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私匙能玩區塊鏈嗎
⑴ 區塊鏈私鑰、公鑰和地址是什麼關系
區塊鏈私鑰,公鑰和地址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私鑰生成公鑰,公鑰轉化成為地址。所以私鑰是最重要的。這三者之間是不可逆的,地址不能生成公鑰,公鑰也不能轉化成為私鑰。
再次是區塊鏈地址,它通常是由26至35個字元的字母和數字字元串組成,區塊鏈地址主要來源於公鑰,區塊鏈地址相當於我們平時使用的銀行卡卡號,是可以公開給任何人的,沒有安全限制,主要作用就是用於接收和發送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
區塊鏈技術現在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但因其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不可篡改等特性,今後的生活工作中可能會產生殺手級別的落地應用而備受各國重視。本文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⑵ 【貓說】打開比特幣錢包的兩把鑰匙:私鑰、公鑰
如果不了解區塊鏈,不知道公鑰、私鑰這些最基本的概念,擁有錢包對幣圈新人來講,就好像拿手指頭去捅鱷魚的腦袋,風險極高。此文謹獻給幣圈新朋友,幫助大家梳理比特幣錢包的基本常識。
區塊鏈觀察網在 《區塊鏈是什麼》 一文中提到過,在區塊鏈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兩把獨一無二的虛擬鑰匙:公鑰和私鑰。
「公鑰」,可以簡單理解為銀行卡,這是可以發給交易對方看的,銀行卡號則相當於比特幣轉賬中要用到的「地址」。
講得專業一點,公鑰就是一個65位元組的字元串,多長呢?130個字母和數字堆在一起。公鑰太長的話,第一交易起來忒麻煩,第二幹嘛非得暴露公鑰的真實內容呢,這就好像把自己的銀行卡拿出來到處給人看。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地址,就是經過摘要演算法生成的、更短一點的公鑰。
對方知道你的地址才能給你打錢;而且,任何人有了你的地址,都能在Blockchain.info官網查詢這個錢包地址交易了多少次(No. Transactions),收過多少個比特幣(Total Received),以及錢包里還剩下多少個比特幣(Final Balance),如下圖:
「私鑰」,就像打死不能告訴別人的銀行卡密碼。它是一串256位的隨機數。因為讓非IT用戶去記住這個滿屏0 和 1的二進制私鑰是特別不人道的事兒,所以對這一大串私鑰進行了處理,最後私鑰就以5 / K / L 開頭的字元串呈現在我們面前。
公鑰、私鑰、地址之間的關系是:
1)私鑰 → 公鑰 → 地址
私鑰生成唯一對應的公鑰,公鑰再生成唯一對應的地址;
2)私鑰加密,公鑰解密
也就是說,A使用私鑰對交易信息進行加密(數字簽名),B則使用A的公鑰對這個數字簽名進行解密。
其中,私鑰是極度私密的東西。如果你把私鑰發給別人,現在就開始寫一部長篇小說吧,名字都幫你想好了,就叫《永別了,比特幣》。
如果是李笑來老師(網傳擁有數十萬個BTC)這類幣圈大佬,強烈建議使用冷錢包(離線錢包),分開儲存;電視里的富豪在銀行有自己的保險箱,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參考。
當時,上述方法是安全系數最高的做法。但作為韭菜接班人,暫且假設我們最初只用閑置資金、持有少量的比特幣,比如,小於5個。那麼,動輒上千成本、操作復雜的冷錢包就有點殺雞用牛刀了;因此,區塊鏈觀察網把選擇范圍限定在交易所和輕錢包2項:
在交易平台上買了(極少量)比特幣,可以先不提出來,繼續存在交易所。這種方式最適合幣圈新手。在沒有深入了解每種加密貨幣背後的故事之前,鮮嫩的我們總是充滿了好奇,而放在交易所的比特幣,可以直接進行幣幣交易,交易簡單快捷,不用經數字錢包導來導去;另一方面,平台上幣種齊全,可以滿足我們的嘗鮮心理,方便隨時小試牛刀。
