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建構以游戲為中心的課程
A. 如何實現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游戲是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主要途徑,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項基本活動,但目前,幼兒園游戲的組織和指導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游戲的開展很難取得應有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效果。 一、幼兒游戲的時間及自主游戲受到限制 游戲是一項豐富多彩的、復雜的活動過程,它需要大量的時間、材料,需要作充分的准備,然而,現在的幼兒園越來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會的壓力,不得不擠掉孩子的游戲時間,對其進行正式的基礎教育,及 所謂素質教育,這樣孩子大量的游戲時間被削減了,其原因如下: 1、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幼兒園的管理越來越市場化、經濟化、效益化。 私立幼兒園越來越多,市場竟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從中班開始就對孩子進行正規化的小學式教學活動,每天教孩子做算術題,寫漢字,一天一節英語課,每天布置許多作業,有個別幼兒園一天給孩子安排五節課,就是沒有游戲課,據說家長評價還很高,生源也非常好。 2、統一安排,硬性規定的興趣班取代了孩子們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明確了游戲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但現在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都開設了美術、舞蹈、圍棋、電子琴等興趣班,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提高幼兒的素質。因此,教學活動一結束,孩子們要上各類的興趣班,連戶外活動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有的孩子一天要上兩種興趣班,對於興趣班,有的幼兒園由孩子自主選擇,有的幼兒園規定每個孩子必須要上所有的興趣班,所以孩子們基本上沒有時間玩自主性的游戲,雖然有的幼兒園每周都安排了游戲課,但玩什麼,怎樣玩不是由幼兒自己作主,而是由園里統一安排,如周一玩結構游戲,周三玩角色游戲、周五玩表演游戲。 二、游戲目標的設立,扼殺了幼兒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童年時代生動有趣的游戲往往使人終生難忘,許多游戲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目標,當游戲的組織者將游戲設立了目標,並作為手段來運用時,游戲的性質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游戲的自發性也會慢慢的喪失,記得我曾在《讀者》上讀過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小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院子里滾一個破鐵桶,鐵桶滾動的響聲十分討厭,吵得周圍人無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就是不聽,而且興趣非常濃。有位老人走了過去,悄悄告訴他,你乾的不錯,這次你滾一個來回我給你一元錢,孩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完成之後,老人果真給了他一元錢。然後又對他說,你再滾一次我給你五毛錢,孩子還是很高興,沒想到自己這么容易就得了報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給了他五毛錢。這次老人說:「我只有一毛錢了,你再玩一次就給你,孩子聽了有點不樂意,但想想還有一毛錢呢,勉強又重復了一次。最後老人說:「沒錢了,你再玩一次好嗎?」孩子興趣全無地扔下鐵桶走了。這個故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兒童游戲怎樣轉變為工作的過程。具體到幼兒園,游戲被子規范為教學的現象十分突出。記得在一次老師公開課觀摩活動中,老師組織幼兒玩游戲,我便悄悄的向一個小朋友,你在玩游戲時,喜歡老師來指導嗎?他馬上回答:「不喜歡。」為什麼?「老師總是叫我們這樣、那樣,一會又說誰做的不對,誰又不聽指揮……」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游戲已經丟失了獨立性、自主立性。幼兒自發游戲的地位也發生了扭曲。如果一個孩子在游戲時,時時想著如何做才是對的,才不被老師批評,才算聽指揮,那麼對於幼兒來說,游戲還有樂趣可言嗎? 三、幼兒游戲離大自然越來越遠,自然物及廢舊材料不能充分利用 自然界的陽光、空氣、水是促進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環境大氣候的變化,也給幼兒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高樓大廈突飛猛進的城市化進程大大縮小了幼兒的游戲場地,必然導致幼兒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電子化、電動化玩具泛濫,又明顯降低了幼兒與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玩捏泥的游戲,都是自己親自找來各種的粘土,把粘土和成泥來玩各種游戲,甚至還會把這些泥巴燒製成各種模具、陶器。現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橡皮泥,雖然衛生、方便,卻隔離了幼兒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不利於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難以啟迪幼兒的智慧。 