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如何理解區塊鏈新基建

如何理解區塊鏈新基建

發布時間: 2023-01-23 08:10:48

A.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伴隨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

(1)如何理解區塊鏈新基建擴展閱讀

新基建的意義:

新基建的意義不僅在於通過提供基礎設施推動相應的新經濟部門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使經濟社會不同領域,使更多的國民獲得普遍化的新經濟紅利。

在此輪技術革命浪潮中,數據無疑是最為關鍵的生產要素,但數據要素具有特殊屬性,不能簡單套用之前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的激勵和約束規則。

數據要素存在互補性和專用性,也存在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有效的數據往往依賴於多主體的系統生成,其生產效率既依賴於基礎設施的匹配程度和建設水平,也依賴於企業的創新投入,其生產和使用效率往往涉及多個產權主體和多種異質性數據,既要避免數據壟斷,打破數據壁壘,又要激勵創新性的數據生產和數據使用。

B. 什麼是新基建及其具體內容

新基建是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實現國家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結構對稱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家基本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綠色環保防災公共衛生服務效能體系建設、5G—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以大健康產業為中心的產業網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等。

新基建是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實現國家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結構對稱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家基本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綠色環保防災公共衛生服務效能體系建設、5G—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以大健康產業為中心的產業網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新興技術產業孵化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創新性、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基礎性、動態性的特徵。

C.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

D. 區塊鏈如何賦能新基建

區塊鏈技術正式納入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板塊,應該說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新基建是以發展新要素,將帶來的將是大貫通與大融合,當下的「新基建」,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建設行動,其公共、公開、公享屬性是不會動搖的。我們的區塊鏈創業應用行動,在秉持技術精神「去中心、去信任……」的前提下,都在極盡可能的追逐場景應用與場景落地。通過更具精準的「小場景」的成功應用,對區塊鏈技術的推廣能起到暫時的積極促進作用。但半年或一年後或者時間更長一點,家家都有區塊鏈,可惜鏈鏈不相連,價值無法互信融合與互導……又需要設計新的規則機制來達成互信融合,這種情況一旦產生,我們極有可能迎來針區塊鏈技術信仰坍塌的危機。區塊鏈也需要自己的新基建,它可能是一條或幾條由核心部門機構進行主導監管,並基於行業公會所頒布的行業價值認證與價值流通程序規則而設計的公鏈,主要用來解決後來的區塊鏈價值互信與價值融合問題。當下一個非常不好的現狀是:基礎設施達成了公開、公共、公享,但脫離了其中筆者認為最最核心的部分——普惠。現有的「新基建」距離普惠還非常之遠。當下國內非常之多的地方,包括部分中小城市、農村不僅存使用「新基建」的成本高,而且「新基建」設施服務效果差的狀況。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國家的不斷投入,以後的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E. 新基建和區塊鏈有什麼關系

新基建火了後,區塊鏈產業肯定會有好的發展。在新基建中,數據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因為,區塊鏈和這些技術相結合,能夠保證數據、所有權的可信度。
很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現在很多省市都有在大力推動區塊鏈政務服務應用的落地。比如湖南這邊就有中芯(長沙)區塊鏈公共平台、婁底區塊鏈不動產登記平台等等都是已經落地並且做得很好的區塊鏈政務應用。

F. 新基建的基本內涵

根據中央的提法和發展的實踐,我們認為,新基建以 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雲計算、固定寬頻,重大 科技 設施為重點,致力於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新基建的核心:一是連接,二是計算,三是交互,四是安全。主要包括八個方面:基礎網路、基礎數據、基礎硬體、基礎軟體、基礎平台、基礎應用、基礎標准、基礎安全。這是一不系統的,復雜的重大工程。

