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去中心化
① 微信小程序開發越來越多新能力,對微電商有什麼影響
微信小程序對於微電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
1、拓展流量入口。通過微信小程序,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互聯網流量,並且還是高質量、低成本的用戶流量,越早做小程序,能夠為企業帶來的流量越多,忠誠度越高;
總結,微信小程序一種新型營銷模式,並且更多的應用在完善,對於企業來說,這又是一次抓住互聯網質變的一次機會,小程序不需要開發APP,即用即走特點,幫助企業節省開發成與營銷推廣成本,同時利用微信本身龐大的用戶群體,進一步提升客戶的黏性,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沒有微信小程序的企業趕緊動起來,別錯過這次為企業增收的機遇。
② 張小龍現身微信公開課說微信堅持去中心化,真的好嗎
在昨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通過視頻首次詳細闡釋了他關於微信公眾平台的八大觀點,從講話中可以看到張小龍作為一個頂尖產品經理人的偏執,他是真心把微信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容得有任何過度的商業行為去玷污它的純潔。
張小龍的其它觀點我不予置評,但對其所言「微信要打造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統,不會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台方、第三方」,並認為流量的入口在二維碼里,對於這一觀點老兵持保留意見。
③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④ 如何理解電商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摘自:YiShop電商系統
眼下中國最好的電商都是「中心化」模式。所謂中心化模式就是一個電商平台集中了所有商家和眼球/流量,成為消費者購物的第一入口。消費者通過這個入口找商品,平台通過這個入口做利益分配,雁過拔毛。
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在這兩年炒的沸沸騰騰,高潮出現在去年十二月張小龍詳細闡述微信公眾平台的八大觀點,其中一點是說「微信要打造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統,不會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台方、第三方」。
⑤ 小程序做內容,在微信生態中要如何定位
當下的小程序火得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游戲和電商上。而這波熱潮中,內容可能是小程序最受忽視的一個領域,比起小游戲和社交電商的瘋狂,工具、社交和O2O的蠢蠢欲動,內容領域的小程序總顯得有些無力,畢竟大家都覺得,都有訂閱號了何必再做個小程序。
在這波小程序的大潮中,長期處在一個「做了沒用,不做可惜」的內容小程序到底該以何種姿態生存。
在小程序上做內容首先要理解內容小程序在整體的微信內容生態中該如何定位。
首先必然不是取代公眾號,現在很多經營良好的公眾號硬要嘗試用小程序去取代自己公眾號,這不是一件明智的事,目前的小程序無法取代公眾號成為微信內容的主要載體,內容製作者應該考慮是如何利用小程序的能力,幫助自己的內容拓寬邊界,有更合適的形式。
互動,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定位。一系列依託於內容的互動功能。例如:批註、留言、截取某段話分享成卡片,這些都是公眾號不能給到用戶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在小程序上內容的形態有了更多可能性,像是答題闖關,實質上是秀智商優越感,這種隱形的內容模式,是一種非常強有力的推廣方式,這一點頭腦王者的成功已經足夠證明。
同時,另一方面,開發者也必須正視目前小程序的短板,它的入口深、不利於二次打開,用戶留存和粘性不強……說白了,目前群的入口,公眾號的入口,是不可能被小程序取代的。最理想的方式是讓小程序成為已有內容或公眾號的一個補充。
去中心化的微信,公眾號流量的「二次分發」
社交的本質是去中心化的,這種自下而上的去中心化塑造了現在的微信,也奠定了依託於此的生態的發展方向。
頭一千的App佔了80%的下載量和流量,而前一萬的公眾號僅僅佔了20%的閱讀量和流量。公眾號流量生態的尾巴很長,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長。
而面對這樣去中心化的流量生態,很多不錯的公眾號在目前已經「爆滿」的公眾號生態里獲取用戶或者被發現的成本越來越高,這樣去中心化的生態過度繁榮後必然存在分發低效的情況。公眾號體系需要「二次分發」,一種更輕更簡單的分發方式。
而小程序最大的特點正是高效且低成本的拉新。
用戶嘗試和使用的門檻非常低,並且相對H5來說,小程序更能提供一個接近於App的體驗。所以這時候,不管它的轉化率、留存率如何,小程序都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讓用戶試用產品的入口。於是內容小程序理所當然的具備成為公眾號流量二次分發的完美工具。
當明確了把小程序作為成為訂閱號和群的補充後,從這個邏輯延伸出去,想要發揮這種補充作用,毫無疑問要看誰有訂閱號,誰的訂閱號大、粉絲多、做的內容優秀。
⑥ 微信真的能去中心化嗎
微信官方對於去中心化也做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限制通訊錄好友數量、封殺引導加好友的微信賬號、封殺第三方微信平台、限制html5頁面的形式……但我們還是看到一個中心倒下一個中心又堅強的站了起來。微信在去中心化道路所做基本屬於徒勞,一個個微商還是在朋友圈的小中心裏面膜做賣的火熱。
⑦ 微信可以像qq那樣搜好多群么然後加入
不可以,微信跟QQ不一樣,微信上是去中心化的,加微信群只能是通過掃描群二維碼,或者是群內成員邀請。
⑧ 微信公眾平台把「去中心化」作為發展方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去中心化,核心和本質其實都是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方式。信息(這里指廣義上的信息,包括用戶能夠看到的各種內容,包括新聞、商品、通知、公告等)傳播的方式,通常有中心化和社交化兩種。張小龍期望的微信「去中心化」,就是更多的通過社交化的方式來傳播(獲取)信息,通過社交網路中的用戶關系傳播,不需要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能讓用戶傳播或者獲取信息。
總之,去中心化不是脫離平台,不依賴平台導流,只做自己身邊的熟人就叫去中心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依賴於社交網路,讓商家、商品的信息有更加廣泛的傳播范圍,獲取更多的流量來源,而不僅僅是中心化的平台導流。
⑨ 為什麼微信有看一看功能
微信最新推出的「看一看」入口,可視為之前微信「朋友圈熱文」的升級版本。
小編一直是微信「朋友圈熱文」的重度使用者,每天至少使用一次,每次幾十分鍾到一小時不等。過去半年多來的用戶體驗表明,「朋友圈熱文」不僅會推薦「已關注公號」的推送文章,也會推薦「好友都在讀」的公號推文(此公號可能小編並未關注),還推薦天天快報等新聞客戶端的文章。
據觀察和推測,「朋友圈熱文」推薦文章背後,應該有一套信息流推薦的演算法機制,微信是在做內容分發。由於小編是它的重度用戶,最近幾個月有一個明顯感覺:它推薦的文章越來越精準,尤其是關注領域相當精準,但推薦文章的精準度以及質量仍有待提升。
如果我們把「看一看」比作微信內的「今日頭條」,我們可以預計至少帶來兩大影響:第一,微信逐漸告別「去中心化」的內容傳播,介入了內容分發;第二,微信靠「看一看」的信息流頁面,將獲得更多的廣告變現空間。
微信最新推出的另一入口「搜一搜」,相比之前的搜索框,頁面上看目前尚無多大變化,但是,功能應該在不斷加速迭代演進之中。
⑩ 如何理解微信公眾平台「去中心化」發展
現在生活服務已經漸漸轉移到網路了,微信城市服務已經可以在微信上進行溝通、交流、娛樂、消費等行為,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是很便捷的方式,不管是醫院掛號,還是購票,查詢車輛違法這些功能都是很方便,微信城市服務帶來了很多便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