其次,老師給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成品玩具多,如:餃子、包子、餅干、漢堡包等,一個個都精心做好,而且在游戲過程中,不許幼兒弄壞,拆開,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且許多游戲玩具對廢舊物品利用的不多,其實老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類型的半成品玩具、廢舊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幼兒園如何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項活動之中 游戲的發展與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只有組織和指導好幼兒的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要改變以上局面和狀況,關鍵在於端正教育者的游戲觀,正確認識幼兒游戲的特點,創造適宜的條件開展好各種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 1、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 多年的幼教實踐使我注意到:有些幼兒從小班讀到大班,游戲的水平還很低,游戲時間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不願參加游戲活動,許多幼兒在游戲快結束時才來參加,游戲時間導致低水平游戲的出現,限制了小組表演、角色游戲和積木游戲的正常進行。多年的實踐觀察表明:在短時間的游戲中,幼兒更多地表現為旁觀行為、閑散行為、過渡性行為及一些實物游戲和模仿表演游戲,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很難發揮。因而影響了幼兒游戲的質量。因此,每天宜為幼兒提供30分鍾以上的游戲時間。另外,室內游戲時間不能代替戶外活動時間,這兩種活動會促進兒童不同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2、幼兒園應創造條件為幼兒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戲的機會 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的好課堂,孩子可以玩很多東西,並通過游戲學習不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園內的戶外場地為幼兒創設合理的游戲地,使幼兒的生活更貼近大自然。如:玩「拾樹葉」讓孩子精選各種形狀的葉子拼貼各種圖形,在樹上系繩、打繩結。兩樹之間架鞦韆,使幼兒攀爬、盪悠。沙箱、沙池及玩水設備等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設施,利用率極高,因為這類游戲活動可使幼兒自由地操作,無拘無束地參與,更能啟發他們的幻想力。另外,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的材料,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如用木樁做平衡木,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一些舊輪胎供幼兒滾動、碼疊等。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豐富了幼兒游戲的內容。 3、要珍視、保護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作為教育場所和集體活動場所,一日生活有著較為嚴格的秩序。各年齡段的幼兒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規范來進行活動。幼兒園應努力探索幼兒自主、自發性游戲的開展研究,教學計劃及教育活動的安排應該增加彈性,為幼兒自發游戲開辟時間和空間。在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老師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麼,怎樣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老師只是作為游戲夥伴參加游戲,並以飽滿情緒感染影響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贊許。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讓游戲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流露出幼兒的真實感受。當然在游戲中,教師並非完全放任,而應做到心中有數。並依平時對幼兒活動特點的觀察
B. 如何拓展幼兒園建構游戲的內容
一、拓展材料
材料是幼兒進行建築游戲的物質基礎,教師可先在開學的家長會上做好動員工作,准備一個「百寶箱」並且告訴幼兒怎樣變廢為寶。經過教育以後,建議學生們可把一些用過的紙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餅干盒、薯片的包裝盒、飲料瓶、衛生紙的卷心筒、舊的塑料花等各種他們認為建構區里可以用的廢舊材料帶到幼兒園,教師經過統一的晾曬消毒後,放到建構游戲中,讓幼兒給它們分好類。這樣,建構游戲就有源源不斷的材料進行補充,孩子們玩起來也可以更加盡興。
除此之外,還可給幼兒園購置一些木製的大小不一、形狀不一的木塊和長短不一的小木板,這些木塊和木板都比較輕便,並且經過打磨,很適合用於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再加上原有的一些拼插類的積塑,孩子們的建構游戲材料就非常豐富了。這些材料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六類:1.包裝盒類(紙盒、鞋盒、糖果盒、牛奶盒、餅干盒、薯片的包裝盒);2.瓶罐類(礦泉水瓶、飲料瓶、化妝品瓶、易拉罐);3.泡沫塑料類;4.木塊木板類;5.拼插類的積塑;6.輔助材料:主要是由教師或師生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加工的半成品,如:用各種泡沫墊做成的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房頂,用紙盒做成的創意磚塊,磚塊上畫滿了塗鴉作品,還有一些從家裡帶來的舊塑料花和用過的聖誕樹等。
二、拓展指導方法
1.拓寬感知渠道。建構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創造性反應,可以喚起幼兒的大膽想像調動其無意識心理活動,挖掘其內在創造潛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為媒介,經常讓幼兒欣賞國外和國內有特色的建築物、風景圖片,並將這些圖片貼在建構區的牆面上,作為環境布置,讓孩子隨時可以欣賞這些美麗的建築物,可以拓寬幼兒的思維,給幼兒一定的啟發,讓孩子既增長了見識,又學習了本領。
2.注意指導的循序性。在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師都可給予詳細的指導:介紹材料的名稱,和幼兒討論材料的特點和用途,建立材料使用、歸放的規則等。活動中筆者發現幼兒初期的構造多無目的性,通常是先拼插、壘高、搭建等各種方式都嘗試一遍以後再慢慢熟悉,在幼兒對新材料有一定構建經驗的同時,教師可提取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3.有效評價。游戲結束後的評價活動,可以反映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們解決的方式,真實反映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組織孩子評選出最小聲音獎、最樂於助人獎、最有創意獎、收拾材料最快獎等來激勵幼兒,使他們獲得快樂感、成功感和滿足感。
