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榜算
① 力的功率的計算公式及單位
無論什麼功率,不管是n.m/s,還是v.a/s,其基本單位都是w,不需要轉換.
② 力的公式怎麼算
1.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
測量力的儀器:測力計;實驗室使用彈簧測力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3.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不規則物體中心可在物體上可不在物體上。
4.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5.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6.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③ 求力的計算公式
解:這里設g=10m/s²,1/2mv²=2.4 得v=√48/m∴mv=√48m∵mv=Ft∴F=mv/t
F=√48m/t=2.4/t
這里的t就是撞擊的時間,這需要科學估算,時間也許是零點零零幾秒,總之很短,所以這個力很大。
需要說明的是這要用到能量守恆和動量守恆
④ 那個綜合實力榜是怎麼計算的
通過強化裝備 裝備鑲嵌寶石 裝備刻印星辰 人物等級提高 裝備等級提高 加點點數提高等等都會 提高綜合實力 裝備的強化尤其重要 建議90級前別用75級的90個強化寶石 我用了。。就哭了
⑤ 力的計算公式
傷害計算公式金剛使用力劈華山攻擊時,目標的傷害越低,則力劈造成的傷害越大。
經過實驗,力劈華山的傷害公式大致為:
[寶寶傷害-目標防禦
+
bb傷害-目標傷害]*系數
當金剛傷害>目標傷害時,系數=1.5
當金剛傷害<目標傷害時,系數=0.5
⑥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註: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
{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
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
GMm/(r地+h)2=m4π2(r地+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⑦ 支持力 怎麼算 公式是什麼
支持力沒有具體的公式,需要根據題目意思,有時候支持力=重力或=摩擦力。
在闡述支持力這個概念時,總是說一個物體對於另一個物體有支持力,那麼後者即為受力物體,作用點應標在受力面上,如一個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桌面對它的支持力,則支持力作用點標在木塊的重心上。
(7)力的榜算擴展閱讀:
一、力的性質:
1、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5、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二、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重力並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⑧ 力的計算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
測量力的儀器:測力計;實驗室使用彈簧測力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不規則物體中心可在物體上可不在物體上。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⑨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9)力的榜算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
⑩ 力的計算公式,詳細解釋一下
a表示加速度
也即表示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速度變化的快慢
此時,物體所受外力即為F
外力公式為F=ma
,m為物體質量。
而當物體只受地球重力G作用,此時加速度a為重力加速度g
即將上式中的a替換為g
而所受外力數值上等於重力
即F=G=ma=mg。也就因此有了F=mg
和G=mg
F=ma
是對任何問題都可用的
G=mg
在物體受重力作用是運用,本質和F=ma是一樣的
F和G在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時在數值上相等
當物體受除重力外還有其他力作用時a不等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