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底層技術存儲

區塊鏈底層技術存儲

發布時間: 2023-01-22 00:34:21

㈠ BMEX:區塊鏈行業長期繁榮的開端已到來,區塊鏈技術是啥來著

一,區塊鏈技術概念

區塊鏈技術是隨著加密數字貨幣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技術,採用一種分布式計算模式,使用區塊鏈來存儲數據,使用密碼原理確保傳輸和訪問的安全性,數據存儲由互聯網用戶共同維護和監督,擁有去中心化、透明公開、數據不可修改等顯著特點[2],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使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因而其應用也不單局限於貨幣一種資產類型,目前在各行業領域的應用研究較為廣泛。

㈡ 所謂「區塊鏈」是什麼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然而,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
近十多年,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相比誕生之初,區塊鏈行業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前幾年的區塊鏈市場更像是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經歷了躁動期,也遇到過起起伏伏,然後大浪淘沙,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才發展起來。
在參加Cointelegraph中文的活動時,Avalanche亞洲生態合夥人Wilson表示:「在2018年的時候,區塊鏈生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更多是概念式的。去年開始,區塊鏈行業發生了很大的差異。越來越多靠譜的項目誕生。」
的確,除了最初局限於在數字貨幣領域應用,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不同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研發,區塊鏈也已經發現了更多能夠凸顯其價值的應用場景。
增長之勢不減,但仍未實現大規模應用
可以說,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元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積極布局區塊鏈的企業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也展現出其巨大的待開發潛力。
在過去的一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繼續呈增長趨勢,但是速度有所減緩。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數據顯示,截止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3709家區塊鏈企業,並主要分布在美國和中國,其中美國佔27%,中國佔24%。
顯而易見,隨著全球各個國家不斷出台向好的區塊鏈政策,推動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區塊鏈行業泡沫出凈,行業也回歸至理性。越來越多的企業跑步入場,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拓展業務。
即使目前區塊鏈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區塊鏈還處在一個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從最底層的協議層來說,離成熟和完整的狀態還很早。中間件層可能離成熟也非常遠,而中間件層可能是未來區塊鏈與真實的世界和實體經濟結合所需要的很重要的基礎設施。
當這些東西都已經逐漸走向標准化成熟的時候,我們才會迎來一個區塊鏈走向主流和大爆發的階段。
對於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狀況,Helium中國Managing Director高原指出:「現在各種區塊鏈應用的用戶體驗還不是很好,中間件的發展和用戶端的成熟,是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點。最終區塊鏈能夠落地、能夠成為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需要監管層面上的成熟和清晰的狀態。」
然而,區塊鏈應用落地仍需要不斷探索。如果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性能不提高,未來的商業化大規模應用是很難實現的。那麼,大量區塊鏈應用沒有成功落地的原因是什麼呢?Polygon中國區負責人Charlie Hu認為:
一是對開發者不夠友好;
二是擴容性能有限;
三是缺乏互操作性,其核心邏輯就是未來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一條鏈,是多鏈共存的。基於不同的商業應用有不同的鏈存在,跨鏈互操作性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互操作性對於不同區塊鏈至關重要?
區塊鏈的「互操性」,是指不同的區塊鏈網路之間能夠輕易實現相互通信,共享信息。互操作主要指應用層互操作、鏈間互操作、鏈下數據互操作。
IOHK首席執行官和Cardano創始人Charles Hoskinson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稱,區塊鏈的互操作性將帶來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輕松遷移。
在區塊鏈行業中,一個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並且運轉高效的區塊鏈是必需品,其地位舉重若輕。雖然以太坊創新的創造出智能合約技術,並構建了包含各式應用的超級生態系統,但它遠遠未能滿足商業需求,至少在以太坊2.0完全推出之前是這樣。
為什麼區塊鏈的互操性如此重要?隨著區塊鏈技術自身的不斷擴張以及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拓展,不同鏈之間的難以互操作、不同應用之間的難以對接、鏈上鏈下的難以可信交互,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
不同的區塊鏈之間的場景需求可能有所不同,而在這些不同需求下就需要產生大量交互。針對互操作性,Edge & Node 亞洲商務戰略負責人Iris表示:「如果鏈和鏈之間是孤島,就沒有辦法交互,這樣就會大大地影響應用。互操作性跨鏈是有不同層面的,從資產到數據,再到更底層的共識。很多項目已經實現了資產跨鏈,下一步比較難的就是數據跨鏈。」
只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在雷兔科技創始人知縣看來,互操作性不應局限於區塊鏈生態內部,只有打通區塊鏈與互聯網之間的互操作性,才能實現用戶基數的最大化。
跨鏈技術是實現互操作性的關鍵。目前,跨鏈技術包括公證人機制、側鏈/中繼鏈、哈希時間鎖定和分布式私鑰控制等。
針對交互過程中的數據可信、安全問題,O3Labs 產品VP Tim認為,不同鏈的互操作性可能會有一些挑戰。他補充道:
第一,用戶體驗。產品做出來要面向更多的用戶,不管在企業中、機構中還是消費者,都會考慮到用戶體驗問題。即使在技術方面可以實現,但是也要在體驗方面能夠實現。
第二,安全性。不同鏈上會需要調一些鏈下的數據。不同鏈的方式不一樣,保證數據的准確很重要。因為這會變成一個基礎,如果未來在這個鏈上有很多應用的話,這些數據的准確性和速度等等就必須要很一致。
與傳統互聯網中注重隱私保護一樣,不同鏈之間以及鏈上鏈下交互過程中也要注重隱私保護問題。每一次交互都應避免交互過程中的隱私泄露。Suterusu CTO林煌對此表示,目前,跨鏈方面項目太多,可以看到有很多這方面的產品。然而,考慮支持多鏈的隱私保護的產品是比較少的,Suterusu現在已經做了很多隱私保護方面的工作,接下來會部署在一些鏈上。
區塊鏈的未來——多鏈並存
區塊鏈行業一直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除以太坊之外,還有很多抱有和以太坊一樣願景的區塊鏈涌現,比如EOS、Polkadot、Cosmos、Avalanche、Polygon等。
各個行業的發展競爭和合作是必然的,區塊鏈行業也是如此。只有競爭,才能不斷地創新。
未來,以太坊不會是「一超多強」,勢必會形成多鏈並存的局面。不同的公鏈以及不同的基礎設施會有一些差異化的競爭,最後通過跨鏈技術將這些不同鏈連接在一起。
在被問及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時,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兼北京紅棗科技有限公司CEO何亦凡展望:
3至5年後,特別是操作系統層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區塊鏈技術技術應該變成一個常規技術。如果開發者連傳統資料庫都不會使用,根本就不用工作了。3至5年後,每一個開發者應該會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基本的應用。