三、拓展內容形式
在拓展建構游戲內容形式時,筆者將「教、學、玩」三位一體應用於游戲活動,游戲活動不再是簡單的游戲,而是和主題活動緊密結合,做到了游戲是教學的延伸。如:大班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家鄉美名揚中有一個社會活動「一起來看白鹿洞書院,目的是讓幼兒認識白鹿洞書院」。當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幼兒園現有的材料搭建一個白鹿洞書院模型。學生們議論紛紛,討論辦法,他們有的負責搭建書院的大門,有的負責書院里刻著字的石碑,有的負責上課用的桌椅板凳,還有的負責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等。類似這種拓展還可以有很多,教師們可舉一反三,細心發掘。
在指導幼兒進行建構游戲活動中,幼兒潛在的創造力是巨大的,因為他們在當代大眾傳播工具普及和家長對孩子教育重視的條件下,使他們逐步積累了豐富的創造素材,這是他們自己做的和自己想的基礎。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准備物質材料和組織、引導幼兒進行游戲上,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創造潛力。
C. 幼兒園建構游戲作為園本特色課程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幼兒園的課程都是根據教育理念來開開設的。是以孩子為中心的。這樣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咯。
D. 怎樣建構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課程結構
當前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並且毫無疑問的將成為國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向。
所以,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重要一環的語文學科也理當順應國內外教育發展潮流,深入研究與探討語文核心素養。
從邏輯上來講,「語文核心素養」既可是語文素養的下位概念,也可是核心素養的下位概念。
相對前者來說是突出「核心」二字,即指語文素養的核心;
相對後者來說是強調「語文」這門學科,即指核心素養在語文這門學科中的體現。
那麼,語文核心素養究竟有哪些要素。
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
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擬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確定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也即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所指內容。
這四個要素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依存;
既有所側重,又相互融通。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主要是「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能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人文修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發揮應有的作用。
」其中所提到的「語文素養」主要就是指「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
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而語文核心素養即指最能彰顯學生語文素養的那幾項核心要素。
眾所周知,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這種性質通識決定了語文課程與教學離不開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關注,可以說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准確地理解與靈活地運用是語文課程存在的核心價值與本質訴求。
然而學生若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在廣泛的語言實踐中主動地去豐富與擴展自言語經驗,通過對語知語識的不斷積累、梳理與內化,努力構建出自己的語言體系,而後才有可能在真實且具體的言語情境(未來工作、現實生活等)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漢)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
不難看出,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語文素養的整體結構或體系框架的基礎與內核。
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與審美品質的發展、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的,並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的建構過程中得以實現的。
離開了語言學習,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培育將無從談起。
E. 幼兒園怎樣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眾所周知,在整個幼兒期,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游戲對幼兒早期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我們周圍早期教育、學前教育的各種觀念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諸如,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智力開發越早越好,早識字、早學算術、早學外語等等;而我們年輕的家長們在升學、就業等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每一位都想成為"有子成龍""有女成鳳"的優秀家長;那麼,游戲還是不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呢?幼兒園又如何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呢? 