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world區塊鏈
A. 深入了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及演算法原理
所謂「共識機制」,是通過特殊節點的投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交易的驗證和確認;對一筆交易,如果利益不相乾的若干個節點能夠達成共識,我們就可以認為全網對此也能夠達成共識。再通俗一點來講,如果中國一名微博大V、美國一名虛擬幣玩家、一名非洲留學生和一名歐洲旅行者互不相識,但他們都一致認為你是個好人,那麼基本上就可以斷定你這人還不壞。
要想整個區塊鏈網路節點維持一份相同的數據,同時保證每個參與者的公平性,整個體系的所有參與者必須要有統一的協議,也就是我們這里要將的共識演算法。比特幣所有的節點都遵循統一的協議規范。協議規范(共識演算法)由相關的共識規則組成,這些規則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核心:工作量證明與最長鏈機制。所有規則(共識)的最終體現就是比特幣的最長鏈。共識演算法的目的就是保證比特幣不停地在最長鏈條上運轉,從而保證整個記賬系統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區塊鏈中的用戶進行交易時不需要考慮對方的信用、不需要信任對方,也無需一個可信的中介機構或中央機構,只需要依據區塊鏈協議即可實現交易。這種不需要可信第三方中介就可以順利交易的前提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即在互不了解、信任的市場環境中,參與交易的各節點出於對自身利益考慮,沒有任何違規作弊的動機、行為,因此各節點會主動自覺遵守預先設定的規則,來判斷每一筆交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並將檢驗通過的記錄寫入到區塊鏈中。各節點的利益各不相同,邏輯上將它們沒有合謀欺騙作弊的動機產生,而當網路中有的節點擁有公共信譽時,這一點尤為明顯。區塊鏈技術運用基於數學原理的共識演算法,在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網路,利用技術手段從而實現一種創新式的信用網路。
目前區款連行業內主流的共識演算法機制包含:工作量證明機制、權益證明機制、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和Pool驗證池這四大類。
工作量證明機制即對於工作量的證明,是生成要加入到區塊鏈中的一筆新的交易信息(即新區塊)時必須滿足的要求。在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構建的區塊鏈網路中,節點通過計算隨機哈希散列的數值解爭奪記賬權,求得正確的數值解以生成區塊的能力是節點算力的具體表現。工作量證明機制具有完全去中心化的優點,在以工作量證明機制為共識的區塊鏈中,節點可以自由進出。大家所熟知的比特幣網路就應用工作量證明機制來生產新的貨幣。然而,由於工作量證明機制在比特幣網路中的應用已經吸引了全球計算機大部分的算力,其他想嘗試使用該機制的區塊鏈應用很難獲得同樣規模的算力來維持自身的安全。同時,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的挖礦行為還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達成共識所需要的周期也較長,因此該機制並不適合商業應用。
2012年,化名Sunny King的網友推出了Peercoin,該加密電子貨幣採用工作量證明機制發行新幣,採用權益證明機制維護網路安全,這是權益證明機制在加密電子貨幣中的首次應用。與要求證明人執行一定量的計算工作不同,權益證明要求證明人提供一定數量加密貨幣的所有權即可。權益證明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當創造一個新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幣權」交易,交易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把一些幣發送給礦工本身。權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了尋找隨機數的速度。