而且像火幣、幣安(已被牆)這些大型交易所,不僅安全等級比某些專為收割韭菜而生的小平台高很多,而且操作簡單,很快就能上手,只需保管好自己的賬號、密碼就行了(再安全一級的話,開啟谷歌二次驗證),其他的就交給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交易所上的資產並不完全屬於自己,更確切地說是借給平台的,我們在資產那一欄看到的數字,相當於平台向我們借錢而打的白條。此外,交易平台本身不是去中心化的,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用戶的賬號密碼有可能被黑客拿到。
輕錢包是相對於「全節點」錢包來說的。
全節點錢包,比如 Bitcoin-Core(核心錢包),運行時需要同步所有區塊鏈數據,佔用相當大內存空間(目前至少50GB以上),完全去中心化;
輕錢包雖然也依賴比特幣網路上其他全節點,但其僅僅同步跟自己有關的交易數據,基本實現去中心化的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體驗。
根據不同的設備類型,我們把輕錢包分為:
1)PC錢包:適用於電腦桌面操作系統(如Windows/MacOS/Linus);
2)手機錢包:適用於安卓、iOS智能手機,比如比太錢包(以太也有PC端);
3)網頁錢包:通過瀏覽器訪問,比如上文提過的blockchain網頁版。
輕錢包操作比較簡單,一般是免費獲取。申請錢包的時候,系統會生成一個私鑰。准備敲黑板!
1)不要截圖、拍照存在手機里;
2)不要把私鑰信息發給任何人;
3)最好手寫(幾份)抄下,藏在你覺得最安全的地方。
總之一句話,誰掌握了錢包的私鑰,誰就擁有錢包的絕對控制權。私鑰只要掌握在你的手裡,比特幣就絕不會丟。
最後多說幾句,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需要做的並不多:
1)走點心,不要把手機弄丟了,畢竟丟了對手機里的比特幣錢包有風險;
2)不要手癢刪掉設備上的錢包應用,除非你決定再也不用這個錢包了,否則後期很麻煩;
3)設置復雜的密碼(原因見第1點),並用心去記牢,這是私鑰弄丟以後留的一手。
對於記不住密碼,又懶得科學備份私鑰的朋友,咱還是把錢存在銀行里吧。
⑶ 擁有私匙,擁有全世界
相信在今早關注區塊鏈的人,都看到了金馬兄的這篇文章,這不是故事,而是一次真實的事實[關於EOS的映射問題]。
於是,我在我的朋友圈做了個測試,如下:
問你一個問題:區塊鏈資產當中什麼最重要?
一,密碼
二,錢包地址
三,PIN碼
四,私匙
結果測試令我十分驚奇。
選一,選二,選三,選四的竟然全有,最主要的還有很多朋友是進區塊鏈投資了兩三個月以上的,而且選一的佔多。
這是一個多麼危險的信號啊。
是的,正確的答案是選四。
私匙所起到的作用是最最最大的。由於它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的,所以,你所擁有的私匙除了你自己,誰也無法轉移你的資產。
它是干什麼的?
在你忘記了登錄密碼,它的價值體現的淋漓盡致,在你不小心卸載了相應的錢包app,也能救你於水火,在你更換了手機或丟失,它仍然幫你找到你的珍貴資產。
它是哪來的?
當我們注冊錢包app的時候,都會提醒我們備份私匙,要麼它是一堆數字,或者是一些字母,在或者是一些單詞,無論順序,大小寫,都絕對不能更改。特別重要。
它怎麼保管?
不建議用任何軟體截圖,無論保存QQ,微信,各種雲存儲,還是筆記本,或是電腦中,都是不太安全的,因為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始終由人來管理,由於資產巨大,難免會出意外。
因此我建議用手分別抄寫在三張紙上,然後分別保存在三個你認為最安全且保險的地方,比如銀行專櫃。等等
因此,我的意見是,如果你想進入爆發期的區塊鏈世界,首先是要搞懂錢包是什麼,如何注冊,如何保存私匙,而不是跟風式的胡亂投資項目。
只有你對自己負責了,財富在關鍵的時刻才會對你負責,不要偷懶,這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起點,你的根基要穩,才能走的更遠。
所以,你把私匙交給別人就等於你把資產轉移給了別人。
切記:無論何種原因,何種方式,都不可把私匙交給別人,它是你的一切!
