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區塊鏈知識 » 區塊鏈與光纖感測

區塊鏈與光纖感測

發布時間: 2023-06-02 00:43:57

⑴ 元宇宙核心技術有哪些

一、元宇宙的6大核心技術
分類:
(1)基建:物聯網技術、網路通信及算力技術、數字孿生技術
(2)底層: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
(3)前端:交互技術(全息影象技術、腦機交互技術、感測技術)
1、區塊鏈技術
對於元宇宙,區塊鏈技術極其重要,是元宇宙的重要底層技術,元宇宙的最基礎保障,同樣一個文件很難區分誰是復製品,區塊鏈技術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點利用防賞改和可追溯性使得區塊鏈天生具備了「防復制」的特點,區塊鏈還為元宇宙帶來去中心化的支撐,為元宇宙提供數據去中心化、存儲-計算-網路傳輸去中心化、規則公開、資產等支持。
2、交互技術
交互技術為元宇宙提供了沉浸式虛擬現實驗階梯,例知VR、AF、MR全息影象技術、腦機交互技術及感測技術等。在這個世界裡,內容可以由用戶自己輸入,帶來了無限可能。
3、網路通信及算力技術(5G\6G、雲計算、邊緣計算)
元宇宙的續用會產生巨大的數據吞吐,為了同時滿足高吞吐和低延時的要求,就必須使用高性能通信技術。「5G」具有「高網速、低延遲、高可靠、低功率、海量連接」等特性。「5G」時代的到來,將提供元宇宙的通訊技術支撐。此外,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元宇宙,若想實現沉浸式、低延遲、高解析度等功能,提供用戶易於訪問、零宕機的良好的用戶體驗,離不開現實世界中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包括計算能力、3D視覺效果、虛擬現實技術、互聯網連接和其他技術支撐,雲計算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元宇宙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計算和存儲,需要大量的數據交互。真實世界的計算、存儲能力直接決定了元宇宙的規模和完整性。
4、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IT行業又叫:泛互聯,意指物物相連,萬物萬聯。由此,「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感官是真實世界與虛擬「元宇宙」的鏈接,是元宇宙升沉浸感體驗的關鍵所在。物聯網的首要條件是設備能夠接入互聯網實現信息的交互,無線模組是實現設備聯網的關鍵環節。
5、數字孿生技術(游戲引擎、3D建模、實時渲染)
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感測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模擬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數字孿生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概念,可以被視為一個或多個重要的、彼此依賴的裝備系統的數字映射系統。
6、人工智慧技術
人工智慧技術是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智能的原理、製造類似於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元宇宙中主要用到其中的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音學習、自然語音處理、智能語音等技術支撐。
(1)區塊鏈與光纖感測擴展閱讀:搭建元宇宙,目前有哪些技術難題有待突破?
1、新型顯示技術
沉浸式的體驗必然要求沉浸式的顯示技術,目前在AR/VR顯示領域,無論是顯示器件還是圖像處理與渲染演算法,尚不能完全滿足元宇宙應用的技術指標要求。市面上主流的AR/VR顯示器件(主要是光學波導片)大多存在著重量大,功耗大,解析度差,色偏嚴重,常伴有眩暈感等問題,要獲得一款又輕又好的顯示模組,需要材料學與光學的重大突破。
2、算力約束
從計算架構角度看,元宇宙必然是一種「雲-邊-端」協同的模式。然而,目前無論是雲端還是終端,主流晶元的算力儲備遠遠滿足不了元宇宙應用的要求。特別是端側算力瓶頸巨大,這是因為端側不僅承擔了部分智能感知演算法,且更重要的是承擔了最核心的虛實融合的真實感圖像渲染演算法,這類演算法算力要求巨大且要求超低功耗,目前主流的端側計算晶元均不滿足如此嚴苛的技術指標。
3、低時延通訊
元宇宙的核心在於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交互,這些交互了產生天量的實時數據通訊需求。目前5G技術是否能夠完全滿足如此高帶寬、高並發的實時通訊,依然是一個未知數,也許我們要等到6G甚至7G時代的到來才能圓滿解決這些問題。
4、新型感測器技術
元宇宙應用對於用戶態勢感知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對於用戶全維度的信息感知(例如外觀、位置、姿態、運動、各種生命體征、甚至心情、意圖等)需要輕便而高可靠的全系列新型可穿戴感測器。
元宇宙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可能,大眾可以准備擁抱它所帶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期待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精彩。
而對於相關的企業與投資機構,筆者在這里想說的是,與其熱衷於概念炒作,不如沉下心來積極投入到元宇宙相關支撐技術的研發投入中來。畢竟,如果能突破晶元、顯示器件、感測器、計算架構等「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未來才真正無可限量。

