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看不上區塊鏈
『壹』 為什麼矽谷動力網路學院的好多視頻不能看
矽谷動力網路學院的好多視頻不能看是因為Flash10的插件不兼容。
1、根據屏幕右下角提示,卸載行數Flash10的插件。
2、安裝官方網站的Flash8版本的插件。使用屬性檢查器或者ActionScript將影片剪輯符號指定為點陣圖,在動畫運行的過程中節省了處理器計算矢量圖形的時間。
3、地址在右下角屏幕地方有提示爛數鏈接,如果沒有的話,你可以多點幾個教程,右下角就會出提示,或者你可以去直接找Flash8來安裝。
4、Flash8的界面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在以前的屬性面板右側增加了兩個新的選項"參數"和"濾鏡",另外在屬性面板中還增加了一個"設備"設置選項。
5、Flash8還新增了一種功能,點陣圖緩存。我們可以將任何影片剪輯符號指定為一個點陣圖,這樣一來,使用Flashplayer運行時就會獲得緩沖,從而達到提高影片播放飢帶首速度的目的。
『貳』 「網上養雞」投3萬能月賺1萬矽谷區塊雞疑似跑路 涉案金額或達百億
操盤手已成失信被執行人。
近日,有舉報者向時間 財經 反映,一款名為「矽谷區塊雞」的「區塊鏈資金盤」疑似崩盤跑路,相關App已無法登錄。大量投資者損失數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本金。據部分投資者估算,「矽谷區塊雞」及其相關資金盤整體涉案金額或高達百億元。
「矽谷區塊雞」的運營主體為遼寧浩洋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洋 科技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關馨。目前,關馨已被遼寧省葫蘆島連山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時間 財經 聯系浩洋 科技 、關馨及浩洋 科技 相關人員,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區塊鏈是一項基於密碼學的數據管理方法,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優點,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但不少人對它的理解還只停留在「高大上」的印象上。近年,部分不法分子借區塊鏈之名,運營起了可能涉及非法集資詐騙的項目。
投3萬,月賺1萬?
山東省即墨市的投資者劉冰(化名)告訴時間 財經 ,2019年7月,一位同事向他推薦了一款名為「矽谷區塊雞」的投資理財App。同事稱自己往裡面投了3萬元,一個月就賺了1萬多元。劉冰見回報率挺高,於是也加入其中。
「矽谷區塊雞」的玩法是,投資人需要按照規則在App裡面搶購虛擬的雞進行投資。每一種區塊雞都有不同的價格和收益率。價格按照平台實時公示的成交價來,收益率有7天/13%,11天/15%等。
簡單來講,比如,你購買了某款區塊雞,雞在你的賬戶里「養」滿11天,利率是每日15%。11天後,雞會被平台上別的買家以原價加收益的價格買走,買家會點對點付錢給你,這樣的利率遠高於同期市場利率。
舉報人供圖
一開始,「矽谷區塊雞」交易正常的時候,劉冰的確能拿到如平台所說的返利。到2019年8月,劉冰已經在「矽谷區塊雞」上投入了8萬多元。正當劉冰沉浸在高回報的喜悅中時,同月,平台突然宣布停盤,稱遭受了黑客攻擊,系統癱瘓。停盤之後,劉冰的本金和收益都無法取出,只能期盼著平台復盤。
不久,平台重新開放,但平台改變了規則,稱為了讓平台順利運轉,各賣家若要把自己手上的雞賣出去,必須先搶一隻同樣級別的雞,同時鼓勵投資者拉人頭進來。9月份,或是因為區塊雞泡沫太嚴重,不好賣,平台又推出了新的投資標的「區塊蛋」,但玩法跟「區塊雞」類似。
即使如此,投資者手中的雞和蛋還是越來越難賣出去。之後,平台又相繼停盤幾次。到今年1月,平台再次停盤。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連「矽谷區塊雞」App都打不開了,平台組建的各會員微信群也被解散了。1月時,相關負責人安撫稱2月3日復盤。但直到目前,都無復盤消息。
劉冰稱,從2019年8月到今年1月,為了拿回本金,他聽信平台的「蠱惑」,不停往平台上投錢。截至目前,劉冰先後在「矽谷區塊雞」上投入了20多萬元。劉冰稱,如果平台還運轉正常,自己賬面上應該已經掙了近40萬。
模仿「華登區塊狗」?
