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代幣Poa

區塊鏈代幣Poa

發布時間: 2023-01-30 01:32:31

『壹』 Codex Network經濟模型篇 (PoA、PoV、CPoA)

什麼是Proof of Asset(PoA)模型?

區別於常見的POW/POS共識治理機制, PoA 是以資產作為算力單位的一種共識治理機制,其中A代表Asset,即資產的含義。

POA的含義

Proof of Asset 指代的是, 所有參與方以所持有的系統認可的資產為算力單位進行競爭 。 跨鏈挖礦指跨鏈用戶通過充值,映射或鎖倉等方式進入的各類鏈外資產,比如 BTC 、ETH 等,將自動根據該跨鏈資產換算成挖礦算力。由於每個跨鏈資產都有不同的跨鏈資產算力換算,跨鏈資產算力換算的參數,是各跨鏈資產通過各資產當日價格平均數進行換算,以保障不同資產之間算力換算的平衡和公平。同時該參數同時可以社區投票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整,給與Codex系統一定的操作空間,作為宏觀調整的工具。

作為資產挖礦的一種,在 Codex 生態系統中, 通過跨鏈充值、映射或鎖倉的的資產 ,類似BTC、ETH等,在現實生活中,BTC、ETH的產出,是以實際礦機消耗電能的方式形成的。PoA治理機制的關鍵一環,是我們洞悉資產的本質之後,我們可以將BTC、ETH等資產,等價的當做礦機資源,從而引申出「 資產挖礦 」的概念。

舉個栗子

以BTC為例,既然該資產是由算力挖礦產出的,那麼一定數量的BTC本質上對應了一定數量的算力,那麼在Codex的生態系統中,通過對該算力的空間平移,我們實現了算力在另一條公鏈上的算力移植,經過換算後,開啟了在Codex上的算力挖礦行為。

POA解決的問題

Proof of Asset 的模式解決 Codex 整個生命周期中外部資產鎖定的問題 ,作為一條專注於DeFi應用的金融公鏈,錨定的主流資產是該公鏈生存的基石。因此任何時刻對於願意將資產鎖定在Codex系統中的用戶,都應當給與適量的 CDX 獎勵。同時通過跨鏈的方式引入了外部因子,因此Codex在發展過程中,將會持續受到外部因子的影響和條件,如同PoW的公鏈一般,會進行自我調節和多方競爭,這更有利於Codex的長期發展。

什麼是Proof of Vote(PoV)模型?

在 Codex的生態系統中 , 生態建設者秉持著產出公平,選舉平等,社區共建的原則 ,而PoV共識機制,正是為了解決其選舉平等而誕生的機制。

POV的含義

Proof of Vote 指用戶利用所 持有的CDX參與系統的選舉,並獲得獎勵的過程 。這個過程類似於Proof ov Stake(PoS)過程。它通過一票一投的方式投票給某些節點, 以獲取到CDX見證人節點的投票分紅和節點收益。

生態系統節點

Codex生態系統擁有二種節點,分別是 見證人節點 和 信託節點 。而與PoV機制密切相關的,則是見證人節點。

見證人節點是Codex系統運行的節點,主要職責是維護系統安全、正常請求處理、線上治理等工作。 見證人節點需要質押2萬枚CDX才能建立,成為見證人節點擁有20%的PoV節點收益,這部分收益分為二部分,其中5%恆定為節點挖礦收益,剩下15%為用戶投票分紅收益。

信託節點主要職責是守護Codex跨鏈中繼橋和跨鏈網關充值的用戶資產 ,信託節點不參與Codex鏈上治理,Codex每個中繼橋擁有3-7名不同數量的信託節點。伴隨著跨鏈鏈接的主鏈增加,信託節點的數量也將逐步增加。 信託節點擁有系統單獨分配的收益權 。

POV解決的問題

Proof of Vote的模式解決了Codex的系統維護和安全問題 ,並且後續可以通過內部與外部算力比例來動態調整收益率,可以促進資產挖礦和節點挖礦的動態競爭,實現內部因子自我調整和競爭。

什麼是Conditioned Proof of Asset(CPoA)模型?