㈢ 區塊鏈技術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用區塊鏈技術所串接的分布式賬本能讓兩方有效紀錄交易,且可永久查驗此交易。
拓展資料
區塊鏈的基本原理理解起來並不難。基本概念包括:
交易(Transaction):一次操作,導致賬本狀態的一次改變,如添加一條記錄;
區塊(Block):記錄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交易和狀態結果,是對當前賬本狀態的一次共識;
鏈(Chain):由一個個區塊按照發生順序串聯而成,是整個狀態變化的日誌記錄。
如果把區塊鏈作為一個狀態機,則每次交易就是試圖改變一次狀態,而每次共識生成的區塊,就是參與者對於區塊中所有交易內容導致狀態改變的結果進行確認。
用通俗的話闡述: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可以看做一種記賬的行為,區塊鏈技術的原理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發給整個系統里的其他所有人。
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所有的記錄,發給全網的其他每個節點,所以區塊鏈技術也稱為分布式賬本。
目前區塊鏈的應用,主要有兩種模式:
1)原生型的區塊鏈應用:直接基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實現價值傳遞和交易等應用,例如數字貨幣;
2)「區塊鏈+」模式:將傳統的場景和區塊鏈底層協議相結合,以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預計區塊鏈在各行業的應用,將以第二種模式為主。
區塊鏈具有五大核心屬性,即:交易屬性(價值屬性)、存證屬性、信任屬性、智能屬性、 溯源屬性。如上核心屬性與行業的需求相結合,解決行業痛點問題,成為了區塊鏈在各行業 應用的商業模式。
作為一種基礎性技術,區塊鏈在眾多具有分布式處理、點對點交易、快速建立信任關系等需求的行業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其核心是解決了信用的問題,實現了價值的點到點傳遞。因此被認為是未來價值互聯網的基石。
區塊鏈商業模式的核心在於,利用區塊鏈引入的創新屬性,與傳統行業應用相結合,實現商業邏輯的重構,以便創造新的應用場景,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㈣ 區塊鏈技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像一個資料庫賬本,記載所有的交易記錄。這項技術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漸得到了銀行與金融業的關注。
2018年4月,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學者宣布創辦世界上第一所區塊鏈大學——伍爾夫大學。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