一切才剛剛開始,2018年超級期待!
⑷ 用大白話解釋區塊鏈
img src=' https://p26 . toutiaoimg.com/large/39b 70000088 e 51 B3 c 258 '/
最近國內屏蔽了各種ICO金融騙局,但並不妨礙區塊鏈科技的蓬勃發展。說到底,技術是無辜的,是可以給人帶來好處的。至於怎麼使用,就要靠人去操作了。運營好的可以推薦開發,運營不好的就像各大ICO項目一樣。找一些知識給網路名人進行所謂的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
說了半天,區塊鏈是什麼?說到區塊鏈,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比特幣。我們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比特幣是區塊鏈,但區塊鏈不是比特幣。簡而言之,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技術(DLT),而不是令牌。他有很多特點,比如去中心化,可追溯,不易篡改。
(一)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資料庫
首先,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構系統。因此,只有一個中央伺服器或節點不叫區塊鏈。比如你去淘寶買手機,你和賣家是陌生人,沒有信任基礎。如果你先把錢給了賣家,賣家很可能以不發貨的方式拉黑了你,那你手機錢就沒了。如果賣家先發貨,你付錢嗎?有可能你收到貨後不付款給賣家,反正有一方可能會賠錢。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擔保來解決信任問題。就像現在的支付寶,你把錢給支付寶,賣家就會發貨。當你收到貨物,賣家會收到錢。
上面的例子是一個集中式的系統,因為所有的擔保工作都是由第三方支付Bora來處理的。假設有一天支付寶想篡改數據,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無能為力,因為所有的許可權都在一家公司手裡。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分布式資料庫了。這個第三方不再是支付寶,而是成千上萬的監視器。你在淘寶上買手機,就會對所有人大喊我要去XXX買手機,我付了XXX元。對方會像其他人一樣大喊大叫。收了XXX的手機費,送過去了。這樣大家都知道這個交易,大家都在記錄這個交易,所以一兩個節點出現問題或者惡意行為都沒用,因為大部分節點都記錄了這個事情。
(B)區塊鏈使用加密技術來確保數據安全
這裡面有兩點很重要:1。加密早攜哈希函數2。不對稱加密。
如果你對具體概念感興趣,可以去網路,但是沒有基礎的人也不一定能看懂,因為這兩點太專業了。事實上,如果你只知道區塊鏈的使用,你不需要對它有深入的了解。它也是一個技術概念。你只需要知道,區塊鏈依靠這些技術點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不容易被篡改。當然,很多人說,靠這兩點就能保證100%不被篡改。在這里,我想保守一點。作為一個遊走在安全行業的作者,我一直對100%的安全性清和心存疑慮,所以稱之為難以被篡改可能更合適。
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概念答睜盯,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英語說清楚。
1.加密哈希函數
這主要用於驗證信息的完整性。比如我給公司領導發信息,上面說我周五生病,需要請一天假。這時候會根據我發的消息生成一個哈希值,比如:123456。此時,當領導者收到此消息時,也會生成一個哈希值。因為我發的消息內容沒變(沒被篡改),所以哈希值不變,還是:123456。這是如果有人想篡改這個消息,並在周五生病,需要休息一年。這時候哈希值就會發生變化,比如:123489。那時我們才知道我們的信息被篡改了。
2.不對稱加密
主要用於信息加密和認證,其實就是兩個密鑰,一個叫公鑰,一個叫私鑰。公鑰加密,私鑰解密。