(一)基礎網路:數據傳輸、萬物互聯的高速通道

基礎網路以5G為關鍵支撐,由網路核心設備、傳輸設備、無線基站等構成,形成以有線網路、無線網路和衛星網路組成的「天地空」一體網路。根據使用范圍和用途不同分為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互聯網主要是溝通人與人的網路,工業互聯網主要是企業實現數字化管控的網路,物聯網是實現萬物互聯的網路。重點是推進 5G 規模建網、固定寬頻網路建設,構建具有強大交互功能的網路平台。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寬頻網路和 4G 網路。2019 年末,我國 4G 用戶總數達到12.8 億戶,光纖寬頻用戶總數達到 4.18億戶,均居全球第一。據華為預測,到 2020 年底,我國將佔全球 5G 基站建設數的5%以上,用戶數量佔全球 70%以上。

(二)基礎數據:數據分析、智能計算的要素資源

基礎數據一部分是數據存儲載體,以大數據中心、分布式數據中心為代表,另一部分是數據本身,是將大量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量化的數字信息存儲,為數據計算、分析、應用提供可能。重點是構建數據開放、共享、應用、保護機制,促進數據合理流動、交易。據 IDC 和希捷公司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數據圈佔全球數據圈的 23.4%,即 7.6ZB;到 2025 年,中國數據規模將達48.6ZB,超過美國同期的數據產生量約 18ZB,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生產國。據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數量大約有 7.4 萬個,市場規模從 2009 年的 72.8 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562 億元,預計 2022 年,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超過 3200 億元。

(三)基礎硬體:網路連接、計算能力的核心內核

基礎硬體以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新型顯示器為核心,包括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和網路連接設備,是構建新一代數字化,智能化網路的基本物質條件。重點是提升網路設備連接能力,智能計算能力。晶元作為集成電路的載體,是每年我國主要商品中進口數量,金額最多的。在 CPU、FPGA.DSP、MPU、DRAM 和 NAND Flash 等核心晶元產品市場,國產晶元幾乎一片空白,高端晶元主要依賴進口。

(四)基礎軟體:高效運行、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

基礎軟體是數字技術之基,網路安全之盾。為硬體設備提供配套的操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應用軟體等,主要是實現數據分析,處理,運算,為終端應用提供服務。重點是增強安全可靠的軟體產品供給能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軟體生態。2010—2019 年,我國軟體業務收入從 1.34 萬億元增至2019 年的7.1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但關鍵基礎軟體仍被國外壟斷。以 PC 操作系統為例,NeaMarketShane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7月,Windows 10 佔有46%,Windows 7 佔有 36%,Mac OS 佔有5%,前10 名中沒有國產操作系統,自主研發操作系統主要是以開源系統 Limux 為基礎的二次開發,國產操作系統在核心技術和市場佔有率上缺乏優勢。

(五)基礎平台:推動科研、推廣應用的戰略高地

基礎平台指引領型、突破型、協同型、基礎型的重大 科技 設施各類 科技 平台。如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不下心;以頭部企業牽引的交易型,社交型平台;重點是以底層基礎技術與工藝構建起的開源開放平台和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體系平台,產業生態平台。美國設立的洛斯阿拉莫斯、勞倫斯佰克利、橡樹嶺、阿貢等一批國家實驗室,在宇宙觀測、生命科學、粒子物理、物質微觀結構等領域傲踞全球,支撐其在核電、生物醫葯、先進材料等技術、產業長期保持領先優勢,被稱為美國 科技 「皇冠上的鑽石」。未來網路基礎設施是我國在通信信息領域一項重大 科技 設施建設項目世干網路覆蓋全畫平個城市,建頁平個主幹網路節點、133 個邊緣網路等,全長3.4萬公里,支持4096個開行試驗。

(六)基礎應用:優化供給、提升效率的廣闊舞台

基礎應用指依託 5G、人工智慧、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於經濟 社會 各個領域。推進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智慧城市互聯網精細化、協同化發展,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物流、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提升醫療,教育,養老和 社會 治理智能化水平。重點是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智能 社會 建設。我國電子商務規模從 2008 年的 3.15 萬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34.81 萬億元,年均增速 20%。根據 IDC 數據,2019 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為 594 億元,預計到 2025 年達到 7961億元,年均增速37%。