見證人節點擁有Codex的系統的治理權,所以要有效的保護Codex系統節點之間的有效競爭。Codex作為一個PoS的系統, 其安全性依託於用戶抵押的CDX,抵押的CDX越多,系統越安全 。

CPoA的含義

Conditioned Proof of Asset 是指, 外部資產持有者在參與外部資產挖礦的過程中,並不能獲得資產挖礦過程中全部資產挖礦算力產出 。會有一個額外質押CDX判定條件來進行判定,外部資產挖礦者需要根據自己持有的外部數質押等量的CDX,才可以獲得對應的資產挖礦算力產出。

Codex作為一個建立在Cosmos生態系統內部的跨鏈DeFi公鏈,天然的需要鏈接其他的優質資產,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 就需要去對自身系統內部的維護及安全性去做一些措施和激勵,去增設更多的有效競爭,系統就會越安全 。讓原生資產與跨鏈資產、跨鏈資產與跨鏈資產之間去競爭性的共同參與資產挖礦,多方之間是一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關系。

在啟動資產挖礦後,資產挖礦採用條件挖礦。每個外部資產挖礦的1個BTC見證人節點需要質押500枚CDX,每個ETH資產挖礦見證人節點需要質押10枚CDX。 滿足條件即為完全挖礦,可以獲得全區塊獎勵的20% 。對於未滿足條件挖礦的見證人節點,可以按照BTC和CDX的質押比例,獲得全區塊鏈獎勵的20%乘以質押系數的收益,剩餘收益中的50%累計到下一個出塊獎勵中,50%累計到Codex基金會中,用於Codex生態發展激勵、DeFi激勵和預防黑天鵝等問題。

CPoA的作用

Conditioned Proof of Asset 的模式會讓 資產挖礦參與者、見證人節點和Codex基金會等參與方產生正向商業博弈 ,使整個系統始終會有一個較為主力的臨時商業既得利益者( 這個既得利益者會隨著時間、價格、資產挖礦算力等變數條件而變化 )去無形推動整個生態。

『貳』 手把手教你發行代幣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代幣(區塊鏈貨幣)是在以太坊上發行的 ERC20代幣 。ERC20可以看做是一個 智能合約 。這個智能合約能追蹤誰擁有多少該代幣,並包含一些代幣轉移函數。如果你寫的代幣智能合約符合ERC20的標准,你的代幣則被稱之為ERC20代幣。

很多類似的ERC20的概念,當你只聽人們談論它們的時候,會覺得很復雜。其實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就是你自己來實現它。

一個ERC20代幣是一個智能合約,合約里記錄了賬戶代幣余額數據和轉移代幣的方法函數。在以太坊上部署智能合約之前,可以在測試環境中測試智能合約。有一些 以太坊測試網路 可以使用,我們這次發幣實驗選擇 Rinkeby網路 。
1、在Chorme瀏覽器的 metemask錢包 中,選擇rinkeby測試網路。

在Facebook中發一條Post,內容為收幣地址,也就是metamask錢包的賬戶地址。post設置為公開。右擊發文時間,復制鏈接,填入Rinkeby Faucet中。選擇借3個ETH,使用期8小時,等待一會就可得到這3ETH。

在metamask錢包中也可以看到這筆ETH到賬了。

3、錢和錢包都有了,下面開始編寫發幣智能合約,我們選擇 Remix 在線開發平台。ERC20代幣有大量案例可以參考,直接 借用 嘛。

編譯智能合約後,Run讓它飛起來。

這里要填寫一些配置信息,Environment運行環境選「Web3」,因為我們用的是metamask錢包;Account賬戶填寫metamask錢包賬戶;Gas limit交易費上限,這個多填寫一點沒關系,測試網路里不消耗真實費用;Value合約轉賬金額,這里是0Wei;選擇HayekToken智能合約;填寫發幣信息(合約構造函數的輸入參數),發幣數量21000000(和比特幣一樣,向中本聰致敬),貨幣名稱HayekToken,最小貨幣單位0(decimaUnits),貨幣簡稱HYT。
填完了配置信息,點「Create」,合約就跑起來了。接著metamask錢包跳出來了,需要我們確認「交易」,點擊「Submit」。

4、驗證
智能合約發布後,Remix中出現了智能合約地址:
也可以查看賬戶余額,注意賬戶輸入時要加「」,點擊「balanceOf」

可以看到2100萬的HYT在我的賬戶中。

在metamask錢包中添加Token,也可以看到這筆代幣。

發幣成功!