無論是從 游戲 規則,還是疑似崩盤方式等各方面來看,「矽谷區塊雞」都與近年知名的區塊鏈養成類寵物 游戲 「華登區塊狗」極為相似。
2019年9月,據紅星新聞報道,江西新餘人余田2019年7月在「華登區塊狗」上買了一隻幾百塊的虛擬小狗。第一條狗賣出去後,余田賺了些錢,他開始投入更多時間和金錢去「搶狗」「養狗」和「賣狗」。
在「華登區塊狗」App平台上,區塊寵物狗有5個品種,價格在100-15000元之間,用戶注冊認證並激活賬戶後,通過預約並匹配成功後支付押金,「領養」狗狗,等到規定的時間進行交易,獲得相應的收益。
跟「區塊雞」相比,「華登區塊狗」的收益率更高。比如名為「承登」的區塊狗,被「收養」20天,用戶每天的收益率可達到40%。
另外,用戶還可以通過線下拉人獲得收益:直推分享獎勵8%、二級3%;推薦15人,個人推廣獎勵達到3000元,可以升級為推廣大使,獲得更高獎勵。
余田前後投入了15萬元。但是從2019年8月2日開始,他買的狗,再也沒有賣出去過。當天下午,平台發布了一條公告,稱由於某些原因,導致客服工作不能正常開展,在團隊遷往馬來西亞辦公前,App將暫停所有活動,直至2019年8月16日重新開放。
2019年8月16日,平台回歸了,但是交易的方式發生變化,以前的狗不僅沒有收益,而且還是無法交易出去。後來,平台頻繁發布新規定,甚至發布信息稱,「華登區塊狗」被gogame公司全資收購,公司已經成立特別項目組負責該業務,項目名為「Let's go 」,中文名「徠式狗」。但2019年8月28日,gogame公司官網發布聲明稱,以上所有相關報道絕非屬實,屬於詐騙行為。
其實,在「華登區塊狗」之前,還曾出現過區塊貓、比特豬、幸運十二生肖等所謂的「區塊鏈養成類寵物 游戲 」。「比特豬」號稱「養豬」15天後被平台收購,有28%的收益,但於2019年7月10號崩盤。2019年8月初,「比特豬」平台被警方立案調查。
多個資金盤
關於「矽谷區塊雞」,劉冰稱,目前已經聯系不上浩洋 科技 負責人關馨等人。公開資料顯示,除了浩洋 科技 ,關馨還是葫蘆島鑫榮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葫蘆島益泰商貿商貿有限公司、遼寧眾鑫匯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鑫匯」)的實際控制人,擔任葫蘆島綠地農業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農業 科技 」)董事長及總經理,並持有該公司約20%的股份。
從2018年到目前,除了「矽谷區塊雞」,關馨等人還曾以農產品(綠地農業 科技 產品「全蛋液」)、 汽車 (眾鑫匯)等多種標的為噱頭,開設過多個類似項目。
例如,「全蛋液」稱投資3萬元,5個月可回本,3年可返還15萬。眾鑫匯向投資者宣稱可通過它4折左右買車。比如市面價8萬的車,投資者只需付款5萬首付即可,後續每月還款由眾鑫匯支付。但眾鑫匯付款幾個月之後,從去年8月開始就以資金不足為由不再還款,讓投資者自己還款。但因為眾鑫匯為車辦理了貸款,投資者實際需要還款的金額遠高於預期。如市面價8萬的車,首付加貸款,總額高達15萬。
舉報人供圖
「全蛋液」、眾鑫匯比區塊雞對發展下線的要求更高,回報也較高。劉冰稱,在山東省即墨市的該項目某負責人,僅靠從其下線那裡抽取提成,一天就有1萬左右的收入。不過,「矽谷區塊雞」今年1月停盤之後,「全蛋液」、眾鑫匯也停盤了。
時間 財經 接觸的多名投資者稱,在平台的推廣之下,自己或家人先後在區塊雞、區塊蛋、全蛋液、眾鑫匯上做了投資,加起來金額至少幾十萬。如遼寧投資者李剛(化名)告訴時間 財經 ,在眾鑫匯上,首付了5萬,加上後面的貸款17萬;後來在眾鑫匯的介紹下,買了3萬的虛擬幣;妻子和孩子投資了9萬元的全蛋液;自己最後又買了10萬元的雞和蛋。李剛稱自己因此貸了不少款,後來還賣了房子。
劉冰也表示,據其了解,因為「矽谷區塊雞」「全蛋液」、眾鑫匯等關馨等人運作的相關項目,損失百八十萬的人不在少數,金額最高的一個投資了400多萬。據部分投資者咨詢律師表示,「矽谷區塊雞」運營主體已涉嫌實施非法集資詐騙。目前,多位投資者正在積極報案。(北京時間 財經 喬治)