這種共識機制可以縮短達成共識所需的時間,但本質上仍然需要網路中的節點進行挖礦運算。因此,PoS機制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PoW機制難以應用於商業領域的問題。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是一種新的保障網路安全的共識機制。它在嘗試解決傳統的PoW機制和PoS機制問題的同時,還能通過實施科技式的民主抵消中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與董事會投票類似,該機制擁有一個內置的實時股權人投票系統,就像系統隨時都在召開一個永不散場的股東大會,所有股東都在這里投票決定公司決策。基於DPoS機制建立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依賴於一定數量的代表,而非全體用戶。在這樣的區塊鏈中,全體節點投票選舉出一定數量的節點代表,由他們來代理全體節點確認區塊、維持系統有序運行。同時,區塊鏈中的全體節點具有隨時罷免和任命代表的權力。如果必要,全體節點可以通過投票讓現任節點代表失去代表資格,重新選舉新的代表,實現實時的民主。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可以大大縮小參與驗證和記賬節點的數量,從而達到秒級的共識驗證。然而,該共識機制仍然不能完美解決區塊鏈在商業中的應用問題,因為該共識機制無法擺脫對於代幣的依賴,而在很多商業應用中並不需要代幣的存在。
Pool驗證池基於傳統的分布式一致性技術建立,並輔之以數據驗證機制,是目前區塊鏈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共識機制。
Pool驗證池不需要依賴代幣就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Pasox、Raft)基礎之上,可以實現秒級共識驗證,更適合有多方參與的多中心商業模式。不過,Pool驗證池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該共識機制能夠實現的分布式程度不如PoW機制等
這里主要講解區塊鏈工作量證明機制的一些演算法原理以及比特幣網路是如何證明自己的工作量的,希望大家能夠對共識演算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工作量證明系統的主要特徵是客戶端要做一定難度的工作來得到一個結果,驗證方則很容易通過結果來檢查客戶端是不是做了相應的工作。這種方案的一個核心特徵是不對稱性:工作對於請求方是適中中的,對於驗證方是易於驗證的。它與驗證碼不同,驗證碼是易於被人類解決而不是易於被計算機解決。
下圖所示的為工作量證明流程。
舉個例子,給個一個基本的字元創「hello,world!」,我們給出的工作量要求是,可以在這個字元創後面添加一個叫做nonce(隨機數)的整數值,對變更後(添加nonce)的字元創進行SHA-256運算,如果得到的結果(一十六進制的形式表示)以「0000」開頭的,則驗證通過。為了達到這個工作量證明的目標,需要不停地遞增nonce值,對得到的字元創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按照這個規則,需要經過4251次運算,才能找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
通過這個示例我們對工作量證明機制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有人或許認為如果工作量證明只是這樣一個過程,那是不是只要記住nonce為4521使計算能通過驗證就行了,當然不是了,這只是一個例子。
下面我們將輸入簡單的變更為」Hello,World!+整數值」,整數值取1~1000,也就是說將輸入變成一個1~1000的數組:Hello,World!1;Hello,World!2;...;Hello,World!1000。然後對數組中的每一個輸入依次進行上面的工作量證明—找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
由於哈希值偽隨機的特性,根據概率論的相關知識容易計算出,預計要進行2的16次方次數的嘗試,才能得到前導為4個0的哈希散列。而統計一下剛剛進行的1000次計算的實際結果會發現,進行計算的平均次數為66958次,十分接近2的16次方(65536)。在這個例子中,數學期望的計算次數實際就是要求的「工作量」,重復進行多次的工作量證明會是一個符合統計學規律的概率事件。
