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購買力平價怎麼算
『壹』 按購買力平價力算,中國目前人均GDP約為好多美元
排名 IMF[1] 排名 WB[2] 排名 CIA[3] 年
99 5,292 99 4,644 102 5,300 2007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WB: 世界銀行
CIA:美國中情局
『貳』 人均GDP怎麼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叄』 人均GDP是怎麼算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 總產出(即 GDP 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 / 總人口
『肆』 請教大神!急求2012年中國人均GDP按名義匯率計算的數值,以及按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的數值!
2012年數據統計哪有那麼快出來?權威機構世界銀行尚未公布2012年數據,
2011年數據
中國的人均GDP(現價美元):5,445
按購買力平價 (PPP) 衡量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現價國際元):8,390。
請參看世界銀行網站,有中文版。
『伍』 中國人均gdp按購買力計算,等於多少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中國人均GDP(購買力平價)是11868美元;世界銀行是11904美元;美國中央情報局是9800美元
『陸』 匯率與購買力平價在計算人均GDP中的差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逐年計算以美元統一表示的世界各國的人均GDP。各國的GDP是以各國的本幣統計的,因而有個換算為美元的問題。換算採用兩種方法:一是按匯率折算是按購買力折算。兩者的差異極大。圖2-3(a)、圖2-3(b)是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14年的統計所繪制的兩張圖
從圖2-3(a)可以看出,對於低收入國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明顯高於按匯率計算的人均GDP;而對於高收入國家,這兩種計算方法的結果差異不大,甚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在有些國家還偏低。圖2-3(b)是以按匯率計算的人均GDP為
基準看兩者的差異。其走勢也十分明顯:收入越低,差異越大。其中,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與按匯率計算的人均GDP之比是:
US$13 224.002:US$7 571.543=1.7465:1
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是按匯率計算的人均GDP的1.7465倍。
假設我們以人民幣為統一計量標准,那就會是相反的情景:對於高收入國家,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明顯低於按匯率計算的人均GDP;而對於低收人國家,這兩種計算方法的結果則較為接近。至於以按匯率計算的人均GDP為基準看兩者的差異,必然是收入越高,兩種計算方法的差異越大這樣的統計顯示,當國與國的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以及價格體系大體相仿時,用購買力平價可以較為接近地說明匯率的狀況;而當國與國的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以及價格體系差異較大時,要用購買力平價來說明匯率的走勢則較為困難。
【來自黃達『金融學』,供mindmaster調用】
『柒』 購買力平價和人均GDP的區別是
這兩個根本沒有可比性。。談不上區別,因為不是同一類的問題,不能比。。。
1.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一國貨幣的價值及對它的需求是由單位貨幣在國內所能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量決定的,即由它的購買力決定的,因此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可以表示為兩國貨幣的購買力之比。而購買力的大小是通過物價水平體現出來的。相對購買力平價在表示一段時期內匯率的變動時考慮到了通貨膨脹因素。
購買力平價主要是把物價指數與匯率水平聯系起來進行研究。
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
所以簡單說購買力平價是一種研究方法模型,研究方向是匯率問題。而人均GDP是一個計算指標,衡量生活水平的標准
『捌』 人均GDP怎麼計算
【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 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概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英文名Real GDP per capita,簡稱「人均GDP」,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作用】人均GDP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點。
1、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
2、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
3、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8)人均gdp購買力平價怎麼算擴展閱讀
我國人均GDP情況,如下。
2012年8月15日,統計局發布了《新世紀實現新跨越 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83元,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此外,報告指出,2003-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有六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台階。
2016年3月1日凌晨,新華社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增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8.3%。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長6.3%。
2018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指出經初步核算,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玖』 購買力平價調整人均GDP演算法
P=eP*
變形後:e=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