⑵ 專訪TDC創始人婁勝利:未來交通的建設者

5.24-5.25日,IFIC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峰會在海南三亞隆重召開。本次峰會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指導,人民日報數字傳播、FINWEX等主辦,六維量子、ANTTOKEN聯合主辦。

交通+區塊鏈項目TDC創始人婁勝利受邀出席,並參與主題為「未來可預見的區塊鏈行業變化」的圓桌論壇,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目前中美貿易戰可能對行業帶來的影響做了精彩發言。

他認為經濟和技術的發展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波浪理論,中美貿易戰既是我們這一代的挑戰,也是另一種幸運——因為我們又站在了歷史發展的制高點。在這種背景下,推動各類技術服務、賦能於實體經濟,才能迎來快速發展。

會後,婁勝利先生接受了IFIC現場采訪,分享了TDC 交通大數據推動未來交通落地的建設者角色。

1. 剛才的圓桌會議上您提到在開始TDC這個項目之前是在山東高速集團工作,負責整個山東高速的養護維修。您能再詳細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的專業背景和行業經歷么?

我是2000年步入大學,本科學的交通工程,對物流管理也有所涉獵。大學那會兒一直是學生班主任,需要負責學生專業的引導,當學生的導師。所以在和他們談專業的時候,要先建立自己的專業信息。因為在2000年以前,以及2000到2010年這十來年,整個高速公路建設如火如荼,我們就會反過來想,那麼高速公路建完了,甚麼專業最吃香,那肯定是圍繞著高速公路所建立起來的安全和信息化所針對的方向,所以說基建會逐漸進入夕陽產業,然後又上了軟體工程的研究生,針對交通安全的信息化來進行行業的瞭解。

畢業之後到山東高速集團工作,負責高速建設、運營和養護工作,在山東高速工作了12年。11年時開始擔任山東高速駐京辦主任,當時和交通部的部委們接觸比較多;同時還擔任公路綠色、智能養護技術協同創新平台副秘書長,這個平台是中交一公院發起的,和超過20個省省份的交通廳和公路運營單位合作,負責給省屬交通廳做創新的項目。2016年正式辭職創業,開始做公路信息化這類的項目。現在TDC這個項目,把物流、交通安全、計算機信息都融合在了一塊,也算是我個人資源的一個最大化運用吧。

2. 根據您剛才的一個分享,我們大概瞭解到TDC這個項目是交通+區塊鏈的模式。結合您的專業背景,又是甚麼契機讓您進入到區塊鏈行業呢?

從小的層面說,我經歷過車禍,這使得我對道路環境造成的交通安全問題深有體會。從那之後我一直在關注這個領域。如果說我出門我就能知道,未來的路況是甚麼樣的,哪裡有危險,對面會過來一個甚麼樣的車,這些信息能掌握在我手裡,我就可以很好的去控制風險。

從大的層面說,目前社會上,交通行業是資本非常關注的一個行業,今天也有很多嘉賓在講無人駕駛,在講未來交通。經過這么多年,公路行業在大量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下,我們的路網基本形成。現在交通行業的主要矛盾也在發生變化,由原來的走不了、走不快、貨物運不出,轉變到現在怎樣走得好、走得安全、貨物運得暢通。對於公路來說,如此大的路網都形成了,怎樣才能用更好的手段來解決我們交通行業走得好、走得安全、貨物運暢的矛盾?實際上,交通是由人、車、路、環境四個因素組成的,作為目前的社會技術的發展來說,我們的車已經很智能了,而且我們的人也很聰明。但如果路滿足不了交通需求,保證不了通行安全的話,那麼交通也無從談起。

TDC這個項目所做的就是站在路上,站在公路運營方的角度來看,怎麼樣讓路變得聰明起來?為甚麼這么說?因為目前我們的路它是既聾又啞的,首先他是個聾子,甚麼的車要經過我這條路,我不知道。它還是一個啞巴。路況問題比如說她路上有坑,橋要塌了,路上結冰了,路上有易撒物這些問題路本身知道,但是它說不出來。