『叄』 Tchain:矽谷精英打造的新一代底層公鏈
Tchain是一條極具創造性的底層公鏈,它融合了多項創新技術,立志打造一條真正能夠實現去中心化商業級應用的底層公鏈。Tchain創始團隊都是行業資深人士,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可以說Tchain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明星項目。
Tchain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商業應用型的區塊鏈網路轉變。團隊成員一致看好去中心化世界的未來,為加速中心化的商業向區塊鏈轉變而不懈努力。Tchain團隊的目標是遠大的,團隊為達成這一目標,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讓投資者能夠看得清Tchain的未來,看得懂Tchain的雄心,看得見Tchain的價值。
早在7月份 ,Tchain科研基金會UBL(Universal Blockchain Ltd)便在美國成立,注冊資金1億美金。Tchain核心創始人Rory出任董事會成員。該基金會主要負責Tchain公鏈技術開發,Tchain生態資源的全球對接等工作,為項目的正式啟動做好鋪墊工作。
在8月中旬 ,Tchain團隊聘請美國Legal Counsel作為公有鏈的專程律師團隊,負責公有鏈運營工作的合規化,為後續運營:包括生態投融資、對外合作法律文件、一線交易所上幣法務文件等事宜,為Tchain在全球的生態布局保駕護航。
在9月份 ,Tchain團隊正式發布Tchain中英文白皮書,詳細的闡述了Tchain的多層側鏈,資源隔離,一鏈一場景等核心技術,獲得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多家知名媒體爭相報道。同時,創始團隊出席了多場線下交流會,與廣大粉絲分享了創建Tchain的目標,願景和動力,宣告了Tchain項目的正式啟動。
10月份 ,同時發布內測版 Wallet 0.1 和 Testnet 0.1,Testnet 0.1 支持包括主鏈+多級側鏈基礎架構在內的基本交易,同時在每周的周報中都會公布團隊詳細的開發進度,讓項目的開發進度得到監督,這也進一步提高了開發團隊的開發效率,讓項目早日落地得到保證。
11、12月 ,正式開啟全球私募早起鳥階段,推出Tchain技術宣傳片,並且推出Tchain主鏈、錢包和區塊鏈瀏覽器公開版本。在私募階段,項目方將會啟動多期空投活動,給早期粉絲免費發放糖果,後期可直接提到交易所進行交易。
2019年1月起 :陸續上線全球多家主流交易所,主網及主網礦池上線。開啟Tchain生態,成立Tchain Stars和Tchain STO子品牌,助力Tchain生態,在人人通證和企業通證發展過程中做出重要貢獻。
2019年整年 :T鏈主網首批DAPP應用、區塊鏈應用和TOKEN項目陸續上線,開啟T鏈生態價值,共同助推TCH價值的正向循環。
從Tchain的發展計劃當中可以看出Tchain團隊踏實的做事風格,我們相信憑借Tchain過硬的技術實力,豐富的市場經驗,眾多的粉絲群體,在公鏈競爭的這條賽道之上,Tchain一定能夠展翅高飛,實現讓大規模商業級應的去中心化應用跑在Tchain之上的遠大目標。
『肆』 現在去學習區塊鏈,尚矽谷學出來就業薪資怎麼樣
學習區塊鏈技術要看教學環境、方式、師資力量等。現在的很多培訓機構都會幫忙介紹企業就業,薪資20k起吧
如果不介意地區的話,建議去好一點的培訓機構,皇家尋論
『伍』 去尚矽谷學習區塊鏈,大家覺得怎麼樣
這個要看你個人對區塊鏈現在了解的程度是多少了, 學習是好的。但是如果去報課學了,你發現其實跟你了解的差不多就沒什麼必要了。 現在比較厲害的區塊鏈工程師,不都是自己琢磨的,只是個人建議。 可以自己多看看,多和有經驗的交流。 看下知乎,芥末圈。交流互動強,不單單是看 沒事多問問多學習。希望能幫到你。
