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stella
Ⅰ 每周速報 |迪麗熱巴成為特步品牌代言人,維密正式進駐京東
·特步集團宣布迪麗熱巴成為品牌代言人,重新定義「X新青年」力拓「Z世代」
特步集團宣布女星迪麗熱巴成為特步品牌代言人。同時,特步在原有的「新青年」基礎上,提出適用於Z世代理解的全新「X新青年」概念。特步方面表示,迪麗熱巴作為最炙手可熱的新生代青年演員之一,對年輕粉絲有著正向的引導作用。而在 時尚 領域迪麗熱巴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口碑,具有駕馭各類風格的 時尚 表現力。「無論從青年一代精神層面的共鳴,到多變 時尚 的形象資產,再到優秀的行業口碑與商業價值都讓迪麗熱巴成為特步品牌代言人的合適之選。」
此次特步提的「X新青年」中的「X」來自於特步Xtep中的「X」。特步Xtep品牌成立於2001年,早在品牌成立之初,「X」就代表了叛逆、追求個性、不服輸、不從眾的品牌精神,特步方面稱,「可以說,X是特步的品牌基因,見證特步從運動 時尚 的差異化定位一路披荊斬棘發展到今天的品牌動力,特步也希望未來X的品牌精神能夠繼續與『Z世代』新青年共鳴,成為鏈接X青年的源動力無限想像、無限創造,成為新時代的脊樑。」
值得注意的是,特步集團還表示,「隨品牌代言人一起出道的全新女性品類『半糖系列』也是特步在運動 時尚 領域的一次新嘗試。」近年來,伴隨女性運動服飾消費的崛起,業內多家企業也在布局女性運動品牌。針對女性運動服飾,一方面,多個新品牌涌現;另一方面,眾多運動服飾領域的巨頭也在積極布局。熱巴此次官宣「帶貨」的「半糖系列」屬於特步女子品類下的膠囊系列,也是特步首次產生快反系列。特步方面透露,半糖系列亦是特步在消費者洞察數字化轉型上的一次試水。
·維密進駐京東,迎「七夕」獨家推出新 科技 產品
日前,維多利亞的秘密宣布正式入駐京東,品牌官方旗艦店盛大開業,同步帶來京東線上首發款新 科技 舒適文胸,以及維密系列、PINK系列、T-shirt字母肩帶系列和高顏值明星同款文胸等精品好物,為都市女性帶來更多大牌潮流內衣選擇。同時上線的還有專寵京東用戶的七夕禮盒,無論是悅已還是禮贈,都是彰顯 時尚 、精緻的品位之選。
此次盛大開業的京東維多利亞的秘密官方旗艦店,匯聚品牌全系列千餘款商品,覆蓋文胸、內褲、休閑睡衣,以及香水、身體護理系列等多品類,帶來耳目一新的性感體驗。維多利亞的秘密的到來,不僅進一步擴充了京東服飾的大牌陣營,更為不同風格的女性提供了更多舒適 時尚 之選。
· 助力中國奧運健兒載譽歸來,李寧2021上半年收入大漲65%
日前,李寧發布集團2021年中期業績,數據顯示,該報告期內,李寧主要運營指標顯著優化,收入大幅增長,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期內,集團收入達101.97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同期大幅上升65.0%。毛利則較2020年同期的30.57億元人民幣上升86.4%至56.99億元人民幣,集團整體毛利率為55.9%,較去年上升6.4%。
在剛剛落幕的東京奧運會上,李寧攜手中國射擊隊、中國跳水隊、中國乒乓球隊載譽而歸,共收獲15金、9銀和6銅。財報顯示,李寧重點投入於籃球、跑步、健身、羽毛球以及運動生活五大核心品類,聚焦運動科學研究,持續進行產品 科技 平台的研發與升級,強化品牌運動基因;結合中國文化與潮流元素,以獨特設計理念傳遞品牌態度。
·Tiffany限時精品店七夕季亮相魔都
在一年一度七夕來臨之際,世界著名珠寶品牌Tiffany & Co. 蒂芙尼攜Atlas X系列限時精品店登陸上海恆隆廣場,以全新Atlas X系列為靈感,打造非凡限時體驗空間,將雋朗摩登的全新設計呈現於不同凡響的視覺體驗中。
Tiffany Atlas X系列限時精品店,融入Atlas X系列的前衛設計理念,築造一隅現代體驗空間。蒂芙尼藍與玫瑰金的碰撞,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沖擊;醒目的視頻顯示屏,時刻呈現Atlas X系列的摩登風范,傳遞把握分秒的積極態度。蒂芙尼對時間的獨特思考,亦體現於限時精品店的每處細節之中。獨具創意巧思的Atlas X限時精品店,以羅馬數字為輪廓打造立面鏡柱,勾勒出時鍾圓盤,提醒人們珍惜重要事物,不負每寸光陰。
Atlas X系列延續Atlas系列的風格和經典羅馬數字圖案設計,以前衛元素重釋經典之作,呈現雋永與摩登交織的獨特格調;以精妙比例放大 時尚 立面輪廓設計,一展大膽醒目的造型美感;標志性的羅馬數字,或以耀目金屬匠心雕琢,或以璀璨鑽石鋪鑲點綴,於光影折射間凝聚關於人生的璀璨印記,綻放優雅自在的迷人魅力。
·英國百年品牌Hunter再推小豬佩奇聯名系列,助力兒童新學年
英國百年品牌Hunter日前宣布與小豬佩奇再度展開合作,並發布限量版系列,以新形象助陣新學年。2019年,小豬佩奇版權方EntertainmentOne首次與Hunter牽手合作推出聯名款,打造了「Hunter&PeppaPig」系列,包括多款限量版兒童鞋類及配飾,大受好評。
首次跨界合作大獲成功後,Hunter與小豬佩奇繼續聯手推出2021聯名系列,傳遞對自然與冒險的熱愛之情和歡樂氣氛。此次的Hunter x 小豬佩奇聯名系列在中國共發布兩款產品:Hunter x 小豬佩奇聯名款兒童雨靴與兒童雙肩背包。每款產品均融入小豬佩奇獨家迷彩圖案,展現佩奇水窪戲耍、水花四濺的童真童趣。印花圖案展現了雨中佩奇的樣子,畫面中,佩奇穿著雨靴,身披雨衣,手持Hunter雨傘。
·STELLA McCARTNEY 發布2021秋季系列概念大片2.0