統計輸入的字元創與得到對應目標結果實際使用的計算次數如下:
對於比特幣網路中的任何節點,如果想生成一個新的區塊加入到區塊鏈中,則必須解決出比特幣網路出的這道謎題。這道題的關鍵要素是工作量證明函數、區塊及難度值。工作量證明函數是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區塊是這道題的輸入數據,難度值決定了解這道題的所需要的計算量。
比特幣網路中使用的工作量證明函數正是上文提及的SHA-256。區塊其實就是在工作量證明環節產生的。曠工通過不停地構造區塊數據,檢驗每次計算出的結果是否滿足要求的工作量,從而判斷該區塊是不是符合網路難度。區塊頭即比特幣工作量證明函數的輸入數據。
難度值是礦工們挖掘的重要參考指標,它決定了曠工需要經過多少次哈希運算才能產生一個合法的區塊。比特幣網路大約每10分鍾生成一個區塊,如果在不同的全網算力條件下,新區塊的產生基本都保持這個速度,難度值必須根據全網算力的變化進行調整。總的原則即為無論挖礦能力如何,使得網路始終保持10分鍾產生一個新區塊。
難度值的調整是在每個完整節點中獨立自動發生的。每隔2016個區塊,所有節點都會按照統一的格式自動調整難度值,這個公式是由最新產生的2016個區塊的花費時長與期望時長(按每10分鍾產生一個取款,則期望時長為20160分鍾)比較得出來的,根據實際時長一期望時長的比值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如果區塊產生的速度比10分鍾快,則增加難度值;反正,則降低難度值。用公式來表達如下:
新難度值=舊難度值*(20160分鍾/過去2016個區塊花費時長)。
工作量證明需要有一個目標值。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目標值(Target)的計算公式如下:
目標值=最大目標值/難度值,其中最大目標值為一個恆定值
目標值的大小與難度值成反比,比特幣工作量證明的達成就是礦中計算出來的區塊哈希值必須小於目標值。
我們也可以將比特幣工作量的過程簡單的理解成,通過不停變更區塊頭(即嘗試不同nonce值)並將其作為輸入,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找出一個有特定格式哈希值的過程(即要求有一定數量的前導0),而要求的前導0個數越多,難度越大。
可以把比特幣將這道工作量證明謎題的步驟大致歸納如下:
該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就是我們俗稱「挖礦」所做的主要工作。理解工作量證明機制,將為我們進一步理解比特幣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奠定基礎。
B. 區塊鏈英文
AMA——Ask Me Anything,通常指項目方或交易負責人舉辦的問答活動
AMM——Automated Market Maker,自動做市商模式
AML——Anti-Money Laundering,反洗錢
BTC——Bitcoin,比特幣
C. WSC溫商鏈商業計劃
注冊鏈接: http://vip.onwsc.com/index.php/home/user/reg/uid/900099056.html
微信聯系:whitislove2020
英文名:World』s Coin 中文名:世界幣/溫商幣/
積分英文簡稱:Wscoin
研發者: 全球溫商區塊鏈聯盟基金會
發布日期:2017 年7 月17 日
發行總量: 1.3 億
Wscoin 最初是由海外幾個溫商會長共同牽頭,後來通過「全球
溫商區塊鏈聯盟基金會」(以下簡稱「溫商聯盟」) 組建國際區塊鏈技術
開發團隊和頂級金融人士專家,與2017年5月共同研發並運營的溫商
鏈(WSCHAIN)旗下的一款全球性數字貨幣WSCOIN,翻譯中文為世
界幣,由於溫州商人在世界范圍活動廣泛,同時「WS」也是「溫商」
的簡稱,因此也有相關專家把它叫為「溫商幣」、「溫商積分」,它
是區塊鏈技術的全球化應用。隨著移動支付和數字貨幣在全國取得
的良好發展以及未來全球的數字貨幣的全球的支付發展,以其前沿
技術為切入點,Wscoin以互聯網+、眾籌、文化金融、資產對價等多
種創新展模式為輔助,開發團隊與全球溫商聯盟合全球華人商會、溫
州商會等團隊共同運營、共同打造為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虛擬數字貨
幣,作為華人為主力的全球加密貨幣領域,力爭在未來的數字貨幣
應用市場躋身到全球排名前十強!
