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得已退出來演講區塊鏈
1. 區塊鏈+供應鏈化身需求鏈,開創供應鏈發展新模式!
2018年,一場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技術革命,正在瘋狂來襲,主角就是—— 區塊鏈 。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區塊鏈+」的革命已在醫療、金融、智能製造等行業拉開帷幕,無疑也會對供應鏈產生重要影響。供應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由於市場規模足夠大,滿足多信任主體、多方協作、中低頻交易、商業邏輯完備等特點,是天然的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一、傳統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跨度較大,信息不對稱
當前供應鏈上下游跨度大,所涉企業眾多,核心企業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和影響范圍有限,管理效率大幅下跌且管理成本上升。
產品生產周期和供應周期出現復雜化、零碎化以及地理的分散化,傳統的技術和概念已不能再適應如今的商品生產和供應。
一般企業最多可以管理1到2級的供應商,隨著全球分工的不斷細化,供應商的數量成倍增長、不斷延長、遍布全球。核心企業不能對上下游的供應企業流通貨物做到實時掌控。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不對稱現象會使各企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會降低整個供應鏈生態系統的價值。
信息追根溯源能力弱
由於供應鏈中各企業缺少透明度,所以買家和賣家之間缺少一種有效可靠的方法去驗證所買賣的產品的真正價值。
這也就意味著買方支付的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產品的成本,無形之中增加了供應鏈的整體成本。
目前供應鏈仍無法去追蹤供應鏈各環節中的假冒偽劣商品、違法勞動、洗錢等非法活動的源頭。
供應鏈全鏈條數據獲取難度大
供應鏈所涉企業的信息系統分散在不同的供應商手裡,采購、生產、流轉、銷售、物流等信息完全割裂,沒有一個信息平台來存儲、處理、 共享 和分析這些信息,限制了豐富數據和信息的潛在價值,大量信息處於無法收集或無法訪問的狀態。
同時也導致這些信息核對審核困難煩瑣,信息交互不暢,需要人工重復對賬,這樣也增加了交易支付和賬期的審計成本。
二、區塊鏈+供應鏈能解決很多問題
信息實時更新,消除第三方
區塊鏈可以搭建一個包含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物流等所有供應鏈環節的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所有企業結成聯盟,將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都記錄在鏈條上,實時跟蹤監管供應鏈所有動態,並實現協同化工作。
使得整個供應鏈達到透明化、可視化,每一筆交易多個參與者,無需第三方中介機構,便能夠查看相同的交易記錄,驗證身份並確認交易。
便於溯源
轉變為所有參與者共享交易的整個生命周期的賬本信息。它是基於信息的狀態而不是信息的傳遞通信。過去模糊的信息現在都清晰可見。
同時,區塊鏈是分類賬公開發行,分類賬是分散式的結構特點,任何一方都不擁有分類賬的所有權,也不能按自己的意願來隨意操控數據。區塊鏈就可以對商品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溯源。
三、供應鏈金融新模式
由於區塊鏈打破了各家企業的數據孤島,所以給予供應鏈的大數據將有有更多的數據源,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數據的存量和質量,使得大數據可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同時,區塊鏈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也提升了數據的可信性,使得企業以數據 徵信 成為可能,由此推動大數據交易市場的建立和繁榮。
在供應鏈金融中,用區塊鏈技術所搭建的票據平台可以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結合,實現票據融資、簽發、支付票據拆分、統計報表、清算結算等功能。實現數字票據在多方見證的情況下,公開透明地進行快速支付和快速拆分,讓核心企業的信用向供應鏈的上下游傳遞,開創了供應鏈金融新模式。
區塊鏈可以讓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能受益,並且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基於區塊鏈的產品供應鏈協作模式區塊鏈加入後,數據在供應鏈參與方中共享,整個供應鏈上可以形成一個完整且流暢的信息流,來確保參與方及時發現供應鏈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升供應鏈管理的整體效率。
從這方面來說,區塊鏈技術極大地加快了產品溯源和產品召回的速度,降低了產品的質量風險。它們將使製造業更加靈敏,實現可定製客戶訂單——實際上,就是將供應鏈轉變為需求鏈。隨著供應鏈的運作方式更趨近這種情境下的需求鏈,類似這樣的信任困境可能會迫使製造商關注區塊鏈解決方案。
未來供應鏈將會比現在更具動態性、靈活性和顧客導向性,地理位置和長期合作關系將不再那麼重要。