英國高端生活方式品牌Stella McCartney亞太地區發布2021年秋季概念大片2.0,延續 Stella McCartney A到Z宣言中 「J for Joy」的歡樂氛圍。從人類認知動物,及動物反觀人類的雙重視角出發,延展動物保護視野,旨在傳遞人類和動物「To Be Friended」的美好願景。
每年,全球有超過1億只動物因 時尚 產業而被殺害,而Stella McCartney使用的模擬皮草(Fur Free Fur)幫助避免了6萬只動物失去生命。秉承品牌一致「以時裝的形式進一步推進零殺生」的品牌理念,自2001年成立以來,品牌從未使用過動物皮革、羽毛、皮草或其他珍稀動物皮革,亦呼籲所有國家禁止毛皮養殖,並強調在新冠肺炎(COVID-19)期間,該貿易會對人類和動物的生命造成危害。
·地素 時尚 發布2021秋冬敦煌系列發布大秀「閤」
日前,地素 時尚 2021秋冬敦煌系列發布大秀「閤」,於上海外灘國際電競文化中心舉辦。品牌追溯到東西文明融通的起點——敦煌。在那裡,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的璀璨光芒得以融閤,形成毫無爭議的美學寶藏。從中擷取敦煌莫高窟的瑰麗色彩,以充滿想像力的現代筆觸 探索 、詮釋並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綉花、釘珠等重工藝的運用,結合大雁銜花、九色鹿、佛手、三兔圖、交杵等敦煌壁畫中的形象配色與排布,令適合日常生活場景的T恤、毛衣與標志性款式煥然新生,為各個世代的消費者呈現更獨特、年輕且當代的美學體驗,引領年輕一代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新魅力。
閤,意在融閤多元化和包容性文化的同時,吸納一切創造。藝術家岳敏君先生以當代筆觸描繪的敦煌畫作《322窟》與發布秀現場共同構築起穿越時空的美學交流與創意互動。而在發布秀的高潮以及謝幕時刻,伴隨著由作曲家與指揮家譚盾先生歷經6年創作的,享譽世界的《敦煌·慈悲頌》交響樂, 時尚 與藝術、深度與活力、傳承與未來,達成了和諧統一。這也是一次身體、心靈與精神的交匯,愛與「閤」於秀場躍然而出。「Love Creates愛創造一切」,讓人們超越現實的局限,靠近幸福的彼岸。
·SK-II與京東合作推出首個線上虛擬城市
截至2021財年第四季度,寶潔集團(P&G)的美容部門銷售額已連續23個季度保持有機增長,其中,SK-II 成為助推增長的關鍵性品牌。專注高端護膚四十多年,SK-II 始終保持著進取的態度和靈活的身段,積極響應不斷轉變的消費者偏好和對品牌持續提升的期望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 SK-II CITY 「藏」在京東的二樓,是特物 Z的一部分,需要消費者於指定時間在京東APP首頁下拉才能找到。這樣的環節設置,更能夠激發消費者的 探索 之心,讓整個購物體驗更具「神秘感」。「特物Z」是京東開拓的全新營銷 IP,旨在與品牌合作打造新奇、有趣的購物體驗,成為品牌與消費者,尤其是 Z世代消費者的互動場。
線上渠道之外,SK-II 還在今年5月在中國海南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推出品牌首家「社交零售」快閃店,融入 AR 互動和 游戲 化購物模式,將社交媒體與零售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耳目一新的 旅遊 零售購物體驗。
·LV手機 游戲 成蘋果商店下載量最高的休閑類 游戲 APP
為紀念創始人Louis Vuitton 200周年誕辰,全球最大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日前特別打造了一款名為「LOUIS THE GAME」的手機 游戲 ,主要講述的是Vivienne的探險之旅: 游戲 操控者將前往全球6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收集200支蠟燭,每一根蠟燭都揭示了路易威登先生以及他的家人、家族們的精彩故事。 游戲 只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發布一天後就成為下載量最高的休閑類 游戲 APP。
這款 游戲 的主角為Louis Vuitton現實中售價約1.73萬元人民幣的經典玩偶Vivienne,分為劇情模式和計時賽兩種模式,畫面精美。玩家需在 游戲 中通過Vivienne走過巴黎、東京、北京、倫敦和紐約來收集蠟燭,每根蠟燭可獲得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Louis Vuitton相關的故事。
·亞洲首個大型藝術 科技 體驗展 DIGITAL ART FAIR即將揭幕
亞洲首個大型藝術 科技 體驗展 DIGITAL ART FAIR ASIA EDITION 2021 即將於今年9月30 日至10月10日在香港舉行。為期 11 天的體驗展將會為觀眾呈獻來自本地及海外的頂尖數碼藝術家,與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及 NFT 收藏系列。
作為本地首個專注於新媒體藝術、NFT 加密藝術、沉浸式藝術的大型實體及在線藝術展覽,首屆 DIGITAL ART FAIR ASIA EDITION 2021 將史無前例地以區塊鏈(Blockchain)、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3D 立體光雕(3D Projection Mapping)等先進 科技 ,為全球觀眾展示當下國際藝術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新媒體藝術。