Worlds Coin(簡寫:WSCOIN,貨幣符號:W)是一種基於「點
對點」(peer-to-peer)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也是
MIT/X11 許可下的一個開源軟體項目。WSCOIN 可以幫助用戶即時
付款給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按照央行等五部委的定義,WSCOIN 也
屬於虛擬商品的范疇。
「WSCOIN」由(WSCOIN)團隊於2017 年7 月17 日正式發布
上線,採用POW 的工作模式,每60 秒產生一個區塊,總量1.3 億
, WSCOIN 基於區塊鏈加密技術,深度改進了原演算法存在的安全性
問題,並使得區塊確認速度大幅提升,優化了交易體驗。POW采礦方
式僅需普通電腦和客戶端就能處理交易和維護網路安全,達到節能和
安全的目的。
區塊大小:1M
挖礦模式:POW
挖礦機制:CPU 挖礦
區塊速度: 60 秒
核心演算法: Scrypt 演算法POS2.0 協議使得POS 網路更高效、安全。
證明方式: Proof of Stake 權益證明
POW 難度調整: 每塊調整一次
12 個月區塊獎勵: 年利率10%獎勵
Wscoin 前期著重於解決分發公平性和豐富產品功能,通過前期
限量分發給各地區節點投資者,後期上線交易平台後,將結合全球
各地區溫商領導人、商會、及協會和全球高端會所資源,圍繞與我們
Wscoin前期戰略合作的企業和文化產業重點開發,重點應用於優質項
目股權投資與全球性項目資源價值等價交換。
(1)文化傳媒產業:當前,全球文化傳媒產業蓬勃發展,Wscoin
將重點應用於以下業務領域:互聯網、慈善、教育、養生、影視、旅
游、金融等股權項目置換。
(2)交易平台:Wscoin聯盟組織將自主共同開發交易平台以及
陸續上線全球的知名交易平台, 讓Wscoin 可以進行各項類資產交
易和相關應用增值。
(3)購物商城:打造全球世界聯盟系統商城,同時鏈接全球的
擁有Wscoin的戰略合作夥伴,聯通關聯資產,協同購物商城實現真正
的貨幣商業價值,促進Wscoin全球范圍內流通
(4)獎勵懸賞:通過Wscoin系統,一切對項目推動的用戶行為
,經過系統審核,前期我們都會給予一定的獎勵。
(WSCOIN)的必要說明
(WSCOIN)將成立基金會開發交易平台,用於為虛擬幣玩家提
供好的區塊鏈周邊的眾籌產品,包括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互聯網游戲
開發區塊鏈游戲應用等系統服務,也將開發各類企業區塊鏈應用平台和全球
溫商聯盟商城!未來將有望和全球知名的數字貨幣進行整合!
風險提示
1、投資WSCOIN 之前,認清和評估自身風險,理性投資,並合
理規避風險。
2、WSCOIN 眾籌成功之後,會擇機登陸國內外交易平台,請
持續關注「WSCOIN 官網www.onwsc.com 」。
3、盡管WSCOIN 項目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但WSCOIN
團隊仍無法保證WSCOIN 未來的市場價值。WSCOIN 的價值由市場
決定,同時也會受到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影響。WSCOIN 團隊保證將
不遺餘力確保項目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不斷銳意創新。
4、WSCOIN 旨在推動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
應用發展。
5、WSCOIN實力雄厚,WSCOIN目前已經由溫商聯盟基金會開
發完畢,對認購成功的投資人聯盟管理團隊會根據認購先後時間分
發對應數量的WSCOIN(分發時間為30天)。
注冊鏈接: http://vip.onwsc.com/index.php/home/user/reg/uid/900099056.html
D. 區塊鏈之聯盟鏈(三) 認識Fabric
Fabric 是超級賬本聯盟推出的核心區塊鏈框架,它適合在復雜的企業內和企業間搭建聯盟鏈。根據超級賬本聯盟的目標, Fabric 被建設為一個模塊化的、支持可插拔組件的基礎聯盟鏈框架。;
與以太坊系的Quorum不同,Fabric從一開始就只考慮企業間的應用。其獨有的channel概念,將企業根據業務目的不同以不同的子網連接起來, 每一個子網對應一個channel,而每個channel有自己獨立的區塊鏈。而Quorum很顯然是只有一個公網(所有企業節點都加入進去),企業與企業間的私有業務是通過Private Manager 完成的。
理解channel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將它類比為一個消息服務提供的Topic,實際上Fabic最早就是基於Kafka 的分布式消息服務來實現。
在Fabric網路中,一個企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節點加入整個聯盟鏈;一個企業可以加入1個或者多個Channel(子網); 一個節點可以加入1個或者多個channel。每個channel構成一個子網,所以Fabric 是 一種由子網組成的網路。
那麼Fabric是怎麼實現智能合約的執行和完成業務上鏈(將事務結果記錄在區塊鏈里)的呢?
