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談區塊鏈
⑴ 掉地下一百塊錢我都不撿這是哪個名人說的話
比爾蓋茨
很多人大概都聽過「地上的1000塊錢,比爾·蓋茨撿不撿」的段子,如今這個問題有了標准答案。日前比爾·蓋茨在熱門論壇網站Reddit的一項「什麼都能問(ask me anything)」的活動中,明確表示:撿!有機會向比爾·蓋茨提問,網友們也鉚足了勁問了不少稀奇古怪的題目,比爾·蓋茨也是大方,有問必答,爆了不少隱私。
地上的錢,首富真會撿
中國的80後們大概都聽過這個段子:比爾·蓋茨每分鍾創造的價值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地上有1000塊錢(中國流傳的版本),他是不會彎腰去撿的,因為在他彎腰的這一秒,他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1000塊了。撿地上的錢,對普通人來說是賺了,對首富來說卻是個虧本生意。
這個段子大概想表達的是比爾·蓋茨富可敵國,行事也非凡夫俗子可比。不料多年後的今天,本尊發了話,「標准答案」完全不同。略有差異的是,這次網友提問掉在地上的是100美元。蓋茨在參加論壇訪談前發布了一段視頻,其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表示,在他認為100美元還是一大筆鈔票的時候,他就已經形成了對待金錢的觀念。一張鈔票掉在地上,或許是其他人掉的,這時候應該撿起來還給失主,這是善舉,因為掉錢的人會非常焦慮。而如果是他本人的話,他會把100美元撿起來並放進基金會,這100美元可以派上很大的用途。
⑵ 四大主題,15本專著直擊銀行轉型
我們需要銀行業,但我們不再需要銀行。
—— 比爾·蓋茨(Bill Gates)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 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正在快速推動數字經濟變革。加之新冠疫情客觀上對於銀行發展數字化更是起到 「加速器」的作用。
無論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十四五」規劃目標綱要中,均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標志著數字化轉型和數字中國建設將全面提速,數字經濟時代已呼嘯而來。
金融改革逐步向縱深拓展,商業銀行也正在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但是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整理後主要有4個方面,分別為:
① 金融脫媒,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制度紅利形成的利差競爭優勢正在被削弱;
② 金融 科技 公司、互聯網等 科技 巨頭的跨界湧入,給傳統銀行機構帶來巨大沖擊,業務場景和客戶行為都在悄然轉變;
③ 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輪 科技 創新,正在深刻改變銀行的底層架構,傳統銀行的運營體系和商業模式都受到挑戰;
④ 強監管下資本約束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等新的內外部環境變化,給銀行機構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基於上述四大挑戰,中信出版墨菲工作室特別推出銀行轉型主題書單,四大主題,15本專題著作來助力銀行機構把握趨勢,積極 探索 和實踐轉型之路。
PART 1 直面挑戰
幫助銀行正視 科技 和業態發展帶來的危機與挑戰。
01
《消失的銀行》
[英]傑姆斯·漢考克 [英]肖恩·里奇蒙德 著
王浩宇 楊麗萍 譯
中信出版集團
面對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金融 科技 風暴來襲,傳統零售銀行業是適應還是被取代?這是近年來銀行從業者不得不面臨的危機抉擇。
《消失的銀行》一書准確而簡明地記錄了數字革命給銀行業帶來的破壞效應,其他銀行業和創新專業人士對他們自己的經歷也做了評論。
這本書概述了全球銀行業面臨的主要趨勢:數字化和數據變革、銀行業不斷涌現新興競爭者、持續變化的監管框架和悄然轉變的客戶行為。老牌銀行遭遇重重挑戰,甚至被取代、減少和解體。
02
《銀行轉型2025》
何大勇 譚彥 陳本強 劉月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放眼全球,新常態下銀行業如何實現再平衡?聚焦中國,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銀行業如何實現轉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總結提煉了未來10年中國銀行業轉型趨勢、機遇及路徑,助力銀行業轉型突圍,寒冬中轉「危」為「機」。
全球頂尖咨詢機構波士頓咨詢公司深度訪談逾百位來自監管、銀行業、泛金融行業、互聯網行業、高校、研究機構、媒體和BCG全球48個國家85個辦公室的專家,提出未來10年中國銀行業的關鍵詞 「存量提升、增量創新、能力重塑」,以豐富的經驗和凝練的智慧助力銀行業開啟成功之門。
03
《未來銀行》
喬納森·馬米蘭 著
中信出版集團
PART 2 轉型 探索
幫助銀行和金融 科技 企業了解轉型的具體路徑和不同領域的轉型方法。
01
《區塊鏈巴別塔》
[奧地利]伊戈爾·佩吉克 著
王勇 陳秋雨 譯
中信出版集團
區塊鏈是支撐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這項技術可以改變 游戲 規則,每年都有可能為企業節省巨大的成本,同時簡化全球貨幣交易過程。
