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區塊鏈聯盟中心
⑴ 金融區塊鏈聯盟的成員都有哪些
你好,截至目前金鏈盟的成員有招商證券、平安銀行、金匯金融、騰訊、齊魯股交中心、京東金融等幾十個機構。
⑵ FISCO --金鏈盟開創公眾聯盟鏈新時代
公鏈、聯盟鏈(許可鏈)及私有鏈,可以說基本包含了區塊鏈技術的三種使用方式。這些年公鏈的規劃、籌資、開發及生態建設可以說在一片喧鬧中進行,真實的有之,欺騙的更多,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泥沙俱下,投資者的錢是實實在在地進去了,但上線的不多,為數不多上線的公鏈上生態建設也是稀稀拉拉,DApp少之又少,日活就更太不上了,總之當前的公鏈項目能夠或者說願意存活下來的不多,離生態建設成型就更遠了。
私有鏈算是各自企業與機構的自建內部運行的區塊鏈架構,披露消息的甚少,但相信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至於有什麼大的問題。
聯盟鏈的發展也是一貫的低調,從區塊鏈技術被主流經濟社會認識開始,務實的主流經濟機構已經扎實地開展研究開發與應用已經有約4年時間了,期間形成了聯盟鏈的中堅力量,為區塊鏈落地應用及生態建設摸索出了另外一條正道,在一定意義上說,聯盟鏈走過了嬰兒期,已經開始扎實地邁進了「公眾聯盟鏈「的新時代。 聯盟鏈天然地與主流經濟行業資源的牢固關系,也決定了聯盟鏈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前景的主流地位。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開啟與分布式商業模式的普及,區塊鏈技術也得以發揮優勢,成為前沿科技技術的代表。2016 年,金鏈盟成員單位微眾銀行、Chinaledger 成員單位上海萬向區塊鏈、矩陣元三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致力於進行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且
金鏈盟全稱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是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深證通等二十餘家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於2016 年 5 月 31 日共同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金鏈盟作為一個開放式組織,自願遵守章程的金融機構及向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服務的企業等均可申請加入。至今,金鏈盟成員已涵括銀行、基金、證券、保險、地方股權交易所、科技公司等六大類行業的八十餘家機構。
2016年11月26日,金鏈盟發布了《金融分布式賬本主張》,提出 合法合規、可追溯、安全、隱私保護、業務導向 等五大原則,以及 價值聯盟、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高效可用、業務可行、靈活配置、智能監管 等七大主張。
宗旨:整合及協調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資源,形成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合力與協調機制,提高成員單位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探索、研發、實現適用於金融機構的金融聯盟區塊鏈,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應用場景。
金鏈盟成員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大會常設機構為主席團,在成員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聯盟開展日常工作,並對成員大會負責;主席團下設技術委員會(主持應用課題工作)、標准技術工作委員會(主持標準的立項、制定、審定和發布工作)、顧問委員會(組織外部專家參與技術和標准研討)。
金鏈盟在信用、股權、積分、保險、票據、雲服務、數字資產、理財產品發行及交易等領域開設了課題研究方向,部分課題項目現已落地或推出產品原型。
金鏈盟區塊鏈底層開源平台(FISCO BCOS),由金鏈盟開源工作組協作打造。工作組成員包括博彥科技、華為、深證通、神州數碼、四方精創、騰訊、微眾銀行和越秀金科等金鏈盟成員機構,旨在打造安全可控、適用於金融領域的區塊鏈底層平台。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最早的應用領域之一。區塊鏈技術帶來安全可靠、簡化流程、成本節約、降低操作風險以及增加信任等優點,具備重構升華原有金融業基礎架構的潛力。金融業注重多方對等合作,以及具有強監管和高等級的安全要求,需要對節點准入、許可權管理等作出要求,因此聯盟鏈的技術方向成為金融業的主要選擇。
當前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前所未有,金融創新步伐也在加速邁進,因此,如何有效平衡開放創新與風險防範的關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業界迫切需要應對的挑戰。
從金融 IT 基礎設施的角度,仍存在一些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信息保護風險等方面的不足與痛點。
第一,金融 IT 系統數據仍存在被篡改、被偽造或一致性差異的可能。
第二,不同金融機構間的基礎設施架構、業務流程各不相同,甚至仍涉及較多人工處理的環節,極大地增加了運營成本,也容易出現操作風險與道德風險。
第三,金融業務與金融合作或涉及多個參與方或中間方,容易提升信任成本與摩擦成本,也存在一定的互信、協作或合作對等性問題。
第四,金融業務往往復雜度較高,容易遺漏對業務全要素的記錄,有時較難對業務全流程進行追溯,無法滿足監管和審計需求。
