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犯罪問題
❶ 警方破獲全國首例利用區塊鏈合約技術開設賭場案,多少嫌疑人落網
4月15日,「鹽城建湖公安微警務」微信公號通報,近期建湖警方成功破獲全國首例利用區塊鏈合約技術開設賭場的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5名,查扣涉案虛擬幣130餘萬個,價值人民幣2600餘萬元。
據悉,該涉案賭博平台曾積累大批參賭人員,日均投注金額摺合人民幣1000餘萬元,最高峰時日活躍參賭人員達1萬餘人。此外,深圳和廈門有兩家數字貨幣交易所提供推廣引流和資金結算服務,並從中抽成累計摺合人民幣540餘萬元。
(1)區塊鏈的犯罪問題擴展閱讀
近年來,關於「區塊鏈」的詐騙案件屢見網端:
公安部網安局一周前也曾通報,2021年1月,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發行虛假數字貨幣實施詐騙的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扣押涉案電腦3台、手機11部,凍結涉案資金1000餘萬元。
因為此類詐騙打的都是「區塊鏈」的旗號,所以包裝十分高大上。比如宜賓案中,犯罪團伙在酒店等地發廣告,打出了「扶貧濟困」「一帶一路」的概念,通過虛假宣傳哄騙投資者相信,這個項目是有國家政策背書的,誘導不明就裡的投資者一頭栽進陷阱。犯罪團伙甚至在成都市某區租用了整整一層來做辦公室,可謂是大手筆了。
大搞門面看似無上限,該犯罪團伙的運營手法卻是毫無下限。他們通過線上APP交易+線下代理兩種模式推廣,其所發行的「虛假數字貨幣」的交易價格和漲跌起伏,完全由組織者自己設定修改,根本沒有落地的項目支撐。
❷ 區塊鏈安全性怎麼樣區塊鏈風險有哪些
新年伊始炒的最火熱的話題就是區塊鏈了,不過還有不少人對其的安全性及風險抱有懷疑的態度,那麼區塊鏈安全性怎麼樣?區塊鏈風險有哪些?下面我們將為大家一一作出解答,希望大家看完後能夠有所幫助。
區塊鏈安源裂全性怎麼樣?
首先,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資料庫技術。分布式技術主要指的是存儲架構。區塊鏈採取的分布式架構不僅將賬本數據存儲在每個結點上,灶纖而且每個結點都必須包含整個賬本的數據。這種徹底的分布式架構帶來的是極高的安全性,沒有人可以同時摧毀所有的結點。
其次,區塊鏈技術可通過「區塊」和「鏈」實現防篡改。區塊鏈存儲數據的單元是區塊,每個區塊生成時,都必須包含上一區塊的唯一「特徵值」(可看成是區塊的身份證),每個區塊嚴格按生成時間的順序排好隊,形成一條「鏈」。
安全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特點。但從隱私保護的角度講,區隱裂仿塊鏈強調的是公開、透明,任何結點都有權利按共識演算法進行操作,因此並不適合需要保護數據隱私的場景。
區塊鏈風險有哪些?
1、技術風險:如以太幣的推出曾經風光一時,但因其是帶智能合約的數字貨幣,由於智能合約可能存在的漏洞而帶來黑客攻擊的風險。以太幣最大的眾籌項目THEDAO被黑客攻擊損失超過6000萬美元。
2、法律風險:數字貨幣發行的合法性問題、公證確權、以及舉證的合法性問題,包括智能合約、數字票據、記賬清算、股權眾籌的合法性問題,目前在我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在法律上依然是空白。
3、犯罪風險:利用發行數字貨幣然後攜款潛逃,利用數字貨幣進行洗錢、違法賭博,利用其設計的智能合約、數字票據騙取利益,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匿名性犯罪等等,由於目前的監管空白,因而有可能產生巨大的犯罪風險。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區塊鏈安全性怎麼樣?區塊鏈風險有哪些?的全部內容。
❸ 區塊鏈游戲算不算違法平台
不違法,目前違法的主要涉及如下幾類:
1. ICO,即發行書記貨幣;
2. 數字貨幣交易,可能涉及到洗錢犯罪和集資詐騙;
3. 搭建數字貨幣平台,可能涉及非法經營
區塊鏈本身不違法,但是違規使用的話就違法。 重慶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副局長李斌說,區塊鏈作為大數據智能化領域一項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前沿技術,重慶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布局,市政府和渝中區政府共同打造區塊鏈基地,政府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加快區塊鏈產業培育及創新應用的意見》,正式啟動了區塊鏈戰略創新之地的建設。 在積極鼓勵區塊鏈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將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堅決禁止區塊鏈技術的違規違法使用。
目前,我國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持續創新,逐步在供應鏈金融、徵信、產品溯源等領域開展應用,發展空間巨大。作為一項新技術,區塊鏈要想真正實現大規模實際應用,必須加強產學研用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推動技術和應用不斷發展與成熟。 2017年以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政府、企業等各界的深度關注,區塊鏈因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吸引著投資者們紛紛加碼這一全新的技術領域。對於此前區塊鏈技術的熱炒,IT及投資界的認知已日趨理性。
拓展資料
《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第九條 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
第十三條 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服務協議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視情採取警示、限制功能、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及時消除違法違規信息內容,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八條 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第九條的規定,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法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 情節嚴重或者拒不改正的,責令暫停服務,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直至轉由相關部門依法關閉服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違反本規定第九條的規定,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置。
❹ 區塊鏈什麼情況下犯法
法律主觀:
區塊鏈屬於合法技術,但是在該技術基礎上衍生的比特幣等穗粗殲虛擬貨幣則不受到我國法律的猜沖保護。我國《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等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凳做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❺ 以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行為有哪些
