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和區塊鏈的聯系
Ⅰ 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的共同點是什麼
重慶市金窩窩分析研究:區塊鏈基於互聯網運行,但其功能卻廣於互聯網。兩種技術的相同點主要在於
:
(1)在數據傳輸方式上,互聯網與區塊鏈都不需要中心化的中介;
(2)兩種技術都要求用戶接入互聯網;
(3)兩種技術都能夠滿足一個組織內的多個使用者同時使用。
Ⅱ 大數據、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這幾個都什麼關系呢
一句話理解吧:區塊鏈是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業務體系裡面不可或缺的技術應用
Ⅲ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要了解區塊鏈,就不得不從互聯網的誕生開始研究區塊鏈的技術發展簡史,從中發掘區塊鏈產生的動因,並由此推斷區塊鏈的未來。下面讓我們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1
區塊鏈的鼻祖就是麻將,最早的區塊鏈是中國人發明的!區塊鏈就跟麻將一樣,只不過麻將的區塊比較少而已,麻將只有136個區塊,各地麻將規則不同可視作為比特幣的硬分叉。
麻將作為最古老的區塊鏈項目,四個礦工一組,最先挖出13位正確哈希值的獲得記賬權以及獎勵,採用願賭服輸且不能作弊出老千的共識機制!
麻將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點對點。
礦池=棋牌室的老闆抽佣。
不可篡改,因為說服其他三個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體力。
典型的價值互聯網。我兜里的價值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們兜里去了。
中國人基本上人手打得一手好麻將,區塊鏈方面生產了全球70%~80%的礦機,並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算力,約佔77%的算力
麻將其實是最早的的區塊鏈項目:
1,四個礦工一組,先碰撞出13個數字正確哈希值的礦工可以獲得記賬權並得到獎勵。
2,不可篡改。因為說服其他三個人需要消耗太多算力和體力。
3,典型的價值互聯網。我兜里的價值數字貨幣www.gendan5.com/digitalcurrency/btc.html用不了八圈,就跑到他們兜里去了。
4、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是庄,完全就是點對點。
5、UTXO,未花費的交易支出。
還有另外一種賒賬的區塊鏈玩法,假設大家身上都沒現金
細究一下,在大家達成共識時,我們看不到任何中介或者第三方出來評判丙贏了,大家給丙的獎勵也不需要通過第三方轉交給丙,都是直接點對點交易,這一過程就是去中心化,牌友們(礦工)各自記錄了第一局的戰績,丙大胡自摸十三幺,乙杠了甲東風,記錄完成後就生成了一個完整的區塊,但要記住,這才只是第一局,在整個區塊鏈上,這才僅僅是一個節點,開頭說的8局打完,也就是8個節點(區塊),8個區塊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整賬本,這就是區塊鏈。因為這個賬本每人都有一個,所以就是分布式賬本,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篡改記錄,打到最後,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4個男士(甲乙丙丁)湊在一塊打麻將來錢,大家都沒帶現金,於是請一美女(中心化)用本子記賬,記錄每一局誰贏了多少錢、誰輸了多少錢?最後結束時,大家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結總賬,但是如果這位美女記賬時記錯了或者預先被4人中的某人買通了故意記錯,就保證不了這個游戲結果的公正公平合理性,你說是不是?那怎麼辦呢?如果你「打麻將」能用「區塊鏈」作為游戲規則改編為如下:
4個男士(甲乙丙丁)湊在一塊打麻將來錢,大家都沒帶現金,乙說讓她帶來的美女記賬,甲說這位美女我們都不認識,於是甲乙丙丁4人一致約定每個人每局牌都在自己的手機上(區塊鏈節點)同時記賬(去中心化),最後打完麻將,直接手機上以電子貨幣結賬時,大家都對一下記賬的的結果,本來應該是一樣的記賬結果。
假設本來結果是甲手機上記的賬:乙欠甲10元。但乙手機上的記錄卻是不欠,可是其餘2人(丙、丁)和甲的記賬一樣,那還是按照少數服從多數規則結算,另外大家心裡對乙的誠信印象就差評了,下次打麻將就不會帶乙一起玩了。
除非乙預先買通(丙、丁)2人讓其故意作假,但乙買通他們2人的代價是10萬元(賴賬10元的1萬倍),那常理上乙只能選擇放棄,因為做假成本太高了。
假設即使乙在打牌的過程中,偷偷願意以高價10萬元預先買通丙、丁做這筆巨虧的傻貓交易,但區塊鏈的規則是按時間戳記賬的,原來是下午1點鍾記賬乙欠甲10元的,即丙和丁下午3點鍾再改賬時,時間是不可逆的,只能記下午3點鍾,那就又不吻合游戲規則了。
實際上在2017年博主已經開發出了一套麻將幣
中國最早的區塊鏈項目:四個礦工一組,最先從 148 個隨機數字中碰撞出 14 個數字正確哈希值的礦工,可以獲得一次記賬權激勵,由於分布式記賬需要得到其他幾位礦工的共識,因此每次記賬交易時間長約十幾分鍾。
一文看懂互聯網區塊鏈2
一、比特幣誕生之前,5個對區塊鏈未來有重大影響的互聯網技術
1969年,互聯網在美國誕生,此後互聯網從美國的四所研究機構擴展到整個地球。在應用上從最早的軍事和科研,擴展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聯網誕生後的近50年中,有5項技術對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1、1974誕生的TCP/IP協議:決定了區塊鏈在互聯網技術生態的位置
