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中回滾
㈠ 什麼是數據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
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1)區塊鏈中回滾擴展閱讀
大多區塊鏈公鏈受到了擴展性的限制。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這就要求網路中的所有賬本都需要處理記賬流程。分布式記賬的安全性高,誤操作率低,還具有政治中立性和正確性。
但是區塊鏈技術在擁抱了這些特性的同時,犧牲掉了擴展性,無法滿足個性化監管,在保護數據隱私方面略顯不足。而且,隨著的賬本數量的增長,交互延遲會呈指數式增長,也就是說區塊鏈網路中的賬本越多延遲就會越高。
㈡ 區塊鏈中PoW是指什麼
是指工作量證明機制,是區塊鏈的一種共識機制。指在區塊鏈系統中,根據每個節點在運算的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來確定許可權的一種演算法。工作量證明機制是現在區塊鏈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共識機制。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出現問題,那麼整個系統都會出問題,在區塊鏈開發中是必須要注意的。這是之前我一個在煊凌科技上班的人告訴我的,他雖然只是裡面的銷售,但是對區塊鏈的了解也比大部分人要全面。
㈢ 區塊鏈中的硬分叉,以太經典ETC是什麼意思
以太經典(ETC)簡史
以太經典始於一個不幸的事件。
2016年5月,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舉行了一次代幣銷售,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風險投資,以資助Ethereum生態系統內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基本上,DAO是一個去中心化方式運作的復雜的智能合約–當條件滿足時自動在多方之間執行任務的計算機代碼。
盡管其有著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及成功的代幣銷售,DAO的代碼卻有一個重大漏洞,使得攻擊者可以從去中心化組織中竊取ETH。
攻擊者在2016年6月利用這一漏洞,引發了臭名昭著的DAO黑客事件,惡意竊取了大約價值5000萬美元的ETH。
毋庸置疑,DAO黑客事件曾震驚了Ethereum社區,也使得ETH價格從20美元跌至13美元。
在DAO黑客事件發生後,Ethereum社區不得不從三個選項中選擇。
什麼都不做,努力承受攻擊帶來的後果;
啟動軟分叉,收回資金;
部署一個硬分叉來恢復丟失的ETH。
軟分叉和硬分叉都是重大的網路升級。然而,軟分叉允許未升級的用戶和升級後的用戶相互交流,而硬分叉則不能向後兼容以前的版本。
由於開發人員意識到部署軟分叉會使網路受到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Ethereum社區決定發起硬分叉,以恢復在DAO黑客攻擊中損失的資金。
雖然這一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Ethereum社區中的一小部分人卻表示反對,他們認為 「代碼即律法」,區塊鏈網路應該是不可改變的。
由於雙方未能在解決方案上達成一致,最終導致了Ethereum區塊鏈的分裂。
那些試圖找回丟失的ETH的人選擇了硬分叉,開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Ethereum(ETH)區塊鏈,而另一群人則留在了最初的Ethereum Classic(ETC)鏈上。
以太經典解決了那些問題?
以太經典(ETC)是一個允許開發者部署智能合約和DApps的區塊鏈平台。
雖然這個功能與Ethereum(ETH)的功能相同,但ETC區塊鏈有兩個主要區別。
首先,Ethereum Classic社區反對篡改分布式賬本,支持「區塊鏈網路不能也不該被修改」的觀點。
其次,雖然ETH總供應量沒有硬性上限,但以太經典採用恆定供應的貨幣政策,最多允許創建2.3億個ETC。
作為一個加分項,以太經典在去年啟動了Atlantis硬分叉,以增加與Ethereum的交互性,並通過zk-SNARKS提高交易的隱私保護程度。
以太經典ETC推薦的交易平台:火幣、OKEX、AAX等。
㈣ 區塊鏈中的哈希值是什麼
區塊鏈通過哈希演算法對一個交易區塊中的交易信息進行加密,並把信息壓縮成由一串數字和字母組成的散列字元串。金窩窩集團分析其哈希演算法的作用如下:區塊鏈的哈希值能夠唯一而精準地標識一個區塊,區塊鏈中任意節點通過簡單的哈希計算都接獲得這個區塊的哈希值,計算出的哈希值沒有變化也就意味著區塊鏈中的信息沒有被篡改。