(七)基礎標准:規范發展、開放對接的基本准則

基礎標准指適應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需要,覆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維護、更新升級全過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統一規范、先進適用的標准體系。縱向包括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等,橫向包括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工作標准等。基礎標准既是「硬規矩」,也是「軟實力」。重點是在統一國迤逐進的同時,加快國內標准走向國際市場,在國際標准制定上爭取更多話語權。5G 標準是眾多技術的一個組合,有多個國家共同參與和推進。5G 標准集中表現在 5G 必要專利(SEP)數量上。截至 2020 年1月,全球 5G 專利聲明達到 95526 項,申報的 5G 專利族 21571 個。其中,中國企業聲明的 5G專利佔32.97%,華為以3147 族排名第一,前12 名中有4 家中國企業。

(八)基礎安全:數據管理、網路治理的可靠保障

基礎安全指網路系統正常運行,網路數據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得到保障,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基礎安全包括網路安全、數據安全、軟硬體安全。重點要自主可控、能夠抵禦風險。一是網路安全:能夠抵禦惡意軟體、惡意網址、移動安全、CVE 漏洞,互聯網安全、Limux病毒對網路造成的惡意攻擊。二是數據安全:防止對數據中心的網路攻擊,防範數據泄露,確保經過網路傳輸和交換的數據不會發生增加、修改、丟失和泄露等。三是軟硬體安全:避免因軟體、硬體被惡意的破壞,造成網路終端被惡意攻擊和控制。數據顯示,2018 年全年捕獲到的各類受僵屍網路控制的主機中,中國受害最嚴重。2019年,全球公開披露的高級持續性威脅報告共 596 篇,攻擊目標以政府(24.5%),金融(14.7%)、防務(14.1%)、零售(8.7%)為主,地域上以中國、美國、韓國、中東為主要地區。

G. 「新基建」到底新在哪裡

關於新基建,市場上之前普遍認為,包括了七個方面的內容: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 汽車 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但通過日漸的完善與補充,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 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 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 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能夠明顯看出,和此前的流行解讀相比,此次發改委對「新基建」的解釋,涵蓋范圍更大,也更具有延展性。

而對於普通人的我們,新基建的發展給我們又帶來了什麼呢?

概括來說,新基建所在領域以及細分行業離普通人生活場景越近,則帶來的生活質量影響或提升也就越明顯,離我們的生活場景越遠,則帶來的生活質量影響或提升也就越不明顯。

在新能源 汽車 和車聯網領域,隨著新能源充電樁在我國持續而全面的建設,假以時日,當車主們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充電樁,並且還實現了快速充電。那麼,對於廣大新能源車主而言,在用車體驗上,就是一個肉眼可見的提升。而隨著V2X等一系列車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與道路感測器的部署, 汽車 所能接收到的數據反饋時間越來越短,自動駕駛系統對於行駛過程中突發情況作出反應的時間也越來越充足,將有效的減少公共交通事故的發生頻率,對於車主們而言,在用車安全上,也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提升。

特高壓電力能源行業的建設,特高壓電網的大規模建設滿足了我國電能超遠距離的傳輸和超大規模的傳輸的需求,解決了我國電力生產區域和電力消費區域地理距離過遠的問題,也節約了不少電力資源。與前面的新能源充電樁、車聯網技術的建設與研究相比,特高壓電網的建設同樣非常偉大,但這種基建工程的產生的價值更多的是在行業生產之中,對於普通人而言,幾乎感覺不到特高壓建設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唯一的直觀感覺可能是電費的微小變動。但不可否認,特高壓電網的建設的確有助於提升電力能源整體利用率,而這些提升終將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新基建」不僅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手段,更是中美貿易摩擦中大國競爭和改革創新的關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運之戰,一個大放水,一個新基建, 歷史 最終會給出一個答案。