1974年,互聯網發展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由美國科學家文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共同開發的互聯網核心通信技術--TCP/IP協議正式出台。
這個協議實現了在不同計算機,甚至不同類型的網路間傳送信息。所有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只要遵照這個協議,都能夠進行通訊和交互。
通俗的說,互聯網的數據能穿過幾萬公里,到達需要的計算機用戶手裡,主要是互聯網世界形成了統一的信息傳播機制。也就是互聯網設備傳播信息時遵循了一個統一的法律-TCP/IP協議。
理解TCP/IP協議對掌握互聯網和區塊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1974年TCP/IP發明之後,整個互聯網在底層的硬體設備之間,中間的網路協議和網路地址之間一直比較穩定,但在頂層應用層不斷涌現層出不窮的創新應用,這包括新聞,電子商務,社交網路,QQ,微信,也包括區塊鏈技術。
也就是說區塊鏈在互聯網的技術生態中,是互聯網頂層-應用層的一種新技術,它的出現,運行和發展沒有影響到互聯網底層的基礎設施和通訊協議,依然是按TCP/IP協議運轉的眾多軟體技術之一。
2、1984年誕生的思科路由器技術:是區塊鏈技術的模仿對象
1984年12月,思科公司在美國成立,創始人是斯坦福大學的一對夫婦,計算機中心主任萊昂納德·波薩克和商學院的計算機中心主任桑蒂·勒納,他們設計了叫做「多協議路由器」的聯網設備,放到互聯網的通訊線路中,幫助數據准確快速從互聯網的一端到達幾千公里的另一端。
整個互聯網硬體層中,有幾千萬台路由器工作繁忙工作,指揮互聯網信息的傳遞,思科路由器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每台路由都保存完成的互聯網設備地址表,一旦發生變化,會同步到其他幾千萬台路由器上(理論上),確保每台路由器都能計算最短最快的路徑。
大家看到路由器的運轉過程,會感到非常眼熟,那就是區塊鏈後來的重要特徵,理解路由器的意義在於,區塊鏈的重要特徵,在1984年的路由器上已經實現,對於路由器來說,即使有節點設備損壞或者被黑客攻擊,也不會影響整個互聯網信息的傳送。
3、隨萬維網誕生的B/S(C/S)架構:區塊鏈的對手和企圖顛覆的對象
萬維網簡稱為Web,分為Web客戶端和伺服器。所有更新的信息只在Web伺服器上修改,其他幾千,上萬,甚至幾千萬的客戶端計算機不保留信息,只有在訪問伺服器時才獲得信息的數據,這種結構也常被成為互聯網的B/S架構,也就是中心型架構。這個架構也是目前互聯網最主要的架構,包括谷歌、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都採用了這個架構。
理解B/S架構,對與後續理解區塊鏈技術將有重要的意義,B/S架構是數據只存放在中心伺服器里,其他所有計算機從伺服器中獲取信息。區塊鏈技術是幾千萬台計算機沒有中心,所有數據會同步到全部的計算機里,這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
4、對等網路(P2P):區塊鏈的父親和技術基礎
對等網路P2P是與C/S(B/S)對應的另一種互聯網的基礎架構,它的特徵是彼此連接的多台計算機之間都處於對等的地位,無主從之分,一台計算機既可作為伺服器,設定共享資源供網路中其他計算機所使用,又可以作為工作站。
Napster是最早出現的P2P系統之一,主要用於音樂資源分享,Napster還不能算作真正的對等網路系統。2000 年3月14 日,美國地下黑客站點Slashdot郵寄列表中發表一個消息,說AOL的Nullsoft 部門已經發放一個開放源碼的Napster的克隆軟體Gnutella。
在Gnutella分布式對等網路模型中,每一個聯網計算機在功能上都是對等的,既是客戶機同時又是伺服器,所以Gnutella被稱為第一個真正的對等網路架構。
20年裡,互聯網的一些科技巨頭如微軟,IBM,也包括自由份子,黑客,甚至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分子不斷推動對等網路的發展,當然互聯網那些希望加強信息共享的理想主義者也投入了很大的熱情到對等網路中。區塊鏈就是一種對等網路架構的軟體應用。它是對等網路試圖從過去的沉默爆發的標桿性應用。
5、哈希演算法:產生比特幣和代幣(通證)的關鍵
哈希演算法將任意長度的數字用哈希函數轉變成固定長度數值的演算法,著名的哈希函數如:MD4、MD5、SHS等。它是美國國家標准暨技術學會定義的加密函數族中的一員。
這族演算法對整個世界的運作至關重要。從互聯網應用商店、郵件、殺毒軟體、到瀏覽器等、,所有這些都在使用安全哈希演算法,它能判斷互聯網用戶是否下載了想要的東西,也能判斷互聯網用戶是否是中間人攻擊或網路釣魚攻擊的受害者。
區塊鏈及其應用比特幣或其他虛擬幣產生新幣的過程,就是用哈希演算法的函數進行運算,獲得符合格式要求的數字,然後區塊鏈程序給予比特幣的獎勵。
包括比特幣和代幣的挖礦,其實就是一個用哈希演算法構建的小數學游戲。不過因為有了激烈的競爭,世界各地的人們動用了強大的伺服器進行計算,以搶先獲得獎勵。結果導致互聯網眾多計算機參與到這個小數學游戲中,甚至會耗費了某些國家超過40%的電量。
二、區塊鏈的誕生與技術核心
區塊鏈的誕生應該是人類科學史上最為異常和神秘的發明和技術,因為除了區塊鏈,到目前為止,現代科學史上還沒有一項重大發明找不到發明人是誰。
2008年10月31號,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化名)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在這篇論文中,作者聲稱發明了一套新的不受政府或機構控制的電子貨幣系統,區塊鏈技術是支持比特幣運行的基礎。