㈤ 區塊鏈中什麼是重放攻擊
重放又稱重播,顧名思義,是同一個信息或數據重復發送了兩次及以上。如果接受方沒有採取相關措施,連續接收了信息,那麼它將無法有效辨識該數據是已經收過,這就會帶來重放漏洞。重放攻擊主要是在有區塊鏈發生分叉之後,因為分叉後之兩方都共同還保有分叉之前的數據,因此分叉之後在兩邊都可以做一樣的交易,這樣就難以辨別信息是否已經接收過。重放攻擊主要用於身份認證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破壞認證的正確性,渾水摸魚進入系統,盜取系統數據。區塊鏈雖然被認為是現階段比較安全的數據儲存技術,但是對它的攻擊方式也不少,所以對於系統的維護也很重要。煊凌科技在區塊鏈開發領域挺有經驗的,而且他們有完善的售後維護機制,可以保證系統的最大安全性。
㈥ 區塊鏈中相當於成交一個記錄。怎麼讓全部人都會記下呢每一個新的區塊都會弄出一個難題又是為什麼呢
我以比特幣網路來講解吧:
一個節點產生一個交易之後,會將交易廣播出去。每個節點會去收集網路上的交易信息,夠一定數量之後,會把這些這些交易打包成一個區塊。
比特幣網路設計了工作量證明的機制。設計了一道數學難題(暴力計算hash值,使計算出的hash值滿足一定難度,實際上是計算區塊頭中的一個欄位值nonce),第一個計算出來的節點把區塊廣播出去,其他網路中的節點驗證這個區塊是否滿足是這個難題的答案。是的話,就把這個節點加到自己的區塊鏈的末尾。
通過廣播,讓所有人記下。所以,如果你去下載bitcore的比特幣客戶端,成為比特幣網路的一個節點,一開始會讓你同步120G(目前)的比特幣區塊信息。
每個新區塊的產生都是礦工通過大量的數學運算,使得計算出的數學結果滿足一定的數學難度。所以,比特幣網路挖礦是為了區塊不斷成鏈。挖礦獎勵比特幣是激勵機制,激勵礦工去挖礦。
㈦ 區塊鏈中的重放攻擊是什麼
分叉後,如何保護我的比特幣?
如果比特幣真的發生分叉,作為普通用戶,最大的風險就是重放攻擊。
重放攻擊是什麼呢?如果比特幣分裂為一種或多種比特幣,如BTC1/BTC2/BTC3等,每個比特幣賬戶內將根據他的比特幣余額,同時存在對應數量的所有分叉幣。
由於每條鏈上的地址和私鑰、演算法等都相同,交易格式也完全相同,導致在其中一條區塊鏈上發起的交易,完全可以放到另一條區塊鏈上去重新廣播,可能也會得到確認。這就是「重放攻擊」。
簡單來說,在你轉賬BTC1的時候,你的BTC2/BTC3也可能同時被轉走。
但是,目前很多分叉幣做了雙向防重放攻擊處理,避免了分叉後被重放攻擊的風險。
㈧ 區塊鏈中的哈希演算法的作用是什麼
區塊鏈通過哈希演算法對一個交易區塊中的交易信息進行加密,並把信息壓縮成由一串數字和字母組成的散列字元串。
金窩窩集團分析其哈希演算法的作用如下:
區塊鏈的哈希值能夠唯一而精準地標識一個區塊,區塊鏈中任意節點通過簡單的哈希計算都接獲得這個區塊的哈希值,計算出的哈希值沒有變化也就意味著區塊鏈中的信息沒有被篡改。
㈨ 區塊鏈中的公鏈是什麼
公鏈也稱「公有鏈」,即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到系統中讀取數據、發送可確認交易、競爭記賬的區塊鏈。公有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為沒有任何個人或者機構可以控制或篡改其中數據的讀寫。而從應用上說,區塊鏈公有鏈則主要包括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大多數山寨幣以及智能合約,其中區塊鏈公有鏈的始祖則為比特幣區塊鏈,具有以下特點:
1、代碼開源
代碼上傳到github,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下載得到完整的區塊鏈數據,接受大眾的考驗。
2、完全去中心化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節點,每一個節點都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區塊鏈的計算,任何節點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且能發送交易,而且交易能夠在區塊鏈上得到有效的確認,任何人都可參與其中共識過程。共識過程決定某個區塊可以添加到區塊鏈中,以及確切的當前狀態。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經濟獎勵,和在共識過程中所作的貢獻成正比。這些公有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意義上的去中心化」。
3、開發去中心化應用
程序開發者通過此公鏈,可以很方便地開發出去中心化應用。公有鏈可以保護用戶權益免受程序開發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