與其它框架不同, Fabric 將整個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
業務背書階段 : 客戶的請求發送的背書節點,通過智能合約完成業務的計算(但不更新狀態),並完成背書;將背書結果返回個客戶端。
業務的排序階段 : 客戶端將背書結果通過Channel被發送到排序節點(orderer),在排序節點完成事務的排序,並打包到block里,最後下發給所有連接到channel的節點。
業務驗證並寫入賬本階段 : 通過Gossip 網路,所有Channel的節點都會接收到新的block,節點會驗證block中的每一個事務,確定是否有效:有效地將會跟新world state,無效的將會標志為「無效」,不會更新World state,但整個block會被完整的加入到帳本中(包括無效的事務)。
根據以上的描述,Fabric 節點實際可以分為 ,普通節點和Order節點:
Peer, 普通節點, 完成背書(包括只能合約的執行)和驗證.
orderer, 排序節點,完成排序。
加入orderer節點的Fabric網路可以被描述如下:
每一個Channel,都定義了所有屬於channel的節點,但是並不需要所有節點都連接到Orderer 節點(節點間可以通過gossip 協議通訊來傳播私有數據或事務).
在區塊鏈中,共識是區塊鏈的基礎。與公有鏈不同,聯盟鏈的共識要求所有加入賬本的事務是確定的、最終的,也就是不可以有分叉,區塊與區塊間的順序是一定的,只存在唯一條鏈。在Fabric 中,這個客觀需求正是由排序實現的,所有的事務將被提交給orderer節點獲得確定的順序,並最終打包成block進入帳本。 Fabric 從1.4.1開始支持基於Raft實現排序服務, 可以認為基於Raft實現共識。
基於RAFT的排序服務相對於早期的Kafka 具有更好的分布性,配置更加簡單,是聯盟鏈里常用的一個常用的達成共識的演算法,Quorum就 默認使用RAFT作為共識層。簡單的說,RAFT是一個leader和follower的模式, 所有加入RAFT網路的節點,任意時候都有一個leader, 只有這個leader有權決定事務的順序,並打包成Block,其它節點只能作為follower提交事務和同步block。
基於FAFT網路,每個企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節點參與到Orderer中去。在Frabric中企業間的網路連接可以變化成如下形式:
區塊鏈的使用用戶在乙太網中被稱作EOA(External of Account), EOA的載體是錢包。我們沿用這個概念,來看看Fabric是如何實現用戶和發起事務的。Fabric中EOA是一個CA中心發布的certificate(x.509),一個Certificate代表一個Identity(這與以太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以太坊中一個EOA其實是一個hash地址),EOA能夠參與的channel以及被授權的操作是有channel的MSP( Membership Service Provider)決定的(如下圖)。
註:certificate 是一種密碼學上驗證身份的通用做法; certificate包含了個人的信息,公鑰以及發布這個certificate的CA的簽名。驗證方只需要擁有這個CA的證書(包含CA的公鑰),就可以驗證這個簽名是否正確,certificate的內容是否有篡改。簡單的說,通過CA和Certificate,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可驗證的的身份和信任鏈。
如上圖,fabric中通要使用Wallet作為EOA的載體,一個Wallet中可以包含多個Identity(x.509 certificate)。 Identity 通過 CA提供的信任鏈來驗證正確性。
驗證了身份之後, Fabric 通過MSP在區塊鏈網路中解決該身份是否代表組織的成員和在組織內具有什麼角色。例如,channel首先會驗證當前用戶Identity是否是有效地身份,然後通過MSP查看其所處的企業和具有的角色,最終確定該用戶是否有權執行操作。
可以說,Fabric的訪問控制是通過MSP來完成的。在每一個需要訪問控制的地方都需要定義一個MSP。 例如,每個channel都定義一個MSP,這個MSP規定了在channel范圍內資源的訪問許可權。 MSP 是Fabric里一個晦澀難懂的概念,也是其賦予企業間安全訪問的基礎。
前文提到, Fabric 將業務處理和上網分成了三個部分, 背書,排序,驗證後加入賬本。
其中背書是Fabric執行智能合約的階段。以太坊中,智能合約是在EVM中執行的,有多種語言支持。 在Fabric,智能合約被稱為chaincode: 一個chaincode 可以理解為是智能合約的容器,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智能合約, 不用於EVM, chaincode是在 JVM 或NodeJS中執行。
客戶應用程序通過智能合約來訪問賬本,每一個可訪問的智能合約都被安裝在客戶端可以訪問的節點上,並被定義在channel里。(有隻能合約的節點被稱為背書節點,沒有隻能合約的節點被稱未提交節點,提交節點只維護賬本)