論文預印本地址在http://www.bitcoin.org/bitcoin.pdf,從學術角度看,這篇論文遠不能算是合格的論文,文章的主體是由8個流程圖和對應的解釋文字構成的, 沒有定義名詞、術語,論文格式也很不規范。
2009年1月,中本聰在SourceForge網站發布了區塊鏈的應用案例-比特幣系統的開源軟體,開源軟體發布後, 據說中本聰大約挖了100萬個比特幣.一周後,中本聰發送了10個比特幣給密碼學專家哈爾·芬尼,這也成為比特幣史上的第一筆交易。伴隨著比特幣的蓬勃發展,有關區塊鏈技術的研究也開始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向大眾完整清晰的解釋區塊鏈的確是困難的事情,我們以比特幣為對象,盡量簡單但不斷深入的介紹區塊鏈的技術特徵。
1、區塊鏈是一種對等網路(P2P)的軟體應用
我們在前文提過,在21世紀初,互聯網形成了兩大類型的應用架構,中心化的B/S架構和無中心的對等網路(P2P)架構,阿里巴巴,新浪,亞馬遜,網路等等很多互聯網巨頭都是中心化的B/S架構,簡單的說,就是數據放在巨型伺服器中,我們普通用戶通過手機,個人電腦訪問阿里,新浪等網站的伺服器。
21世紀初以來,出現了很多自由分享音樂,視頻,論文資料的軟體應用,他們大部分採用的是對等網路(P2P)架構,就是沒有中心伺服器,大家的個人計算機都是伺服器,也都是客戶機,身份平等。但這類應用一直沒有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資源消耗大,知識版權有問題等。區塊鏈就是這種領域的一種軟體應用。
2、區塊鏈是一種全網信息同步的對等網路(P2P)軟體應用
對等網路也有很多應用方式,很多時候,並不要求每台計算機都保持信息一致,大家只存儲自己需要的的信息,需要時再到別的計算機去下載。
但是區塊鏈為了支持比特幣的金融交易,就要求發生的每一筆交易都要寫入到歷史交易記錄中,並向所有安裝比特幣程序的計算機發送變動信息。每一台安裝了比特幣軟體的計算機都保持最新和全部的.比特幣歷史交易信息。
區塊鏈的這個全網同步,全網備份的特徵也就是常說的區塊鏈信息安全,不可更改來源。雖然在實際上依然不是絕對的安全,但當用戶量非常大時,的確在防範信息篡改上有一定安全優勢。
3、區塊鏈是一種利用哈希演算法產生」通證(代幣)」的全網信息同步的對等網路(P2P)軟體應用
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是著名的比特幣,討論到比特幣時,經常會提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挖礦」,那麼挖礦到底是什麼呢?
形象的比喻是,區塊鏈程序給礦工(游戲者)256個硬幣,編號分別為1,2,3……256,每進行一次Hash運算,就像拋一次硬幣,256枚硬幣同時拋出,落地後如果正巧編號前70的所有硬幣全部正面向上。礦工就可以把這個數字告訴區塊鏈程序,區塊鏈會獎勵50個比特幣給礦工。
從軟體程序的角度說,比特幣的挖礦就是用哈希SHA256函數構建的數學小游戲。區塊鏈在這個小游戲中首先規定了一種獲獎模式:給出一個256位的哈希數,但這個哈希數的後70位全部是0,然後游戲者(礦工)不斷輸入各種數字給哈希SHA256函數,看用這個函數能不能獲得位數有70個0的數字,找到一個,區塊鏈程序會獎勵50個比特幣給游戲者。實際的挖坑和獎勵要更復雜,但上面的舉例表達了挖礦和獲得比特幣的核心過程。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根據比特幣程序的設計,比特幣總額是2100萬。
從上述介紹看,比特幣可以看做一個基於對等網路架構的猜數小游戲,每次正確的猜數結果獎勵的比特幣信息會傳遞給所有游戲者,並記錄到每個游戲者的歷史資料庫中。
4、區塊鏈技術因比特幣的興起產生的智能合約,通證、ICO與區塊鏈基礎平台
從上面的介紹看,比特幣的技術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新技術,而是把原來多種互聯網技術,如對等網路架構,路由的全網同步,網路安全的加密技術巧妙的組合在一起,算是一種組合創新的演算法游戲。
由於比特幣通過運作成為可以兌換法幣,購買實物,通過升值獲得暴利,全世界都不淡定了。抱著你能做,我也能做的態度,很多人創造了自己的仿比特幣軟體應用。同時利用政府難以監管對等網路的特點,各種山寨幣與比特幣一起爆發。這其中出現了很多欺詐和潛逃事件,逐步引起各國政府的關注。
區塊鏈基礎平台:用區塊鏈技術框架創建貨幣還是有相當的技術難度,這時區塊鏈基礎平台以太坊等基礎技術平台出現了,讓普通人也可以方便的創建類「比特幣」軟體程序,各顯神通,請人入局挖幣,炒幣,從中獲得利益。
通證或代幣:各家「比特幣」、「山寨幣」如果用哈希演算法創建的猜數小游戲,產生自己的「貨幣」時,這個「貨幣」統稱「通證」或「代幣」。
ICO:由於比特幣和以太幣已經打通與各國法幣的兌換,其他新虛擬幣發幣時,只允許用比特幣和以太幣購買發行的新幣,這樣的發幣過程就叫ICO,ICO的出現放大了比特幣,以太幣的交易量。同時很多ICO項目完全建立在虛無的項目上,導致大量欺詐案例頻發。進一步加深了社會對區塊鏈生成虛擬貨幣的負面認識。
智能合約:可以看做區塊鏈上的一種軟體功能,是輔助區塊鏈上各種虛擬幣交易的程序,具體的功能就像淘寶上支付寶的資金託管一樣,當一方用戶收到的貨物,在支付寶上進行確認後,資金自動支付個給買家貨主,智能合約在比特幣等區塊鏈應用上也是承擔了這個中介支付功能。
三、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中的歷史地位和未來前景
1、區塊鏈處於互聯網技術的什麼位置?是頂層的一種新軟體和架構。
我們在前面的TCP/IP介紹中提到,區塊鏈與瀏覽器、QQ、微信、網路游戲軟體、手機APP等一樣,是互聯網頂層-應用層的一種軟體形式。它的運行依然要靠TCP/IP的架構體系傳輸數據。只是與大部分應用層軟體不同,沒有採用C/S(B/S)的中心軟體架構。而是採用了不常見的對等網路架構,從這一點說,區塊鏈並不能顛覆互聯網基礎結構。
2、區塊鏈想要顛覆誰?想顛覆萬維網的B/S(C/S)結構。