第五,不同金融機構間的數據相對獨立,難以實現安全高效的交互,導致進行重復的 KYC、反洗錢、反欺詐的成本較高,也間接帶來了用戶數據被某些中介機構泄露的風險。
第六,集中式的 IT 基礎架構的可用性與適應性較弱,需要採用分布式技術以提高健壯性或自適應性。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組合型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原則上可以應對金融行業的需求。不過,由於金融行業的要求更加多樣化與嚴格,作為金融版本的區塊鏈解決方案,需要在普適行業的區塊鏈技術基礎上,根據金融機構特殊業務需求、現有技術水平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要求或條件,從業務適當性、性能、安全、政策、技術可行性、運維與治理、成本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
第一,業務場景的適當性。並非所有的金融業務場景都需要採用區塊鏈技術,一般而言,涉及到多方參與、對等合作的場景時,傳統的集中式系統架構往往難以滿足需求,則可考慮採用區塊鏈技術,從而增加多方互信、提升業務運行效率、降低業務運營成本與摩擦成本。
第二,區塊鏈系統的性能。金融業務往往具有海量交易、高頻交易、及時確認等特徵,因此金融行業的區塊鏈開源平台,需要根據金融機構當前業務規模,分析區塊鏈系統需要支撐的業務量、潛在業務增長規模、並發業務量、響應時間等技術性能指標需求。由於採用不同技術模塊,例如不同共識機制的區塊鏈平台對性能的支持存在較大差異,需要根據業務性能要求,結合區塊鏈性能效率指標進行評估。
第三,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區塊鏈可以從技術層面保證記錄數據的可信,防止數據被篡改、偽造等風險。此外在數據敏感性與安全性上,需要評估上鏈數據的內容加密強度,以及訪問許可權控制等。金融機構需要根據業務的具體安全要求,選擇成熟、合適、安全的加密演算法。
第四,政策合規性。區塊鏈是一套技術解決方案,在合理設計的前提下,可以對現有的業務起到良好的支撐或對現有中心化系統進行很好的補充。但金融機構在使用區塊鏈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必須在國家現有的監管要求與法律框架內施行。
第五,技術可行性。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部分金融場景中落地,但目前還屬於一項新興技術,需要充分評估該技術與具體業務的契合度、及其與傳統系統相比的優劣勢後,最終選擇合適的區塊鏈平台進行論證與試運行。
第六,運維與治理能力。由於基於區塊鏈的業務與傳統中心化系統在運營和管理上存在差異,而金融業務的持續治理要求極高,需要進行相應的規劃與調整,評估新的治理結構的可行性、可持續性,評估版本迭代與系統正式上線的影響程度,實時監控區塊鏈系統的運行,確保業務可控與金融環境穩定。
第七,成本可控與經濟可行。區塊鏈應用通過技術特點來解決實際業務中的特定問題,有效解決痛點問題的應用可以為金融業務帶來極大的收益,應用本身的價值也能得以顯現;相反如果不能解決行業的重要問題,則需面臨成本與收益的權衡取捨。
如能針對金融行業的特殊需求,打造一套安全可靠的金融區塊鏈底層平台,則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將大有用武之地。
舉例而言,從銀行機構的角度看,重點探索方向一般是應用區塊鏈技術降低清算結算成本、提高中後台運營效率、提升流程自動化程度與降低經營成本等。此外,在跨境金融場景中,區塊鏈有助於實現跨境金融機構間的賬本共享,降低合作銀行之間的對賬與清結算成本以及爭議摩擦成本,從而提高跨境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
從非銀金融機構的角度看,區塊鏈可用於提升權益登記、信息存證的權威性、削減交易對手方風險、解決數據追蹤與信息防偽問題、降低審核審計的操作成本等。
從金融監管機構的角度看,區塊鏈為監管機構提供了一致且易於審計的數據,通過對機構間區塊鏈的數據分析,能夠比傳統審計流程更快更精確地監管金融業務。例如,在反洗錢場景中,每個賬號的余額和交易記錄都是可追蹤的,任意一筆交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脫離監管的視線,這將極大地加強反洗錢的力度。
設計了一個高效、可靠的、基於區塊鏈網路的消息通信協議,簡稱鏈上信使協議 AMOP(Advanced Messenger On-chainProtocol),聚焦以下功能:
基於區塊鏈網路,支持跨行之間、點對點的實時消息通信;
為鏈下系統和區塊鏈之間的交互提供標准化介面;
區塊鏈系統可主動調用鏈下系統的業務介面;
這個協議的技術特點是:
在點對點的區塊鏈網路拓撲中,規劃節點通信路徑,確保消息可達;
可快速感知區塊鏈網路的節點異常,自動切換路徑重發消息;
在通信過程中使用加密技術,保證通信層隱私。
設計了合約命名服務 CNS(Contract Name Service)。CNS 的設計目標,是使業務層和智能合約之間的對應關系命名化,讓業務層不再關心相關的合約地址。類似 DNS 之於互聯網,域名的使用讓用戶更容易記住網站的訪問方式,也讓網站在集群化、遷移擴容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靈活性。
並行 PBFT 共識
標准 RAFT 共識
並行計算和熱點賬戶解決方案
FISCO BCOS 在數據整合分析、交易管控、身份認證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從而滿足金融行業對於監管、風控等方面的高標准要求。
風險數據整合
基於區塊鏈上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高一致性的數據,可以給與監管機構充分和透明的信息,交易參與方、交易明細、交易過程以及交易歷史記錄,都記錄在區塊鏈賬本上,可以做到海量歷史數據的完整妥善保存,且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滿足風險數據結構化、明確、准確、完整的要求。
風險建模,分析和預測