區塊鏈代幣發行很簡單,和其他代幣,比如Q幣有什麼不同呢?

代幣充當的是專有領域的流通媒介。Q幣可以購買騰訊的虛擬服務,游戲幣可以抓娃娃,食堂餐牌可以打飯打菜。普通代幣(Q幣、游戲幣、餐牌)和區塊鏈代幣(ERC20)有什麼區別呢?核心的區別其實不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而是能否自由兌換的區別。Q幣只能在騰訊的平台用法幣充值,但不能把Q幣兌換成法幣。游戲幣只能抓娃娃,不能買零食。餐牌只能在食堂內使用。而區塊鏈代幣可以在交易所兌換成另外一種代幣,也能在場外兌換成法幣。

這一點區別就產生了巨大的不同,區塊鏈代幣能自由交易,就形成了交易市場,就有波動,有金融屬性。莊家幣、傳銷等騙局利用區塊鏈代幣金融屬性大肆斂財。各國為了保護小投資者(不合格投資者),對區塊鏈代幣採取不同程度的監管。

這些類比其實非常不準確,因為引入了區塊鏈代幣,引入了激勵機制,這些應用中投資者和用戶是一體的。也就是說引入代幣激勵後,持有代幣就成為股東,股東當然期望這款應用廣泛普及,甚至為應用做出貢獻,待代幣升值獲得利益。同時,持有token也是用戶,可以使用代幣購買應用服務,甚至租賃代幣給別人。這就讓引入代幣激勵的應用和普通應用截然不同,雖然普通應用也可能有積分獎勵,但積分不能自由流通,不能隨意換錢。

建立在區塊鏈代幣上新的生產關系正在產生,你也發個幣試試。

『叄』 POA(Proof of Activity)區塊鏈共識演算法

POA(Proof of Activity)演算法是一個區塊鏈的共識演算法,基本原理是結合POW(Proof of work)和POS(Proof of stake)演算法的特點進行工作,POW演算法和POS演算法的具體內容可以參考:

POW演算法 : https://www.jianshu.com/p/b23cbafbbad2
POS演算法 : https://blog.csdn.net/wgwgnihao/article/details/80635162

POA演算法相比於其他演算法可以改進網路拓撲,維持在線節點比例,需求更少的交易費同時減少共識演算法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POA演算法需求的網路中同樣包含兩類節點,礦工和普通參與者,其中普通參與者不一定一直保持在線。POA演算法首先由礦工構造區塊頭,由塊頭選出N個幣,這N個幣的所有者參與後續的校驗和生成塊的過程。
從這里可以看到POA演算法不僅與算力有關,後續的N個參與者的選舉則完全由參與者在網路中所擁有的幣的總數量決定。擁有越多幣的參與者越有機會被選為N個後續的參與者。而後續N個參與者參與的必要條件是這N個參與者必須在線,這也是POA命名的由來,POA演算法的維護取決於網路中的活躍節點(Active)。

POA演算法的一個理想的基本流程是,類似於POW協議,礦工構造出一個符合難度要求的塊頭,通過礦工得到的塊頭計算衍生出N個幣的編號,從區塊鏈中追溯可以得到這幾個幣目前所述的參與者。礦工將這個塊頭發送給這N個參與者,其中前N-1個參與者對這個塊進行校驗和簽名,最後第N個參與者校驗並將交易加入到該塊中,將這個區塊發布出去,即完成一個區塊的出塊。
一個理想過程如下圖所示:

在實際運行中,無法保證網路上所有參與者都在線,而不在線的參與者則無法進行校驗和簽名,這個無法被校驗和簽名的塊頭則會被廢棄。
即在實際運行中,應該是一個礦工構造出塊頭後廣播給各個參與者簽名,同時繼續重新構造新的塊頭,以免上一個塊頭衍生的N個參與者存在有某一個沒有在線,而導致塊頭被廢棄。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塊是否被確認不僅與礦工的計算能力有關同時也與網路上的在線比例有關。
與純POW相比,在與比特幣(POW)同樣10分鍾出一個塊的情況下,POA由於會有參與者不在線而產生的損耗,因此,10分鍾內礦工可以構造的塊的數量會更多,即塊頭的難度限制會降低,那麼礦工在挖礦過程中會造成的能量損耗也會降低。
與純POS相比,可以看到POA的出塊流程並不會將構造區塊過程中的相關信息上鏈,可以明顯減少區塊鏈上用於維護協議產生的冗餘信息的量。

本節對上訴協議中一些參數設置進行分析

在礦工構造出塊頭後對塊頭進行校驗和區塊構造的N個參與者的數量選定比較類似於比特幣中每一個塊的出塊時間的選取。比特幣中選擇了10分鍾作為每一個塊的期望出塊時間並通過動態調節難度來適應。
這里N的取值同樣可以選擇選定值或者動態調節。動態調節需要更加復雜的協議內容,同時可能會帶來區塊鏈的數據膨脹,而復雜的協議也增加了攻擊者攻擊的可能性。另外暫時沒有辦法證明動態調節可以帶來什麼好處。靜態調節在後續的分析(4 安全分析)中可以得到N=3的取值是比較合適的。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構造新的區塊的除了礦工還有從塊頭中衍生出來的N個幣所有者。在構造出一個新的區塊後,這些參與者同樣應該收到一定的激勵,以維持參與者保持在線狀態。
礦工與參與者之間的非配比例與參與者的在線狀態相關。給予參與者的激勵與參與者保持在線狀態的熱情密切相關,越多參與者保持在線狀態,能更好地維持網路的穩定。因此,可以在網路上在線參與者不夠多的時候,提高參與者得到的激勵分成比例,從而激發更多的參與者上線。
如何確定當前參與者的在線情況呢?可以最後第N個參與者構造區塊時,將構造出來但是被廢棄的塊頭加入到區塊中,如果被丟棄的塊頭數量過多,說明在線人數過低,應當調節分成比例。
同時最後第N個參與者與其他參與者的分成同樣需要考慮,第N個參與者需要將交易加入區塊中,即需要維護UTXO池,同時第N個參與者還需要將被丟棄的塊頭加入新構建的區塊中。
為了激勵其將廢棄區塊頭加入新構建的區塊中,可以按照加入的區塊頭,適當增加一點小的激勵。雖然加入更多的區塊頭,可以在下一輪的時候增加分成的比例,應當足夠激勵參與者往區塊中加入未使用的塊頭了(這里參與者不可能為了增加分成而更多地加入區塊頭,每一個區塊頭都意味著一位礦工的工作量)。
一個參與者如果沒有維護UTXO池則無法構造區塊,但是可以參與前N-1個的簽名,因此為了激勵參與者維護UTXO池,作為最後一個構造區塊的參與者,必須給予更多的激勵,比如是其他參與者的兩倍。

從3.2的描述中可以知道一個用戶必須在線且維護UTXO池才可能盡可能地獲得利益。這種機制勢必會導致一些用戶將自己的賬戶託管給一個中心化的機構。這個機構一直保持在線,並為用戶維護其賬戶,在被選為構造區塊的參與者時參與區塊的構建並獲取利益。最後該機構將收益按照某種形式進行分成。
上面說到參與者必須用自己的密鑰進行簽名,而託管給某個機構後,這個機構在可以用這個密鑰簽名構造區塊的同時,也有可能使用這個密鑰消費用戶的財產。這里可以採用一種有限花銷的密鑰,這個密鑰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將賬戶中的部分財產消費出去,另一個是將所有財產轉移到一個指定賬戶。在託管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密鑰,在被通知部分財產被花費後可以立即將所有財產轉移到自己的另一個賬戶下,以保證財產的安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POA的安全性與攻擊者所擁有的算力和攻擊者所擁有的股權有關。假設攻擊者擁有的在線股權佔比為 ,則攻擊者的算力需要達到其他所有算力的 倍才能達成分叉。假設攻擊者股權總佔比為 ,網路中誠實用戶的在線比例為 ,則攻擊者的算力需要達到其他所有算力的 倍才能達成攻擊。
攻擊的分析表格如下: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POA演算法相比於其他演算法可以改進網路拓撲,維持在線節點比例,需求更少的交易費同時減少共識演算法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同時,PoA協議的攻擊成本要高於比特幣的純PoW協議。