《區塊鏈巴別塔》一書著眼於區塊鏈技術及其創新擴散、應用場景、競爭動態和管理戰略,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權威性說明,解釋了眾人對它的誤解,同時也說明了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如何影響傳統機構及其未來場景。佩吉克巧妙地解釋了區塊鏈背後的邏輯和協議,並打破了先驅者的熱情和傳統從業者的焦慮之間的障礙,為當今應用這項頗具顛覆性的技術提供了一個冷靜、可行的操作指南。
02
《未來銀行之路》
劉興賽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未來銀行是智能和大數據銀行,線上線下一體化銀行,生態合作與生態競爭中的銀行,嵌入生產、生活平台中的公共服務銀行,以內部創業組織培育 科技 創新精神的銀行,以智能運營體系化解總分行治理困境的銀行。未來已經映射在行業競爭的圖景里,但通往未來銀行的現實之路在哪裡?《未來銀行之路》分析了傳統銀行發展邏輯紅利釋放殆盡、互聯網巨頭跨界金融帶來全新發展邏輯背景下,中國銀行業發展的未來圖景以及未來銀行形態。
03
《數字時代商業銀行轉型》
張春子 張曉東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新 科技 革命正在顛覆經濟世界,在全球疫情流行和世界經濟震盪之後,商業銀行發展的經濟環境、金融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都將發生重大變化,機遇和挑戰並存。
張春子、張曉東在《數字時代商業銀行轉型》一書中提出了在數字時代銀行轉型發展的戰略框架、數字化轉型的路線圖,以及以此為基礎的銀行重點業務數字化轉型、國際化經營、集團化管理、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等策略。
對於商業銀行制定和實施新的發展戰略,打贏這場「數字化轉型」的攻堅戰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實用參考價值。
04
《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
高鈞 胡慶能 著
中信出版集團
全國有超過20萬家銀行網點,在移動互聯的數字時代,這些網點未來還有必要存在嗎?未來的網點會是怎樣一種形態?
未來的網點應該如何經營管理?
高鈞、胡慶能等在《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一書中,從國內外先進銀行的大量實踐經驗出發,結合數字時代客戶需求的變化,提出未來銀行網點的應對之策。
作者指出,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要從硬轉型、軟轉型和數字化轉型三方面著手,運用各種新興金融 科技 手段和精細化管理手段提升銀行網點的綜合競爭力。
銀行各級管理人員、銀行運營人員、研究銀行的各類投資機構、針對銀行提供各類產品和服務的機構和供應商、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金融+ 科技 +管理專家跨界打造,為銀行網點轉型提供洞見、框架、可行方法和行動指南。
05
《富國之本》
王禮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08年金融危機中彎道超車、逆勢而上的富國銀行,成為中國銀行業近年來備受推崇的標桿。中國銀行業學習在富國銀行的社區銀行模式、小微信貸經驗、交叉銷售策略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王禮在《富國之本》一書中闡述了新金融環境下,中國銀行業亟須轉型的趨勢及路徑。通過對全球銀行業的標桿富國銀行的全面解讀——富國成長之道、經營之道、並購之道、轉型之道、文化之道和溝通之道,為中國銀行業提供借鑒,並對新時代銀行業發展趨勢提出思考與方向。
PART 3 趨勢展望
幫助銀行看到未來銀行的發展方向,明確布局要點。
01
《開放銀行》
劉勇 李達 著
中信出版集團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長期依靠制度紅利形成的利差競爭優勢逐漸弱化,開放銀行的興起為商業銀行轉型提供了新機遇。
劉勇、李達在《開放銀行》一書中分析了當今開放式銀行主流模式,並就金融 科技 底層技術對開放銀行的影響進行詳細的分析及闡述。書中適當融入開放銀行國內外全新典型案例,並結合當前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逐一分析開放銀行對金融業態的影響及對未來發展前景的影響,為銀行、金融 科技 相關從業人員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案例。
02
《平台銀行》
劉興賽 著
中信出版集團
未來銀行的實現形態究竟是什麼樣的?劉興賽在《平台銀行》一書中認為:在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輪 科技 創新推動下,尤其是隨著工業互聯網與智慧農業的發展,人類 社會 將與互聯網平台深度對接。
以中國為代表的經濟體正從平台企業、平台經濟時代邁向平台 社會 階段。在此背景下,人類 社會 的組織結構、組織形式、 社會 運行機制將發生深度變革。人類將邁入以數據運營為基礎的、由場景生態平台節點鏈接的 社會 形態。
平台銀行是平台 社會 時代銀行的形態。它將銀行服務嵌入互聯網化、平台化的場景服務中,並通過平台服務、平台治理以及平台間的競爭,實現平台銀行的發展。平台 社會 與平台銀行的發展前景,將引致當前世界銀行業的新一輪革命。銀行將在推動經濟 社會 數字化進程中,搭建自身的平台服務體系,並在不斷強化金融 科技 應用中推動銀行運營體系的深度變革,推動自身行為的 科技 公司化。
03
《未來智能銀行:金融 科技 與銀行新生態》
張曉朴 姚勇 著
中信出版集團
銀行會不會消失?