公鑰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密鑰。你擁有它,我擁有它。我們都可以用這個密鑰加密,但是解密的時候必須用我的私鑰解密。如果你沒有我的私鑰,你就無法解密。
(C)區塊鏈採用共識演算法對新數據達成共識。
共識演算法的作用是使所有節點對新塊達成共識,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必須認可新塊。
對於集中式部署系統來說,這很簡單,一切都由中心控制,但在區塊鏈的分布式系統中,這就很復雜了。例如,有三個節點。a說買了XXX店的手機,付了錢,B說沒付,C說沒付夠。那你聽誰的?更何況,區塊鏈技術不是三個節點那麼簡單,而是一個龐大的分布式系統。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解決方案。計算機科學中有一個相應的問題,叫做「拜占庭通用問題」或「拜占庭容錯」(BFT)。當年提出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比特幣,而是因為某種特殊的背景。
早期的飛機有三個獨立的控制系統。為什麼需要三個獨立的控制系統?比如遇到緊急情況,對面有飛機。怎麼判斷該不該躲?如果只有一個系統,就沒有選擇,相當於集中部署。如果系統壞了,你就掛了。兩個系統中有一個壞了怎麼辦?好的說躲,壞的說不躲,計算機無法判斷最終結果。所以需要三個獨立的系統來支撐,兩個總壞的概率還是很小的。但這只是考慮了傷害。有惡意系統怎麼辦?三個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需要四個系統來保持共識。
區塊鏈的使用也類似,因為它有龐大的節點支持,每個節點都是一個獨立的系統,互不幹擾。我們可以假設失敗節點和惡意節點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不會導致數據的異常一致。
相關問答:區塊鏈是什麼?有什麼用?
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計算範式和分布基礎架構,利用快鏈式數據結構、分布式節點共識演算法、密碼學方式和基於自動化腳本代碼的智能合約來生產、驗證、存儲和傳輸數據。也可以說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賬本技術,能夠在非信任環境中提供去中心化信任機制,從而讓多方參與者在沒有中介機構的情況下進行安全的信任化交易。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的使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相關問答:各位能不能用通俗易懂的法子幫我解釋一下什麼是區塊鏈?
二嘎子是我發小,小時候一起光屁股_河溝的交情。後來我來到城裡上學工作,過著北漂的生活;他在家務農也做點小生意,如今兒女雙全,生活無虞。他羨慕我所謂的「見過大世面」,而我羨慕他沒有房貸壓力的簡單生活,我們擁有截然不同且相互羨慕的人生??
那天,嘎子在微信找我,上來就問「區塊鏈是個啥?」我一下子愣住,這個呆瓜怎麼關心起這么前衛的詞兒來了?我故作鎮定,准備從技術原理一點點講起,但隔著手機屏幕都能看到那個呆瓜雲山霧繞的表情。該怎麼跟一點互聯網概念和技術基礎的人說清楚「啥是區塊鏈」,這似乎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村口小賣部演繹區塊鏈核心(圖片引自網路)
區塊鏈的核心精髓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所有運行模式幾乎都在圍繞著「去中心化」的概念來運行。一旦理解了什麼是「去中心化」,那麼基本就可以解釋「什麼是區塊鏈」這個問題了。對於二嘎來說,當然要演繹一個他能聽懂的版本。
「我說,嘎子,村東頭的那個小賣部你還開著呢嗎?」嘎子回答是的,我決定以這個小賣部為範例,來講解區塊鏈在現代商業和金融模式中的實際使用場景,從而讓他更好的理解啥是區塊鏈。
「那現在還有很多村民賒賬嗎?是不是到了年底有的帳都記不清楚了,還有好多賴賬的或者不認賬的呢?」說到這里,二嘎子來了情緒,一直抱怨如今人心不古、生意難做啊!