『陸』 國家對區塊鏈這么重視,是不是資本力量要集結區塊鏈領域了,有哪些機構值得關注啊
玥華資本是專注於投資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
團隊無論是在金融領域還是區塊鏈領域,都有豐富的經驗和充足的資源,通過項目投資與合作的方式鏈接區塊鏈生態上的關鍵節點,推動區塊鏈行業穩健發展。
區塊鏈+金融是人民日報日前剛剛關注的議題,央視網也在前日發布了視頻:爭相布局的區塊鏈到底能做什麼,提出誰掌握了區塊鏈技術,誰就掌握了未來。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的結合並非偶然。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點。金融是基於信任的合作,區塊鏈的這些特點為創造信任奠定了基礎。在解決信用風險大、資金運用效率低、支付處理成本高等金融領域難題上,區塊鏈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堅信區塊鏈技術在未來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並為全球經濟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安全的環境。
今年,9月,玥華資本宣布戰略投資來自矽谷的區塊鏈明星項目——Tepleton。
Tepleton,是基於底層跨鏈技術的區塊鏈新金融解決方案,將賦能信託、銀行、保險、證券、租賃等前沿金融領域。Tepleton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區塊鏈新金融(FinBlockchain)概念,將其定義為「以區塊鏈底層技術為基礎的公開、可信、高效、去中心化的新金融時代。
Tepleton致力於打造區塊鏈+金融的新範式,這也是玥華資本看好Tepleton的重要原因。
Tepleton旗下的核心生態應用TANK坦克2.0已經發布。
Tepleton生態應用TANK坦克2.0發布的第一款「日日生金寶」就是這樣一款固定收益基金產品,提供數字資產增值服務和活期資產管理服務,是數字通證時代的通證管理工具,有利於推動數字通證利率市場化進程,被譽為區塊鏈「余額寶」。
作為「區塊鏈+金融」的核心落地應用,TANK 坦克傳承Tepleton「創新 共贏」的發展理念,以公開、可信、高效、去中心化為價值原則,創建區塊鏈新金融時代。
玥華資本之所以看好Tepleton的發展,不僅是在與它作為「區塊鏈+金融」的先驅者,而是自區塊鏈技術應用以來,一直專注於新金融領域的創新,精心打造創新型金融理財產品,其核心生態應用TANK坦克基金以前瞻視野把握著行業趨勢下的價值投資機遇,以優質資產店裡市場分化格局下的價值祭石,以主動管理實現資產新常態下的內涵式增長,旨在為Tepleton生態用戶及數字通證持有者提供值得信賴的資產配置服務。
關注玥華本,掌握時代脈搏,提早實現財富增長。
『柒』 《項目落地的切入點或突破口是怎麼解決的有什麼創新點》的意思求通俗易懂的解釋
幾個月前,我一直混跡於矽谷,常參觀當地的各種區塊鏈會議,看過大大小小百餘個區塊鏈項目,眼看著區塊鏈的浪潮席捲全球大地,整個矽谷區塊鏈創業活力涌動。
有一個令我印象還頗深的項目,名字就不說了, 標榜的是所謂「去中心化的廣告平台」,大概就是說,在這個平台上廣告商要花費token才能展示廣告,而用戶可以在平台上看廣告,就能賺到token。
我看到他們展台有一個app展示,當時就覺得挺困惑的,我就問他們,
「你們的APP看起來不錯呀,不過,你們說你們的應用是去中心化的,但APP背後肯定有個伺服器吧,這個伺服器是你們自己的吧?怎麼能說是中心化的呢?」
對方回答:
「對,我們的伺服器是中心化的,但我們的token是去中心化的呀!」
我震驚了,納悶了,好一會我腦子沒拐過彎來。
後來,我把這個事情當作個段子,用以抨擊當前區塊鏈行業的混亂,貴圈什麼鳥、什麼邏輯都有。
直到某一天,我自己居然承認,這個人說的話是對的!