H. 數字經濟牢不牢要加快新基建建設,請問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主要發力於科技端,是以5G、互聯網、智能化為代表的「數字基建」。傳統基建主要是指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而「新基建」是指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新基建」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核心層為即為以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建設、IDC數據中心;第二層即為智能化軟硬體基礎,可以對現有傳統設施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如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第三層即為新能源、新材料配套應用設施,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最外圍層更多的是補短板基建,如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新基建」既數字基建,疫情後賦能高質量發展,開創數字經濟新時代。

I. 讀完這篇文章讓你徹底了解區塊鏈

我在這一次的文章當中呢,所介紹的所有的內容都是在當今世界的區塊鏈的領域已經發生過了的事實,而不是對區塊鏈的一些想像,不是一些觀點。 我想呢,只要您認真地看了這個文章,您就一定會輕輕鬆鬆地對區塊鏈有一個基本的,准確的了解。

了解區塊鏈僅用十分鍾的主要內容分為四個板塊兒,21個話題J4個板塊是:

第一區塊鏈國家戰略。

第二,比特幣及其文字表現涉及四個話題。

第三,區塊鏈及其技術邏輯涉及13個話題。

第四,區塊鏈賦能經濟 社會 涉及三個話題。

我們先看第一部分區塊鏈國家戰略,第一部分區塊鏈國家,大家知道我們人類經歷了六次的信息革命。 在七八年以前呢,第一次信息革命就創造了語言原始 社會 默契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呢,出現了文字。 封建 社會 的第三次信息革命發明了造紙術和印刷術,19世紀末期的第四次信息革命發明了無線電。

20世紀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又出現了電視,那麼,到了現在的第六次信息革命就出現了計算機和互聯網。 由於這個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就催生著各種新技術的迅猛發展。 特別是到了2020年,數字經濟出現了劃時代的發展。

為什麼這么說呢? 5G時代的高帶寬、低時延和大連接的特徵,使ABCD四大技術的落地得以實現。

什麼是ABCD四大技術

這里的a就是指Artificial In telligence 是人工智慧技術。

B是指Blockchain,區塊鏈技術。

C,是指cloud computing雲計算技術

D,就是big data大數據技術技術。


區塊鏈這個詞啊,現在是徹底紅透了大江南北,2019年10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集體學習,那麼這次會議的要求呢,就是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核心技術。

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的突破口,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創新發展。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又將區塊鏈正式納入新基建。 區塊鏈,你說為什麼他會這么牛呢? 我們說呀,區塊鏈他不是互聯網的延伸,它是對互聯網的一次顛覆。 未來呢,將有很多很多的技術就會長在這個區塊鏈上,實現區塊鏈化。

那麼,怎樣才能夠准確地學習和理解區塊鏈呢?

我們發現呢,在ABCD這四大技術當中,唯有block間是天然地自帶金融屬性的啊。 所以呢,我們必須從it的視角和金融的視角,這兩個視角去學習和理解,區塊鏈,甚至要從國家治理的這個層面去學習和理解,區塊鏈。 如果您只是從it的視角去學習和理解,區塊鏈的話呢,就不可能理解到這個技術它的巨大的影響力、影響力,那麼,你就會對這個理解呢,就會出現偏差,甚至呢,你會對區塊鏈技術不以為然。 另外啊,區塊鏈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啊,您還要注意它的新名詞特別多,需要集中精力,循序漸進的去理解。

我們先從金融的視角來了解區塊鏈。


比特幣及其問世表現

要搞明白區塊鏈,就涉及到比特幣,而比特幣的誕生呢,它又離不開貨幣的演變過程,我們知道,貨幣它是從商品當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其實我們人類使用過很多的貨幣是包括實物貨幣、稱量貨幣、紙幣、記賬貨幣等等。 記賬貨幣呢,它有包括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兩種。 電子貨幣本身它不是貨幣,只是用這個電子貨幣來代表相同數額的貨幣而已,它是一種代幣。