將區塊鏈上完成的數據與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再整合市場數據,行業數據,可以制定更准確的風險模型,提高風險預測能力,滿足機構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
實時交易監控,匯報和攔截
身份識別
特等獎:ODRchain-公眾聯盟鏈的典型應用
最受矚目的冠軍項目——ODRChain,基於FISCO BCOS底層平台,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傳統司法處理線上糾紛難以認證電子數據真實性、無力消化大量且快速積壓的案件糾紛等痛點。
目前,ODRChain已實現讓客戶從點擊「一鍵仲裁」到收到仲裁裁決書這一過程的耗時,從傳統長達數個月的仲裁流程縮短到 7 天左右,而原本動輒成千上萬的仲裁費,也得以降低至幾百元。截止2018年12月,ODRChain已完成超千萬份合同的存證,涉及資金規模達千億級。
一等獎:JustSign——白盒密碼演算法讓手機搖身變U盾
搶佔大賽一等獎席位的項目——JustSign,是基於FISCO BOCS的電子合同締約和存證系統,其獨創的JustKey白盒密碼演算法實現「手機即U盾」,解決了傳統CA兼容性受限、在移動端無法保護密鑰安全以及數據集中存儲易遭攻擊等問題。
專家評審點評,電子合同涉及復雜的法律關系與利益歸屬,長久以來都很難實現安全性、完整性和便攜性的平衡。該團隊獨創的白盒密碼演算法,著實有利於區塊鏈存證場景下的安全提升。
二等獎:物聯網可信互聯解決方案——智慧生活圖景長這樣
四川長虹安全實驗室參賽的物聯網可信互聯解決方案,描繪出一個幾乎不用你多操一份心的智慧家居藍圖。團隊代表在解析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時稱,基於聯盟鏈建立企業間合作聯盟,打通不同廠商之間物聯網設備的互聯互信互通,並在洞察智慧生活典型業務場景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智能終端注冊、場景規則、信任規則及聯動規則。
大賽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在物聯網領域,有切實的硬體和場景,有望進一步促進分布式AI助手、資源共享、生命周期管理、多通道支付等應用場景落地,真正迎來智慧生活。
分列大賽三等獎的項目中,精準鎖定區塊鏈在安全、提升效率方面的特性,為各自代表的行業領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更有清華大學的師生團隊另闢蹊徑,研發跨層全棧區塊鏈安全檢測技術護其他區塊鏈應用一世周全周全,其技術實力深受評委贊賞。
榮獲三等獎的還有深圳市電子商務安全證書管理有限公司的可信電子固證平台、武漢鏈動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的不動產登記平台、山東觀海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的榮成區塊鏈服務平台、全鏈通有限公司的畜牧業區塊鏈溯源、深圳市優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旅遊金融聯盟平台、北京版全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版權保管箱。
上海救要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反應互助急救、"永騰集團 My Innovate"的HaveFund、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塊鏈保單管理、"華中科技大學關山口葫蘆兄弟"的書享校園、雲塊項目團隊的「雲塊」賬戶系統也分別獲得大賽優秀社會價值獎、優秀商業設計獎、優秀用戶價值獎、優秀創意獎、優秀應用融合獎。
金鏈盟技術委員會主席馬智濤則詳細闡述了「公眾聯盟鏈」的構想。他認為,聯盟鏈應該實現自我的升華,應該能夠演變成為一個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態,即「公眾聯盟鏈「。
不同於公有鏈項目「先出方案、募集資金、大力宣傳、拉升價格、最後再投入開發」的思路,聯盟鏈項目秉承的是「以自有資金先投入開發、上生產環境驗證、積累真實客戶與用戶、穩健運行試錯、最後再進行推廣宣傳」的「務實」思路。但也因實乾落地和聚焦真實應用為主,在宣傳力度上有所欠缺,無奈陷入「落地者眾,叫好者寡」的被動境地。金鏈盟希望通過本次大賽,讓聯盟鏈的項目團隊走到台前展示成果,提升聯盟鏈的影響力,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到聯盟鏈項目的真實應用落地情況與可持續發展性。
⑶ 國內的大型區塊鏈公司都有哪些
國內的大型區塊鏈公司有新晨科技、銀江股份、文化長城、廣電運通、恆生電子等。
1、新晨科技
公司現主營是應用軟體開發業務、軟硬體系統集成業務和專業技術服務業務。近年新晨科技在創新方面嘗試較為大膽,公司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均取得一定進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業務系統已經成功在銀行上線,並有望逐步成為公司軟體解決方案業務新的增長點。
2、銀江股份
公司主要向交通、醫療、建築等行業用戶提供智能化系統工程及服務。《英才》曾對銀江股份進行過多次跟蹤報道。這家企業最近幾年向智慧城市方面做深入發展,涉及領域包括交通、醫療、建築、環境、能源、教育、金融等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司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軟體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浙江省百強高新技術企業、福布斯(Forbes)2010年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100強、改革開放30年中國信息化建設傑出貢獻單位,是國內行業內綜合業務資質等級最高且種類最齊全的公司之一。

5、恆生電子