過去幾個月,我寫了好幾篇關於「殺手級區塊鏈應用」主題的文章思考。
最開始是這篇:
其實吧,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早就存在了,只不過……
很多人一直以「殺手級區塊鏈應用」遲遲不出現來調侃這個行業,實際上,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最偉大應用怎能僅僅通過一個Dapp來體現,而它所自帶的」匿名交易「、」跨境轉賬、微支付「、「數字黃金」、」代幣化「等功能早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應用體現,已經影響這個世界了。
後來,又寫了一篇:
不要指望區塊鏈能落地了!
這篇,我想表達的是,在目前的區塊鏈環境下,所有人都在找方向、搶占概念、畫大餅,白皮書里描繪著一些遙不可及的事情,不到2020年不落地。甚至出現這樣的情況,白皮書越通俗,越沒人投,白皮書寫得越抽象晦澀,令人不明覺厲的,反而讓人更高大上,資本就往這里湧入。
這種創業環境下,你要做個區塊鏈項目,不說自己在做公鏈都不好意思。投資人也更願意投這類項目,畢竟願景要大、要有想像空間,才有更大的吹泡沫的空間。
後來這篇,我也差不多想清楚了:
從移動互聯網到區塊鏈互聯網發生了什麼...?
『捌』 矽谷互聯網創新之「死」
上一家誕生於矽谷、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公司是誰?
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硅星人腦中的搜索雷達似乎遊走了很久,最後才緩緩擠出幾家「老公司」:「Airbnb?Uber?Zoom?……」
被譽為全球創新之源的矽谷,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似乎每隔十年都會誕生出一批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的創新型公司:70-80年代的微軟、英特爾、蘋果,90年代的谷歌、亞馬遜、雅虎,20世紀初的Facebook、特斯拉,2010年前後的Airbnb、Uber等。
而如今,時間的指針已經來到2021年,按照矽谷創新的規律,此時已然應該有一些全新的、有顛覆力的公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然而,當我們談論矽谷創新時,似乎仍然只能將目光聚焦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誕生的那一批公司身上。 見諸報端最多的還是蘋果、微軟、Facebook(現在的Meta)、亞馬遜等巨頭。如Clubhouse等一些好不容易出現的新公司、新模式也總是曇花一現,難以登上世界級的創新舞台。
那麼,是誰給矽谷的創新按下了暫停鍵,又是什麼阻礙了矽谷新巨頭誕生的步伐?此次,我們試圖去啟晌找尋這背後的答案。
回看5、6年前的矽谷,一邊是初創公司的鼎盛,另一邊則是大公司攻城略地式的擴張。Uber、Airbnb、Pinterest等一批公司如日中天,爆炸性融資新聞一個接一個:Pinterest成立5年估值超116億,Airbnb成立5年估值超過250億,Uber單輪融資35億、成立5年估值破600億,Lyft半年內連融兩輪總額近20億、成立3年估值破50億……
大家都忙碌地奔波在各個公司的發布會會場和各個孵化器路演,甚至徹夜蹲守在某家公司的門口,生怕一不小心就雹旁皮錯過了明日之星或者什麼大新聞。
然而,就在那一波繁榮之後,矽谷創業氛圍源差似乎就開始冷了下來。根據Pitchbook的統計,2015 年到2017年兩年間,矽谷地區種子階段融資數量下降了約40%,季均融資筆數從2015年1500筆下降到2017年的900筆,而這樣的下降趨勢一直持續至今。 雖然2020年美國整體的風險投資規模仍創下新高,但矽谷地區的佔比卻明顯降低,2021年甚至有可能降低至20%以下。
也就是說,資金開始從矽谷逐漸流向美國的其他地區。
這種創業領域熱度下降趨勢,也從矽谷新增創業公司的數量變化中明顯顯現。
根據Silicon Valley Indicators網站對矽谷新增初創公司的統計,從2000年開始,整個矽谷地區迎來了約長達15年的創業繁盛期,每年新增創業公司的數量節節攀升,並在2012-2015年前後達到高峰。而就在此後,創業公司數量開始急劇下滑並延續至今,最近兩年新增創業公司數量更是重新回到了2000年的水平線下。