那麼他這個代幣的總量呢,不會因為電子貨幣的增加而增加,像支付寶、微信、支付、網銀這些就是屬於典型的電子貨幣。 數字貨幣呢,它本身就是一個法定貨幣。 這個法定貨幣的總量會隨著數字貨幣的增加而增加。 我們知道在實物貨幣的時候呢,其實我們人類選擇過很多的東西,作為一般等價物。

稱量貨幣就是一些重金屬,後來呢,人們又在重金屬當中選擇了黃金。 為什麼要選擇黃金呢?因為黃金具有稀有性的特點,可分割的特點,它還具有化學性質最為穩定的特點,這里邊需要注意的是黃金呢,他不是哪一個國家發行的,它是自然界提供的。 自然界提供多少你這個國家的總量就有多少,因此呢,國家不需要對黃金的價值作出信用上的擔保。

但是呢,黃金呢,它畢竟有它使用上的一些缺陷,那麼重出門又不好攜帶,於是呢就出現了子弟。 紙幣呢,是在北宋的時候出現的,那個時候的紙幣啊,還不是現在意義上的這個貨幣。 當時的貨幣還是黃金,只不過呢,我們是用這個紙幣來代表這個黃金而已,這個呢,我們把它叫做金本位。 金本位就是金本位制,它是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制度。 金本位制的核心的要義就是國家發行多少貨幣,要根據你這個國家擁有多少黃金來做出決定,不是你想發多少就發多少。

當年呢,美國經濟大蕭條到了1934年的1月10號,這一天吶,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就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放棄金本位發行30億美元。 你想啊,放棄金本位,從理論上講,就是他想發多少貨幣就發多少貨幣,即使這個國庫里邊沒有黃金啦,只要他想發,他就可以發鈔票。 那麼就會有人問了,您發行那麼多詞,到時候還能夠換回等價值的黃金嗎?

你看這個時候的紙幣啊,他已經脫離了黃金,國家信用出現了,這個呢,我們把它叫做以國家信用為擔保貨幣。 現在呢,主流的國家在發行貨幣的時候呢,也都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在發行的。

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就是可以調控經濟,經濟運行不好的時候,稍微多發一點,就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 通過這個變數的增減來引起整個經濟總量的連鎖反映,這個呢,就是經濟學里邊的乘數效應。 國家一旦掌握了這個東西啊,那麼一些國家就被她給迷上了。 可是如果控制不好的話,他就會導致國家信用破產。 於是呢,很多人就產生了反思。 這個反思就是啊,在發行貨幣的時候,到底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好呢,還是對照黃金的總量堅持金本位好呢。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比特幣的誕生

J. 區塊鏈成為下一代基礎設施的條件

我於1998年進入互聯網行業,當時我們仍然依賴撥號數據機。我看著硬體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到sdn、ADSL,最後發展到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千兆網路。我也親身經歷了軟體生態系統的變化,從最早的門戶網站到石油管道的繁榮,到移動互聯網和當前的tiktok時代。20世紀90年代,人們稱少數互聯網用戶為「互聯網用戶」。然而,這個詞已經過時了,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互聯網,互聯網已經成為世界的基礎設施

2012年,我和kucoin exchange的聯合創始人投身於新興的加密世界。當時,加密行業剛剛興起。對大多數人來說,比特幣聽起來像是極客們相互交換資產的瘋狂想法。我記得當我第一次買比特幣時,我的朋友說:你為什麼需要這個?購買黃金(黃金是2011-2012年最受歡迎的投資)。如今,比特幣的價值是2012年的4000倍,而黃金的價值卻在下降

加密世界的前景讓我們在技術前沿充滿了熱情和自豪感。我們相信它一定會成為未來的技術。我們之所以這么認為,部分原因是我們已經注意到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早期互聯網的發展是多麼相似,而這一次我們有機會為這一發展做出貢獻

區塊鏈:世界未來的基礎設施

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加密行業由熱愛技術和創新的冒險家推動,就像互聯網開發者在早期階段所做的那樣。盡管存在廣泛的疑問和令人困惑的挑戰,但加密行業不斷增長的市場規模和用戶數量給了我足夠的信心,讓我相信底層區塊鏈將成為未來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就像互聯網服務於現代世界一樣