而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大挑戰就是龐大的數據採集量和採集工作量,在對區塊鏈技術初步瞭解之後,我們發現區塊鏈這種方式,從技術層面,能利用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有效解決數據安全和共享的問題;從經濟層面,能建立交通安全數據採集和應用的生態體系,鏈接B端和C端的數據交互,獎勵機制促進了數據採集、轉換和應用,提高全民採集共享交通安全數據的積極性,剛好可以快速簡便的幫助我們採集交通實時大數據、交通狀態,把數據服務於我們這個行業,解決現在交通行業的主要矛盾。

3. 好的感謝婁總,您剛才提到TDC旨在解決現在交通行業的主要矛盾,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TDC這個項目具體是怎麼運行來解決這些矛盾的呢?

好的。TDC項目核心是採集實時交通數據並反饋,實現車路協同。

第一個點是通過分布式計算這項技術來提高交通數據採集的效率,降低數據採集的成本。我們目前正在推進行車數據採集儀器的研發,這個儀器核心是人工智慧晶元,通過卷積神經網路演算法識別多種類別的交通數據,經過數據清洗後,可用數據上傳需求帶寬要求將大幅降低。

第二個點是分布式存儲,上傳後的數據按照調用頻率,存儲在不同伺服器中,降低大數據量對伺服器硬碟的壓力。同時根據實時數據類型進行加密,分為鏈上ID,分布式加密存儲來對TDC進行賦能。

第三個點是經濟激勵,整體而言,交通數據體量龐大,利用率低下,更別說實時數據應用了。傳統交通數據需求方獲取數據耗時長,投入大;以高德為例,他比網路要多採集車,但是它最快是三個月才能採集一遍道路的清路實景數據。而道路通行方,例如客貨運輸相關企業,在TDC項目經濟模型中通過上傳有效行車數據能獲得相應獎勵, 降低自身出行成本,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對交通數據需求方而言,數據來源將不僅限於自身數據採集設施,這樣一來降低了採集成本,提高了採集效率。

4. 聽起來TDC這個項目落地場景已經非常明確了。在您看來,這個項目能推進的信心從何而來呢?

目前的話,我們交通數據研究合作成員單位包括交通運輸部大數據中心、路網監測中心、山東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東南大學;項目核心團隊由山東大學教授、博導包方勛教授指導,多名經驗豐富、高水平的視頻演算法工程師、交通工程專家組成;我們是華為1+N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針對這個項目,雙方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技術層面,我們和地平線這家優秀的國產晶元公司正在合作,目前正在利用大量數據訓練TDC的人工智慧晶元,預計TDC初代數據採集「礦機」能順利在9月面世。

5. 瞭解,那您對TDC這個項目,乃至整個交通行業的未來有甚麼樣的展望可以分享一下么?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數在全球排第一,而中國高速公路的效率卻並不是很高,中國在基礎設施的投資上跑在了世界的前沿。所以我們考慮的是車和路未來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麼樣的,僅僅是路歸路、車歸車?還是可以把路和車通過某種技術連接起來,讓車與路處於同一個系統當中、更加融合,從而讓車的駕駛能夠更安全,路的通行更有效率?

甚麼是車路協同?車路協同是基於無線通信、感測探測等技術進行車路信息獲取,並通過車車、車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實現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智能協同與配合,達到優化利用系統資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堵的目標。車路協同的技術內涵有三點,一是強調人-車-路系統協同,二是強調區域大規模聯網聯控,三是強調利用多模式交通網路與信息交互。這項技術是信息技術與汽車和交通兩大行業相融合的結果,TDC將踐行未來交通建設者角色,通過實時交通大數據持續為交通行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整個交通運輸行業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化程度必將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得到極大的提升。

後記:隨著更多區塊鏈技術在日常生活場景中落地,整個區塊鏈行業將迎來更為良性的發展。浪潮退去,深耕行業的人們,絕不會裸泳。

⑶ 元宇宙概念大火誕生一批崗位是什麼

列舉如下:

1、VR/AR

被稱為「元宇宙」的入口,人才需求量位居全球第二。根據目前普遍的觀點,元宇宙有六大特徵:沉浸感、社交性、開放性、永續性、豐富的內容生產、完整的經濟系統。而這六個特徵,如果歸結為一點,就是「高度擬真」。