DIGITAL ART FAIR 聯合總監伍常表示:「近年來,坊間有很多關於藝術 科技 的討論,內容主要圍繞藝術 科技 的興起將會如何改變藝術世界,尤其是在藝術鑒賞、藝術策展、藝術交易等方面。置身在這個新常態下,我們希望 DIGITAL ART FAIR ASIA EDITION 2021 的出現,可以為市場提供一個信息平台,讓創作者、收藏家,以至公眾一起前來 探索 數碼藝術與 NFT 藝術的未來可塑性。」
Ⅱ 區塊鏈通過什麼更新節點賬本實現實時清算和交割過程
區塊鏈通過數據更新節點賬本實現實時清算和交割過程。金融交易後處理包含從交易完成(TradeCompletion)到最終結算(FinalSettlement)之間的過程,核心是證券和資金的清算和結算。在本文中,證券指可交易的金融資產,證券被發行以向投資者募集資金。資金指電子化的中央銀行貨幣(不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存款等支付工具。最終結算指證券和資金不可撤銷和無條件完成轉移的時刻。金融交易後處理既針對證券,也針對資金。如果資金也用區塊鏈處理,金融交易後處理就自然涉及央行數字貨幣和全球穩定幣。日本銀行與歐央行合作的Stella項目、新加坡金管局的Ubin項目和加拿大銀行的Jasper項目等都包含針對區塊鏈應用於金融交易後處理的試驗。不僅如此,用區塊鏈處理證券和用區塊鏈處理資金遵循相同的經濟學邏輯,都是用區塊鏈的Token範式替代賬戶範式。
Ⅲ 什麼是NFT2.0
前言:
2020年行將結束,這一年,區塊鏈行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是公鏈生態的爆發式增長?還是區塊鏈應用的蓬勃發展?亦或是政策方面的重大利好?萬向區塊鏈於2020年年末,推出四篇重磅年度回顧系列文章:《公鏈篇》、《應用篇》、《服務實體經濟篇》和《監管篇》,記錄一個乘風破浪的區塊鏈發展之年。
下文為年度回顧系列之——應用篇,作者: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一起來回顧熱門區塊鏈應用領域在2020取得重大進展。公鏈篇請看:2020年度行業回顧之公鏈篇
2020年的區塊鏈行業仍處於探索階段,尋找最適合的應用方向,總的來說,區塊鏈應用在金融領域受到人們更多關注。本文將重點關注CBDC、Diem(Libra)、DeFi、和NFT這四個熱度比較高的領域。這四個都不是今年新出現的應用場景,但都在今年迅速發展,取得里程碑式成果。
一、CBDC
從面向對象和可訪問性的角度來看,央行數字貨幣(CBDC)可以分為批發型CBDC和零售型CBDC。批發型CBDC的使用限於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之間,不面向公眾。批發型CBDC的參與主體比較少,並且參與者都是受到監管的金融機構,風險容易控制。批發型CBDC可以提高大額支付結算系統的效率,降低現有支付系統的成本和復雜性。零售型CBDC也被稱為一般目標型。零售型CBDC面向公眾使用,因此參與者非常多,不可控因素多,對經濟的影響較大。零售型CBDC可以提高金融包容度、擴大普惠金融。
國際清算銀行對全球66家中央銀行(對應全球75%的人口和90%的經濟產出)的調研發現,15%的中央銀行在研究批發型CBDC,32%的中央銀行在研究零售型CBDC,近一半的中央銀行在同時研究批發型CBDC和零售型CBDC。
下面是對近期取得進展的CBDC的總結,包括新加坡金管局的Ubin,歐洲中央銀行和日本銀行的Stella,中國央行的DC/EP(eCNY)。
(一)Ubin
新加坡金管局(MAS)的Ubin項目已經完成了五個階段的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新加坡元的Token化、支付系統、券款對付、同步跨境轉賬,應用價值等,為進一步在商業場景中實際應用奠定基礎。Ubin項目的五個研究階段分別與不同的成員完成了階段目標。下表是參與Ubin項目的單位,使用的DLT(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平台以及各階段的研究方式和結果。
表1:Ubin項目的五個研究階段
在Ubin的研究過程中,新加坡金管局非常重視與其他國家央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的合作,並大量借鑒和吸取傳統金融領域或現有DLT項目的研究成果。在最後一個階段,Ubin項目專注於證明區塊鏈的應用價值,研究區塊鏈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應用案例中的使用情況,包括資本市場、貿易和供應鏈金融、保險以及非金融服務。
(二)Stella
Stella是歐央行(ECB)和日本銀行(BOJ)聯合開展的研究項目,主要針對DLT 在支付系統、證券結算系統、同步跨境轉賬、平衡機密性和可審計性等領域的適用性進行研究,Stella項目已經完成了四個階段的研究工作。下表是Stella項目每個階段的研究的研究目標、使用的DLT平台及研究結果。
表 2:Stella項目的四個研究階段
Stella項目著重於支付系統、證券結算系統、同步跨境轉賬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研究,同時也對交易信息的機密性和可審計性做了大量研究。從這里可以看出歐央行和日本銀行未來對DLT的重點應用方向。Stella項目並不是用來復制或挑戰現有系統,官方的研究報告中也多次強調DLT的實際應用會面臨法律政策的監管。