2016年6月1日,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成立,恆生電子是25個發起成員之一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基於聯盟鏈的數字票據系統。
⑷ 微眾銀行:擁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以科技創新賦能金融服務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志著大灣區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粵港澳大灣區要想成為國際上首屈一指的灣區,離不開科技創新驅動的力量。它肩負著構築我們國家創新發展新高地、引領和帶動珠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創新轉型的歷史重任。
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與金融業總體發展水平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中實力位居前列,科技和金融要素結合緊密。作為全國首家獲批開業的互聯網銀行, 微眾銀行 誕生於這座創新創意之都。成立以來,微眾銀行一直發力金融科技建設,積極探索人工智慧(AI)、 區塊鏈 (Blockchain)、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等技術在金融方面的落地應用,發揮金融科技在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上的積極作用。
「ABCD」開道,年度104件專利居全球第五
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可以深度驅動銀行業的金融創新,積極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微眾銀行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科技、普惠、連接」的企業願景,將「ABCD科技戰略」提升到全行發展戰略的高度,希望能夠通過科技的手段,探索出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互聯網銀行服務模式,服務目前傳統金融行業未能覆蓋的市場,踐行普惠金融的初心。據悉,開業四年來,微眾銀行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金融科技方面累計投入10億元以上,全行科技人員始終保持員工總數一半以上。
憑借開源技術、分布式架構的技術平台創新搭建方式,微眾銀行已成功建成完全自主可控、可支撐億量級客戶和高並發交易的銀行核心系統。目前,微眾銀行已建成253個關鍵系統、1223個子系統,入選了中國人民銀行2015 年金 融信息化10件大事,並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深圳市金融創新一等獎。據了解,微眾銀行2018年公開申請的專利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五、居中國第三,全年專利申請高達104件。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身在其中的金融科技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其關鍵在於「開放合作」。微眾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一直貫徹「三大開放策略」:一是開放平台,通過API、SDK等方式,為合作夥伴提供金融能力。二是遵循開源的科技潮流,通過開源及開放軟體的方式,將自身的科技能力開放出來給市場。三是開放協作,包括和金融同業,特別是大灣區「9+2」城市群的金融機構之間協作,以及和產業之間進行協作,使金融真正服務好實體經濟。
強化金融科技能力,賦能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離不開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四大板塊。微眾銀行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強化金融科技能力;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的「三大開放策略」,與其他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開展了多個層面的合作,賦能金融服務,力圖形成行業合力推動金融服務業改革,獲得新的競爭力、觸動銀行業的發展未來。
作為一家純線上的創新型銀行,微眾銀行沒有營業網點和櫃面人員。為解決客戶身份認證、客戶服務等問題,微眾銀行將人工智慧、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到遠程客戶身份認證、智能客戶服務等領域,構建了具有微眾銀行特色的創新產品服務。在智能客服方面,微眾銀行推出的智能雲客服「微金小雲」,通過深度學習模型訓練而成。目前,一個智能機器人(行情300024,診股)可替代400位人工客服,98%的客服服務均由智能雲客服完成,不僅有效支撐了海量客戶需求,而且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