2. 銀行要被顛覆了,這篇通俗演講講清楚了區塊鏈是個啥
顛覆一詞是媒體無節操搶眼球的描述,正確姿勢是,區塊鏈將會幫助銀行業提升安全和效率。
傳統銀行是中心化的賬本,監管者手裡有一本總賬。我們要動用一筆資金,總賬記錄著資金變化的信息。如果總賬伺服器被黑,又或者內部有足夠權利修改賬本的人做了手腳,那我們的存款數據就不對了。這就是為什麼有客戶的存款不翼而飛的原因。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在區塊鏈上,同步分別賬本存放在全球的節點上,如果要修改,區塊鏈技術規則強行要求必須修改全球51%以上的伺服器節點。而這理論可行,事實不可行。
每天下午16:30銀行拉門停業,他們要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各銀行間交易數據的集中與交換。有了區塊鏈,這個環節就省了。直接點對點實時交換。
去銀行開戶、辦事,資料一次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重復提供,如果用戶把工商與個人資料上傳到區塊鏈,一個二維碼就可把用戶資料下載下來,而且更安全更准確,省去了多少麻煩事,大大提高安全與效率……
…………
3. 萬物共創的時代,區塊鏈是否讓共產主義成為了可能
互聯網時代,各類產品的更新迭代太快。有的跟上了節奏,卻被競爭對手壓倒;有的稍微有點起色,投資方給的錢卻不夠燒。還有的已經紅透半邊天,最後也逃不過監管部門的無情約談。
融資幾輪,上市與否,最後也都會跟時代告別,所有的後盾和中堅力量也都會讓新銳所取代。
當理想主義被現實磨滅的時候,多數人也只會選擇在有限的時間里和寶貴的風口上多掙點錢。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觀影台里坐著的永遠都是玩兒資本的人。
共享經濟對這個世界而言,意味著一個新時代被開啟。共享經濟,大到衣食住行,小到生活便利。從共享單車、汽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互聯網時代不斷前進,帶來了一個間接產物,那就是大數據。大數據是現代經濟最重要的基石,產業規模巨大。區塊鏈技術則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如果說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那麼大數據和區塊鏈在一起,會發生怎樣的化學作用呢?
現代社會不斷蔓延著對個人隱私和權利的侵蝕。整個大數據行業對中心化數據平台的數據安全以及被巨頭操縱的可能性,都懷有深深的顧慮,也阻礙著大數據行業的全速發展,而區塊鏈技術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數據是最珍貴的資源,大數據技術也因此成為了各行各業爭相合作的焦點,體育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在各種萬眾矚目的職業體育比賽中,數據之爭越來越激烈,大數據正在成為賽場之外的又一個賽場。不僅如此,數字技術在大眾體育中的介入也越來越深。
一切的東西數據化,是信息時代最大的鏈接,是最能接近萬物共創的時代,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工業時代相對封閉、相對垂直的管理模式,走向了相對開放的互聯網式的系統模式。可以以足夠低的成本和消費者完成點對點、多對多的溝通與協調,保持一個近乎實時互動的狀態,讓以消費者、客戶為起點來重構整個商業模式成為可能。
所有的合作基礎都是基於溝通和協作,在這個意義上,互聯網也是第一個可以作為雙向和多方互動的技術,這個技術打開了社會化協作的一個全新的閘門。
一類是對新能力和新技術有深刻的了解,處在創新前沿的企業,藉助創新性技術、方法來改造傳統行業。
另一類是在傳統行業里做得很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又願意擁抱新的變化、願意打破原有格局,甚至革自己的命的人,這類企業可以發揮自己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兩種新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會碰撞出更精彩的創新。
在我看來,雖然比特幣代表了第一代加密數字資產,但是由於它是虛擬貨幣定位,盡管去中心化,盡管總量恆定,但是定位是虛擬貨幣就決定了以後的結果,它很大的短板就是沒有商業化運用。
這也正是比特幣前期幾美分、幾美元進入的莊家始終在玩著不明真相的韭菜。
韭菜們因為短時間內操作掙了點錢,剛要為此竊喜,卻一夜之間發現口袋裡的錢又被小偷拿走了,不能長久。是否可以說是中本聰為世界開了一個賭場,讓人們時而歡喜,時而憂愁?
只有去做加密數字資產的商業應用,將來我們的各個行業都用得著,又有總量限定、完全去中心化、國際化、與法定貨幣共存、拯救日益下沉的企業等特性,同時利用虛擬貨幣的稀有,總量恆定,全球共有資產的特性,結合實體商業,才能具備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小的時候總在說為共產主義而奮斗,因為生活在物質極度貧乏的時代,共產主義對於我們就是虛無縹緲的理想,具體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該變成什麼樣,還真想像不到,只知道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不愁吃、不愁穿。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今天的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共產主義早日實現,如果馬克思知道了這件事,會不會笑醒呢?