數字貨幣除了用於支付場景,也會用於金融交易場景。而金融交易場景離不開數字資產、金融交易後處理。不研究金融交易後處理,就不能完整地理解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因此,Stella項目對金融交易後處理進行了很多研究實驗。目前,歐央行和日本銀行並沒有官方宣布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計劃,但如果未來歐央行和日本銀行發行央行數字貨幣,Stella項目的大量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積累。
(三)DC/EP
202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開始在蘇州、雄安、成都和深圳進行測試,還將繼續新增上海、長沙、海南、青島、大連和西安六地試點。
DC/EP有以下四條設計原則:
1、DC/EP替代M0
DC/EP替代的是現金,可以視為現金的數字形態。
2、DC/EP基於100%准備金發行,並採取雙層運營模式
DC/EP發行和回籠的一個核心原則是不影響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總量,為此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和DC/EP之間有等額兌換機制。商業銀行在DC/EP運行中發揮樞紐作用。
3、DC/EP的中心化管理模式
中國人民銀行的DC/EP 系統既記錄DC/EP及對應用戶身份,完成權屬登記;也記錄流水,完成DC/EP產生、流通、清點核對及消亡全過程登記。
4、DC/EP採取賬戶松耦合方式
DC/EP在交易環節對賬戶(特別是商業銀行存款賬戶)的依賴程度較低,可以和現金一樣易於流通。現金流通的核心特徵是點對點交易——現金收付雙方只要確認現金的真實性,就可以直接完成現金交易,無需依賴第三方機構(比如商業銀行)。
公眾擁有和使用DC/EP,需要通過DC/EP錢包。錢包的核心是一對公鑰和私鑰,公鑰對應錢包地址。商業銀行在公眾開立DC/EP錢包以及錢包「了解你的客戶」(KYC)審查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最近周小川的發言中,他提到DC/EP是一個雙層的研發和試點項目計劃,而非支付產品,最終支付產品將被命名為e-CNY(數字人民幣)。e-CNY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香港的發鈔制度,也就是聯系匯率制(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LERS)。
中國人民銀行選擇在資本和技術等方面實力較為雄厚的商業銀行作為指定運營機構(目前是六大行),牽頭提供e-CNY兌換服務。這些指定運營機構將類似於聯系匯率制中的發鈔銀行,或者間接型CBDC中的CBDC銀行。
e-CNY基於指定運營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發行。這部分存款准備金類似聯系匯率制下的外匯儲備。用於支持e-CNY發行的存款准備金,不再計入中國人民銀行對指定運營機構的存款准備金考核。指定運營機構可以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出具的「備付證明書」或「安慰函」(周小川行長的表述)。這類「備付證明書」或「安慰函」將類似於香港金管局的負債證明書。
e-CNY盡管是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並且定位於流通中現金(M0),但會打上指定運營機構的「烙印」(比如數字簽名)。不僅如此,指定運營機構擁有e-CNY的所有權。e-CNY將類似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銀香港等3家發鈔銀行發行的港幣紙幣,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紙幣和硬幣將類似香港政府經香港金管局發行的紙幣和硬幣。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e-CNY作為數字形式的人民幣,與實物形式的人民幣,將具有相同的價值特徵和法償性。
人民幣紙幣和硬幣是用戶對中國人民銀行的索取權,而e-CNY不一定構成用戶對中國人民銀行的索取權。因此,在人民幣紙幣和硬幣中,中國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是批發和零售關系,而在e-CNY中,中國人民銀行與指定運營機構超越了批發和零售關系。這個安排為指定運營機構牽頭的e-CNY兌換服務和e-CNY推廣應用提供了靈活性,但指定運營機構需要遵循中國人民銀行對e-CNY額度的統一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統籌管理e-CNY錢包,e-CNY零售支付由指定運營機構牽頭處理。e-CNY涉及的批發支付環節,由中國人民銀行處理。因此,e-CNY在支付和清結算環節類似間接型CBDC。這樣,中國人民銀行就不用面向零售用戶和場景提供實時全額結算,能有效緩解中國人民銀行在e-CNY清結算中面臨的壓力。