「以前你小賣部的運作模式就是典型中心化,你授信給鄉親們可以賒賬,所有的記賬都是通過你和咱們村民直接對接的,你就是所有賬務的中心。」二嘎子表示能懂,讓我繼續。
我說:「假如有一天你掛掉了,那所有的帳都成了死賬??有白紙黑字打借條的估計都很難要回去,更別提那些口頭記得那些賬了,但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這個地球還在,那麼區塊鏈記得每一筆賬都將永遠存在」二嘎聽完來了精神。
區塊鏈的精髓就是「去中心化」
「區塊鏈的精髓就是去中心化,一旦有人從你那賒賬,全村的街坊鄰居都幫你記賬。因為記賬的節點很多,既不容易出錯別人也無法賴賬,從而大家達成一種共識。如果有人惡意不還賬,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的品行,以後也沒人願意跟他發生金錢上的往來了??」
說到這里,嘎子顯然有些興奮了,看來他被賒賬這事兒搞得實在有些焦頭爛額。看嘎子來了興趣,我也小有成就感,繼續說道:「當然了,以上就是打個比方,實際上區塊鏈不是真的讓村民們去拿紙筆幫你記賬,而是通過網路和計算機聯網完成的。」
此時嘎子有點疑惑,問道:「那別人從我這里買了啥東西,豈不是全村人都知道,那誰還從我這里買東西啊,真是一點隱私都沒有了。而且你這里沒有記賬的時間,去年的帳說成是今年的,不斷往後拖延咋整?」
「行啊,嘎子,你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看來嘎子一點都不傻,做起生意還是很精明的。我繼續解釋道:「所以說,這些信息的記錄和傳輸,都是通過加密來完成的,看到就是一幅數字和英文的字元串,而且每一筆賬都有時間戳來記錄發生的時間,賴不掉的。」
嘎子又產生了疑問:「會不會欠賬的人跟村民們關系好,他們聯合起來篡改記賬呢?那到時候可就說不清講不明了??」
「嘎子,你就這點小心思,呵呵。」我理解了嘎子的擔憂,繼續解釋道:「區塊鏈的機制想要篡改一筆賬單,需要超過51%的人同意才可以。人和人之間都有個親疏遠近,不可能所有人都偏向一個人。如果換做電腦來說,需要全網一半以上的電腦重新計算,這個工程龐大到幾乎不能可能完成的??」
就這樣,通過小賣部的實際情況並結合一些生活中的場景,嘎子明白了啥是區塊鏈中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共識機制、加密機制、時間戳,以及不易篡改的特性。
二嘎子沉默了片刻,似乎正在消化剛才我給他舉的例子,也不知道他能領會幾分。沒過多久,他又在微信上給我發了語音過來:「區塊鏈的意思是不是以前我從網上買貨支付,都得經過馬雲家。要是有了區塊鏈,是不是直接就能跟賣家交易,反正記賬很安全了。」
「行啊,嘎子,真是一點就透。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雲,當然按照你這么理解也是可以的。」我很高興嘎子能夠大致領略了區塊鏈的真正魅力,好在我的一番口舌還沒有白費。
比特幣又是個啥呢?(圖片引自網路)
「那比特幣又是個啥玩意啊?跟區塊鏈啥關系?」嘎子追問道。
我簡單思考了一下,決定繼續以小賣部的故事來跟嘎子解釋:「你那小賣部,村民們不能成天沒事免費給你記賬吧,逢年過節是不是得拎點東西串串門子啥的,這個就是區塊鏈的獎勵機制,所有參與記賬的人都可能獲得獎勵。」
「那依據啥獎勵呢?總得有個規則吧?」嘎子非常不解的問道。
我解釋道:「張三去你店裡賒了一條香煙,但是李四先知道了這個事情,先幫你記了一筆賬,隨後其他人才知道才開始記賬,那麼李四就能獲得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這個小紅花是區塊鏈系統產生的,本身沒有價值,因此也不需要你為這個小紅花支付任何成本??」
「那比特幣能當錢花嗎?跟咱們平時花的紙幣有啥區別啊?」嘎子繼續追問。
「比特幣就是一種數字化的加密虛擬貨幣,原則上來講跟我們的紙幣一樣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但是紙幣有國家作為信用擔保,因此具有了價值。而比特幣是比特幣網路用戶之間因為共識而形成的價值,並且具備可流通的屬性,因此也就可以用來承載價值。」這里說的有些深奧,不知道嘎子能否聽懂。
我繼續解釋道:「紙幣可以無限的印刷,印的多了就產生了通貨膨脹,咱小時候冰棍1分錢的就很好,現在1塊錢沒法吃,當然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而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等,不存在無限超發的可能。但不同的人對其價值判定存在差異,再加上供求關系和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因此其價格總是不斷波動的。」
比特幣價格波動 跟股票有啥區別?