盤點近幾年發展較快、規模較大的矽谷公司,從共享單車到外賣送餐、從移動支付到短視頻直播,都是吸收來自中國等矽谷以外地區的模式,再進行本土化的轉化和復制。在Crunchbase實時更新的全球獨角獸榜單中,截至2021年11月,在榜單上的估值前20名的公司中,總部位於矽谷的只有Stripe、Instacart、Databricks、Chime這4家企業,還有3家位於美國其他城市,其餘13家則分別來自中國、印度以及歐洲。
而如果我們回看2015年,當年獨角獸榜單前10名中矽谷公司就霸佔了6名。 而這6名都是誰呢?Uber、Airbnb、Palantir、Snapchat、Pinterest、Dropbox。它們創新模式無不在此後幾年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全球各國掀起模仿Uber、Airbnb的熱潮、Snap閱後即焚席捲年輕群體,Pinterest的瀑布流生活分享開辟出全新的社交戰場……
最近幾年,再鮮有初創公司能復制Uber、Airbnb等爆發式融資和估值成長路徑,大公司的燒錢和擴張也越來越循序漸進甚至有跡可循。 從2000年到2015年,經歷了活力四射、鬥志昂揚的15年後,現在的矽谷,仿若是從一個活力四射的青年慢慢地步入了中年——更穩定,卻也少了些激情。 我們不禁想問,矽谷的創新活力究竟因何而消減?
如今當我們談論 科技 與創新時,一定繞不開的是那幾家掌握著 科技 話語權的 科技 巨頭們。
二十年來,以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微軟為代表的頭部 科技 公司,出手收購了矽谷以及整個美國地區數百家中小型創業公司。 它們都遵循了類似的模式——先收購原本業務內的公司鞏固自己的主導地位,然後長出觸角,在新領域進行收購以增加收入來源和包抄競爭對手。
近日,《華盛頓郵報》對蘋果、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四家 科技 巨頭的收購史做了一次較為全面的統計,為我們直觀地展現了近二十年來巨頭們在 科技 領域壓制性的擴張。
蘋果從1988年第一次收購至今共完成了在消費硬體主業務線上27次收購,其他業務領域96次收購。其中包括收購Siri將其開發成語音助手,收購Beats拓展出Apple Music進而與Spotify競爭,收購 健康 監測公司Gliimpse布局 健康 業務等。
亞馬遜從1998年第一次收購至今,在圖書、電子商務領域內完成了40次收購,在其他業務領域完成了71次收購。包括從2012年開始收購Peritor、ClusterK等一系列雲計算公司開啟公司第二業務增長極,在2017年以13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Whole Foods布局線下零售行業,2018年連續收購Echo、Blink、Eero等物聯網潛力企業,大舉進軍智能家居。
最近兩年,亞馬遜還將觸角伸向了媒體和 游戲 (收購米高梅、Umbra 3D、Wondery)、 健康 (收購Health Navigator)和自動駕駛領域(收購Zoox),業務幾乎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谷歌的收購史則更為龐大。 迄今為止,谷歌已經完成了原搜索、地圖、廣告業務內的81次收購,以及在其他領域187次的收購。而 在鞏固搜索引擎霸主地位之後,谷歌每一次華麗蛻變似乎都跟收購相關。
比如,為了在辦公工具領域與微軟競爭,谷歌收購了Writerly和Tonic Systems,蛻變成為了Google Docs和Google Slides,逐漸建構起了谷歌的在線辦公生態。為了搶占視頻廣告領域市場,谷歌在2007年以16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YouTube。為了給自家硬體產品保駕護航,在2011年以123億美元的高價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後,更是大肆布局人工智慧、雲計算 健康 、以及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收購了包括Deepmind、Fitbit、North等大量知名獨角獸。
社交巨頭Facebook如果單從收購數量上來看可能比不上幾位老大哥,但多次出手都是大手筆。先是2011年用10億美元收購僅有13名員工的Instagram,接著在2013年以16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WhatsApp,從而搭建起社交王國的三駕馬車,登上全球社交之王的寶座。