人工智慧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面臨一系列的新問題。最典型的比如「數據孤島」問題,該問題一日不被解決,將可能抑制人工智慧領域的長期發展,並造成嚴重的商業後果。針對以上問題,楊強教授與微眾銀行經過眾多努力,提出了基於「聯邦學習」的系統性的通用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個人 (to C) 和公司間 (to B) 聯合建模的問題。近期,微眾銀行還牽頭主辦了IEEE P3652.1(聯邦學習基礎架構與應用)標准工作組第一次會議,IEEE P3652.1項目是首個聯邦學習領域的國際標准。將來,「聯邦學習」有望能夠打破各領域、各行業的數據壁壘,將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落實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微眾銀行在區塊鏈運用方面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區塊鏈具有包括分布式架構、一致性、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等屬性。微眾銀行在創立之初就投入資源發展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構建了自主研發的分布式銀行核心架構,以處理海量客戶和高並發交易。2016年5月,微眾銀行聯合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著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同年,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基於聯盟鏈的機構間對賬平台,這也是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致力於解決金融機構間對賬成本高的問題。最近,微眾銀行還與澳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設立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將以區塊鏈等創新技術作為主要支點,加強特區的科創能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進一步落實科技惠及民生的福祉措施。
產學研深度融合,確保持續科技創新能力
要持續保持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符合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成為關鍵。微眾銀行非常注重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為了充分發揮深圳本土金融科技資源優勢,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2018年微眾銀行聯手深圳大學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由雙方共同承擔科研和開發項目、聘任高水平研究人員,共同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人才,以推動教師基礎研發實踐、學生科技創新鍛煉和企業技術項目研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多方共贏。
今年1月,微眾銀行又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同創辦了新加坡金融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將充分結合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創新優勢、南洋理工大學國際一流科技大學科研優勢,緊密追蹤金融科技領域前沿技術研發及應用,加速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大力培養金融科技領軍人才隊伍,構建行業與專業聯動、教學與科研貫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微眾銀行還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在區塊鏈的架構、性能、安全、共識演算法、跨鏈通信等方向展開研究合作,還擬將硬體計算加速、高通量虛擬機等前沿技術應用到更多金融場景中,共同打造新一代高通量區塊鏈計算引擎。
在政府合作方面,微眾銀行積極對接國標委、工信部標准院、ISO/TC307、IEEE等標准組織,深度參與了多個區塊鏈相關的國際、國家、行業與團體標準的制定;與央行、互聯網金融協會、支付清算協會、金信委等組織的區塊鏈研究工作組深度合作,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
守正創新者進。微眾銀行將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以金融科技創新推動金融服務於實體產業,不斷藉助金融科技創新手段,持續增強風控能力,提升風控水平,提高服務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化解企業融資難題,扶持中小微企業,助推實體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⑸ 金匯金融加入的金鏈盟是個什麼聯盟
由深圳市金融信息
⑹ 金匯金融成為金鏈盟成員單位
金匯金融在2016年12月得到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以下簡稱「金鏈盟」)主席團的批准加入金鏈盟,成為金鏈盟成員單位。金鏈盟是由安信證券、京東金融、重慶股轉中心、平安銀行、微眾銀行、招商證券等25家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發起成立的盈利性組織,旨在以技術標准為紐帶,整合及協調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資源,形成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合力與協調機制,提高成員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探索、研發、實現適用於金融機構的金融聯盟區塊鏈,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應用場景。
⑺ 目前的區塊鏈聯盟盤點有哪些代表呢
近兩年,區塊鏈聯盟涌現,都有哪些代表呢?