你總是埋怨這個項目飽和了,那個項目做晚了,當有一個好的項目出現的時候,你又在想,這是新項目,不知道前景。於是你只能在埋怨和觀望中度過!抓住機遇,就是抓住了你人生翻篇的機會!
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如此浮躁?
因為有太多的互聯網人士、經濟學家在不停的忽悠!讓你感覺不去學習、不去改變很快就會死亡!慢慢你會發現,被他們忽悠死的更快!
只有真正研究產品、渠道、消費者,逐步度過了市場低谷,才會越來越好!
互聯網只是工具!學會用就行!他改變不了商業的本質!
4. 百家爭鳴 | 蔡棟:區塊鏈技術下潛藏的「楚門的世界」
關於區塊鏈運用的探討如今已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然而當技術本身已經足夠成熟時,如果有一天當區塊鏈真正運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會是怎樣的場景?試想有一天,人類從出生起的一生都要上鏈記錄。上鏈人生,會是一個如「桃源世界」般的美好信用 社會 還是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那般不分對錯真實的記錄一生,讓人想逃離?
本期人民數字FINTECH百家爭鳴欄目邀請了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CIO蔡棟先生從區塊鏈技術成熟度和應用層面,談談我們是否會不可避免地成為電影里的楚門那樣,生活在無時無刻不被全世界「監視」的惴惴不安當中。
98年的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在全世界每時每刻的注視中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 娛樂 工業的犧牲品的故事。 在數字經濟時代,楚門的世界則潛藏在區塊鏈去中心化(觀者眾多)、公開透明(本相畢現)、不可篡改(無法隱藏)的技術特性里,不時顯露出令人不安的面貌。 這樣的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是否會對 社會 觀念和個人生活產生不可逆轉的巨大沖擊?我們是否終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楚門?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由於區塊鏈技術具備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全程追溯的特徵,可用於構建多方共享的、多地多活的、不可篡改的、時序嚴格的加密資料庫,很多業內人士看好其發展,認為它是對現有互聯網技術的升級與補充,有望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石。 然而,從實踐進展來看,區塊鏈技術在落地過程中的難度和對現行觀念、法規和 社會 制度的沖擊,使得它背後潛藏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
本人從2015年底年起回國在萬達集團開展了非常宏偉的實體商業數字轉型化的實踐,感慨非常多。首先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本身還不成熟,所以我們參加了各種標准化組織和國際重要開源項目,進行了非常多的基礎生態培養和開源研發工作。例如我們在2016年和2018年在工信部帶領下,和其他龍頭企業編寫的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區塊鏈白皮書可以比較完整的指導企業如何因地制宜採用區塊鏈技術,幫助政府機構研判和制定區塊鏈賦能優惠政策。
從技術層面上來講,區塊鏈雖然具備記錄數據,且不可篡改、復制和刪除的技術能力,但應用到真實生活場景,就必須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如何將真實生活場景中的「原子」變為「比特」再上鏈?如果數據本身的真實性存疑,甚至是數據觀測者惡意造假,放到區塊鏈上不僅沒有意義,還因其不可刪除的特性產生了無意義的佔用,甚至消極的影響。就目前而言,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映射沒有普適的標准,雖然實體商業很早開始開始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數字化物理世界並取得了不少數字化轉型的好處,同時也有不少物聯網數據上鏈的例子,但這還遠遠不夠。區塊鏈技術無論是在數據本身上鏈、還是哈希值上鏈的前提,即數據完備性、系統海量處理性能等都是核心技術瓶頸,導致至今還沒有大規模落地應用。
從 社會 觀念層面上來講,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體維護的特性勢必會顛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淡化國家、監管概念,沖擊現行法律安排。對於這些,整個世界完全缺少理論准備和制度探討。即使是區塊鏈應用最成熟的比特幣,不同國家持有態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再比如,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公開透明,在文娛市場中雖然能防止一些中間商賺差價,給文化產品消費者帶來益處,也可以使版權信息公開透明化、刺激全文娛行業積極創作、產生優質內容,但是用戶使用中心化的平台聽歌這種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這些領域的既得利益者也會被「動了蛋糕」,比如,傳統的票務市場會受到挑戰,也有可能招致大公司的強烈反噬。
此外,區塊鏈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對個人隱私數據的威脅也令人憂心。在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數據越來越被認可為一種經濟生產要素時,用戶數據所有權屢屢被侵犯、隱私被泄漏,巨型互聯網公司逐漸成為數據寡頭,全球范圍內關於數據所有權和隱私保護的沖突愈演愈烈。用戶訪問、消費等行為數據和用戶隱私數據的合理使用,是現代文明重要的挑戰,不僅僅是技術上,也是倫理、合規上的挑戰。比如,如果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生物大數據領域,對用戶的基因測序數據進行上鏈,那麼如何既能夠將眾多用戶的測序數據被合理合法地應用於科學研究領域,揭示疾病的機理,造福後世人類,又如何防止用戶的遺傳病、癌症發病風險信息被其他人泄露,對用戶個人的 情感 生活、 社會 評價產生致命的影響?未來區塊鏈技術的落地勢必要對所進入的領域進行選擇,也要對道德倫理層面的問題進行權衡。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事物和行為通過數據上鏈被數字化,之後再被資產化,但是數據原始所有權始終還是在數據產生也就是數據的所有人這里,在享受數字經濟的線上增值流轉的同時,給人們帶來實體經濟下的更多樣的經濟活動。但這樣的生活,掂量掂量,你是否想逃離呢?