盡管e-CNY不一定構成用戶對中國人民銀行的索取權,但不同指定運營機構兌出的e-CNY的互聯互通對貨幣流通秩序至關重要。中國人民銀行主要通過三方面工作保證這一點。
第一是價值特徵的互聯互通。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對指定運營機構的監管以及發行准備和資本充足率等方面要求,確保e-CNY價值穩定並相互等價。根據周小川行長的表述,「備付證明書」或「安慰函」對e-CNY的保障程度可以有差異。對保障程度略低的情況,中國人民銀行會對指定運營機構實施更嚴格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等監管。
第二是流通環節的互聯互通。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完善支付和結算基礎設施,使e-CNY能很容易地跨越不同指定運營機構和錢包而流通,用戶也可以很容易地在不同指定運營機構和錢包之間切換e-CNY服務。
第三是風險處置的互聯互通。中國人民銀行針對指定運營機構遭遇擠兌或提款出問題等極端情況,提供應急和緊急替代計劃。根據周小川行長的表述,「根據不同的設計方案央行的責任有所不同」。
二、Diem(Libra)
2019年6月18日,Libra第一版白皮書提出的願景是(可以稱為「Libra 1.0」):Libra是基於一籃子貨幣的合成貨幣單位,Libra價格與這一籃子貨幣的加權平均匯率掛鉤。2019年9月,Facebook公布Libra貨幣籃子的構成是:美元(USD)50%、歐元(EUR)18%、日元(JPY)14%、英鎊(GBP)11%和新加坡元(SGD)7%。按Libra 1.0的願景,Libra作為一籃子貨幣穩定幣,是一個超主權貨幣,將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是為數十億人賦能的金融基礎設施。
2020年4月16日,Libra第二版白皮書提出重大修訂(可以稱為「Libra 2.0」):一是增加單一貨幣穩定幣比如LibraUSD、LibraEUR、LibraGBP和LibraSGD等,仍保留一籃子貨幣穩定幣Libra Coin;二是通過穩定合規框架提高Libra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包括反洗錢(AML)、反恐怖融資(CFT)、制裁措施合規和防範非法活動等;三是放棄未來向無許可系統過渡的計劃,但保留其主要經濟特徵,並通過市場驅動的、開放競爭性網路來實現;四是在Libra法幣儲備池的設計中引入強有力的保護措施。
2020年12月1日,Libra改名為Diem,數字錢包由Calibra改名為Novi。這兩個名字都與拉丁語有關,「Diem」的意思是「日」,「Novi」可以理解為新的方式。改名字是為了獲得監管機構批准時具有獨立性,最早將在2021年1月推出錨定美元的單一貨幣。
(一)Libra的改動
Libra 2.0淡化超主權貨幣定位有兩個原因。第一,主要國家在貨幣主權、貨幣替代和貨幣政策方面的擔心。Libra聯盟應該在這方面遭遇了不少壓力。
第二,貨幣網路效應對超主權貨幣應用於支付場景的影響。超主權貨幣Libra Coin的價值儲藏功能是顯而易見的。但貨幣的交易媒介功能與貨幣網路效應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大部分個人和機構的大部分資產、負債、收入和成本等都以某種法幣為計價單位,習慣用這種法幣為單位來衡量面臨的風險和機會,並據此做出經濟決策。在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的某些環節使用另一種貨幣作為支付工具,會引入匯率風險,並影響支付效率和體驗。Libra聯盟不否認這一點。比如,第二版白皮書提出,在Libra Coin用作跨境結算幣時,居民和商業機構從境外居民和商業機構處收取Libra Coin後,可以通過第三方金融服務提供商把Libra Coin兌換為本國貨幣。
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按照Libra 1.0的設計實現超主權貨幣,在經濟學上會面臨非常復雜的問題,並增加監管上的復雜度。
(二)Libra的方案
Libra 2.0從單一貨幣穩定幣出發,在商業啟動上非常便捷。對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新加坡元等的穩定幣,很多機構在Libra聯盟之前就進行過嘗試,監管部門已初步建立起監管框架。而且從第二版白皮書可以看出,這方面的監管將越來越完善。
對貨幣當局而言,合法合規的單一貨幣穩定幣主要是一個支付工具,不會有貨幣創造,不影響貨幣主權,金融風險可控。不僅如此,因為區塊鏈的開放性特徵,單一貨幣穩定幣會拓展本國貨幣在境外的使用。單一貨幣穩定幣會強化強勢貨幣的地位,侵蝕弱勢貨幣的地位。比如,一些經濟和政治不穩定的國家已經出現了「美元化」趨勢,合法合規的美元穩定幣會進一步增強這個趨勢。需要指出的是,盡管Libra第二版白皮書沒有提單一貨幣穩定幣在貨幣主權、貨幣替代和貨幣政策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Libra 2.0的一籃子貨幣穩定幣Libra Coin通過智能合約就可以實現(圖1)。用戶按貨幣籃子比例往智能合約中轉入LibraUSD、LibraEUR、LibraGBP和LibraSGD等單一貨幣穩定幣後,智能合約就會生成相應數量的Libra Coin;反之亦然。Libra Coin的發行和贖回完全在區塊鏈上進行,不涉及跨貨幣的銀行賬戶操作,也幾乎不會受到監管。
圖1:Libra Coin的發行與贖回