㈤ 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生態大數據的存儲新模式

區塊鏈,當之無愧的2019最靚的詞,在 科技 領域閃閃發亮,在實體行業星光熠熠。

2019年的1024講話,讓區塊鏈這個詞煥然一新,以前它總是和傳銷和詐騙聯系在一起,「區塊鏈」這個詞總是蒙上一層灰色。但是如今,區塊鏈則是和實體經濟融合緊密相連,成為國家的戰略技術, 這個詞瞬間閃耀著熱情的紅色和生意盎然的綠色

「產業區塊鏈」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是繼「互聯網」後的又一大熱門詞彙,核心就是區塊鏈必須和實體產業融合,脫虛向實,讓區塊鏈技術找到更多業務場景才是正道。

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資料庫,而且是採用的分布式存儲的方式。作為一名區塊鏈從業者,今天就來講講 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和生態大數據 結合後,碰撞產生的火花。

當前的存儲大多為中心化存儲,存儲在傳統的中心化伺服器。如果伺服器出現宕機或者故障,或者伺服器停止運營,則很多數據就會丟失。

比如我們在微信朋友圈發的圖片,在抖音上傳的視頻等等,都是中心化存儲。很多朋友會把東西存儲在網上,但是某天打開後,網頁呈現404,則表示存儲的東西已經不見了。

區塊鏈,作為一個分布式的資料庫,則能很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這是由區塊鏈的技術特徵決定了的。 區塊鏈上的數字記錄,不可篡改、不可偽造,智能合約讓大家更高效地協同起來,從而建立可信的數字經濟秩序,能夠提高數據流轉效率,打破數據孤島,打造全新的存儲模式。

生態大數據,其實和我們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每天的天氣預報,所吃的農產品的溯源數據等等,都是生態大數據的一部分。要來談這個結合,首先咱們來看看生態大數據存儲的特點。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前,生態大數據在存儲方面有具有如下特點:

從數據規模來看,生態數據體量很大,數據已經從TB級躍升到了PB級別。

隨著各類感測器技術、衛星遙感、雷達和視頻感知等技術的發展,數據不僅來源於傳統人工監測數據,還包括航空、航天和地面數據,他們一起產生了海量生態環境數據。近10年以來,生態數據以每年數百個TB的數據在增長。

生態環境大數據需要動態新數據和 歷史 數據相結合來處理,實時連續觀測尤為重要。只有實時處理分析這些動態新數據,並與已有 歷史 數據結合起來分析,才能挖掘出有用信息,為解決有關生態環境問題提供科學決策。

比如在當前城市建設中,提倡的生態環境修復、生態模型建設中,需要大量調用生態大數據進行分析、建模和制定方案。但是目前很多 歷史 數據因為存儲不當而消失,造成了數據的價值的流失。

既然生態大數據有這些特點,那麼它有哪些存儲需求呢?

