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算力發展
A. 為何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得益於計算能力的高速增長
據報道,2017英特爾中國行業峰會昨日在蘇州舉行,會上,國際知名AI專家及技術創新企業家傑瑞·卡普蘭博士發表了演講,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如何引領產業變革。
機器學習的興起,與當下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高速增長是分不開的,在過去的30年裡,計算機的速度翻了100萬倍。如果將30年前的計算機速度比做蝸牛,那麼現在就像是「火箭」的速度。
當計算機的速度越來越快,數據量大了之後,機器學習就成為了更好的匹配,尤其是我們即將進入到5G時代,這更加推動了演繹與推理、感知與真實世界互動,未來我們可以造出全新靈活的機器人,有很強的感知能力。
希望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
B. 世界上第一台電腦的運算能力怎麼樣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和艾克特。
第一台電腦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鍾可進行5000次運算,這在現在看來微不足道,但在當時卻是破天荒的。 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是計算機的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由於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2)計算機的算力發展擴展閱讀:
ENIAC誕生於二戰時期,最初是作為輔助炮兵計算炮彈軌跡的工具,在盟軍登陸西歐前一年開始製造,但直到1945年停火時還沒完成。在冷戰初期軍方就發現了ENIAC的大量用途,它的17468根真空管被用來測試氫彈的早期設計的可行性。這台計算機每秒能執行5000條指令,在當時的情況下它的運算速度比電動式計算機快1000倍。
參考資料:網路-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C. 你認為計算機可能發展的趨勢是
朝著使人們生活、工作更加便捷的方向而發展 B C吧
D. 普通計算機得計算能力
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在這不長的時間里,有了飛躍的發展。普通的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每秒鍾已經達到4000萬次,比籌算和珠算的速度都要快。
為什麼電子計算機算得這樣快呢?
因為電子計算機中的運算器、控制器都是由雙穩態電路和各種「門」電路組成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利用電的高速傳遞特性來進行計算的。我們知道,電的傳遞速度是每秒鍾30萬公里,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其次,電子計算機的運算是非常簡單的。不論多麼復雜的問題,只要由人事先設計好計算程序,把計算程序連同原始數據送給計算機,它就能按照人工編制的程序,一步接一步地自動對原始數據進行運算。它每次的運算都很簡單,如做加法,只需做1+1=10,1+0=1,0+1=1,0+0=0,總共只有這四種情況(減法、乘法、除法也是如此)。這樣簡單的計算,小學生也能很快地算出來。由於計算簡單,運算器也可以做得很簡單;也就是說,所需要的雙穩態電路、「門」電路比較少,計算時電子所走的路也較少,這就使運算速度加快了。
E. 算力是什麼意思
算力是比特幣網路處理能力的度量單位。即為計算機計算哈希函數輸出的速度。比特幣網路必須為了安全目的而進行密集的數學和加密相關操作。 例如,當網路達到10Th/s的哈希率時,意味著它可以每秒進行10萬億次計算。
在通過「挖礦」得到比特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找到其相應的解m,而對於任何一個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沒有固定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hash碰撞,而一個挖礦機每秒鍾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單位寫成hash/s,這就是所謂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5)計算機的算力發展擴展閱讀
算力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大數據的爆發式增長,給現有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戰。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高速積累,全球數據總量幾何式增長,現有的計算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據IDC報告,全球信息數據90% 產生於最近幾年。並且到2020年,40% 左右的信息會被雲計算服務商收存,其中1/3 的數據具有價值。
因此算力的發展迫在眉睫,否則將會極大束縛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我國在算力、演算法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算力的核心在晶元。因此需要在算力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縮小甚至趕超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
算力單位
1 kH / s =每秒1,000哈希
1 MH / s =每秒1,000,000次哈希。
1 GH / s =每秒1,000,000,000次哈希。
1 TH / s =每秒1,000,000,000,000次哈希。
1 P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1 E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F. 按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來分類,計算機可以分為……
1、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s):
通常是指由數百數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機)組成的、能計算普通PC機和伺服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復雜課題的計算機。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伺服器:
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電腦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電腦有所不同。
伺服器是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在網路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是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其高性能主要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3、台式機(Desktop):
是一種獨立相分離的計算機,完完全全跟其它部件無聯系,相對於筆記本和上網本體積較大,主機、顯示器等設備一般都是相對獨立的,一般需要放置在電腦桌或者專門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為台式機。
為非常流行的微型計算機,多數人家裡和公司用的機器都是台式機。台式機的性能相對較筆記本電腦要強。
4、嵌入式:
即嵌入式系統( Embedded Systems)
,是一種以應用為中心、以微處理器為基礎,軟硬體可裁剪的,適應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等綜合性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它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外圍硬體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用戶的應用程序等四個部分組成。
(6)計算機的算力發展擴展閱讀
計算機微型處理器(CPU)以晶體管為基本元件,隨著處理器的不斷完善和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計算機結構和元件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光電技術、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對新型計算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二者合成中央處理器,即CPU)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
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
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
傳統的計算機處理的信息主要是字元和數字。事實上,人們更習慣的是圖片、文字、聲音、像等多種形式的多媒體信息。多媒體技術可以集圖形、圖像、音頻、視頻、文字為一體,使信息處理的對象和內容更加接近真實世界。
G. 量子計算機前景可期,算力翻億倍,量子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量子計算機是以執行集合為基本運算的單元計算方式,普通的計算機是以元素為運算單元的計算。
H. 計算機對計算能力的影響
用計算機是實用,國外小孩子都用計算機算數,中國則喜歡心算和筆算,其實工作中還是用計算機,正確性也高,
I. 為什麼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是人腦所達不到
人腦是不可能叨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的,因為,人類發明計算機的目的就是為了計算,雖然我們現在可以用電腦做很多事情,
但真正的計算機應用,就是那些大型、巨型計算機,他們可能看不了電影,聽不了歌,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計算,想像,太空梭入太空,預測天氣的計算,軍用計算機的計算,沃爾瑪每天把全世界所有的連鎖店的所有數據收集起來急性數據挖掘,不都是為了計算嗎?這么龐大的計算能力,人腦怎麼達到。
導致電腦在計算能力上凌駕於人類的時速度,在學計算機技術一定會涉及到電腦的速度,具體數字o忘了,但普通pc
可以達到百萬次/s
還是
億/s
記不得了,但可見它的速度之快,而人類也就是
1/s
,
100/s
可能就是神通了吧,當然,計算機的計算是二進制,任何數據的任何計算都要轉化為二進制,而那個多少次/s也是指二進制計算速度。具體的轉化,你可以學一下計算機基礎或導論。
如果人類也能擁有計算機那強大的邏輯技術能力多好啊
這個話,我不同意,因為我認為計算機的邏輯能力是低於人的,因為計算機一切計算的基礎是二進制,其他一切依賴於轉化,而人類不用,人類的頭腦是計算機無法比擬的,因為,人類的日常生活蘊含著大量的計算機無法進行的運算,這也就是,為什麼
「人工智慧」雖發展良好,但即使是最先進的機器人,也只能做出最簡的動作,o認為,這是人類生說的非邏輯性表現的,要轉化,就要經過龐大的運算,而這,是計算機的瓶頸。
順便說一句,建議你看一下計算機導論,上面預測,下一點computer將改變馮諾依曼
的模式,採用蛋白質,
我想,你所說的人腦與電腦結合,或許在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