在此背景下,將催生了不少VR就業崗位,例如VR全景拍攝、VR應用設計、3D建模師。特別在元宇宙時代,對於3D建模的技術要求會更高,除了傳統的美宣、原畫、游戲、影視動畫、手辦等行業之外,3D建模師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虛擬人。

2、區塊鏈

為虛擬世界創造信任,復合型人才面臨供不應求。區塊鏈是一個開放的、抗審查的資料庫模型,由加密和去中心化保護。區塊鏈以塊的形式將信息記錄在一個共享的分類帳上,並在參與網路的所有系統上存儲該分類帳的同步副本,從而確保其不可變性。

3、人工智慧

連接虛擬與現實,相關人才成為元宇宙落地的關鍵。人工智慧技術能為元宇宙的大量場景提供技術支撐。眾所周知,數據、演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慧三大核心要素,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石和基礎,演算法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力,算力則是實現人工智慧技術的一個重要保障。

奔向「元宇宙」前,就必須打造出實現虛實結合的基礎設施,顯然,人工智慧就是那把連接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鑰匙」。

人工智慧技術在元宇宙中還需要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元宇宙可以說是多元宇宙,既可以是二次元中的漫畫,也可以某一款游戲,所以在這個世界中註定會有一些類似工作人員的角色,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工智慧去發力,例如需要能夠無障礙和人類自由交流的機器人。

4、數字孿生

復制一個虛擬世界,人才培養難度高。簡單來說,就是將物理世界中的事物數字化,產生一個與它對應的數字實體。數字孿生技術的發展可以加快元宇宙的到來,因為數字孿生技術最強大的能力在於推演,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字場景,然後通過程序來進行相應的推演,可以避免許多失敗的可能。

產業帶動就業,近些年來,隨著社會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市場對於物聯網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一直呈現上漲的趨勢。據了解,這一專業除了要學習計算機知識,還要掌握通信技術、現代感測器技術、無線網路感測等,也會涉及到軟體開發,屬於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因此人才培養難度較高。

5、半導體設計製造

元宇宙的基建,人才短缺將是未來10年新常態。元宇宙世界的基建通信技術主要指5G的全面普及,因為元宇宙是一個數字構成的世界,對於網路的要求的比較高,如果沒有一個穩定高速的網路,那麼用戶進入其中可能連行走都是一個問題,更別談交友以及探索。

可以說,通信技術是元宇宙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而元宇宙一旦進入「基建時代」,晶元行業將有望率先受益。實際上,半導體產業人才荒在2021年就開始全面浮現,有專家甚至指出,半導體人才短缺是未來10年的常態。

⑷ 計算機虛擬現實升本後是什麼

一、雲計算
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進行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1.雲計算中,基本的服務類型包括: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
2.雲計算的分類: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
二、大數據
1、維基網路對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指的是如何從規模大到無法通過傳統技術進行處理的海量數據中提取有效信息並進行分析的技術領域。

2、網路對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3、大數據的4V特徵:規模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樣性(Variety)、價值性(Value)。

4、大數據的四個基本特徵:數據體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處理速度快和價值密度低。

5、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是大數據時代出現的數據基礎。
三、物聯網
1.物聯網(IOT)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使用RFID感測器、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採集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2.物聯網的核心仍然是互聯網,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
3.物聯網包括了多種不同的通信模式,如物與人通信、物與物通信,機對機通信(M2M)等。
4.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分為四層:感知層、網路層、服務管理層和應用層。
四、區塊鏈
1、區域鏈是一種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和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技術。
2、區塊鏈包括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

3、區塊鏈的概念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比特幣面世,成為區域鏈應用的第一個「結晶」。從比特幣開始,區塊鏈經歷了可編程貨幣、可編程金融和可編程社會三大應用時代。

