二個叫做對稱加密和授權技術,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交易信息是公開的,但是賬戶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數據擁有者授權的情況下才能訪問到,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
第三個叫做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麼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以比特幣為例,採用的是工作量證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網超過51%的記賬節點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偽造出一條不存在的記錄。當加入區塊鏈的節點足夠多的時候,這基本上不可能,從而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第四個技術特點叫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基於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數據,可以自動化的執行一些預先定義好的規則和條款。以保險為例,如果說每個人的信息(包括醫療信息和風險發生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標准化的保險產品中,去進行自動化的理賠。
投保人風險管理
在現在的保險經營中,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糾紛時有發生,要麼是投保人提供虛假的個人信息騙保,要麼是理賠的時候對於免責條款的認定發生分歧。而這些問題的關鍵都在於對投保人的個人信息缺乏一個真實可信的數據採集和存儲手段。
而隨著諸如醫療信息數字化、個人徵信體系等國家系統性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權威數據源出現,如果能夠將這些數據引入並存儲在區塊鏈上,將成為伴隨每一個人的數字身份,這上面的數據真實可信,無法篡改,實時同步,終身有效,對於投保人的風險管理將帶來莫大的益處。
第一,是將不同公司之間的數據打通,相互參考,從而及時發現重復投保、歷史理賠等信息,及時發現高風險用戶。
第二,是將不同行業的數據引入區塊鏈,可以提高核保、核賠的准確性和效率。舉一個重疾險的例子,如果能在區塊鏈上查詢到投保人所有的就診記錄,甚至直系親屬的就診記錄,對於投保人當前的身體狀況、患病史、家族病史就有了一手的資料,有效地杜絕帶病投保。
例如,目前國內首個運用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網路互助平台同心互助,在傳統互助平台基礎上,藉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信息共享,創新實現全面透明化運作,為大眾搭建一個公平、公正、公開、安全高效的開放性互助信息服務平台。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柒』 同心互助+區塊鏈保險是目前互聯網保險的新模式嗎
就目前來說,同心互助平台+區塊鏈技術在國內是首個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網路互助平台,也算是互聯網保險的新模式。下面為大家解釋一下區塊鏈+保險能解決什麼問題。
投保人風險管理
在現在的保險經營中,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糾紛時有發生,要麼是投保人提供虛假的個人信息騙保,要麼是理賠的時候對於免責條款的認定發生分歧。而這些問題的關鍵都在於對投保人的個人信息缺乏一個真實可信的數據採集和存儲手段。
而隨著諸如醫療信息數字化、個人徵信體系等國家系統性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權威數據源出現,如果能夠將這些數據引入並存儲在區塊鏈上,將成為伴隨每一個人的數字身份,這上面的數據真實可信,無法篡改,實時同步,終身有效,對於投保人的風險管理將帶來莫大的益處。
第一,是將不同公司之間的數據打通,相互參考,從而及時發現重復投保、歷史理賠等信息,及時發現高風險用戶。以今年3月份4000萬意外傷害險騙保為例,揚州的周某在十餘家壽險公司投保,直到人工核保時才查出來。如果在區塊鏈記錄了他每一次投保信息,很快就可以發現並及時採取措施。
第二,是將不同行業的數據引入區塊鏈,可以提高核保、核賠的准確性和效率。舉一個重疾險的例子,如果能在區塊鏈上查詢到投保人所有的就診記錄,甚至直系親屬的就診記錄,對於投保人當前的身體狀況、患病史、家族病史就有了一手的資料,有效地杜絕帶病投保。
保險公司風險監督
在保險公司運營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風險時有發生,監管機構只能採取事前審核或者事後約束的措施。但隨著保險業務的前端日益開放,參與保險市場的企業越來越多元化,事中監督的需求日益凸顯。而筆者看來,區塊鏈技術正是進行事中監督的有效技術手段之一。只要保險公司將日常運營流程搬到區塊鏈上,並向監管機構開發一個記賬節點(即使是一個只讀的記賬節點),監管機構就可以實時的觀察到保險公司的全部業務動向。例如資金流向和投資構成、產品的承保和賠付數據、主要的人事和管理操作等,無需等到保險公司事後申報,從而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業務風險和違規操作。
在此基礎上,監管機構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全國的保險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及時發現和預防可能存在的系統性風險,或是發現潛在的保障需求和趨勢,從而更好地為老百姓提供保障。
『捌』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行業有哪些具體應用
醫療健康行業是最早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行業之一。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行業有八大應用場景:1、醫療健康數據;2、基因組數據;3、醫療保險;4、醫務人員身份認證;5、葯品防偽;6、醫療供應鏈金融;7、臨床試驗;8、手術記錄。目前應用較多的領域是醫療健康數據和醫療保險。
目前,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已進入區塊鏈醫療健康數據領域。4月13日,騰訊正式對外發布了微信智慧醫院3.0,新版微信智慧醫院把所有就醫信息納入區塊鏈,實時鏈上監管,全程可追溯。
『玖』 保險區塊鏈研究報告
盡管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應用多處於技術驗證階段,但應用場景的快速發展已然預示著該技術將給保險行業帶來變革性的影響。一些IT巨頭企業如微軟、IBM、甲骨文、阿里巴巴、騰訊等已經在區塊鏈領域開始布局,有些甚至已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品或服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區塊鏈在國內外保險行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使用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分散於多點的情況下,當某一條件觸發時按照既定規則完成保險的契約,如航延險、失業保險等;第二類是再保險和共同保險領域,在再保及共保業務的交易撮合及結算時,區塊鏈用來增強交易及結算的效率和透明度;第三類是用於追蹤商品的生產/生長過程,利用區塊鏈的可溯源的特性用於追蹤農產品養殖過程或是貴重物品的生產和流轉。
長遠來看,區塊鏈在保險行業的應用因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眾多的業務契合點,極有可能帶來革命性、顛覆性變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