不僅如此,智能合約中存放了多少單一貨幣穩定幣,以及對外發行了多少Libra Coin,都是區塊鏈上公開可查的信息,不需要獨立審計就可以取信於用戶。這發揮了區塊鏈作為分布式信任基礎設施的功能。
在Libra 2.0中,法幣儲備池沒有「總體充足」條件,只需要對每個單一貨幣穩定幣滿足「分幣種充足」條件即可,而這會受到主權國家的明確監管。此外,法幣儲備池不需要做跨幣種再平衡,不會引起復雜的跨境資本流動。
因此,Libra 2.0的超主權貨幣方案在經濟學設計、監管復雜度和商業啟動策略扥方面優於Libra 1.0,實施難度要小得多。但悖論也正在此:超主權貨幣在Libra 2.0將處於一個邊緣位置。不管方案如何,主要國家對超主權貨幣在貨幣主權、貨幣替代和貨幣政策等方面的擔心,以及從零開始建設一個使用超主權貨幣的商品和服務網路的工作量,都是無法迴避的。超主權貨幣Libra Coin的實際應用情況,完全取決於市場需求以及Libra聯盟投入多少資源。
三、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這一概念早在以太坊DApp應用爆發時就被歸為一個重要分類,最終在今年爆發,其中有這幾個契機。第一是自動做市商(AMM)的興起,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訂單簿的交易方式,用戶可以及時達成交易,也可以無門檻地成為做市商,而且這種交易方式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用戶可以自由地進出。第二是其他類型的DApp已經逐漸被證偽,例如社交、游戲等。而區塊鏈與金融產品的結合,更能體現出其的作用和價值。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理解DeFi。
(一)金融功能
DeFi可以分為借貸、DEX、穩定幣、保險、合成資產等細分領域,它們都同屬於金融產品服務,提供了多種金融功能。
表3:DeFi與金融功能模塊
DeFi按金融功能模塊構建,具備很好的可拼裝性。多個DeFi項目拼裝在一起能實現復雜多樣的金融功能,可以接近主流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的功能。但即使是DeFi組合,也與這些主流金融機構有很大差異,其中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離散時間金融
主流金融是連續時間金融。比如,全球外匯交易24*&發生,余額寶每天都在產生利息收益。主流金融使用的時間單位一般是小時、天、周、月、季和年等。DeFi是離散時間金融。任何金融活動都有周期和頻率。DeFi頻率取決於公鏈分布式賬本的更新頻率。
DeFi是離散時間金融。任何金融活動都有周期和頻率。DeFi頻率取決於公鏈分布式賬本的更新頻率。公鏈中時間的延伸體現為區塊的不斷生成,時間單位是出塊時間。公鏈的出塊時間由驗證節點在分布式網路中運行共識演算法決定,盡管有統計上的平均值,但從事前看是一個隨機變數。
離散時間和TPS限制對DeFi有全面且深刻的影響。第一,影響DeFi活動的效率,DeFi活動量天然受制於公鏈物理性能。第二,影響鏈內鏈外信息同步和套利的效率。第三,影響價格發現和風險出清的效率。
2、去信任化環境
不管DeFi參與者承擔何種角色,本質上都是公鏈內地址。公鏈內是一個去信任環境,地址本質上是匿名的,既無身份也無信譽。這是DeFi與主流金融的關鍵差異。去信任化環境是DeFi開放性和無許可性的基礎。但去信任環境中,因為地址本身不能成為信用主體,金融契約的履行靠超額抵押和Staking。
金融活動離不開信任。信任能削減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降低金融活動的交易成本至關重要。這對主流金融和DeFi都成立。區塊鏈是去信任化的,實質是將對人和機構的信任轉化為對演算法和智能合約的信任,但本質上仍是信任。在去信任環境中引入信任,有助於進一步降低DeFi交易成本。有三種在DeFi中引入信任的做法。第一,地址與鏈外身份和信譽關聯,比如Gitcoin Grants使用GitHub 賬戶應對多重身份攻擊和串謀攻擊。第二,公鏈內重復博弈能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形成鏈內信譽,比如ChainLink節點。第三,「看不見的手」——套利和經濟激勵驅動下的利益最大化行為。
(二)其他理解DeFi的關鍵點
1、預言機和信息
預言機是鏈內鏈外信息同步和套利的基礎。不管是哪種共識機制,都意味著熵減(也就是消除混亂),都需要能量輸入(或成本消耗)。預言機設計的目標是最小化誤差與成本之比。
預言機有多種設計方案,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預言機基於信譽和投票,以ChainLink為代表。這類預言機依靠多個報價者,選擇多個報價的平均值或中位數作為預言機報價,以控制個別報價的誤差。這類預言機還通過信譽機制和重復博弈淘汰掉不盡職和惡意的報價者。第二類預言機基於交易和套利,通過套利機制讓預言機報價收斂到市場價格。
從通信工程的角度,不管採取何種形式,DeFi預言機本質上都是一個帶誤差和時滯的采樣過程。預言機的誤差在很大程度上受公鏈性能的影響。
2、流動性
超額抵押將地址的信用風險轉化為抵押品的流動性風險。流動性反映了在合理時間內以合理價格出售資產的可能性。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時間拉得越長,越可能以合理價格出售資產。但在很多場合,不可能從容不迫地出售資產。這樣,流動性高低對投資者的利益就會有很大影響。