參考文獻:Proof of Activity: Extending Bitcoin』s Proof of Work via Proof of Stake

『肆』 區塊鏈共識演算法——(四)PoA共識(Proof of Activity)

PoA共識(Proof of Activity)也稱為活動證明,其結合了PoW工作量證明與PoS權益證明的特點並進行了相應擴展,PoA共識具有更為復雜的記賬節點選取,同時有更為公平的獎勵機制。

PoA活動證明,主要的優勢是利用公平的激勵措施保證節點保持在線狀態,調動節點積極性,線上礦工即使不挖礦也有一定的概率獲取收益。大大提高了全網維護質量。

step1:每個礦工先利用自身算力通過工作量證明機制後得出nonce並生成一個空區塊頭,這個區塊頭除了沒有交易信息數據外其他數據與正常區塊一致。

step2:最先生成空區塊的節點廣播全網節點,全網節點接收到消息後,將此區塊的hash值與上一區塊的hash值進行拼接,然後加上n個固定後綴值進行再hash,最後得出n個值作為輸入,進入follow-the-satoshi程序,然後可輸出n個隨機權益持有者。

step3:前n-1個隨機權益持有者對空區塊進行簽名,第n個隨機權益持有者即為獲取到記賬權的節點,他將在空區塊的基礎上添加交易數據與簽名。

step4:第n個隨機權益持有者將打包好的區塊廣播全網,全網節點接收到區塊後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上鏈。

step5:產生空區塊的礦工與第n個隨機權益持有者以及前n-1個已簽名的隨機權益持有者共享交易費獎勵。

『伍』 pos機制解決了pow的問題

基於權益證明(PoS),通常將金錢作為股權使用。POA指的是身份的使用。這背後的想法是,人們會注意自己的名聲,因此會被勸阻不要惡意行事。POW 工作量證明支持不可信的分布式共識,這對於加密貨幣等行業非常重要。它涉及挖掘過程,最好描述為執行計算以驗證交易的合法性和創建新貨幣。第一個完成計算的礦工將獲得一枚新代幣,並將區塊添加到鏈中。POS 權益證明的定義是在決定誰將創建新塊時使用權益關系。這個權益的取決於每個人持有的代幣數量。持有更多代幣的人更有可能被選為下一個塊的驗證器。獎勵來自交易費用,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不會產生新的代幣。

『陸』 poa共識機制

我在使用puppeth工具創建PoA共識機制的時候,這里提示,要提供至少一個賬戶,請問,這里的賬戶作用是什麼? 是指挖礦的賬戶嗎?