它試圖要顛覆其實是89年年誕生的萬維網B/S,C/S結構。前面說過。由於89年年歐洲物理學家蒂姆· 伯納斯· 李發明萬維網並放棄申請專利。此後近30年中,包括谷歌,亞馬遜,facebook,阿里巴巴,網路,騰訊等公司利用萬維網B/S(C/S)結構,成長為互聯網的巨頭。
在他們的總部,建立了功能強大的中心伺服器集群,存放海量數據,上億用戶從巨頭伺服器中獲取自己需要的數據,這樣也導致後來雲計算的出現,而後互聯網巨頭把自己沒有用完的中心伺服器資源開放出來,進一步吸取企業,政府,個人的數據。中心化的互聯網巨頭對世界,國家,互聯網用戶影響力越來越大。
區塊鏈的目標是通過把數據分散到每個互聯網用戶的計算機上,試圖降低互聯網巨頭的影響力,由此可見區塊鏈真正的對手和想要顛覆的是1990年誕生的B/S(C/S)結構。但能不能顛覆掉,就要看它的技術優勢和瓶頸。
3、區塊鏈的技術缺陷:追求徹底平等自由帶來的困境
區塊鏈的技術缺陷首先來自與它的對等網路架構上,舉個例子,目前淘寶是B/S結構,海量的數據存放在淘寶伺服器集群機房裡,幾億消費者通過瀏覽器到淘寶伺服器網站獲取最新信息和歷史信息。
如果用區塊鏈技術,就是讓幾億人的個人電腦或手機上都保留一份完整的淘寶資料庫,每發生一筆交易,就同步給其他幾億用戶。這在現實中是完全無法實現的。傳輸和存儲的數據量太大。相當於同時建立幾億個淘寶網站運行。
因此區塊鏈無法應用在數據量大的項目上,甚至小一點的網站項目用區塊鏈也會吃力。到2018年,比特幣運行了近10年,積累的交易數據已經讓整個系統面臨崩潰。
於是區塊鏈採用了很多變通方式,如建立中繼節點和閃電節點,這兩個概念同樣會讓人一頭霧水,通俗的說,就是區塊鏈會向它要顛覆的對象B/S結構進行了學習,建立數據伺服器中心成為區塊鏈的中繼節點,也用類瀏覽器的終端訪問,這就是區塊鏈的閃電節點。
這種變動能夠緩解區塊鏈的技術缺陷,但確讓區塊鏈變成它反對的樣子,中心化。由此可見,單純的區塊鏈技術由於技術特徵有重大缺陷,無法像萬維網一樣應用廣泛,如果技術升級,部分採用B/S(C/S)結構,又會使得區塊鏈有了中心化的信息節點,不在保持它誕生時的夢想。
4、從互聯網大腦模型看區塊鏈的未來前景
我們知道互聯網一般是指將世界范圍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網際網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從1969年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從不同的方向在互聯網領域進行創新,並沒有統一的規劃將互聯網建造成什麼結構,當時間的車輪到達2017年,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當人類抬起頭來觀看自己的創造的巨系統,互聯網大腦的模型和架構已經越來越清晰。
通過近20年的發展依託萬維網的B/S,C/S結構,騰訊QQ,微信,Facebook,微博、twitter亞馬遜已經發展出類神經元網路的結構。互聯網設備特別是個人計算機,手機在通過設備上的軟體在巨頭的中心伺服器上映射出個人數據和功能空間,相互加好友交流,傳遞信息。互聯網巨頭通過中心伺服器集群的軟體升級,不斷優化數億台終端的軟體版本。在神經學的體系中,這是一種標準的中樞神經結構。
區塊鏈的誕生提供了另外一種神經元模式,不在巨頭的集中服務中統一管理神經元,而是每台終端,包括個人計算機和個人手機成為獨立的神經元節點,保留獨立的數據空間,相互信息進行同步,在神經學的體系中,這是一種沒有中心,多神經節點的分布式神經結構。
有趣的是,神經系統的發育出現過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結構。在低等生物中,出現過類區塊鏈的神經結構,有多個功能相同的神經節,都可以指揮身體活動和反應,但隨著生物的進化,這些神經節逐步合並,當進化成為高等生物時,中樞神經出現了,中樞神經中包含大量神經元進行交互。
四、關於區塊鏈在互聯網未來地位的判斷
1、對比特幣的認知:一個基於對等網路架構(P2P)的猜數小游戲,通過高明的金融和輿論運作,成為不受政府監管的」世界性貨幣」。
2、對區塊鏈的認知:一個利用哈希演算法產生」通證(代幣)」的全網信息同步的對等網路(P2P)軟體應用。
3、區塊鏈有特定的用途,如大規模選舉投票,大規模賭博,規避政府金融監管的金融交易等等領域,還是有不可替代的用處。
4、在更多時候,區塊鏈技術會依附於互聯網的B/S,C/S結構,實現功能的擴展,但總體依然屬於互聯網已有技術的補充。對於區塊鏈目前設想的絕大部分應用場景,都是可以用B/S,C/S結構實現,效率可以更高和技術也可以更為成熟。
5、無論是從信息傳遞效率和資源消耗,還是從神經系統進化看,區塊鏈無法成為互聯網的主流架構,更不能成為未來互聯網的顛覆者和革命者。
6、當然B/S,C/S結構發展出來的互聯網巨頭也有其問題,但這些將來可以通過商業的方式,政治的方式逐漸解決。
Ⅳ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將對互聯網有何影響
談論區塊鏈,就像90年代的人們談論互聯網。誰也不知道互聯網會帶來如此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就如同現在,沒有人能夠說明區塊鏈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切都方興未艾。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去了解它,不斷去思考,不斷去嘗試。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也許在那時發揮真正的價值,對人類社會共同的互聯網巨頭進行監控和監督,也就是說在需要對社交網路,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巨頭的重大事項進行投票決定時,區塊鏈技術是最佳的選擇。因為這是防止投票被大規模控制的唯一方式。