流動性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鏈內交易的流動性受公鏈TPS的限制。流動性更是買方和賣方互動的產物。雙方信心越高,流動性越大。
與流動性有關的承諾機制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基於信譽的承諾,比如訂單薄下的做市商。這類做市商基於自身信譽和實力,承諾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便利,並通過買賣價差而獲利。第二類是基於演算法的承諾,比如自動做市商。自動做市商通過流動性池為買賣雙方提供按演算法成交的便利,但會承擔因套利造成的無常損失,面臨商業可持續性上的挑戰。
3、套利
金融發展有多種驅動因素,比如監管和技術,但根本動力是套利。任何金融市場和產品剛推出來的時候,因為定價機制不健全,總會有套利機會,會吸引套利者。在套利者的驅動下,定價機制被糾正,金融市場和產品趨於完善。如此循環往復,金融發展就能持續向前。
套利使價格收斂,但收斂需要時間和成本。比如,對任何基於交易和套利的預言機(比如Uniswap),通過求解最優化問題都可以證明:存在一個無套利條件,在該條件下不會有新交易發生。而這個無套利條件都可以等價於對預言機報價偏離市場價格的范圍的限定。
套利機制起作用的前提是有一個活躍的套利者社區,因此社區激勵很重要。比如,對基於交易和套利的預言機,如果只有一個套利者,那麼他會一直等到預言機報價偏離市場價格的幅度非常大時才執行套利策略。如果有多個套利者,每個套利者都會考慮其他套利者搶在自己前面執行套利策略的可能性。套利者之間的競爭,會使套利策略的執行時點提前,從而縮小預言機報價對市場價格的偏離。
不管套利機制採取何種形式,套利本質上是零和博弈,是利益的重新分配,甲之所得即乙之所失。比如,在自動做市商中,套利者的收益對應流動性提供者的無常損失。
4、激勵
激勵機制設計應使DeFi成為無限游戲,而非有限游戲。社區自我組織和自我升級是DeFi演進的關鍵。社區成員應該都能從DeFi中獲取自己的利益。換言之,在DeFi激勵機制設計中,不能期望某一類參與者始終充當「活雷鋒」角色。
5、風險
DeFi的核心是經營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等。市場風險來自加密資產價格的波動。在DeFi中,超額抵押和Staking的普遍應用,將地址的信用風險轉化為抵押品的流動性風險,所以信用風險不像主流金融中那麼突出(銀行和公司債市場主要就是信用風險)。DeFi的技術風險則比主流金融要突出得多,既可能來自智能合約的漏洞,也可能來自公鏈TPS的限制。
各種DeFi活動,本質上都是通過承擔風險以最大化收益。風險可以轉移、分擔、對沖、轉換和分散,但永遠不會消失。將來,DeFi項目在上線前,除了做智能合約審計以外,也應該做金融風險方面的審計。
四、NFT
NFT的全稱是Non Fungible Token,與大多數數字資產不同,NFT是一種非同質化具有特殊性的數字資產。舉個例子,批量印刷的明信片可以理解成FT,同質化Token,每一張的形態都一樣並且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如是明星片被明星簽名後就成了NFT,明信片就具有了收藏價值,每一張都不一樣。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不可分割,它們與FT採用了不同的底層標准。NFT不是今年新推出的概念,最早在2017年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由於基礎設施不斷完善,NFT再次走進人們視野。
NFT涉及的范圍包括游戲道具和收藏品等,其中最著名就是加密藝術品的NFT。交易平台基礎設施的完善是促進NFT爆發的關鍵一環,這些平台依靠收取NFT的交易手續費獲利,抽成在1%-15%不等。用戶除了交易之外,還可以展示、查看NFT,也可以交流收藏經驗。
在游戲應用中,NFT充當了道具或收藏品的角色,亦或兩者都有。例如在一些卡牌游戲中NFT既可以收藏也可以在游戲中發揮功能,NFT元老級游戲迷戀貓更是將NFT作為游戲的核心,用NFT去生成NFT再交易,最貴的一個NFT售出了600 ETH的價格。NFT在游戲中的作用更多體現在以財富效應吸引其他人使用,和主流的游戲方式已經有所偏差。
NFT的發展也讓其在加密藝術方向得到關注,與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是這些藝術品只能作為數字收藏品,他們可以是圖片或動圖,而且這些通常存在於數字世界。可以在平台上瀏覽和購買藝術家們的作品。這些NFT不僅具有唯一性,還有藝術性。如果買「對」了作品,未來還會有很大升值空間,這點上和現實中的藝術品收藏的邏輯相同。NFT藏品同樣具有加密資產的屬性,易儲存、便於交易、公開透明等。NFT是新興領域,會吸引一些傳統藝術品投資圈的關注,雖然未來還會進一步發展,但仍是小眾文化。
NFT的應用應該不止於此,現在被限在虛擬網路之中,如果能夠將線上線下的界限打通,就可以結合數字資產的可編程性則能為現實生活創造出更多可能。
《應用篇》完結,下一篇《服務實體經濟篇》將大家回顧聯盟鏈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探討區塊鏈+物聯網、分布式認知工業互聯網等區塊鏈與其他技術融合創新的產物將如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篇》將於下周三(12月23日)發布,敬請期待!