張曉朴、姚勇在《未來智能銀行:金融 科技 與銀行新生態》一書中對互聯網銀行發展的信息技術背景、理論背景和發展過程做了全面的梳理,對互聯網銀行作了定義,並闡述了其特徵。在大量實證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礎上,從遠程開戶到經營模式、風險管理到行業監管、現實挑戰到未來升華,對互聯網銀行進行了深入而又動態地分析。
PART 4 業務機遇
幫助銀行找到數字時代新的業務機遇和發力點。
01
《私人銀行的行為金融》
[美]索爾森·亨斯 [美]克雷門納·巴克曼 著
張春子 譯
中信出版集團
《私人銀行的行為金融》為私人銀行提供了一種應用行為金融學的工作框架和實用工具,即私人銀行在為高凈值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如何依據不同客戶的不同目標、態度、行為等評估其風險狀況,並據此進行最優資產配置及最佳投資決策。
02
《票據革命》
張立洲 著
中信出版集團
站在中國票據市場發展的 歷史 進程視角看,這無疑是一場具有顛覆性特徵的「市場革命」。《票據革命》一書立足於票據業發展的現實目標與未來方向,聚焦於為中國票據市場建設與發展提供理性洞見與系統建議,以期推動並加速票據市場轉型創新與變革發展的進程。
03
《崛起的資產託管業務》
楊洪 方銘輝 著
中信出版集團
目前資產託管業務成為商業銀行新興業務,楊洪、方銘輝在《崛起的資產託管業務》一書中,根據30多年商業銀行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及資產託管業務經驗,總結並提出了「商行+投行+託管」的業務發展模式。本書以理論、實操、案例三部分,系統闡述了資產託管業務各環節操作要點,可作為資產託管業務工作手冊。
04
《個人金融新格局》
何大勇 張越 劉月 著
中信出版集團
何大勇、張越、劉月在《個人金融新格局》一書中不僅揭示了個人金融服務的獨特 社會 價值,而且結合網路時代新技術的挑戰,從全局性戰略視角,深入探討了這一金融「藍海」的內生動力與主要「抓手」,並對不同子行業的相關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進行了極具實踐價值的剖析。
並且提出互聯網+時代的個人金融具備和傳統金融不同的競爭格局、競爭方式和致勝要素,總結未來個人金融服務的革新新動力、新格局、新戰略。為零售銀行、保險業、券商、股權眾籌等個人金融服務業描繪未來的變革與轉型路徑。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研究院立場。)
聯安研究院是中國首家以「經濟安全」為主題的獨立民間智庫,致力於發展與安全、公共安全和安全 科技 領域的研究,開創安全與發展的嶄新研究視角,以安全 科技 創新提升安全的質量和效率,實現「以系統化研究開拓安全大視野」的研究宗旨。
⑶ 產業共同體的特徵
"可以看一下嘉賓大學創辦人、「我有嘉賓」出品人吳婷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產業共同體」時代已來》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吳婷首提「產業共同體」,認為這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力量,並給出了產業共同體的6大時代特徵:
1、技術賦能,跨界協作。
不光是小米、騰訊,訊飛有一個開發者節,訊飛的開放平台上是開源的技術,共享給了45萬創業者,每天有40億人次在使用訊飛的開放技術,這就是技術賦能,跨界協作。劉自鴻先生在打造柔宇的「柔性+」平台,也是技術賦能到跨界協作的典型。
2、做自己,練內功。
我們每個人要做什麼?我們要做自己、練內功。只要你將自己擅長的一面發揮到極致,就會有「核心競爭力」。過去說要補足我們的短板,今天短板不重要,每個人做好自己的長板,就可以把容器做得更高。
德國的化學家瓦拉赫在年幼時,父母希望他成為文學家、畫家,但是他的作品都被老師評價為「毫無塑造餘地」。後來,他的化學老師發現了他的才能,經過培養,瓦拉赫在22歲時獲得化學博士頭銜,並最終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每個人都有短板,只要找到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使長板潛力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就能取得最驚人的成績,這就是「瓦拉赫效應」。做人如此、做企業如此,做投資也是如此。