對這種中心化的一個反應是對大型互聯網公司施加政府監管。這種應對措施的前提是假定互聯網與過去的通訊網路如電話、廣播和電視網路相似。但過去基於硬體的網路卻與基於軟體的互聯網不同,一旦建立了基於硬體的網路,它們幾乎不可能重新改寫,但基於軟體的網路卻可以通過企業創新和市場力量進行重新改寫。
去中心化是一個通常被誤解的概念。例如,有時候有人認為加密網路提倡和贊揚去中心化的原因是為了抵制政府審查制度,或者是因為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但是這並不是去中心化的主要價值。
讓我們來看看中心化平台存在的問題。中心化平台遵循著一個可預測的生命周期。當它們開始運行時,它們會盡一切努力來招募用戶和第三方人員,如開發者、企業和媒體組織。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們的服務更有價值,因為平台(根據定義)是具有多方面網路效應的系統。隨著平台採用呈現 S 曲線增長,他們對用戶和第三方的影響也在穩定上升。
當他們到達s-曲線的頂端時,他們與網路參與者的關系降低到接近於零。而中心化平台想要繼續增長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從用戶中提取數據,並在受眾和利潤方面與對手競爭。
這方面的歷史例子有:微軟對網景、谷歌對 Yelp、臉書對 Zynga, 推特對第三方客戶端。操作系統如 iOS 和安卓表現得更好,盡管仍需繳納30%稅款,但出於看似任意性的原因拒絕應用程序,並隨意納入第三方應用的功能到自身平台。
對第三方來說,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就像是一種誘餌。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優秀的企業家、開發商和投資者都開始對在中心化平台上進行創建變得謹慎起來。我們現在有幾十年的證據表明,這樣做最終會令人失望。此外,用戶只能任由平台來收集自己的數據,沒有任何辦法能夠保護自己的隱私,而中心化平台又經常發生因為安全漏洞而遭到攻擊的事件。中心化平台存在的這些問題在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
互聯網是完全基於軟體的網路,由一個相對簡單的核心層組成,連接數十億個完全可編程的計算機。軟體只是人類思維的編碼,因此具有幾乎無限的設計空間。連接到互聯網的計算機大體上可以自由運行其所有者選擇的任何軟體。無論你想到的是什麼,只要有合適的激勵措施,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可以說,互聯網架構是技術創新和激勵設計相交融合的平台。
現在互聯網仍處於發展初期,在首次引入比特幣以及以太坊時提出,底層的互聯網協議將在未來幾十年內通過加密演算法重新改寫。分布式網路融合了前兩個互聯網時代的最佳特徵,通過社區式管理和去中心化的網路,其功能最終將超過最先進的集中式服務。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Ⅳ 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重慶金窩窩分析如下: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
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
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Ⅵ 區塊鏈時代: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轉變
國信觀點
國信海外小組觀點: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主要作用是讓信息在互聯網上流通,信息以復制的方式傳播(A復制到B)。區塊鏈構建的「賬本」以開放透明、不可篡改、對等互聯、易於追溯的特徵,構建基於信任機制的基礎設施,讓數字資產的價值在互聯網上高效地流通,數字資產在互聯網上發生價值轉移(從A過戶到B,而不是從A復制到B)。我們看好區塊鏈的未來,但是,現階段區塊鏈最重要的成果是理念佈道,它的出現讓市場看到了「信息互聯網」的不足與「價值互聯網」的趨勢。
評論
區塊鏈與比特幣的關系
解釋區塊鏈,無法繞過比特幣。比特幣的「發明」和證實了區塊鏈這個技術的可行性,比特幣不是塊鏈技術的全部,僅僅是應用之一。如果沒有比特幣,區塊鏈有可能不會出現,或至少不會很快出現。
「區塊鏈」一詞的由來,是比特幣白皮書英文原版里的「chain of blocks」,國內中文翻譯的時候,用「區塊鏈」一詞。隨著比特幣挖礦重心向中國轉移,中國市場成為區塊鏈、比特幣的主要戰場,區塊鏈的英文國內市場寫成了「blockchain」,成為如今全球整個區塊鏈技術層面的專有名詞(名詞演變路徑:chain of blocks——區塊鏈——blockchain)。
比特幣總量有限,刺激市場炒幣
無論是把比特幣當作一種商品還是貨幣,由於它的總量有限,刺激市場炒作比特幣的價格,簡稱炒幣。按照比特幣產生機制,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
比特幣是新連接一個區塊後的獎勵,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每產生一個區塊獎勵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在第一個四年裡獎勵50個,每4年比特幣的獎勵數量減半,所以,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計算方法:{50 X 6 X 24 X 365} X 4 X {1+1/2+。。。。。(1/2)n}=2100萬(2.1*107)。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
區塊鏈通過隨機散列對全部交易加上時間戳,將它們合並入一個不斷延伸的基於隨機散列的、工作量證明的鏈條作為交易記錄,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證明,否則,形成的交易記錄將不可更改。形成新區塊分三個步驟:
1。礦工把一段時間內的「賬本、前區塊的頭部、時間戳、隨機數列X」四部分打包成一個區塊;
2。礦工通過大量計算,調整該區塊的隨機數列X,生成復合要求的哈希值,並獲得比特幣獎勵。
3。礦工把新區塊與前區塊連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區塊鏈。
專利數量是現階段量化區塊鏈企業的重要指標
全球的區塊鏈行業還在發展初期,大多數公司處於概念設計階段,沒有落地產品,外界很難客觀地評價創業公司的優劣。我們認為,區塊鏈的發明專利數量能夠體現各家公司的潛力,是現階段通過量化手段區分區塊鏈企業的重要指標。
投資建議: 立足公司的基本面,著眼區塊鏈時代的價值互聯網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主要作用是讓信息在互聯網上流通,信息以復制的方式傳播(A復制到B)。區塊鏈構建的「賬本」以開放透明、不可篡改、對等互聯、易於追溯的特徵,構建基於信任機制的基礎設施,讓數字資產的價值在互聯網上高效地流通,數字資產在互聯網上發生價值轉移(從A過戶到B,而不是從A復制到B)。我們看好區塊鏈的未來,但是,現階段區塊鏈最重要的成果是理念佈道,它的出現讓市場看到了「信息互聯網」的不足與「價值互聯網」的趨勢。
實現「價值互聯網」需要大規模的應用落地,而不是單一的技術。現階段區塊鏈的還在發展初期,我們看好區塊鏈的未來,但也不高估區塊鏈的現在。
港股市場中,涉及區塊鏈的公司較多,我們從公司基本面出發,考慮區塊鏈專利數量,推薦騰訊控股與元征科技,維持業績預測和推薦評級。
騰訊(0700.HK):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0年收入增速為22%、22%,凈利潤增速至23%、16%,其中NON-GAAP利潤增速為15%、16%。對應2019、2020年的EPS為港幣10.4元、12.1元,目標估值區間維持380至400元,對應2020年31倍-33倍PE,維持增持評級。
元征科技(2488.HK):我們預測2019-2020年公司的收入增速為9.7%、12.2%,凈利潤增速為69%、29%,對應EPS為0.32、0.42港幣。我們維持「買入評級」,建議合理估值為8-9港幣,對應2019年25-28倍PE。
風險提示
1、區塊鏈理念不能變成產品。2、新技術出現導致區塊鏈被證偽。3、公司現有業務的利潤,無法支撐區塊鏈長久的研發投入。
附錄: 港股中與區塊鏈有關的公司
1。騰訊(0700.HK): 有專門的區塊鏈門戶網站(https://trustsql.qq),2019年10月19日,騰訊發布《2019騰訊區塊鏈白皮書》整體介紹了騰訊的區塊鏈方案,包括TrustSQL區塊鏈底層平台與騰訊雲TBaaS,並詳細展示了四個騰訊的區塊鏈最佳實踐,包括區塊鏈電子發票、微企鏈、至信鏈和區塊鏈銀行匯票。專注於「連接」的騰訊在區塊鏈領域不斷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落地,以推動企業間以及企業和消費者間的價值連接。通過「區塊鏈+」模式,賦能金融和實體產業,推動區塊鏈與產業融合,加速推進產業區塊鏈建設。
2。中移動(0941.HK): 2019年10月15日,由信息中心主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北京紅棗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發布會暨技術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中國移動利用現有資源、雲設施和計算存儲設施資源,進行自主研發,實現現有的設施優化;中國移動作為新的基石,推動5G與區塊鏈之間的相互賦能。
3。中國平安(2318.HK):2018年公開的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申請量84件,全球排名第7位。中國平安依託區塊鏈技術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平安將區塊鏈應用於醫療健康、精準脫貧、社會公益等。
5。眾安在線(6060.HK):基於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密碼學的專業生態雲服務平台安鏈雲,該平台以眾安自主研發的眾安鏈為底層基礎設施,還開發有電子簽約、數字身份、分布式加密存儲、存證、溯源等近10個垂直應用。
6。金山軟體(3888.HK):最早開始實施Game + Blockchain應用程序和解決方案,目前游戲雲業務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加速擴建游戲生態圈。2018年上半年,金山雲率先推出區塊鏈游戲全生態「project-X」計劃,實現了由區塊鏈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區塊鏈底層技術、區塊鏈游戲開發、運營、發行組成的完整區塊鏈游戲生態架構。
7。慧聰集團(2280.HK):2018年1月31日,慧聰集團對外宣布其基於區塊鏈的首個應用場景正式落地,與佳沃股份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將從農業領域入手打造慧聰集團區塊鏈產品,藉助產業大數據及區塊鏈應用場景優勢,拓展現代農業區塊鏈市場。
8。元征科技(2488.HK):公司是中國最早致力於汽車診斷、檢測、養護、輪胎設備研發生產的高新科技龍頭企業。作為車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深耕於為汽車大數據的整合與變現探索解決方案。2018年,公司在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第五,站在了區塊鏈新技術前沿,公司已將區塊鏈技術與行業應用相結合,開發出了「超級車鏈項目」系列產品,為車聯網行業量身定做了一款具備區塊鏈技術的4G車輛數據採集終端–GTBOX-I。元征科技曾屢次公開表態:無論衰與興,拒絕染指數字貨幣與ICO,既不公募也不私募,專心致志挖掘鏈圈價值。