客戶應用提交一個交易請求, 請求到達背書節點, 背書節點首先會驗證客戶的簽名,確保客戶的身份有權執行本次交易,接著執行交易提及的智能合約(chaincode),並生成一個背書響應(或者叫做交易提案,tran-proposal)。這個背書響應中通常包含World state 的讀集合,寫集合, 以及節點對本次交易的簽名。這里與以太坊系聯盟鏈最主要的不同是: 背書階段只模擬交易,並不真正更新交易結果。 而真正更新交易在第三階段完成。背書節點最後將生成的背書響應fanhui給客戶端, 智能合約部分的執行就結束了。
通常一個交易的執行需要多方的簽名,所以客戶端需要將一個交易發送給多個背書節點,這些背書節點的選擇需要滿足背書策略的要求。
下圖是一個包含有客戶、背書節點,提交節點的網路示意圖。
根據Fabric官方的參考文檔,客戶交易的正果過程可使用下圖描述。
如上圖,從1到3,為背書階段,4為排序階段,4.1,4,2, 5為驗證提交階段。 參考 Frabic的節點 概念,可以了解更多在交易細節的概念。
總的來看, Fabric 更專注於企業間,通過上文,可以讓大家對Fabric的基本構成與概念有一個總的了解。 Fabric本身並不神秘,都是使用的現有的企業間的技術。要更好的了解,建議參考閱讀分布式消息系統和企業的安全基礎設施(CA相關)的支持。與以太坊系聯盟鏈實現比較, Fabric 的子網更概念對於復雜企業間應用適應更強,但是其復雜的安全考量,使得運營成本很高,另外,Fabric 使用Certificate做為用戶身份,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新的2.0里,Fabric對於此處將有所改變。
下一篇,我們將來看看Sawtooth , 由Inter 提供的區塊鏈框架。
區塊鏈之聯盟鏈(一) 認識以太坊
區塊鏈之聯盟鏈(二) 認識Quotum
區塊鏈之聯盟鏈(三) 認識Fabric
區塊鏈之聯盟鏈(四) 認識Sawtooth
E. 區塊鏈和HyperLedger Fabric(五)共享賬本
peer ledger:存儲在背書節點和記賬節點
orderer ledger:存儲在order service node
Chaincode是無狀態的。Chaincode存儲在節點上,賬本只會存儲hash值
賬本的隔離和隱私性用多通道(Multiple Channels)技術來保護
Query System Chaincode(QSCC)
背書節點需提前設定,也作為記賬節點
transaction事務處理流1.X
• client應用(向一個或多個Peer節點(背書節點))發送交易請求(對事務的背書請求);
• 背書節點模擬執行ChainCode,但並不將結果提交到本地賬本(World state,不會修改底層賬本),只是將結果(讀寫集)加密簽名返回給client應用;
• 應用收集所有背書節點的結果後,驗證背書策略是否滿足和模擬執行結果是否一致(去除不確定無效的交易,1.0未實現)將結果廣播給Orderers;
• Orderers執行共識過程,並生成Block,通過消息通道批量的將Block發布給Peer節點(記賬節點);
• 各個Peer節點驗證交易,並提交到本地賬本中.通知client端處理結果
記賬節點Committing Peer:維護賬本和狀態
合約部署都需要指定背書策略。AND,OR,OutOf
背書策略在chaincode實例化時指定
ESCC
VSCC
賬本保存Blockchain和World state(維護當前狀態,方便應用快速查詢)
Block(s):Block header(Block number,當前區塊hash,前區塊hash),Block data,Block Metadata(寫入時間,寫入人,簽名)
transactions:header(名字,version),簽名,proposal(input參數),Pesponse(執行結果前後的數據),Endorsements(背書節點返回的結果list)
World State:kv形式。維護賬本當前信息
Smart Contract:業務角度。定義組織的業務規則,創建交易,記錄到賬本,打包進chaincode。操作World state DB:get,put,delete(put和delete會增加新的記錄,block。只會刪除world state的數據,在賬本里新增記錄)
chaincode可以包含多個合約,實現打包的角度
Chaincode Lifecycle
打包(簽名,)--安裝(peer)--實例化--運行
更新--運行
一個peer可以安裝多個chaincode
System Chaincode
運行在peer上,LSCC(Lifecycle),CSCC(配置),QSCC(查詢)
Peer
Leader Peer:連接order推送新的區塊,隨機傳播其它記賬節點。選舉方式(靜態指定,動態生成)。一個分區一個leader。
Anchor Peer:(Gossip協議,降低order負擔)節點相互認識。
共識:讀寫集
網路搭建:
1.配置啟動order Service
2.配置啟動peer
3.安裝chaincode
4.創建channel
5.加入channel
6.實例化chaincode
F. 求《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4fz2mEhF_jjphAmS7DHe6g
