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對軸的矩
Ⅰ 力矩是矢量,但力對軸之矩和力對點之矩,全是代數量吧力矩和他們的關系是什麼
力矩是矢量,但其在某個方向上的分量是代數量。
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力矩希臘字母是 tau。力矩的概念,起源於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轉動力矩又稱為轉矩或扭矩。力矩能夠使物體改變其旋轉運動。推擠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 ,而扭轉則涉及到力矩。力矩等於徑向矢量與作用力的叉積。
(1)算力對軸的矩擴展閱讀
力矩的性質
1、力F對點O的矩,不僅決定於力的大小,同時與矩心的位置有關。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隨之不同;
2、當力的大小為零或力臂為零時,則力矩為零;
3、力沿其作用線移動時,因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沒有改變,所以,力矩不變。
4、相互平衡的兩個力對同一點的矩的代數和等於零。
Ⅱ 力對軸的矩的的方向(正負)怎樣判定
你對右手法則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力對軸的矩為r叉乘F,右手法則的應用方法是:四個指頭先指向r的方向,然後向F的方向彎曲握拳(四指彎曲的方向一定指向F的方向),大拇指沿軸的方向的指向就是矩的方向。
如果手心方向改變(保持四指指向不變),那麼四指握成拳後,四指指的就不可能指向F的方向,而是F的反方向,必然得出錯誤結論。所以你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問題補充:
我想我知道你的問題所在了。在研究力矩的時候,軸、r、和F三者是相互垂直的,軸是力矩的方向,r則是與軸、F均垂直的力臂,是矢量,方向是從軸指向F。F必須取垂直於軸向的分力。平行於軸向的分力對軸的矩為0,研究力矩時不考慮這個分力。
在你舉的這個例子中,r的方向不是從O指向力的作用點,而是從x軸指向F的作用點的,並且同時與x軸、F均垂直。這樣你就能判斷出F對x軸的矩,必然是沿著軸的方向的。當然,大拇指與x軸正向相同就為正,反之為負。
Ⅲ 力對軸的矩的的方向(正負)怎樣判定
(1)由右手定則判定力對軸的力矩的的方向
(2)四個指頭先指向力臂r的方向(x軸),然後向作用力F的方向(y軸)彎曲握拳(四指彎曲的方向一定指向F的方向),大拇指沿軸的方向(z軸)的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如果大拇指沿軸的方向為z軸的正方向,該力矩為正;
如果大拇指沿軸的方向為z軸的負方向,該力矩為負。
Ⅳ 1力對軸之矩與力對點之矩有何異同
力矩、轉矩、扭矩,有什麼區別?
力矩在物理學里是指作用力使物體繞著轉動軸或支點轉動的趨向。力矩,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為力對軸的矩和力對點的矩。轉動力矩又稱為轉矩或扭矩。
其中,L 是從轉動軸到著力點的距離矢量,F 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力矩的單位是牛頓-米。
力矩的概念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從小時候玩過的蹺蹺板,到阿基米德的名人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這些都體現著力矩的含義。同樣,在汽車上力矩也是無處不在,只不過通過一系列的傳動軸的旋轉,這里的力矩稱之為扭矩。扭矩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動力輸出的工作效率、能源消耗、甚至運轉壽命及安全性能等等因素。
力矩與轉矩的區別:
二者所涵蓋的范圍不同,力矩的范圍更寬泛,一切力乘以力臂的結果都可以稱之為力矩,但是轉矩一般指旋轉的物體所受到的力矩。舉例來說,車輪旋轉時,地面摩擦力與車輪半徑的乘積一般稱之為轉矩,但是也是力矩的一種。而用瓶起子開啤酒瓶一般稱之為力矩,而不能說是轉矩。
轉矩與扭矩的區別:
使機器元件轉動(包括有轉動傾向)的力偶或力矩叫轉動力矩,簡稱轉矩。任何元件在轉矩的作用下,必定產生某種程度的扭轉變形(可能包括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因此,習慣上又常把轉動力矩叫扭轉力矩,簡稱扭矩。二者可以在任何領域混用,但扭矩在工程技術上用的更普遍些。
力矩、轉矩和扭矩,在電機中其實是一樣的。一般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書中,上述三個名詞只採用一個,很少見到同時採用兩個或以上的。雖然這三個詞運用的場合有所區別,但在電機中都是指電機中轉子繞組產生的可以用來帶動機械負載的驅動「矩」,所謂「矩」是指作用力和支點與力作用方向相垂直的距離的乘積。
Ⅳ 力對點的力矩和力對軸的力矩區別是什麼
區別1、不一樣的意義。
力矩(moment of force) :力對物體產生轉動作用的物理量。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區別2、不一樣的單位。
力矩的單位:N·m。
力的單位:N。
區別3、來源不同。
力矩的計算:可以由徑向矢量與作用力的叉積所得到;
力的量綱是MLT-2,其中M、L、T分別為質量、長度和時間的量綱。在動力學中它等於物體的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
(5)算力對軸的矩擴展閱讀:
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據力的性質來命名的,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力、磁力,等等;另一類是根據力的效果來命名的,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等。
力是矢量,國際單位是牛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1、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2、使物體發生形變。
力的三要素:
1、大小;
2、方向;
3、作用點。
Ⅵ 力對軸的力矩怎麼求
比如開門為例子
你向外拽門
門不動
再使勁門板就掉了。
這就是力對軸的力矩為0
對固定點的意思
就可以用蹺蹺板來舉例
3個小朋友
2個人坐在
左右2邊
中間坐一個小朋友
中間的小朋友的存在與否不會影響
兩邊的小朋友游戲
Ⅶ 理論力學 如何求力對任一空間軸的力矩
先求力P對A點的矩,方向沿著Z軸方向,然後向AB投影;這里利用了力對點之矩在對過該點某軸上的投影等於力對該軸的矩。
Ⅷ 用最簡單的方法判斷空間力對軸有沒有矩,怎麼計算力對軸的矩
一個力施加在一個質點上,這個力就可以看做是矢量。一個力施加在一條直線(平面)上,這個力可以看做是數量(代數)。
Ⅸ 理論力學力對軸的矩
在平面問題中,力F與矩心O 在同一平面內,用代數量MO(F)就足以概括力對O點之矩的全部要素。但在空間問題中,由於各力與矩心O所決定的平面可能不同,這就導致各力使剛體繞同一點轉動的方位也可能不同。為了反映轉動效應的方位,力對點之矩必須用矢量表示。
Ⅹ 理論力學(力對點和軸的矩)
自己找下課本,課本的公式很祥細。第一題,空間力對點的矩就等於矢徑乘以力矢,就等於力對點的矩,其實就是一個行列式,解答很簡單。
第二題的話,就其實就是那句話,空間力對點的矩在x軸上的投影的大小就等於力對x軸的矩,因此就很簡單了,數學裡面的矢量的運算如果明白的話,
是很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