9。美圖公司(1357.HK):美圖區塊鏈的願景是通過為用戶創建一個去中心化、安全加密的身份通行證:美圖智能通行證(MIP -Meitu Intelligent Passport),從而連通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創造一個可信的區塊鏈環境。一方面,美圖智能通行證(MIP)可讓用戶錨定在區塊鏈上散落各應用的資產,並且通過人臉識別AI驗證,更方便及安全地使用各種應用,並得到隱私的保護;另一方面,美圖智能通行證(MIP)也讓一些需要強驗證的服務如醫療和教育領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區塊鏈服務用戶。
10。國美零售(0493.HK):2018年4月14日,據國美零售方面介紹,國美已進入全面數字化時代,經營數字門店是國美「一號工程」,而公司對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技術一直在做研究。國美零售相關負責人表示:國美共享零售經營模式,以及員工美店零售戰略非常符合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模型體系,員工美店也是國美希望搭建的一個新渠道。
(文章來源:國信證券)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Ⅶ 區塊鏈與雲計算是有怎樣聯系的
區塊鏈是分布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路,也稱為價值互聯網。
而雲計算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體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各種終端和其他設備。
由此可以看出區塊鏈更傾向於信息的識別、傳播和記載,而後者只是基於共享硬體或信息的計算方式。
在未來,區塊鏈和雲計算可以結合起來。
Ⅷ 區塊鏈怎麼和物聯網結合
首先,在實現這兩者結合之前咱們需要先明確知道這兩者都是什麼。
區塊鏈,基本大家通過前幾年比特幣橫空出世的同時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數據賬本,拋開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技術詞彙,咱們可以把區塊鏈技術看作是一個互聯網中的底層代碼系統,這套系統擁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匿名、不可篡改等特性。區塊鏈基本解決了大部分弱信任環境下的信任問題,適用范圍很廣幾乎各個領域都可以與其結合,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生產三要素中的生產關系。
物聯網,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物與物之間聯系的網路」,其核心其實是基於互聯網和線下感測器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物聯網可以說是互聯網向線下延伸的產物。如果說之前互聯網時代是單純的線上信息時代,那麼物聯網將會帶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新的網路時代。萬物互聯,這將會極大的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改善和提高生產力。
那麼,區塊鏈和物聯網怎麼像結合呢?或許在不同的細分行業中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我最近看到過一家叫Chaincmop鏈計算的技術公司有個在農業養殖方面用物聯網設備監控農場情況+區塊鏈系統的智慧農業養殖管理方案很有啟發。打個比方,大家今後可以使用物聯網設備對糧倉種子的溫度、濕度以及種子狀態進行全方位檢測,而這些數據可以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和加密性特性對數據進行同步和加密,讓監控數據更高效的傳送到每一個節點上,另外也能很好的保護監控數據,避免其在傳輸的過程中被篡改。
Ⅸ 區塊鏈是幹嘛的
區塊鏈是幹嘛的
區塊鏈是幹嘛的?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觸及到了我們的知識盲區,區塊鏈就是其一,但區塊鏈卻又經常被人提起,所以我們也需要去了解區塊鏈。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區塊鏈是幹嘛的。
區塊鏈是幹嘛的1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介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應用
1、藝術行業
Ascribe讓藝術家們可以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聲明所有權,發行可編號,限量版的作品,可以針對任何類型藝術品的數字形式。它甚至還包括了一個交易市場,藝術家們可以通過他們的網站進行買賣,而無需任何中介服務。
2、法律行業
BitProof是近些年來涌現的眾多文檔時間戳應用中最為先進的,將會讓傳統的公證方式成為過去。相對於包括Blocksgin和OriginStaemp這樣的免費版本,BitProof提供更多的服務,包括有一個是針對知識產權的。有趣的是,BitProof最近和一家舊金山的IT學校進行合作,把他們學生的學歷證書都放在區塊鏈上,完全重新定義了如何讓文憑和學生證書的處理和使用方式。