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在深圳有一個投資人,做了十多年的消費產業投資,周黑鴨、百果園、奈雪的茶這些項目都是他投資的。雖然今天的他名聲在外,但是十多年前,大家都認為他投資的東西沒有想像空間、PE很低,就是開店做生意的。但是他堅持下來了,一直在這個行業里做洞察、理解、鑽研,去投資項目。到今天,他坐上了消費領域投資的頭把交椅,收獲了行業的深度思考。這個人就是天圖投資管理合夥人馮衛東。
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做好了,所有的東西都會隨之而來,面向內心,春暖花開。做好自己,才是最有底氣的事情。
3、品質革命,匠心回歸。
日本為什麼有這么好的消費服務行業?因為日本的經濟有很長時間的低迷期,日本市場很小,每個人把自己的產品做得最好,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被消費者購買。
有人說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股市和樓市都可以抄底,但是我認為現在也是人生抄底非常好的時候。資深新聞人陳虻曾說過,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在今天的調整期,我們有機會靜下來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創業?我想達到什麼目的和效果?我身邊很多人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
說一個有趣的例子,我們公司創辦快三年時間,我一直招不到特別好的主編,因為第一批主編都去甲方當品牌了,甲方的錢多活少;第二批因為自媒體起來了,很多人去干自媒體了,現在自媒體是一地雞毛,能夠頑強生存下來的人不多;第三批寫字的人都去做區塊鏈媒體了,在我的理解中,很多區塊鏈媒體就是公關媒體,但是誰讓它的收益豐厚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們很多都被關停了。
今天面對階段性下行,每個人都在思考我最擅長什麼的時候,我想品質革命可能要基於匠心回歸,我們每個人要好好想想我們能做什麼,能做好什麼?
我相信我很快能招到一個好主編。
4、共識機制,規則至上。
今天大家都在說區塊鏈。我大概三四年前拍過一部紀錄片《黑蜂的群舞》,當年我是中國唯一一個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拍攝者,拍完以後因為它的唯一性,這部作品也獲得了很多大獎。我闡述這樣的觀點:一隻蜜蜂是昆蟲,一群蜜蜂是哺乳動物。蜜蜂的勞作是無意識、分布式的,但蜂群卻形成了有機功能,帶來了族群的繁衍。後來有人形容,區塊鏈即蜂巢思維,對此我非常認同。
從狩獵時代到作坊時代,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的每次進步,都源於協作關系的升級。
區塊鏈去掉了基於「組織」進行鏈接的交易模式,建立起基於「人」的鏈接的交易模式。區塊鏈技術+通證經濟+社群=產業共同體。產業+區塊鏈,可以基於公共賬本,讓產業生態各協作主體信息對稱、信任對稱、資源不錯配、成本有效管理、資金高效流動,並優化生產關系、充分釋放勞動者的生產力。
5、萬物加速進化,唯一不變的是變革。
為什麼當時只有我拍了野生動物的紀錄片?因為不賺錢,這個片子大概是100萬的單價,我拍了700天。拍完之後獎是獲了很多,但是公司很快就倒閉了。今天我拍商業紀錄片的時候,我不敢用這樣的節奏去拍了。
前段時間,我們拍攝了小豬短租。他們創業的時間也不長,在創業的時候對標的是Airbnb;去年年底的時候他對標的是酒店;上個禮拜我們去那裡訪學的時候,他說我們要做產業互聯網,從信息流切入到服務流。
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革,過去有一句調侃的話,「女人唯一不變的是善變」。其實在這個時代,我認為應對復雜狀況的能力是創始人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之一。變是找死,不變是等死,在找死和等死之間選擇找死的那個人一定都是企業家。