當前,生態大數據面臨嚴重安全隱患,強安全的存儲對於生態大數據而言勢在必行。

大數據的安全主要包括大數據自身安全和大數據技術安全,比如在大數據的數據存儲中,由於黑客外部網路攻擊和人為操作不當造成數據信息泄露。外部攻擊包括對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的數據傳輸攻擊、數據內容攻擊、數據管理和網路物理攻擊等。

例如,很多野外生態環境監測的海量數據需要網路傳輸,這就加大了網路攻擊的風險。如果涉及到軍用的一些生態環境數據,如果被黑客獲得這些數據,就可能推測到我國軍方的一些信息,或者獲取敏感的生態環境數據,後果不堪設想。

生態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需要整合集成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 社會 多來源的數據。只有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大數據相互連接、碰撞和共享,才能釋放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價值。

以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為例,很多城市都在全方位、多維度建立知識產權、種質資源、農資、農產品、病蟲害疫情等農業信息大數據中心,為農業產供銷提供全程信息服務。建設此類大數據中心,離不開各部門生態大數據的共享。

但是,生態大數據共享面臨著巨大挑戰。首先,我國生態環境大數據包括氣象、水利、生態、國土、農業、林業、交通、 社會 經濟等其他部門的大數據,涉及多領域多部門和多源數據。雖然目前這些部門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平台,但這些平台之間互不連通,只是一個個的數據孤島。

其次,相關部門因為無法追蹤數據的軌跡,擔心數據的利益歸屬問題,便無法實現數據的共享。因此,要想挖掘隱藏在生態大數據背後的潛在價值,實現安全的數據共享是關鍵,也是生態大數據產生價值的前提和基礎。

生態大數據來之不易,是研究院所、企業、個人等 社會 來源的集體智慧。

其中,很多生態大數據涉及到了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是目前的中心化存儲無法保證知識產權的保護,無法對數據的使用進行溯源管理,容易造成知識產權的侵犯和隱私數據的泄露。

這些就是生態大數據在存儲方面的需求。在當前產業區塊鏈快速發展的今天,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是可以為生態大數據存儲提供全新的存儲方式的。 這個核心前提就是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不可篡改和數據追蹤特性

把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搭建此類平台,專門存儲生態大數據,可以設置節點管理、存儲管理、用戶管理、許可管理、業務通道管理等。針對上層業務應用提供高可用和動態擴展的區塊鏈網路底層服務的實現。在這個平台的應用層,可以搭建API介面,讓整個平台的使用靈活可擴展。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有如下特點:

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能夠實現真正的生態大數據安全存儲。

首先,數據永不丟失。這點對於生態大數據的 歷史 數據特別友好,方便新老數據的調用和對比。

其次,數據不易被泄露或者攻擊。因為數據採取的是分布式存儲,如果遭遇攻擊,也只能得到存儲在部分節點里的數據碎片,無法完全獲得完整的數據信息或者數據段。

區塊鏈能夠實現生態數據的存儲即確權,這樣就能夠避免知識產權被侵害,實現安全共享。畢竟生態大數據的獲取,是需要生態工作者常年在野外駐守,提取數據的。

生態大數據來之不易,是很多生態工作者的工作心血和結晶,需要得到產權的保護,讓數據體現出應用價值和商業價值,保護生態工作者的工作動力,讓他們能夠深入一線,採集出更多優質的大數據。

同時,利用區塊鏈的數據安全共享機制,也能夠打破氣象、林業、濕地等部門的數據壁壘,構建安全可靠的數據共享機制,讓數據流轉更具價值。

現在有部分生態工作者,為了牟取私利,會將生態數據篡改。如果利用區塊鏈技術,則沒有那麼容易了。

利用加密技術,把存儲的數據放在分布式存儲平台進行加密處理。如果生態大數據發生變更,平台就可以記錄其不同版本,便於事後追溯和核查。

這個保護機制主要是利用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滿足在使用生態大數據的各類業務過程中對數據的安全性的要求。

區塊鏈能夠對數據提供安全監控,記錄應用系統的操作日誌、資料庫的操作日誌數據,並加密存儲在系統上,提供日誌預警功能,對於異常情況通過區塊鏈瀏覽器展示出來,便於及時發現違規的操作和提供證據。