答:poa是授權挖礦機制,這個設的是允許哪些賬戶挖礦,沒有設置的賬戶是不能挖礦的。後期可以通過投票機制修改授權挖礦賬戶。

鏈客區塊鏈技術問答社區

『柒』 細說區塊鏈共識機制之POA

POA全稱是proof of activity。他不是一種獨立的共識演算法,而是POW和POS混合的演算法,目前有唯鏈,歐鏈等採用了POA共識機制。

POA的演算法大致流程是這樣的,每個活躍節點不斷的進行哈希計算,尋找哈希值小於特定值的區塊頭,區塊頭中包括前區塊哈希值,本地節點的地址,區塊序號以及nonce值。當節點找到滿足條件的區塊頭後,就會向全網廣播這個區塊頭,所有的活躍節點收到廣播進行驗證。若驗證通過,則以廣播中的區塊頭作為數據源,導出N個隨機的股權所有者,所有的活躍節點判斷自己是否是哪個幸運的股權人。如果自己是前面N-1個幸運股權人中的一個,也一度用私鑰對上述的區塊頭進行簽名。並且將這個簽名在全網廣播。如果自己是第N個幸運股權持有者,則用這個區塊頭來構建一個新的區塊,區塊中包含了自己選出的盡可能多的交易,前N-1個幸運股權人的簽名還有自己對完整區塊鏈的哈希值的簽名。然後將這個簽名後的完整節點在全網廣播。所有的活躍節點在收到完整節點之後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則認為該節點是一個合法的新區塊。將其加入區塊鏈當中去。

倘若這個區塊屬於最長鏈,則以他為前區塊,轉回到最初的步驟,否則就做丟棄處理。不難發現,POA演算法要求N個幸運者全部在線,任意一個幸運股權人不在線都將導致該區塊丟棄。

這也是活躍證明的由來,POA演算法會周期性的統計被丟棄的區塊數量。並且按照這個來調整N的數值。如果丟棄的區塊數量比較多,那麼就減少N,否則就增大N.

POA演算法的區塊丟失是一種算力損失。POA演算法中。區塊中的交易費由區塊的發布者與n個幸運股權人共享。

POA演算法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防止非厲害攻擊者。所謂的非厲害攻擊是指具有強大的演算法,但是僅僅持有少量的股權的攻擊者。POA演算法中POS部分使得非厲害者得到構建區塊機會是非常少的。應該我們無法有效的進行攻擊。

POA演算法中,幸運股權人依靠資本獲利,這個想當持有股篇而獲得股息,這種機制會估計持股人長期持續這個股權有利於數字資產的保值以及減少波動。

POAstay大眾的pow部分,通過哈希演算法難度控制了新區塊頭生成的速度。起到穩定網路,避免分叉的作用。

然而上述優點的獲得也是有代價的,pow部分帶來的電力的損耗。而pos部分導致新區塊頭以及比較大的概率丟失,形成了算力的浪費。

『捌』 區塊鏈中的代幣是什麼

代幣是實用代幣.
實用代幣是指用來購買某些具體商品或服務的特殊加密貨幣。代幣主要分為兩大類:實用」代幣和證券」代幣。
另外,為了讓整個使用和支付流程更加自動化,文件代幣跟普通貨幣相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即用戶可以選擇用比一個便士還小的單位來使用它們,使得計價變得異常准確。 文件代幣的目標是使得雲存儲系統變得像其他商業行為一樣安全可靠,但同時去中心化。實用代幣作為一種簡單的工具使得這個策略變得更具可行性。
拓展資料:
用戶可以用任意的貨幣來購買這些代幣,而硬碟空間的主人也可以把他們收獲的代幣交換成他們需要的真實貨幣,或者保存這些代幣用來存儲他們自己的數據。
證券代幣
證券代幣也可以被稱為代幣型證券」或者加密型證券」,而不只是一種貨幣。它通常代表對實際資產的所有權。就像傳統的股票和基金一樣,他們受到美國證監會的監管。普通的證券是在書面上,而更多的存在於某個統一的資料庫里,並受到監控。證券代幣則利用區塊鏈系統,這種去中心化的資料庫來隨時監控什麼人擁有哪些資產。
使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證券代幣使人們可以在通過普通銀行和股票市場的營業時間之外獲得交易的可能性,也使得轉賬變得更加快捷。另外,一個基於軟體的交易場所令合同形式更加靈活,也使得監管和記錄的方方面面更加自動化。證券代幣使得用戶進行多元化投資變得更容易了。就像一個電子交易投資賬戶可以交易多種不同的股票和基金;一個區塊鏈數字錢包可以交易不同的證券代幣,而這些代幣可以代表股票、債券甚至房產。
與加密貨幣的聯系 像以太幣這類代幣都不需要獨立的區塊鏈。相反,可以將它們的所有權會計系統外包給現有的區塊鏈賬簿,從而進行分布式記賬。這實際上就是為特定的代幣建立了一個新的分布式賬簿,比如以太幣的賬簿。每個使用者在以太坊的網路上進行代幣交易時都會受到監控和記錄,也需要繳納小額的費用來對交易進行認證。 代幣還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對於它們的使用方式在未來的若干年也許會有更多的創新。