比爾蓋茨曾說:人們總是高估今後1年內的變革,低估未來10年的變革。陳春花說過:今後的企業,不看大小、只分快慢,不說成功、只說成長。小米的劉德也說:做好今年,安排好明年。敲鍾的時候沒想到今天跌成這樣。三隻松鼠的章燎原對此也深有感觸:我現在已經不設定任何目標了。過去我是特別喜歡設定目標的一個人,但今天我只敢設定下個月的目標是什麼。
每年「我有嘉賓」都會采訪500位嘉賓,了解他們的案例,我們做成了近100期節目,觸達3.5億人次的高端人群。這一季主題為《我有嘉賓——變革者的故事》。死而後生的故事格外動人,沒有絕境逢生過的公司不足以具備自由生長的原動力。
嘉賓大學則沒有物理的圍牆,更沒有思維的桎梏,全球格局、求變循實、打開見識、鏈接價值、動態認知、精英對話。
我們和學員們進到每個公司,探尋他們的潮起潮落,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去感受他們的變化、應對變化的能力、處理危機的能力,跟他們一起感受生與死。
喬布斯說願用一生的財富換取和蘇格拉底對話的機會,那我們就是去見一個一個「蘇格拉底」,我們和美的的方洪波聊,他們如何從家電標桿企業向智能工業升級;和奧飛的蔡曉東聊,他們如何從玩具工廠變成文娛IP的大拿;和凱叔聊,他們如何從音頻節目做到了兒童教育第一品牌;和毛大慶聊地產如何轉向創業服務;也和遠東集團的蔣錫培聊他的四次求生變革。
6,城市是一個超級產業共同體。
產業共同體不僅僅是企業應該主動去探尋的發展道路,也是城市的發展方向。我所知的城市概念,不一定是City,也可能是一個區縣、一個小鎮,或是一個省。當然,被賦予「智慧城市」的概念後,產業共同體就可以做得更好。
一個標桿就是今天我們所在的深圳,2017年全國約有70%的智能硬體出自深圳,深圳具備從硬體設計到做成產品的所有資源與條件。一名來自矽谷的硬體創業者喊出了「這里能夠讓我們在1公里之內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這是美國、歐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為那裡沒有深圳的華強北。」
深圳給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天然的便利條件,深圳有很多的偉大企業,華為、OPPO、優必選,他們都是深圳這片沃土養出來的。創業者分為兩種,天派創業和地派創業,天派是互聯網創業者;地派是更多早期深圳的創業者,他們開工廠,有自己的產線,扎扎實實做東西。
缺乏產業的落地協同,互聯網、APP,創新都是「空中樓閣」;缺乏科技創新升級,「地派創業」也永遠是產業鏈末端的勞動力。
只有天派地派相結合,才能創新升級,締造我們的美好生活。"
⑷ 比特幣這把火是怎麼燒起來的
2009年1月3日,一名自稱中本聰的密碼學愛好者,開發出了一套加密金融體系,在這個體系裡人人都可以通過「挖礦」發現數字貨幣。
這一天,中本聰自己還挖出了50個比特幣。
11年後,這50個比特幣市值接近300萬美元。加上其他比特幣,美團王興推測,理論上,中本聰已是世界首富了。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沒人知道中本聰到底是誰,但他開創的比特幣,開始被大眾所熟知並悄悄影響世界經濟:這個數字貨幣的價值不斷上升,成為越來越多投資客所熱愛的交易資產;實踐層面它如同中本聰當初的設計初衷一樣,正在成為部分交易活動的一般等價物。
比如,特斯拉不僅把比特幣視為貨幣(支持比特幣支付車款),也把它視為投資標的。在2月8日,特斯拉投資了總計 15 億美元的比特幣,這部分投資額佔到了特斯拉持有現金及其等價物的 7.7%。
從價格來看,確實「要比持有現金好」(馬斯克語)。粗略計算,僅僅不到兩周時間,特斯拉買入的這部分比特幣收益已經高達10億美金以上,超過了2020年特斯拉的凈利潤。
炒幣收益大於造車收益,特斯拉已經從一家造車公司成為炒幣公司。
比特幣的大漲從去年美股熔斷開始,從最低點的4000美元一路飆升,截至發稿日已經漲幅超過1000%,最高價格達到58318美元。在最高峰時,比特幣總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這一市值高於國內所有 科技 公司的市值。
那麼,比特幣的這把火是如何燒起來的?