下期主題是 「數字貨幣的世界大戰」
觀點一:數字貨幣是否會重建未來貨幣體系?
觀點二:大戰之前先「剿匪」, 圍剿幣圈迫在眉睫
下期將會邀請誰來爭鳴辯論?敬請期待!歡迎讀者們踴躍投稿參與討論,請留言至公眾號後台或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精選內容將於下期公布。
5. 區塊鏈賦能新能源汽車新業態——車電分離
大家現在在新聞里聽到的區塊鏈,常常與虛擬貨幣聯系起來,實際上區塊鏈遠遠不止於此。首先,區塊鏈是信任引擎,是保障可信數據的技術;第二,區塊鏈是改變生產關系的技術。有一種說法是,兩大改變世界的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人工智慧改變的是生產力,區塊鏈改變的是生產關系;第三,區塊鏈是整合資源的平台技術,能夠把跨行業的資源,包括金融、技術創新、人才參與,有效而極具創造性地整合到各種實體行業中。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我會使用具體案例進行說明。
在進一步推進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時候,我們看到什麼樣的挑戰和機遇?首先,電池成本與壽命的矛盾毫無疑問是非常大的挑戰。電池的高成本帶來了消費者購車成本和購車意願的問題。這必然不利於新能源 汽車 行業的快速成長。
第二是電池整體技術尚未最終「塵埃落定」,還在不斷演進。這當然不是一件壞事情,真正有生命力的行業才會這樣。剛才張院士講得非常好,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不可避免地讓整車廠商面臨如何將快速成長的技術與自身的產品周期相結合的挑戰。
第三是安全方面的問題。大家有時候會從新聞上看到電池著火的情況。而據有關統計,截至2020年全國電動 汽車 安全事故分析中,電池問題引發的事故占據60%以上。
此外,新能源 汽車 電池使用效率極大限制單次充電的出行范圍,雖然已經較以前大大改進,依然難免影響出行體驗。
那麼,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我們面臨著什麼樣的數字化挑戰呢?關鍵是動力電池具有很高的產品價值和潛在環境影響,所以生命周期很長,從生產、整車集成、用戶使用、二次回收作為儲能設施、電力使用、最終環保回收,跨越了很多行業。跨行業數據收集和可信流轉、共享非常困難。特別是電池廠商和整車廠商,這兩個數據孤島如何打通,如何進行數據共享共用?電池使用過程中,消費者和充電站運營方也掌握著一部分數據。能儲環節的當地供電商,回收環節的環保回收廠商,也都會有自己的數據。進而,不要忘記,金融行業也可以是數據流的利益相關方:動力電池占整車成本四成以上,從資源整合的角度來說,如何在可信數據流轉的基礎上,引入金融資源,降低整車廠商和消費者的成本壓力?