今天,互聯網允許我們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因為隨著世界的發展和對數字基礎設施需求的擴大,我們不再需要擔心食物或衣服,也不再需要排隊支付水電費,而且可以立即與世界各地的任何人聯系,完全有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電影《第一玩家》中出現的這種系統。然而,鑒於我們在技術改進方面仍面臨許多挑戰,這種情況在不久的將來將無法實現。以互聯網為例,盡管它大大加快了信息共享的進程,但它仍然無法存儲和傳輸價值

今天,數據或價值存儲在公司和組織的伺服器上,實際上屬於它們。然而,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所有的實體都有一個終點。這意味著,如果您的價值存儲在一個集中的在線組織中,它將面臨缺乏透明度和安全性的問題-互聯網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區塊鏈在全球范圍內的出現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因為它允許我們在基本基礎設施上存儲數據或價值,可廣泛共享,不屬於任何個人、公司或組織。在我看來,這才是加密行業的真正價值所在。在未來互聯網的Web 3.0基礎設施中,它將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得到有效實現

進步是由人推動的

回顧互聯網的 歷史 ,不難發現一項改變世界的技術需要人們不斷的參與,不斷開發和更新產品,以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類似地,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聯網巨頭正在向太空發射衛星和熱氣球,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網路服務。盡管有些產品被設計為臨時解決方案,但它們仍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這項技術。就像20世紀90年代末一樣,當時最流行的應用程序是電子郵件。在人們的心目中,這一切都是關於互聯網的

今天出現的新概念和產品,如defi或NFT提供的那些,在未來的虛擬世界或元數據中可能不再流行。然而,我們不能否認它們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因為它們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加密技術和行業

然而,為了在加密行業實現大規模採用,其產品和服務必須更好地適應公眾的需要。監管機構和軟體公司等大型行業參與者可以通過讓更多人更容易訪問分散的世界來推動這一過程

以早期互聯網為例,因為當時沒有搜索引擎,人們不得不經歷各種麻煩才能上網,例如手動輸入URL。只有在谷歌(Google)和iPhone等智能手機出現後,公眾才能輕松接入互聯網。訪問門檻的降低也刺激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回到加密技術,分散的公共鏈或區塊鏈技術可用於提供底層數據支持。然而,基本的公共連鎖平台並不能催生像谷歌這樣的大眾服務平台。因此,工具必須基於數據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基礎設施必須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數字資產市場,他們的需求將變得更加復雜和個性化。加密行業的新解決方案只有通過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苛刻、方便和高質量的服務才會受到歡迎

這可能包括defi和NFT,以及加密掉期、現貨交易、期權、期貨、ETF和許多其他產品。除了提供尖端金融產品和專注於簡單的入門流程外,行業參與者還必須將 社會 責任放在首位,為用戶提供有前途的新項目服務,其中任何一個項目都可能成為世界上下一個谷歌

用戶友好的產品是 健康 和高質量的客戶和社區服務的代名詞,提供高度的用戶體驗和滿意度。這種對用戶需求的適應決定了加密行業的未來,這需要其所有基礎設施組成部分保持堅定並不斷改進其產品和服務。

這些努力結合起來,可能會導致更快的入門速度,並加速向Web 3.0的過渡。只有在熟悉和適應的服務中,代幣作為有用的工具的普及,以及與集成同時進行的用戶教育工作,才能使區塊鏈成為不斷擴大的數字環境的未來基礎設施。

從金融視角來說,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其實就是新一代的數字金融體系。數字金融體系,就是建立在區塊鏈數字貨幣的金融基礎設施上的。

站在企業的角度,怎麼來理解數字經濟?