共識的形成:從無價值到有價值
早在春節前,馬斯克就在美國社交媒體 Clubhouse 中發表觀點稱,比特幣是一件好事,所以,自己是比特幣的支持者。
超級網紅的振臂一呼,多位商界大佬也隨著跟風發表對比特幣的認知。
在A股散戶心中有重要分量的但斌是坊間最出名的「茅台吹」,他聲稱旗下基金也開始投資比特幣。
相比往常諸年,今年具有輿論影響力的商界名人對比特幣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即使是商界的」保守勢力「態度也開始轉變。
以「老成持重」的印象著稱的瑞.達利歐和比爾蓋茨,更能代表保守勢力對於比特幣的看法。
瑞.達利歐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他被視為對沖基金之王。
他在今年1月時發文談論對比特幣的看法:「比特幣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人震驚,整個一過程就像創建一條以信用為基礎的傳統貨幣體系。」
達利歐這一看法稍顯中立,更多的商業大佬表現出更具有傾向性的態度:比爾蓋茨在2月18日時談了自己對比特幣的新認知:「我確實認為,將資金轉換成更數字化的形式,降低交易成本。」而在三年前,他曾經對比特幣不屑一顧:「如果有簡單的方法做空,我會做空。」
除了商界名流,主要機構也開始對比特幣的進行背書和認可。
今年 1 月 20 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黑石旗下的兩支基金向美國 SEC 提交了投資說明書。說明書中提到,旗下的某些基金或將參與基於比特幣的期貨合約交易。
幾天後,更為激進的投資機構ARK 發布了2021 Big Ideas,在報告中被散戶捧為女版巴菲特的ARK創始人凱瑟琳伍德女士在15個章節中用2個章節闡述了比特幣的基本面以及機構配置比特幣的分析,根據ARK的預期,未來比特幣將成為眾多機構和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迎接比特幣的將會是星辰大海。
鼓吹上市公司去把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當然是投資機構的一種策略,這就意味著自己的提前「埋伏」會有接盤俠。
截至2月19日,ARK旗下的ARKW持有876.98萬股灰度基金,根據區塊鏈媒體區塊律動的測算,ARK僅僅是在今年的浮盈就有2.47億美元。
這就像A股中抱團買茅台股票的公募基金一樣,華爾街的機構也開始對持有比特幣進行抱團。持有比特幣的交易員開始被人「尊敬」,如同A股中持有茅台的基金經理不再被散戶鄙視。
比特幣作為一種新興資產和另類資產,在早期沒有供機構持倉的基礎設施,17年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比特幣經紀人和託管商服務於機構,金融基建的完善支持了機構們對比特幣的投資。
投資之後再進行吶喊和宣傳,是華爾街的一貫策略。
資產的形成,源於共識。
古代的貝殼以及黃金白銀成為一般等價物時源於大家都願意承認它是稀缺的、以及不具備功能性的。鑽石成為眾人推崇的求婚必備品,源於大家相信它是稀缺的,能夠代表愛情,隨著不斷實踐,「鑽石等於愛情」從故事變為事實。
在《人類簡史》中,作者傳遞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是相信故事的,相信皇帝的「君權神授」,就有了上千年的封建 社會 存續。
從這種意義上,上市公司的定價其實也是故事:人類相信商業組織永續存在,所以才發明了DCF(現金流折演算法)對上市公司進行定價。這些資產定價公式通過商學院的普及不斷傳遞,讓公募基金和散戶都獲得共識。
在原始 社會 ,人們相信大祭司講的神話故事,開始有了社群和族裔的概念。 當商界名人和機構開始對大眾說「我相信比特幣故事」,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種「無價值」的數字貨幣開始「有價值」。
稀缺、FOMO情緒以及供需
商界名人和機構的空前一致的看多情緒,已經加速傳染給散戶群體。
從今年1月份開始,剛開始接觸比特幣的高明軒就開始在好友圈打聽誰有熟悉的USDT購買渠道。
USDT在圈子裡被簡稱為「U」,是用法幣(美元或者人民幣)購買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中介虛擬貨幣。
數字貨幣交易所里只支持幣幣交易(即用數字貨幣A去購買數字貨幣B),如果想在數字貨幣交易所里購買比特幣,首先要在場外買入USDT。
USDT通常會被戲稱為電子美元,和美元的兌換關系是1:1,但在兌換的時候由於是在場外交易,通常會出現溢價和折價。 如果投資者情緒高漲,要高於美元價格。
2月22日晚,比特幣從最高的5.8萬美元跌到4.7萬美元並沒有阻攔市場投資者的熱度,在某交易所軟體中,USDT的價格從短短一周內從6.45元漲到了6.56元。
實際上,交易所往往會提供很多售賣U的賣家信息,直接轉賬給對方的銀行卡即可兌換,但沒有見過面且沒有擔保的交易總是令人不安心。