以上就是區塊鏈的分布式存儲能夠在生態大數據方面所起的作用。未來,肯定會出現很多針對生態大數據存儲的平台誕生。

生態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資料 ,引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相關的生態大數據存儲和管理平台,能夠保證生態大數據的安全存儲和有效共享,為智慧城市建設添磚加瓦,推動產業區塊鏈的發展。

作者:Justina,微信公眾號:妙譯生花,從事於區塊鏈運營,擅長內容運營、海外媒體運營。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㈥ 區塊鏈技術中數據的儲存方式是怎樣的

簡單的來說,區塊鏈的數據儲存是通過區塊通過公式演算法過程後被正式納入區塊鏈中儲存,全網節點均表示接受該區塊,而表示接受的方法,就是將區塊的隨機散列值是為最新的區塊散列值,興趣快的製造將以該區塊鏈為基礎進行延長。

㈦ 什麼是區塊鏈

概念: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布式的公共賬本,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的單一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共同維護賬本的封信: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進行修改。

區塊鏈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醞釀期:2009-2012年,經濟形態以比特幣及其產業生態為主。

2、萌芽期:時期為2012-2015年,區塊鏈隨著比特幣進入公眾視野,新生的錢包支付和匯款公司出現,區塊鏈經濟擴散到金融領域。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不斷。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系統中剝離出來。

3、發展期:2016年開始探索行業應用,出現了大量區塊鏈創業公司。2017年ICO的火熱讓區塊鏈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7)區塊鏈底層技術存儲擴展閱讀:

三區塊鏈的三個特點:

1、區塊鏈的核心思想是去中心化:在區塊鏈系統中,任意節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所有的節點都有能力去用計算能力投票,從而保證了得到承認的結果是過半數節點公認的結果。即使遭受嚴重的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全球節點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數據也不會被篡改。

2、區塊鏈最大的顛覆性在於信用的建立:理論上說,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再有存在價值。《經濟學人》對區塊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簡單地說,它是「一台創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讓人們在互不信任並沒有中立中央機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互相協作。打擊假幣和金融詐騙未來都不需要了。

3、區塊鏈的集體維護可以降低成本:在中心化網路體系下,系統的維護和經營依賴於數據中心等平台的運維和經營,成本不可省略。區塊鏈的節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每一個節點在參與記錄的同時也來驗證其他節點記錄結果的正確性,維護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一句話概括,區塊鏈觸動的是錢、信任和權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性基礎。

㈧ 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的關鍵點是什麼

您好,非常榮幸能在此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部分見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1、所謂區塊鏈技術,簡稱BT(Blockchain technology),也被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互聯網資料庫技術,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讓每個人均可參與資料庫記錄。
2、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近年來,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對技術革新和產業革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經驗介紹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知識。
3、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可以包含金融和/或非金融交易,通過對等網路幾乎實時地復制(分布)在多個系統上,每個參與者「擁有」相同的分類帳副本,並在添加任何交易時獲得更新,每個參與者都有助於確定所有現有記錄的內在「不變性」,使用密碼學和數字簽名來證明身份,真實性和強制讀/寫訪問許可權,有機制使其難以改變歷史記錄,可以很容易地檢測到有人試圖改變它。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熱點內容
幣圈恐懼指數查看 發布:2025-05-14 12:30:11 瀏覽:117
去衡水便民服務中心坐幾路車 發布:2025-05-14 12:22:26 瀏覽:223
區塊鏈公鏈設計理念 發布:2025-05-14 12:18:31 瀏覽:173
5號eth行情 發布:2025-05-14 12:11:52 瀏覽:244
為什麼以太坊不漲 發布:2025-05-14 12:10:56 瀏覽:955
數字貨幣發行量和價格 發布:2025-05-14 11:59:29 瀏覽:448
比特幣交易合法收入 發布:2025-05-14 11:59:28 瀏覽:686
btc行情走勢eos 發布:2025-05-14 11:53:42 瀏覽:61
中國為啥要搞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4 11:43:43 瀏覽:447
ok比特幣國外平台 發布:2025-05-14 11:42:06 瀏覽: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