我們知道工業經濟驅動因素是化石燃料,數字經濟驅動因素是數據。那麼數據怎麼去驅動一個商業?我概括為,把數據計算機模型化,用演算法來組織這些數據,同時把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計算機程序化,數據變成演算法模型,再把演算法模型串起來,把業務流程變成計算機的程序,或者變成智能合約,這就是數字技術。這個數字經濟並不是經濟學家角度的數字經濟。

如何把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這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組成了數字經濟,或者是數字商業。

數字化的技術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跨時空,因為數據天然具有穿透的本能。比如跨境跨組織,數據流通是沒有國境可以阻止的,所以它是跨時空的,同時數據具有穿透性,它縱向是可以穿透市場的,把中間的中介和階層通通都消融掉,然後讓交易變成點對點,買家和賣家不再需要中介。縱向可以穿透市場,橫向縮短了產業鏈。點對點,交易結算就沒有中間人做擔保了。

數字金融核心就是點對點的支付清算和非擔保的交易交收。現在用銀行卡去商場買東西,不是點對點的交易,商家要收到這筆錢,它需要時間,銀行在擔保這筆交易是完全可以結算的。可是如果這些中介消失之後,交易需要怎麼做到實時清結算?目前來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是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技術方案,暫時還沒有發現其他更好的方案。

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區塊鏈技術有它自身的一個特點,就是足夠數字化,它是跨境的,是跨時空的,是跨組織的。數據的流動是沒有邊界的,所以區塊鏈同時是分布式的,它是自組織的和去中心化的。

所以區塊鏈的由來,任何新的顛覆式技術的應用,歷來就有兩條路線,或者說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它視為一種工具,用它來改善傳統的商業模式,得到一種邊際效益上的提升。另外一種是把它當作一套制度,用來重構商業的底層邏輯。

這兩種應用方法,在過去幾年就有一個很好的案例。當互聯網公司在推廣「互聯網+」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很多傳統的商業機構說,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那麼現在那些喊「+互聯網」的人到哪去了?有人認為,互聯網只是用來改善的一項技術,傳統的東西可以加上一些互聯網技術,好比把互聯網當電子郵件使用,你弄了一套電子郵件系統,就以為是互聯網了。但是有人卻把互聯網當作制度,從底層重構了商業,最後你會發現你失業了。

第二是去中心化的。為什麼要去中心?商業上的區域中心技術帶來了商業的去中心化,這個是 歷史 的必然趨勢。這個趨勢在哪裡?我覺得是兩點,一個是經濟全球化,進入2.0版本。現在通過互聯網,已經不是公司在全球化,不是公司把自己變成跨國公司,而是任何一個個人互聯網都賦能給它,讓它可以在一個中國的小縣城,通過互聯網把它的產品賣給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個人全球化的時候,解決點對點的交易,點對點的服務,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那麼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實時清算結算,點對點交易交收這些特點,正好可以幫助個人商業活動的全球化。

第三是經濟的數字化。當數據集合到一定程度之後,它的流通基本上是跨時空的,商業活動對金融支付的需求,是隨時隨地隨身的,而做不到隨時隨地隨身隨需提供場景化、虛擬化的支付清算服務,終究會被技術和市場所淘汰。

#歐易OKEx# #數字貨幣# #比特幣[超話]#

熱點內容
eth地址和usdt地址一樣 發布:2025-09-14 07:49:34 瀏覽:514
百萬usdt轉賬 發布:2025-09-14 07:41:31 瀏覽:582
比特幣是否走向合法 發布:2025-09-14 07:12:43 瀏覽:183
非洲哪些國家支持比特幣 發布:2025-09-14 05:54:42 瀏覽:439
區塊鏈交易平台技術 發布:2025-09-14 05:52:26 瀏覽:146
eth什麼時候礦難 發布:2025-09-14 05:52:23 瀏覽:162
比特幣目前發行量10億 發布:2025-09-14 05:51:48 瀏覽:139
算力積分 發布:2025-09-14 05:45:23 瀏覽:95
btc和eth和USDT是什麼 發布:2025-09-14 05:27:57 瀏覽:926
基於車主權益區塊鏈 發布:2025-09-14 05:25:12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