3、開發行業
Colu是首個允許其它企業發行數字資產的企業,他們可以將各種資產來「代幣化」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盡管免費的比特幣錢包Counerparty也允許發行簡單的代幣,並且在其他錢包持有者之間進行交易,Colu的代幣可以設置有各種狀態和類型,能夠脫離或者重新回到這個系統,並且當在區塊鏈上存儲數據過大的時候能夠將數據存儲在BitTorrent的網路上。
4、房地產行業
他們計劃能夠讓整個產業鏈流程變得更加現代化,解決每個人在參與房地產面臨的各種問題,包括命名過程,土地登記,代理中介等。
區塊鏈是幹嘛的2
區塊鏈是什麼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
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是一套以幾乎無法偽造或篡改的方式構建而成的數據存儲數學架構,可用於存儲各類有價值數據。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19年1月10日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區塊鏈是幹嘛的3
在沒說區塊鏈之前,先說一上互聯網,互聯網現在已經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首先最大的缺點就是只能傳遞信息,關鍵是互聯網這些信息數據,是可以人為的設定,比如常說刷微博等。其次就是在互聯網的環境存在BUG,也就是說在數據擁有不可能是平等。這就是說互聯網存在的一些弊端。
拋開什麼是區塊鏈不說,就說互聯網與區塊鏈吧,區塊鏈與互聯網是一種平行關系,也可以是一種互相補充的延續。那麼什麼是區塊鏈呢,區塊鏈實際上就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簡單說就是有很多數據塊按一定時間順序相連,也可以這樣說區塊鏈就是一個賬本,不過賬本和普通電腦賬本不一樣,區塊鏈這個賬本是全球所有的電腦共同記賬,最大特點是不能篡改。
區塊鏈他能幹嘛呢
1、機器信任
用專業術語說,就是由於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從根本上改變上中心化的信用模式。用代碼構建最低成本的信用。也就是說只要區鏈上代碼執行了,就不用擔心中途停止的可能。打造了新的機器信任時代。區塊鏈有望帶領我們從個人信任進入到機器信任的時代。也就是說他的信任成本接近於零,
2、價值傳遞
互聯網只能傳遞信息,無法實現信息價值,也就是說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將發生一些本質上的變化。區塊鏈傳遞將會更加便利,同時也實現低成本傳遞價值。
3、智能合約
這個也區塊鏈最明顯的特色之一。當一個預先編好的條件被觸發時,智能合約就開始執行,任何一方都無法中止,並且無法刪除、修改等,直到合同結束。
4、Token機制
Token機制實際上區塊鏈就是價值流通一種形式,通過實體或虛擬資產的Token化,可以直接通過網路來進行工作,主要有降低成本、省時和跨國界。也可以理解成權益證明,迅雷 「鏈克」都屬於 「無幣(Token)」區塊鏈。
區塊鏈特點
他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自治性、開放性、可追溯性、不可篡改、集體維護和無需認可等特性。目前我們常說區塊鏈這樣幾類: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和側鏈四種。
區塊鏈的應用價值
1、區塊鏈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就是區塊鏈的最大特點之一,比如前段時間Facebook泄密事件帶來一些社會上負面影響,在 5月8日Facebook專門成立區塊鏈部門,專門研究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
2、底層技術
這個是區塊鏈最具想像力也是最核心的技術之一,這是一個專業很強的學術,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這個底層技術最有名的項目就是以太坊。
3、Bass服務
這個就是利用區塊鏈產生的數據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如查詢等,在方面網路、騰訊都推出自己開發的Bass服務。
五區塊鏈主要應用到哪些地方呢?
目前來說比較成熟有區塊鏈+醫療、區塊鏈+物聯網、區塊鏈+文化娛樂、區塊鏈+公益等方面。
Ⅹ 為什麼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做區塊鏈
因為區塊鏈的設計是一種保護措施,比如(應用於)高容錯的分布式計算系統。區塊鏈使混合一致性成為可能。這使區塊鏈適合記錄事件、標題、醫療記錄和其他需要收錄數據的活動、身份識別管理,交易流程管理和出處證明管理。區塊鏈對於金融脫媒有巨大的潛能,對於引導全球貿易有著巨大的影響。
拓展資料:
1、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2、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介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3、區塊鏈——原始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它包含一張被稱為區塊的列表,有著持續增長並且排列整齊的記錄。每個區塊都包含一個時間戳和一個與前一區塊的鏈接,設計區塊鏈使得數據不可篡改,一旦記錄下來,在一個區塊中的數據將不可逆。
參考資料:區塊鏈——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