簡介:本白皮書主要聚焦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領域。第一章闡述了區塊鏈的定義、應用模式及發展現狀等情況。第二章重點解析了金融領域的現狀痛點以及區塊鏈對金融領域的應用價值。第三章詳細梳理了區塊鏈金融領域典型應用場景,通過解析業務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及分享優秀應用案例供銀行同業及相關機構參考。第四章研究提出區塊鏈面臨的挑戰,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展望。
G. 區塊鏈能應用在哪些方面
您的問題我已看到,那麼,區塊鏈能應用在哪些方面?下面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答: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具體應用。它是在 2008 年由一個人或一群人提出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的。比特幣使用區塊鏈來對比特幣進行數字發送,而 BitCoin 的名稱是比特幣,而不需要第三方中間人的干涉。
但比特幣並不是區塊鏈的唯一應用,如下:
1.金融領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能夠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直接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2.物聯網和物流領域: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
3.公共服務領域:區塊鏈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域都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可以用區塊鏈來改造。
4.數字版權領域: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
5.保險領域:在保險理賠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通過智能合約的應用,既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准,只要觸發理賠條件,實現保單自動理賠。
6.公益領域: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鏈上,並且有條件地進行透明公開公示,方便社會監督。
以上僅供您參考,還望您能採納,謝謝!
H. MeWorld數字貨幣是什麼軟體
不是很正常嗎?小軟體嗎,當然不太靠譜。你就像這個網路知道,他一開始一塊錢能提現現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也改到了30。所以說軟體的運營商都有改動的權利。所以說你要麼等,要麼就把它當做一個騙子的軟體。反正怎麼說呢,也不太現實。你要想掙錢的話,就找一些大的軟體,這樣比較靠譜一點。祝你節日快樂,祝你好運連連,祝你孤獨終老,祝你長命百歲,祝你幸福快樂
I. 1.4億用戶的Maps.me進入加密世界,區塊鏈的應用落實在哪
一款應用app究竟能具備多少功能呢?如果有一款app可以結合高德地圖+大眾點評+攜程的功能,甚至還會融入支付寶的功能,你會如何看待和使用這樣的app呢?
這個想法不是異想天開,知名出行應用Maps.me已經完成了5000萬美金的種子輪融資,並且加密風頭Genesis Trading 與 CMS 等機構參投。這不僅是金融和出行的結合,更是一種新的支付和生活方式的結合。
這也是區塊鏈最直接的應用,通過嫁接在app之中的某個功能模塊,讓用戶了解、熟悉、甚至開始操作,並且獲得收益。通過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和渠道,為用戶了解加密世界、區塊鏈打開了一扇大門。除了應用在金融上之外,其實區塊鏈的產業應用也非常多,因為區塊鏈本身的特性就標志著它可以進行溯源、唯一、去中心化,所以可以藉助這些特點,結合app的實際操作做更多的深入研發。而金融,只是它最本質也是最好理解的一面。
J. 未來勞動環境中什麼技術將解決互聯網信任與價值的可靠傳遞難題
未來勞動環境中區塊鏈技術將解決互聯網信任與價值的可靠傳遞難題。
互聯網: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定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
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WorldWideWeb),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單獨提起互聯網,一般都是互聯網或接入其中的某網路,有時將其簡稱為網或網路(theNet)可以通訊、社交、網上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