前面提到,區塊鏈是跨行業數據整合的引擎。它能做到讓不同來源的數據通過隱私計算,在數據所有權被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形成數字孿生。這個數字孿生有很強的針對性。此前,當出現產品問題的時候,因為跨平台跨行業數據無法互通等問題,很難進行精準定位, 汽車 產品的召回往往具有較大的盲目性。
例如,原來發現了一個問題,需要召回60萬台車。現在我們在區塊鏈技術提供的可信數據保障下,通過此前很難做到的跨平台數據整合和數據分析——對動力電池和新能源 汽車 進行非常精準的分析,發現非常高顆粒度的「問題組合」,或許就可以把召回的規模縮小到幾千台甚至幾百台。精準召回不但對消費者的安全是一種保障,而且可以極大降低整車廠商的成本。
電池數據的價值也還有待挖掘,不單單是電池生命周期和整體使用情況。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新能源 汽車 各個組件當中,動力電池能源供應系統收集上來的數據是最完整的。這樣完整的數據不僅在動力電池自身的商業模式當中具有很高的價值,對用戶體驗提升甚至城市管理也都有價值。
可以說,動力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的關鍵 。我們可以把動力電池中嵌入相關的物聯網設備;這個物聯網設備和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在確保數據可信、不可篡改同時保護隱私的前提下收集數據,不僅可以形成動力電池可信的數字孿生,也幫助形成新能源 汽車 本身可信有效的數字孿生。此前,摩聯 科技 與萬向區塊鏈合作推出了區塊鏈蜂窩無線模組和PlatONE聯盟鏈數據存證平台,能夠賦能海量物聯網設備數據的安全上雲可信上鏈。
再談到商業模式,無論是回顧燃油 汽車 的發展 歷史 ,還是展望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前景,如何讓實體行業有效引入金融資源,都是拓展商業價值的重要方向。 車電分離指的是在換電模式基礎上,車主購買整車後,由電池管理公司回購電池產權,車主以租賃方式獲得電池使用權。 車電分離如果能夠做到位,動力電池及充電站就可以成為資產包,且和新能源 汽車 本身是分開的,大家就可以針對資產包進行融資。這不僅僅是概念或者夢想,我們已經在和業界領先的公司在這方面展開了合作。
這個商業模式進一步規模化以後,會帶來幾個好處。第一,串聯電池生產、銷售、運輸、使用、回收、檢測和改造再利用等各方的協同網路,高效可信的電池流轉助力各方利益計量和分配結算,提高傳統業務銜接協作效率;第二,能夠讓更多金融資源以可信方式進入迫切需要 社會 資源和金融資源的新能源 汽車 行業,有效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壯大。第三,形成非常好的節奏。在新能源電池行業剛剛起步的階段,車電分離後帶來的商業模式有相當的穩定性。未來無論技術如何演變,這個行業都能夠有效得到金融資源的配置,從而反過來為新技術的發展帶去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活力;第四,對於資產管理公司和金融機構,一方面可以對底層資產進行穿透式監管,一方面可以實時掌控資產的運行收益,有效降低了資產和資金風險。
而對消費者而言,購車成本會直接下降。比如以前買輛車30萬,現在買車只要18或者20萬,剩下的就是每月付車電分離的使用費,這是未來會推動的。同時也可以縮短充電時間,緩解續航焦慮;對新能源電池廠商和整車廠商而言,有機會引入更多的金融資源,提升運營效率,改善電池安全,減緩電池衰減;對政府有關部門和管理機構來說,通過動力電池和物聯網設備,通過區塊鏈技術形成可信、可靠的數字孿生並資產化,如碳中和等治理目標就可以更好地通過整合 社會 資源來管理和實現。同時也能夠促進電池標准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要實現新能源 汽車 的車電分離,我們當前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第一是重資產:換電站建設前期投入高,融資需求大;第二是車企配合難度大:標准化技術應用推廣難,不同車企不同車型差異性顯著;第三是標准化程度低:難以開放使用形成規模效應;第四是運營服務體系不完善:電池多方流轉難追溯。
為什麼要講挑戰?傳統的信息化技術難以建立多方間的信任,而且需要完整的頂層設計。面對以上的這些挑戰,很難進行完整的頂層設計,勢必會形成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面。要保證過程中整個業務方向不會失控,就是區塊鏈組織生產關系所發揮的作用。
不僅是 汽車 ,所有跟新能源能儲相關的行業,如未來城市的能源基礎設施,都可以使用物聯網+區塊鏈+隱私計算,通過對可信數字底座的打造,實現可信的數字孿生並資產化,從而降本增效,創造企業、消費者、政府機構多方共贏的 社會 經濟價值。而這些我們並非僅在策劃階段,都已經實踐中了。 包括與合作夥伴共同推進的動力電池資產化、在電動大巴上採用區塊鏈基礎上的電池與新能源管理等等。
6. 銀行要被顛覆了,這篇通俗演講講清楚了區塊鏈是個啥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 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 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比特幣、以太坊、去中心化內容分享平台DECENT的底層技術均是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