一、幼兒園還要不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我國著名的早期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都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是幼兒的天性。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的學習相對於青少年時期有著顯著差別,概括起來可以表現為「四好」的天性,好奇、好想、好問和好動,這分別來自於幼兒的四種潛能:觀察力、想像力、求知慾和創造力。所以我們的幼兒園教育必須最大程度地滿足幼兒好奇、好想、好問和好動的需要,從而實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求知慾和創造力的目的,而游戲就是最好的載體。 其次,游戲是法律賦予幼兒的權利。游戲在幼兒教育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及其重要價值。現在,時代呼喚游戲地位的重新確立,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強調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和幼兒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未來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 二、幼兒園如何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1、幼兒園開展的游戲活動不是放任自流的玩 一段時間以來,游戲在幼兒園的地位日趨降低,大家都習慣於在口頭上越來越重視游戲,而在行動中卻越來越忽視游戲,統一化的集體教學活動成為考量教師能力的標桿,幼兒的游戲時間成了教師喘息放鬆的機會,導致幼兒園的游戲已非本來面目,游戲中教師的指導干預很隨意、盲目,有時教師甚至會置身事外,對幼兒放任自流。 而實際上,游戲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方式確實有別於傳統的依賴、封閉、接受的活動方式,更為強調幼兒的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和與人合作的態度與能力,但教師不能忽視自己作為教育者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教師要既保持適度的緊張,又以幼兒的合作者身份參與幼兒游戲,游戲中需要教師真實、生動地投入,卻必須保持清醒的警覺意識,隨時觀察、反問、思考,潛在地引導幼兒的游戲過程。 此外,幼兒園的各類教學活動都應該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游戲與教學活動的關系不是對立、割裂的,因為幼兒園的課程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的實施必然是情景的,參與性的。幼兒在現實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獲得知識、體驗,教師與幼兒的真誠對話、有效溝通是幼兒園課程實施所不可缺少的。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有目的的、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而且是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的最佳途徑。 2、幼兒園的游戲時間如何保證 首先,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游戲就是教學,二者應該是相互統一的。教師在滿足幼兒游戲意願的基礎上,順應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採用一種支持游戲進程的手段提出與課程相適應的目標,讓幼兒體驗到的是「玩」,而教師實際上是在「教」,這是我們每個幼兒教師要努力達到的一種境界。實現了這個境界,我們的教學活動時間就是幼兒樂意的游戲活動時間。 同時,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應該通過游戲活動來實現,這樣就保證了游戲將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階段。幼兒會在游戲中感知經驗,體驗和同伴的互動,完成自己發展的需要。而且,這樣的游戲時間並非是一次性的,這就有利於教師不會急功近利地追求目標的即時達成,而會在每一次游戲中不斷捕捉幼兒的發展需求,為推動下一次游戲提供了經驗和引導的准備。
F. 如何在游戲中建構幼兒數學教學
幼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過游戲進行數學啟蒙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G. 舉例說明游戲是如何生成課程
是學生積極參與地理模型的構建。在所有這些探究中,學生的角色從被動接受事實和內容的消費者,轉變為學習經驗、問題和解決方案的積極貢獻者。正是在這種轉變中,理解被構建,學生學到了豐富的內容。
是教師作為指導者和引領者。正如學生的角色在課堂中發生了變化一樣,教師的角色也是如此。教師們不斷地反思、改變,以營造一種學習氛圍。
學生們非常清楚周圍發生的事情,從細微的線索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比如,如何科學地標定同一高度的地理坐標,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講解。是所有學生都參與思考操作的過程。
在這個資源再生成的過程中,所有學生都在集體中參與了合作,只有程度的不同和分工的不同。他們都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知和能力。這是教室內教學所不具備的一種效果。
H. 1、在建構游戲中,你發現活動中的主題是如何建立的呢
不管開展哪個主題的建構游戲,都會先豐富幼兒的原有經驗。
如在開展主題建構《我在馬路邊》時,先帶領幼兒參觀馬路,在馬路邊觀察不同的車子、馬路邊各種設施和建築等,使幼兒在腦海中有了一定的印象再開始建構活動。
於是,在整個主題建構中,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搭建出了不同的車子,並且添加了馬路邊的樹、路燈、房子等,使整個建構環境非常豐富。
建構游戲的種類
積木游戲:積木的式樣很多,有大、中、小型積木,有空心或實心型積木,有動物拼圖積木等。這種結構游戲在幼兒園開展較早,也較為普遍。
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戲:沙土是一種不定型的結構材料,幼兒可以隨意操作,幼兒也可利用水、雪玩劃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戲。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結構游戲。
此外還有,積塑、金屬構造、拼棒、拼圖等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