在區塊鏈行業發展早期階段,很多企業、機構等組成區塊鏈聯盟,共享區塊鏈技術研究成果,尋求區塊鏈技術更廣泛的應用。
近兩年,區塊鏈聯盟涌現,截止2017年7月,目前已有由約40多家國際銀行組成的R3、由Linux基金會發起的超級賬本(hyperledger)、位於中國互聯網核心腹地的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由11家機構共同發起的China Ledger聯盟、由25家金融機構聯合成立的金鏈盟、被稱為「俄羅斯版R3」的俄羅斯區塊鏈聯盟、尋求與微金融結合點的區塊鏈微金融產業聯盟、由深圳前海管理局主導的前海國際區塊鏈生態圈聯盟、位於陸家嘴的陸家嘴區塊鏈金融發展聯盟。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多機構和人才加入推動區塊鏈的蓬勃發展。
⑻ 佛山有區塊鏈產業園區嗎
有的,佛山的區塊鏈產業園位於南海區桂城街道南平西路民間金融街,名為廣東金融高新區「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孵化中心,由廣東金融高新區和蟻米控股共同打造,是廣東省內首家定位於「區塊鏈+」金融科技的專業孵化機構和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⑼ 區塊鏈 金融 應用
區塊鏈金融應用是其在現實當中發揮作用的重點領域,金融業需要這樣的高端技術,傳統的運作方式會因為這樣的技術而發生深刻的變化。區塊鏈金融應用有著很多鮮明的特點,也讓人們對此津津樂道,更因為實際產生的效果而倍受眾人的關注,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提要:發達國家和科技公司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從專利技術的申請來看,我國與 美國 區塊鏈技術或有一年半左右的差距。基於上述形勢,中國如何實現「非對稱」趕超?首先是要看清形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其次,在了解區塊鏈底層建設對於金融業現有業務及未來發展的必要性後,在各金融企業之間達成建立「中國的金融區塊鏈聯盟」的共識。最後是要協同推進,迎接變革。
如何理解區塊鏈?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2009年,論文發表之後,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貨幣在 互聯網 的數字世界裡誕生了。目前,比特幣總市值65億美元左右,雖然市值在不斷變化,但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虛擬貨幣。
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區塊鏈。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底層技術,而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眾所周知,比特幣可以實現點對點的價值傳遞,除比特幣區塊鏈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區塊鏈,例如,以太坊的區塊鏈等。所以,我們應該區分比特幣、比特幣區塊鏈、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技術等概念。
目前,人們對區塊鏈有幾個誤讀。可以用英文描述區塊鏈為「Decentralized Blockchain」,其中Decentralized被翻譯成「去中心化」。但是,我認為區塊鏈實現了價值的無中介傳播,就是點對點的價值傳播,這並不是說進入區塊鏈時代以後就不需要中心了,而是應當從一個單一的集中化向中心與中心之間的並聯發展。那麼,現有的中心很可能變成分中心或者弱中心。目前所有銀行都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如果今後成立金融區塊鏈聯盟,那麼它們就可以成為區塊鏈聯盟里的各個節點,所以區塊鏈並不是不需要中心。
區塊鏈不是不需要信用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文章觀點認為區塊鏈是要「去信用」,其實,區塊鏈是通過共識演算法建立信任,通過各個節點之間的共識保證交易的正確性。通過數學、演算法以低成本建立信任,而不是「去信用」。只不過人與人之間的數字資產交易不需要兩個人相互認識,或者是相互有信任關系,也不需要第三方信用機構,只需要大家信任區塊鏈這個可信網路即可。
為什麼說它可信呢?因為它是一個分布式的資料庫,有一套基於共識的機制:一套加密演算法,使得它不可篡改。一方面通過公鑰使得信息透明化、可追溯;另一方面,私鑰可以保護隱私。
區塊鏈並非成熟技術,也非萬能目前區塊鏈技術還處於發展初期。今年年初我們派團去巴克萊 南非 的區塊鏈研究室學習,在研討會上,巴克萊非洲區塊鏈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要成為真正成熟的技術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目前,區塊鏈存在計算速度相對較慢、存儲空間小的缺陷,而且,並非所有的數據處理都需要使用區塊鏈。