『玖』 tp錢包火幣鏈資產如何轉到其他鏈

最近,Fantom上火熱的高APY挖礦讓很多追求高收益的DeFi農民們跨鏈前往掘金,雖然大量用戶反映跨鏈時間久,操作卡頓,但還是不影響其熱度。其官方稱目前總交易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筆。
為什麼需要跨鏈?
從目前用戶最多的DeFi說起,根據DeFi Llama的數據統計,以太坊上DeFi的鎖倉量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BSC、Solana、Avalanche等其它公鏈也吸引了490億美元的資金,已經不能再被忽視。
雖然很多公鏈的資金已經頗具規模,但不同的鏈間如同孤島,不同鏈上的資產無法自由交換,此外,很多新興公鏈仍缺失很多基礎設施,比如穩定幣,既沒有Tether、Circle這樣強有力的中心化機構發行的法幣抵押的原生穩定幣,也沒有DAI這種以價格波動相對較小的ETH等加密貨幣為抵押品,通過超額抵押發行的去中心化穩定幣。
因此,需要將其它鏈上的資產通過跨鏈引入自身的公鏈,在當前常用的跨鏈方式中,除了中心化機構如交易所錢包中跨鏈提幣之外,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去中心化跨鏈資產橋。
跨鏈橋
跨鏈橋是將代幣或數據在區塊鏈之間轉移的連接方式,兩條鏈可以具有不同的協議、規則和治理模型,跨鏈橋提供了一種兼容的方式在兩者之間安全地進行互操作。
兩條獨立的區塊鏈如何知道另一條鏈上發生的事情?這其實是一個預言機問題。當前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讓多個節點同時監聽區塊鏈上的合約事件,當絕大多數節點都同意他們已經看到該事件時,則可以認為節點之間達成共識,觸發序列中的下一個事件。根據達成共識的方式與是否需要託管,可將跨鏈橋分為以下幾類。
託管+中心化(如中心化交易所跨鏈、WBTC等)
託管+POA(權威證明)
託管+PoS(權益證明)(Matic、xDAI)
託管+MPC(多方計算)(Thorchain、Anyswap)
非託管+MPC(Multichain)
中心化交易所的跨鏈橋最方便用戶使用,但同時也可能存在單點故障。大多數跨鏈橋都託管著用戶資產,如何達成共識對於跨鏈橋也很重要,關系著託管資產的安全性。當前的跨鏈也在逐漸向非託管的方向發展。
多鏈代幣
要在一條鏈上使用另一條鏈上的資產,則必須要在兩條鏈上都有同一種資產,形成多鏈代幣。當在目標鏈上生成新的資產時,舊鏈上的資產可以直接銷毀,也可以質押在特定的合約中。每一種多鏈代幣的實現方式均可建立在上述任意一種託管與共識機制之上。yearn.financ

熱點內容
星火礦池怎麼設置自動提幣 發布:2025-09-15 05:23:24 瀏覽:16
基於區塊鏈數據共享 發布:2025-09-15 05:19:20 瀏覽:419
區塊鏈奔騰哥 發布:2025-09-15 05:13:37 瀏覽:615
英雄鏈眾籌ETH 發布:2025-09-15 04:20:27 瀏覽:301
2018eth幣幣價走勢 發布:2025-09-15 04:14:24 瀏覽:10
區塊鏈張泉靈 發布:2025-09-15 04:14:11 瀏覽:491
幣圈交易深度 發布:2025-09-15 03:52:27 瀏覽:411
明天你想和我去購物中心嗎英語 發布:2025-09-15 03:52:26 瀏覽:37
fus區塊鏈新聞聯播播放 發布:2025-09-15 03:27:48 瀏覽:257
40t礦機一天可以挖多少幣 發布:2025-09-15 02:32:38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