「那炒比特幣就是炒股票唄?能不能這么理解啊?」嘎子似乎懂得還挺多。
「其實有些類同,但也有很大區別。」我接著嘎子的話題繼續說到:「股票的價格始終圍繞著企業的估值而波動,並且股票市場存在政府的監管。而比特幣本身則沒有價值,完全靠供求關系和玩家估值來定價,而且屬於野蠻的生長,完全沒有任何政府的監管,因此相比股票可能存在更高的風險和更高的收益。」
最終,嘎子暴露了今天真正的目的,他問我:「區塊鏈項目能投資嗎?」
無事不登三寶殿,嘎子就屬於這其中的典型。饒了很大一個圈子,又是區塊鏈又是比特幣的,其實他真正關心的問題是「區塊鏈項目投資究竟靠不靠譜?」此話一出,讓我感到無比震驚,如今所謂的區塊鏈投資項目竟然已經下探到四六線城市和小鄉鎮了!
截止到目前,投資區塊鏈無外乎三種情況:挖礦、炒幣,所謂的區塊鏈項目。
挖礦和炒幣依然是區塊鏈的主線(圖片引自網路)
所謂挖礦就是通過購買礦機等挖礦設備,挖掘虛擬貨幣,再進行賣出變現,從而獲得回報。你可以把礦機自己安置,也可以找礦池進行託管,但想要盈利的核心關鍵就是「算力」和「功耗」以及設備投入資金。隨著虛擬貨幣的價格大幅跌落以及挖礦難度的增加,目前很多幣種的挖礦收益都非常不理想。而挖礦顯然是極少數懂技術的投資者才能玩得轉,我的童年好友嘎子顯然玩不轉。
至於「炒幣」,我剛才在上一個部分已經介紹了比特幣和股票的一些區別,原則上來講雖然都是進行「低買高賣」的操作,但卻有極大的不同。一般的投資者無法判定一個虛擬貨幣的本身的價值,完全靠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有些類似我們常說的「庄股」。另一方面,虛擬貨幣交易市場極為不規范,監守自盜和黑客攻擊的事情經常發生,其風險系數要遠遠大於投資股票。為了好友的資金安全,我是一萬個不同意嘎子來「炒幣」的!
「九四」規定發行虛擬貨幣是違法的
而坊間的那些所謂的投資項目,其實在我看來絕大多數本質就是「非法集資」和「傳銷手段」。一些所謂的區塊鏈投資項目通過各種包裝和鼓動性言辭吸引投資者進圈,然後通過構建發行新幣+挖礦+炒幣的軟硬體生態形成盈利的假象,然後最終跑路。我們國家法律明確規定,發行虛擬貨幣屬於非法行為。
非法傳銷如今穿上了區塊鏈的外衣(圖片引自網路)
而有些打著區塊鏈幌子的傳銷活動又該如何甄別呢?其實這些傳銷也就是所謂的龐氏騙局,咱們老百姓常說的「空手套」。這些所謂的「直銷」或者「營銷」活動往往沒有什麼實際的產品來流通,更多的是依靠發展「下線」來確保頂層的收益。隨著區塊鏈概念的興起,這種傳銷的模式又呈現加劇趨勢,甚至打著國家支持新技術的旗號來騙人。
當嘎子問出那句「區塊鏈項目能投資嗎?」的時候,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嘎子就是個典型的小鎮青年,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他的追求。但面對「財富」的吸引,人往往會做出格的事情。什麼挖礦、炒幣根本就不適合他,更不要提極有可能是「非法融資」或「非法傳銷」的什麼區塊鏈投資項目了!