由於找到合適的賣家,自稱「性格謹慎」的高明軒只好放棄了這次比特幣的購入。
高明軒仍然想要去找熟人去購買USDT,但隨著比特幣的行情持續新高,很多手持USDT的比特幣炒家已經不願意轉手給他人,他們更願意持有以便隨時進行比特幣交易。
他最終用6.50元的價格兌換了USDT,即使比特幣恢復到1月29日的價格,他手裡可以買的數量也要比之前減少了。
他擔心踏空。
高明軒的這種情緒被幣圈市場稱之為FOMO情緒。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 在市場呈現上漲趨勢時,投資者往往擔心踏空而不斷加倉,繼而造成價格的進一步上漲,FOMO情緒進一步擴大。
散戶的FOMO情緒助長了比特幣市場的火熱,但從2020年疫情開始的比特幣牛市的主要原因最開始來源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大放水」以及灰度基金不斷在市場中吸籌。
主要經濟體的大放水,讓「持有現金」和其他固收資產變得不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在2020年3月,被視為全球流動性重要指標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最低達到0.5%,全球范圍內的核心資產價格持續上漲,在疫情期間出現了全球范圍的機構抱團現象:A股的白酒股、美股五大 科技 股(Facebook、Amazon等)。
稀缺的比特幣成了「資本」的另一個流入之地。去年新冠疫情導致很多境外國家出現了短暫的動亂局面,而比特幣擁有交易方便、打破資金跨境流通以及流動性高的特點,被全球買家視為」可以避險的資產「。
比特幣的交易門檻稍微高,但優勢卻很多:365*24小時不間斷交易,流動性甚至要高於股票。
相比不斷開足馬力的美元印鈔機,比特幣在數量上具有稀缺性,在理論上這種虛擬數字貨幣只有2100萬個,目前已經有85%的被挖出。由於總量上存在上限,數字貨幣的價格更多取決於供需和相信它價值的人的多寡。
曾經在IDG等知名投資機構工作過的牛駿峰現在在數字貨幣交易所工作,他認為 :「股票資產在牛市來臨時,其實也是投資者在用不同的資產定價公式來安慰自己,當所有定價公式都顯示太高的時候,就不談估值了,談資產的供需。」
比特幣供需因素主要被一家名為灰度基金的信託基金影響。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信託基金管理加密資產,它允許投資者把自己手裡的比特幣入金到信託里,但這個兌換是單向的,投資者不支持贖回,需要鎖倉。形象地說,「灰度」在扮演一個只入不出的比特幣「饕餮」的角色。
它並不需要動用自有資金就能不斷拿到市場中的比特幣,在上個月灰度基金持有高達60.68萬枚比特幣。
熟悉股市的朋友就可以看出來這件事的邏輯: 這是一個公開的莊家,市場上可流通的比特幣由於它的存在而不斷減少。
眾所周知,莊家影響價格最重要的一個工具就是控制供給。
在區塊鏈圈子裡有句段子,比特幣在市值低迷時被稱為「比特幣騙局」,在市值高漲時又被稱為「區塊鏈騙局」。
這句話常用來形容比特幣的劇烈波動。
比特幣被稱為數字黃金,但本身並沒有具備像黃金一樣的避險屬性。恰恰相反, 比特幣由於沒有像股票一樣有一個可以錨定的資產定價公式,反而呈現出大起大落的價格走勢。
2月23日,比特幣一度跌至45200美元左右,暴跌逾10000美元。
比特幣價格暴跌導致杠桿交易者大面積爆倉。據比特幣家園網實時統計數據,當天有48.67萬人爆倉,爆倉資金達到296.44億元。
從2016年至今,比特幣累計下跌20%及以上的情況,總共出現了四次,跌幅超過48%的情況共有4次。在2018年底,比特幣價格更是較高點下跌了90%,這樣的波動並非每一個投資者可以承受。
由於比特幣本身是非法定貨幣,是基於某種演算法而產生的去中心化貨幣。相對其他資產,比特幣的流通場景更為隱秘而小眾,甚至是非法的。
這是人類 歷史 上的荒謬事情:數字貨幣受人追捧正是源自於它的「自由」,不受監管,不實名,不受交易限制,24小時在交易。 但也正是它的「自由」屬性,導致成為它為恐怖主義融資、洗錢以及逃稅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在國內一些數字貨幣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仍然有一條提醒:「請勿備注任何信息BTC、USDT以及其他數字資產名稱用於轉賬備注,防止造成您的匯款被攔截、銀行卡凍結等問題。」
目前,市面上活躍的國內交易平台雖然其辦公場所仍然在國內,但注冊地卻往往是海外,國內監管對非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仍然是採取限制的態度。
對於投資者而言, 比特幣並非實名制的特點也導致了這一資產有被盜的風險。
被盜並非數字貨幣的專利,理論上所有賬戶都有被盜的風險,但實名制賬戶有追回的可能。而數字貨幣的規則是:誰掌握了私鑰,誰就掌握了這筆資產。一旦私鑰被盜,那麼就和這筆資產說再見。