此後,Facebook將觸角伸向硬體與虛擬現實領域,以 2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Oculus,並開始大量收購元宇宙概念相關的中小型公司。上月,Facebook正式改名Meta,全面轉型元宇宙,試圖率先搶占虛擬時代的市場份額。
回看這些巨頭的收購史,他們大多數收購的都是擁有專利或巨大增長潛力的中小型初創企業,其中也不乏很多曾在獨角獸榜單上的「明日之星」。 在 科技 巨頭們拋出的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收購額下,很少有創業公司能抵禦住誘惑選擇拒絕。
即便是有些公司勇敢拒絕了,也很難逃脫被巨頭包抄的壓力。比如Snapchat曾經拒絕了Facebook 30億美金收購提案,但Facebook很快就推出了模仿Snapchat閱後即焚功能,還在Instagram上推出了幾乎照抄Snap的Stories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給Snap的業務拓展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此外, 科技 巨頭們的巨大體量賦予了它們無與倫比的抗風險能力,並靠著「鈔能力」挖走了大量的人才。 據統計,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矽谷地區大量中小型企業倒閉,但大型 科技 公司們的效益不降反升,體量最大的前15名 科技 公司 在2020 創收 1.35 萬億美元,在全球 GDP 中排名第 15 位。而在矽谷和舊金山的61.9萬個 科技 工作崗位,有38% 都受雇於15家最大的 科技 公司。
針對 科技 巨頭這種依靠優勢建立壁壘、阻撓創新的做法,近幾年來美國的監管機構也有所察覺並採取了行動,遏制 科技 巨頭的壟斷行為成為美國兩黨的共識。
從2019年開始,美國國會和司法部便開啟了對 科技 巨頭的反壟斷調查。2020年10月,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發布了長達450頁的《數字市場競爭狀況調查報告》,通過多方舉證展現了 科技 巨頭們對行業良性競爭和 科技 創新的阻礙。今年6月,美國國會眾議院公布了五項以草案形式存在的法案,如果最後通過的話, 科技 巨頭們的未來的收購將十分困難,並且可能面臨業務拆分。
然而,盡管正處於反壟斷的風口浪尖,巨頭們的收購步伐也絲毫沒有放緩。今年年初以來, 科技 公司在收購價值不到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的數量再次創下紀錄,比 2000 年的同期水平高出約 40%。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調查人員表示, 大型 科技 公司的連續收購是一種「吃豆人戰略」,獨立來看,每一次收購似乎都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但數百次較小收購所產生的集體效應將導致巨頭壟斷。
巨頭不斷將觸角向上下游延伸,打造生態的同時也豎起高牆,留給創業者的空間越來越小。
在 科技 巨頭壟斷的另一面,還有矽谷創業者的消減。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任何創新模式的發生,歸根結底都是人的思維創新。然而, 如今已經成為全球最富有地區的矽谷,創新力量卻伴隨著財富的增長而逐漸流失。
「車庫文化」曾被認為是矽谷精神的縮影,惠普、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等一代又一代的頂尖 科技 公司從車庫里誕生並走向世界。今天,坐落在Palo Alto安迪生大道上的惠普車庫被官方認證為「矽谷的誕生地」,吸引著萬千創業者、 科技 從業者到此朝聖。
「車庫文化」代表了創業者們在那個沒錢、沒資源、沒員工的年代,因為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在強大的內生動力驅動下去創造和創新、努力拚搏的精神。比如,當年的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用僅有的538美元自行研製並組裝了惠普第一個電子振盪器,喬布斯東拼西湊了1300美元做出了第一台蘋果電腦。