4、區塊鏈的特點:
(1)去中心化
(2)不可篡改性
(3)可追溯性
(4)去信任
(5)匿名性

(6)開放共識性
五、虛擬現實
1、虛擬現實(VR)是一種利用計算機模擬產生一個虛擬三維世界,為用戶提供有關於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的模擬,使用戶可以即時感知虛擬世界並與之交互。
2、虛擬現實技術是以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和多感知性為基本特徵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
3、增強現實(AR)技術是一種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的技術,它廣泛運用多媒體、三維建模、實時跟蹤及注冊、智能交互、感測等多種技術手段,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樂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模擬後,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兩種信息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
4、從計算機系統的角度,一個典型的虛擬現實系統主要由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VR軟體和資料庫等部分組成。其中常用的交互設備有用於手勢輸入的數據手套、用於語音交互的三維聲音系統和用於立體視覺輸出的頭盔顯示等。

⑸ 未來大數據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哪些

大數據不僅意味著海量、多樣、迅捷的數據處理,更是一種顛覆的思維方式、一項智能的基礎設施、一場創新的技術變革。
大數據不僅意味著海量、多樣、物聯網、智慧城市、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區塊鏈技術、語音識別、人工智慧、數字匯流是大數據未來應用的七大發展方向。
趨勢一:物聯網
物聯網:把所有物品通過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即物物相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
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
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趨勢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這項趨勢的成敗取決於數據量跟數據是否足夠,這有賴於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的合作;此外,發展中的5G網路是全世界通用的規格,如果產品被一個智慧城市採用,將可以應用在全世界的智慧城市。
趨勢三: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
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模擬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互動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模擬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這兩個技術最近開始降價跟提升質量,走向大眾市場。VR應用一開始以電玩為主,現在的應用卻超越電玩,可以用來教學,靠著VR設備,把家裡的插頭電線完成配線,就像有水電技師在教學一樣。
趨勢四: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區塊鏈技術是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資料庫,你可以把資料庫看成是就是一個大賬本。區塊鏈有很多不同應用方式,美國幾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嘗試如何應用,最常見的應用是比特幣跟其他加密貨幣的交易。
趨勢五:語音識別技術
人們預計,未來10年內,語音識別技術將進入工業、家電、通信、汽車電子、醫療、家庭服務、消費電子產品等各個領域。很多專家都認為語音識別技術是2000年至2010年間,信息技術領域十大重要的科技發展技術之一。語音識別技術所涉及的領域包括:信號處理、模式識別、概率論和資訊理論、發聲機理和聽覺機理、人工智慧等。這項產業有個很大優點,就是發展技術的公司都打算把這項技術商品化。像是google、Amazon跟蘋果的語音識別技術都可透過授權,使用在其他業者的硬體服務上。
趨勢六:人工智慧(AI)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需要被教育,匯入很多信息才能進化,進而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AI影響幅度很大,例如媒體業,現在計算機跟機器人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而且1小時產出好幾百篇,成本也低。
AI對經濟發展會產生劇烈影響,很多知識產業跟白領工作也可能被機器人取代。但他對於AI的態度很正面,這會讓生活更好,例如自駕車絕對比人駕車更安全。
趨勢七:數字匯流
大約從1995年左右,就陸續有人在討論所謂「數位匯流」,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之下,我們還是會需要很不一樣的數位裝置—光是螢幕大小就有好多種選項,音響效果、攝影機,都需要不同的配套。
所以數位比較像是「iCloud」,也就是說所有的裝置會存取同一個遠端資料庫,讓你的數位生活可以完全同步,隨時、無縫的切換使用情境。
但除了「載具」的匯流,我們更應關心的是另一個數位匯流,一個網路商業模式的匯流,或者更明確的說,數字匯流就是「內容」與「電子商務」的匯流。

熱點內容
區塊鏈接數字貨幣是什麼 發布:2025-09-11 10:12:31 瀏覽:813
幣圈情報監控2020年12月26 發布:2025-09-11 10:04:57 瀏覽:640
去疾控中心會被感染嗎 發布:2025-09-11 10:04:21 瀏覽:878
以太坊智能合約運行 發布:2025-09-11 09:29:46 瀏覽:153
tp幣圈怎麼領取空投 發布:2025-09-11 09:19:46 瀏覽:446
幣圈賺小錢 發布:2025-09-11 09:19:37 瀏覽:912
虛擬數字貨幣礦機騙人 發布:2025-09-11 09:06:39 瀏覽:978
比特幣挖礦項目備案發改委 發布:2025-09-11 08:44:41 瀏覽:99
DOGE還能入手么 發布:2025-09-11 08:32:54 瀏覽:693
中心醫院去眼袋多少錢 發布:2025-09-11 08:10:34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