Ⅳ 你怎麼看待「全球「新型貨幣戰爭」剛剛開始」
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技術對貨幣的影響正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比特幣已經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實驗。 數字時代已然來臨,數字貨幣時代也必將來臨。
日前,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在《比較》雜志上撰文,闡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及其背後的理論邏輯。
姚前在文章中回顧了貨幣形態的變化,由於技術推動,貨幣形態經歷了從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到電子貨幣的演化,目前已經延展到信用貨幣、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等更廣義的貨幣層次。
而隨著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對貨幣演化的影響進一步深入。
姚前文章中稱,除了交易轉賬功能,貨幣往往因價值而動,哪裡的價值更穩定,收益更高,貨幣就往哪裡流動。而這種流動,就發生了貨幣的替代。這種貨幣替代,小的可引發人世間的種種悲喜劇,大的可引發為了搶奪貨幣主導權的「戰爭」,比如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各種貿易/貨幣聯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博弈等。
以往的貨幣替代是因為貨幣的價值內涵發生變化,可以稱為「古典貨幣戰爭」,而現在由於技術而引起的貨幣替代可稱為「新型貨幣戰爭」。
還有一種「新型貨幣戰爭」則是電子支付對現金的挑戰。近年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的使用率持續激增,「無現金 社會 」「無現金城市」等詞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甚至成為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廣業務的宣傳口號。與之密切相關的是,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在總體貨幣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 年以來,我國基礎貨幣與M2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歐元區則下降了3%。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貨幣(尤其是現金)在流通領域被技術更先進的電子支付方式乃至私人貨幣替代。
對於法定貨幣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口號,以及「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興起,更像是一個Morning Call(叫醒電話),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法幣價值穩定,喚醒中央銀行不能忽視數字加密貨幣這一難以迴避的技術浪潮,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央行貨幣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
姚前認為,這場「新型貨幣戰爭」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央銀行的聲譽及整個金融體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廣泛質疑,奧地利學派思想回潮,貨幣「非國家化」的支持者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不以主權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的去中心化可編程貨幣「橫空出世」。有人甚至稱其為數字黃金,寄託取代法定貨幣的夢想。這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私人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戰爭」,是貨幣「非國家化」對法定貨幣的挑戰。
Libra白皮書指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現在看,其宏大使命未必一定成功,但對於這樣的願景,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至少在技術方面抑或在模式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參考和選項,有益於 社會 的進步。
比特幣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試驗。
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究,論證其可行性;2015年,持續充實力量展開九大專題的研究;2016年,組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6年之後,各國中央銀行也開始行動起來,開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加密貨幣試驗,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還有我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等。
這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參加者有私人部門,有公共部門,有主權國家,有國際組織,有金融機構,有 科技 公司,有產業聯盟,有極客,有經濟學人……總體看,這場「新型貨幣戰爭」才剛剛開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領域很多,比如技術路線之爭、數字隱私保護、政府監管、 社會 治理、網路和信息安全、貨幣主權、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風險防範等。
與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不同,法定數字貨幣或央行數字貨幣「根正苗紅」,不存在價格不穩定和合規性問題。
有些經濟體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比如,加拿大的 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中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而有些經濟體則搖擺不定,對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依然存有爭議。
區塊鏈技術具有難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異構多活、智能執行等優點,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雛形,是新型的價值交換技術、分布式協同生產機制以及新型的演算法經濟模式的基礎。當前,各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實驗進展迅速,內容已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認證、券款對付、款款兌付等廣泛議題。
姚前認為,作為一項嶄新的技術,區塊鏈當然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但這正說明該技術有巨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
姚前最後表示,雖然各國「引而不發」,至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央行數字貨幣,但無論是數字美元方案,還是數字美元計劃白皮書,均表明美國已正式加入「火熱的央行數字貨幣戰局」。
國際金融市場改變,傳統金融中心是銀行, 將來數字金融中心是區塊鏈或區塊鏈網路平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這是一個空前的 歷史 性事件,它改變了金融市場結構、外匯管理、世界儲備貨幣、監管制度、和金融穩定.
2021年2月,特斯拉的馬斯克公開他大量購買比特幣的原因,因為預備美元會有負利息,為應對由此帶來的資產貶值,他找到了比特幣。我們可以追蹤這一推理過程:
新冠病毒在美國引發經濟危機;
美聯儲大量印鈔,美元貶值,利息下跌,還有可能降到負利率;
其他資產跟著大漲,如美股大漲;
馬斯克有大量美元,由於美元貶值,他尋找有價資產投資,於是找到比特幣;
但比特幣是流動資產,價值大漲後,其流動性已經超過世界大部分國家法幣的流動性;
美元開始受到威脅。
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現象,這是一個新現象。以前這現象只會發生在本國法幣不行的地方,這次卻發生在本國法幣是世界儲備貨幣上!如果數字代幣可以挑戰美元,這樣其他法幣一樣會被挑戰到。
2021年2月,美國多家媒體出現「美國政府和比特幣大戰」(US Government vs. Bitcoin)的標題。這表示這次比特幣已經影響到美元.
看完你都可能都無法置信,這件事情必定會震動世界,美國瘋癲的底氣,中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以及無數人常理難以想像的危險。尤其是疫情的持續泛濫,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真正殘酷之處。
在2020年11月分析IMF報告中,已經提出新型貨幣戰爭早已不是美國認為的(法幣、穩定幣)二元競爭,而是(法幣,穩定幣,數字代幣)三元競爭。當時(2020年11月),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的現象還沒有出現,但現在,2021年2月這現象開始出現了。
歷史 上三國時期,除了兩國戰爭(而另外一個在旁邊觀望)外,還有兩國聯合攻擊第三國的 歷史 , 例如曹魏聯合東吳,攻擊蜀漢;或是蜀漢和東吳聯盟和曹魏作戰(赤壁之戰)。如果 歷史 是可以借鑒,是不是代表以後,法幣可以和穩定幣合作,一同對抗數字代幣?因為數字代幣是全球性「貨幣」,影響到世界每一個國家,這不會只會影響到美國,其他國家一樣受影響。而美國的數字貨幣是臉書的Diem幣,不是比特幣。
如果這是可行的,應該如何布局?美國財政部並沒有考慮到這點,美聯儲也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這里就先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吧。
Ⅳ 勤奮如你為何還事事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