而今天的矽谷, 科技 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中位數已經超過12萬美元,公司的福利待遇足也以讓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一邊是唾手可得的財富和安逸人生,一邊是充滿不確定性、九死一生的創業場,如果是你,你會作何選擇?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如今的創業者想要在矽谷創業,顯然需要比過去有更大的勇氣和魄力。不僅要敢於拒絕高薪的誘惑,還要在巨頭的版圖之下去努力找尋生存空空間。一窮二白的車庫時代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激流涌動的資本角逐。
除此之外,矽谷節節攀升的創業成本也讓很多創業者們望而卻步。 近二十年來,矽谷 科技 的繁榮催生了巨額的財富,但同時也讓矽谷迅速成為了全世界「最貴」的地區之一。上個月Joint Venture剛結束一項對矽穀人才吸引力的調查,其中, 有71% 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矽谷的生活質量比五年前更差,有56%的人表示考慮會在未來幾年內離開矽谷。高昂的生活成本成為了主要推動因素。
對於創業者來說,員工的工資、場地租金、運營成本成為了在矽谷創業繞不開的問題。想要車庫創業,首先得有錢買得起一個車庫吧?但如今,矽谷地區的房價中位數已經來到了140萬美元,對於那些剛畢業、擁有最多創業想法的年輕創業者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即便是蘋果、亞馬遜、微軟等這樣不差錢的巨頭們,近幾年來也在矽谷飛升的運營成本下,將新增辦公室和招聘重心放在了成本更低的地區。
如今,創業者想要在矽谷的創業修羅場上生存,除了一個卓越的創業想法之外,資金、人脈成為了最重要的武器。過去靠自己單槍匹馬殺出一條血路的成功道路再難易復制,他們需要奔波在各個路演和投資人中間,讓創業這件事變得復雜了許多。
從以上種種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無論是從 科技 大環境還是創業者本身來說,矽谷的創業生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即便如此, 不可否認的是,矽谷目前還仍然是世界 科技 的中心,聚集了最多的 科技 企業、最頂尖的風投機構和最優秀的人才。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 科技 的更迭也需要時間的的沉澱。近些年來的矽谷也並非沒有優秀的創業公司出現,只是它們中的很多從大眾熟知的消費端轉向了看不見的企業端,也有很多在5G、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中提前布局,等待著技術奇點的到來。
隨著市場競爭環境逐步走向規范,我們也期待著,很快能看到下一個矽谷超級巨星的出現。
參考鏈接: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interactive/2021/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acquisitions/
2.《數字市場競爭狀況調查報告》全文:https://judiciary.house.gov/uploadedfiles/competition_in_digital_markets.pdf
註:封面圖來自於HBO《矽谷》,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請盡快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
『玖』 美劇《矽谷》中哪些內容與事實偏離較遠
Richard女朋友用空格做縮進符,但是沒有人會真的一個一個空格打——現在的編輯器都可以配置為按tab鍵自動輸入幾個空格,按退格鍵的時候也可以一起刪掉那幾個空格,所以使用起來和用tab是沒區別的。另外喜歡Vim超過Emacs的大有人在,Richard反應太過強烈。
『拾』 區塊鏈金融 是什麼哪家做的好
易趣保(EHS)臉上保險。現在區塊鏈項目太雜太亂,終於有一款由青島藍海矽谷區塊鏈產業園發行的安全性有保障的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