我趕緊撥通了嘎子的電話,並苦口婆心的進行了如上的分析??
⑸ 區塊鏈錢包助記詞和私鑰的問題
確實,目前有區塊鏈錢包在運用這項技術,比如說IDC
Wallet。其實助記詞是私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具有和私鑰同樣的功能,主要是為了保障你區塊鏈錢
⑹ 區塊鏈中的私鑰和公鑰
公開密鑰(public key,簡稱公鑰)、私有密鑰(private key,簡稱私鑰)是密碼學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內容。顧名思義,公鑰是可以公開的,而私鑰則要進行安全保管。
私鑰是由隨機種子生成的,公鑰是將私鑰通過演算法推導出來。 由於公鑰太長,為了簡便實用,就出現了「地址」,地址是公鑰推導出來的。這些推導過程是單向不可逆的。也就是地址不能推出公鑰,公鑰不能推出私鑰。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公鑰與私鑰是成對存在的。它們的用處用16個字來概括: 公鑰加密,私鑰解密;私鑰簽名,公鑰驗簽。
公鑰加密,私鑰解密。也就是用公鑰加密原數據,只有對應的私鑰才能解開原數據。這樣能使得原數據在網路中傳播不被竊取,保護隱私。
私鑰簽名,公鑰驗簽。用私鑰對原數據進行簽名,只有對應的公鑰才能驗證簽名串與原數據是匹配的。
可以用鎖頭,鑰匙來比喻公鑰,私鑰。鎖頭用來鎖定某物品,鑰匙來解鎖該物品。鑰匙所有者是物品的所有者。事實上就是這樣,公私鑰對奠定了區塊鏈的賬戶體系及資產(Token等)的所有權,區塊鏈的資產是鎖定在公鑰上的,私鑰是用來解鎖該資產然後使用。比如說我要轉讓資產給你,就是我用我的私鑰簽名了一筆我轉讓資產給你的交易(含資產,數量等等)提交到區塊鏈網路里,節點會驗證該簽名,正確則從我的公鑰上解鎖資產鎖定到你的公鑰上。
我們看到了私鑰的作用了吧,跟中心化記賬系統(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密碼一樣重要,擁有私鑰就擁有了資產所有權,所以我們千萬要保管好私鑰,不能泄露。
⑺ 【區塊鏈】比特幣私鑰、公鑰、簽名
在 了解區塊鏈的基礎名詞概念 提到地址由字元和數字組成,但沒有說明怎樣產生的。銀行卡號由銀行核心系統生成,那比特幣地址是通過什麼生成的呢?看下圖:
對於剛接觸比特幣的小白來說,看到這張圖就蒙圈了,究竟什麼是私鑰、公鑰,為什麼生成個地址要這么麻煩嗎?
現在請大家記住這句話: 私鑰通過橢圓曲線相乘生成公鑰,使用公鑰不能導推出私鑰;公鑰通過哈希函數生成比特幣地址,地址也無法導推出公鑰 。
通過這么復雜演算法才算出地址,那私鑰和公鑰只是為了生成地址嗎?不是的,他們還有其他用途,我們先了解下私鑰和公鑰。
現在已經講解地址、挖礦、工作量證明、算力、區塊、區塊鏈等等的概念,不知大家還有印象嗎?如果忘記請溫習這些概念,因為後續很多地方都會用到這些概念。明天講解下區塊鏈有哪些特點。
參考書籍:《精通比特幣》
區塊鏈知識專題:
比特幣記賬方式(區塊鏈知識2)
了解塊鏈的基礎名詞概念(區塊鏈知識1)
⑻ 區塊鏈中的私鑰是指什麼
私鑰公鑰這個名詞可謂是所有考題中最簡單的了。
公開的密鑰叫公鑰,只有自己知道的叫私鑰。
公鑰(Public Key)與私鑰(Private Key)是通過一種演算法得到的一個密鑰對(即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公鑰是密鑰對中公開的部分,私鑰則是非公開的部分。
一句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