「以互聯網金融名義實施金融犯罪的情況日趨嚴重。」北京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部主任、檢察官姜淑珍告訴記者,近年來,假借P2P名義搭建自融平台,通過發布虛假的債權轉讓項目為自身融資的案件逐年增多,危害愈來愈大。另外,以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也開始出現。
姜淑珍分析說,金融犯罪案件目前還存在調查取證難、法律適用爭議多等問題。如非法集資案件,取證量大、跨地區取證難,罪與非罪、個人犯罪與單位犯罪等爭議。
另外,金融法律規范對金融新業態如互聯網金融等規制相對滯後。姜淑珍舉例,如近期出現諸如「華強幣」、「五行幣」等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違法犯罪活動,央行等七部委於2017年9月4日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及時提醒公眾警惕代幣發行融資和交易的風險隱患,起到良好效果,但代幣的含義如何,具體以非法發行證券、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哪一種違法行為予以規制,尚缺乏執法規范。針對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等新業態中暴露的問題,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
內容來源 紅星新聞
❻ 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規定包括哪些
對服務提供者主體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主要包括:一是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責任。二是具備與其服務相適應的技術條件。三是制定並公開管理規則和平台公約。四是落實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制度。五是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或者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六是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和服務協議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應當依法依約採取處置措施。
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性,在給國家發展帶來機遇、給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通過與傳播領域的結合,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傳播違法有害信息,實施網路違法犯罪活動,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部分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安全責任意識不強,管理措施和技術保障能力不健全,對互聯網信息安全提出新的挑戰。
《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十條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
第二十一條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改正前應當暫停相關業務;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並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❼ 浙江紹興判決全國首例區塊鏈存證刑事案件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3日間,被告人王某某在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地,虛構「找不到老鄉、錢包丟失」等理由,以「借款」方式騙取他人財物176起,共計騙得人民幣9993元。
本案被害人眾多、分散於全國各地,且單筆犯罪數額小、數量多,如果將相關證據通過傳統的光碟形式記錄並在公、檢、法之間流轉,將可能發生光碟毀損導致的數據丟失,或光碟內數據被篡改等情況。
如何對電子證據進行有效的加密存儲,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案件辦理過程中,上虞區司法機關聯合螞蟻區塊鏈團隊,以區塊鏈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密,並通過後期hash值比對,確保證據的真實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證據的流轉和比對貫穿於偵查、公訴、審判全過程,也得到了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的一致認可。
上虞法院刑庭相關負責人介紹,「區塊鏈是一種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利用區塊鏈進行加密存證早在2018年就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確認,並已有了民商事案件的判決運用,但在刑事案件上的運用尚屬全國首例。」
此案成功判決,對於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電子數據存證和審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階段,上虞法院還將與螞蟻區塊鏈積極 探索 「IOT+區塊鏈」技術,打造可信數據採集設備,將設備計算的數據實時上鏈,保障存儲、傳輸環節的真實、安全、可靠,推動電子數據真實性向源頭延伸。
❽ 區塊鏈非法集資罪的認定
參考刑法非法集資罪規定。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❾ 區塊鏈騙局參與者如何處罰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的,由當地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改正前應當暫停相關業務,拒絕改正的罰款,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二十一條 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改正前應當暫停相關業務;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並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區塊鏈信息服務使用者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的規定,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的,由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