大多數中國投資者購買比特幣選擇用USDT等穩定幣,在交易過程中投資者大多會選擇持有USDT等穩定幣來規避下跌風險。但這些穩定幣並不具備如同比特幣一樣的稀缺性,也並沒有如同比特幣一樣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共識。
USDT所在的泰達公司一直聲稱自己發行多少幣,就儲備多少美元,但卻無法提供相對應銀行賬戶的擔保。所以存在一個風險就是:或許有一天,即使比特幣依舊漲勢如虹,但持有的、本來用於購買比特幣的USDT突然就會因為過度超發大幅貶值。
股票及其衍生品走過了幾百年的歷程,現如今投資者們在股票交易所中自由出入只擔心資產下跌,從未擔心資產的丟失以及交易所跑路。
但比特幣作為一個新興的資產,相應的金融基建並沒有完善,比如大多數人持有的比特幣是存放在交易所提供的中心化虛擬賬戶,並非真實的比特幣地址, 理論上交易所攜幣跑路的風險仍然存在。
對於習慣了股票賬戶的投資者而言,這恐怕是最大的風險了。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⑸ 比爾蓋茨的交易所叫什麼
美國知名媒體《紐約時報》當地時間8月14號發布消息稱,知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聯合微軟集團創始人比爾·蓋茨,共同投資區塊鏈數字貨幣平台BCSTAQ薩斯達克,全稱Blockchain Coins Trading Automated Quotations。模仿美國股票交易所納斯達克NASDAQ而來。
據了解,BCSTAQ薩斯達克由新加坡元點公益基金會SingaporeBitpoint Public Foundation聯合全球知名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數字貨幣專家團隊共同發起,是一家全球非營利性機構,旨在搭建一個全球性的去中心化區塊鏈加密安全數字貨幣快速結算平台,打造區塊鏈界的數字幣網路「世界銀行」,全球任一國家用戶在薩斯達克平台可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平台內部加密數字幣,並在全球各地用戶間可進行區塊鏈加密錢包快速轉賬。
不同於傳統比特幣、以太幣區塊鏈平台,BCSTAQ薩斯達克平台性能優化提升、獨創新型區塊鏈智能合約,同時針對全球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差異需求和貨幣結算差異,薩斯達克平台中網羅全球各地區各類型數字貨幣,如元點BPO(Bitpoint)、比糖BDY(Bitcandy)、MCY(Maincurrency)等,使用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打破傳統銀行金融機構的壟斷霸權主義,在安全公正的區塊鏈演算法基礎上,讓每一個普通用戶進行去中心化自運行組織,全球用戶可在平台中隨時隨地進行跨幣種交換,連接各國家傳統法定貨幣與互聯網數字貨幣進行大融合。
薩斯達克同時創新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區塊鏈應用體系,全球用戶未來可在薩斯達克平台實現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務,包括使用全球各地區認可的各類數字幣進行消費,如訂餐、旅遊住宿、出行打車、租房買房、買車購物、影音娛樂等等。同時創新發展區塊鏈共享經濟體系,讓用戶的時間和數據變成區塊鏈數字幣資產,得到增值轉換存儲。
比爾·蓋茨稱,薩斯達克平台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弊端,比特幣的加密屬性被用於非法毒品、槍支、販賣人口、恐怖血腥等犯罪行為支付結算,薩斯達克平台在保障用戶數據多重加密存儲的同時,演算法系統中預留了「區塊鏈警察」演算法,對全球恐怖犯罪行為的資金轉移和定位進行數據收集整理,通過演算法和大數據分析出違法行為,並向運營人員預警,協助國際警察進行安全整治。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共同聲稱,將發動自身企業和基金會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影響力,推動薩斯達克區塊鏈數字貨幣平台的高速發展,為全球安全和經濟一體化世界大團結做出最大努力。預計2019年內薩斯達克全球擁有超過20億的成人用戶,2020年擁有全球超過30億成人用戶在薩斯達克BCSTAQ平台進行國際貨幣加密數字結算。目前薩斯達克平台已在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歐洲中西亞地區、非洲中東地區、美洲加勒比地區等陸續上線,平台支持英語、西班牙語、漢語、葡萄牙語、日語、韓語等各國語言。
⑹ 有什麼掙錢的好路子,推薦一個
現在想要較快掙錢我覺得diy店不錯。
在一個diy店裡,不僅有產品銷售,還有DIY個性化製作,90後的年輕人非常潮,將自己的照片DIY到T恤上,水杯上。利潤是相當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