區塊鏈在國外的研究、運用
我們發現,老牌金融發達國家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英國政府認為,政府參與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網路的立法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鼓勵對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研究。英國政府正在積極評估區塊鏈技術的潛力,考慮將它用於減少金融欺詐,降低成本。此外,英國政府計劃開發能夠在政府和公共機構之間使用的應用系統。
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把加密數字貨幣放在快速發展目標領域的首位,這項舉措推動了各個機構針對數字貨幣的政策研究。科技公司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方面也走在了前面。
IBM推出了「開放賬本項目」(Open Ledger Project),開發企業級的區塊鏈軟體結構,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商用,通過IBM雲計算平台的Bluemix和API基礎架構來支持外部數據的對接。IBM在區塊鏈技術方面的實踐還有很多,近期,它與 韓國 的一家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做了富有創意的試驗,取得了一些成果。
微軟利用Azure平台,為用戶提供「區塊鏈即服務」,可以使得R3以及其銀行成員加快試驗和學習進程,加速分布式台賬的開發、測試和部署。
Intel也發布了用來搭建、部署和運行分布式賬本的高效模塊化平台SawtoothLake;同時,Intel還研究為區塊鏈應用的硬體晶元創造可信任的執行環境,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隱私。
與此同時,華爾街也在積極行動。盡管創建比較晚,但是R3的核心職能是制定 銀行業 區塊鏈技術開發的行業標准,以及探索實踐用途,並建立銀行的區塊鏈聯盟。
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華爾街除了有這兩家迎合數字金融時代到來的新公司之外,大型金融機構都在研究區塊鏈技術,都在建立自己的區塊鏈概念和技術團隊。
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有了實際應用的案例。
在加拿大,區塊鏈初創公司「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Blockchain Tech Ltd )已經成功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 創業板 上市;愛沙尼亞政府將推出政府的區塊鏈醫保記錄。
國內對區塊鏈技術的關注和研究情況
區塊鏈是可選的技術。此前,中國人民銀行還召開了數字貨幣研討會。除了央行以外,去年 浙江 省、 北京 市等有關部門也表達了對區塊鏈應用研究工作的支持。
從企業角度來看, 布比區塊鏈已經應用於股權、供應鏈、積分等領域,並正在與交易所、銀行開展試驗和應用測試。布比區塊鏈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已擁有多項核心技術,開發了自有的區塊鏈服務平台。而且很多區塊鏈創新創業企業不斷涌現。
此外,一批行業聯盟正在建立起來。在金融機構方面,目前我國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對區塊鏈應用的案例仍有待破題。
2015年末美國銀行已經獲得15項關於區塊鏈的專利。我國與美國區塊鏈技術或有一年半左右的差距。
區塊鏈金融應用正在全面的進入新的階段,各種應用將會越來越深入,相關的改變也會越來越受人矚目,也將會形成一股極大的新潮流。
⑽ 中科院計算所加入金鏈盟有什麼計劃
5月16日記者15日從深圳微眾銀行獲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所」)於本月正式加入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以下簡稱「金鏈盟」)。

2017年,中科院計算所已與金鏈盟核心成員微眾銀行達成戰略合作,並已在區塊鏈底層平台架構、性能和安全等領域,及跨鏈通信方向展開研究合作。這次強強聯合,將有望突破在區塊鏈架構、通信協議、安全評測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壁壘,探索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新型應用模式。
內容來源 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