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算力
Ⅰ ansys13.0 3D模型,20node186單元,計算應力為零,應力圖為全紅色,求指教!!非常感謝
不知道你的完整模型是什麼樣子,我覺得限制左邊一個面的三個方向位移沒問題,關鍵是這個傳遞的力如何施加,我覺得應該加在面上。至於結果不正常是不是設置過程有問題。你再好好確認一下。
Ⅱ 運算能力、符號意識、模型思想與數學內容的聯系是什麼
fgfgfg
Ⅲ materials studio建立的特別大的模型怎麼算力場
你不是用lammps模擬嗎, 力場是自己手動輸入的. 這個看一下lammps 教程.
MS只是得到初始結構, 不需要指定力場. 而且你指定了力場在lammps 中也不能識別.
Ⅳ MindSpore並行模型訓練的優勢和特點
MindSpore分布式訓練除了支持數據並行,還支持運算元級模型並行,可以對運算元輸入tensor進行切分並行。在此基礎上支持自動並行,用戶只需要寫單卡腳本,就能自動切分到多個節點並行執行。
並行這層的實現和硬體是解耦的,目前ARM上的運算元還不全,如果要跑的話會遇到一些運算元缺失,這塊我們目前正在開發。
Ⅳ 各種應力計算模型
3.1.1 鑽柱軸向拉壓應力
3.1.1.1 勻速提升
勻速提升時,考慮摩擦力、鑽井液浮力影響的鑽柱拉應力(圖3.1,斷面I-I):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G為提升時鑽柱的重力,N;S為鑽桿截面積(非端加厚部分),m2;K為考慮提升時附加阻力的系數,與彎曲率和鑽進地質技術條件有關,其取值見表3.1;G1為鑽柱重力,N;θ為頂角平均值,(°);f≈0.3,為摩擦系數。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α為考慮連接件後鑽桿質量增加的系數,對接頭連接α=1.05,對接箍α=1.1;L為鑽柱長度,m;g為重力加速度,m/s2;q為管子每米加權平均質量(考慮端加厚),kg;ρ為鑽井液密度,kg/m3;ρм為管材密度,kg/m3;θ1為開井頂角,(°);θ2為終井頂角,(°)。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I0為彎曲率,°/m。
圖3.1 坐標參考系
3.1.1.2 加速提升
加速提升時,鑽柱拉應力(圖3.1,斷面I-I)可由下式確定:
表3.1 K取值表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kd為動載荷系數;a為提升加速度,m/s2。
3.1.1.3 上、下端最大受力
1)鑽進中,鑽柱上端的最大重力: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P為鑽頭壓力,N。
2)下部斷面(圖3.1,斷面Ⅱ-Ⅱ)的壓應力: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l為鑽柱壓縮部分的長度,m;q為加權平均質量,kg/m;S為斷面面積,m2。
3)零斷面處(圖3.1,斷面0-0)拉壓應力,σt=σp=0。
3.1.1.4 鑽柱伸長量
1)鑽柱勻速提升時,鑽柱總伸長量可由下式確定(假設鑽柱拉伸時橫截面積不變):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Δl為勻速提升時,鑽柱伸長量,m;ρ為鑽井液密度,kg/m3;ρM為管材密度,kg/m3;g為重力加速度,m/s2;l為鑽柱長度,m;E為縱向彈性模量,合金鋼E=2.1×1011Pa,鋁合金E=0.7×1011Pa。
2)鑽柱加速提升時,鑽柱總伸長量可由下式確定(假設鑽柱拉伸時橫截面積不變):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Δl1為加速提升時,鑽柱伸長量,m;a為鑽柱提升加速度,m/s2。
3.1.2 鑽柱扭轉剪切應力
在鑽進過程中,整個鑽柱將受到扭矩的作用,在鑽柱各個橫截面上都會產生剪切應力。由於鑽柱與鑽井液及井壁的摩擦阻力,使該剪切應力沿鑽柱全長變化,上部斷面最大,鑽頭處最小。
3.1.2.1 正常鑽進時最大剪切應力
鑽柱各處剪應力值可由下式確定: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M為鑽柱傳扭扭矩,N·m;W為扭轉時桿體抗扭斷面模數,m3。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鑽桿上部最大扭矩由下式確定: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N為所計算斷面鑽進過程中消耗的功率,Hp;n為鑽柱每分鍾轉速,轉/分鍾。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N1為鑽柱空轉所需功率,Hp;N2為井底鑽頭破碎岩石所需功率,Hp;N3為克服回轉鑽桿半波波峰在傳壓給鑽頭時對井壁的摩擦阻力所消耗的附加功率,Hp。
3.1.2.2 突遇阻卡時最大剪應力
當井內發生卡埋鑽事故時,發動機以過載工作,強扭鑽柱產生最大扭矩,因此,扭轉剪應力也最大。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η為從動力機至鑽機立軸的傳動系數,一般為0.7~0.8;λ為發動機超載系數,電動機為1.5~2,柴油機為1.1。
如果鑽頭突然遇卡,則鑽柱的動能轉變為位能,產生一附加扭矩,從而產生了附加的扭轉剪應力。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為鑽柱回轉角速度,s-1;d為鑽桿斷面外徑,m;γc為鑽桿材料的容重,N/m3;G為剪切模量,合金鋼G=7.9×104MPa,鋁合金G=2.7×104MPa;g為重力加速度,m/s2。
因此,當鑽柱遇卡時,其上部受最大扭轉應力應為τmax和τ1之和。
3.1.3 鑽柱彎曲應力
鑽柱的彎曲應力在鑽柱的上部是由離心力引起的,在下部則是由鑽柱受壓彎曲和離心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鑽柱下部彎曲應力較大。目前,在計算鑽柱彎曲應力時有以下幾個假設條件:鑽柱繞鑽井軸線公轉;將鑽柱彎曲的變節距空間螺旋,假設為變節距的平面螺旋;將鑽柱每個彎曲半波看成是一個兩端為鉸接的壓桿穩定問題。
3.1.3.1 桿體處彎曲應力
由橫向力作用產生在桿體處的彎曲應力: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E為縱向彈性模量,合金鋼E=2×1011Pa,鋁合金E=0.7×1011Pa;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I為管體斷面積的軸慣性矩,m4;D為鑽桿外徑,m;d為鑽桿內徑,m;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f為鑽柱的撓度,m;Dc為鑽井口徑,m;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l為彎曲半波長度(無論鑽柱壓縮部分或拉伸部分,均可由Г.М.薩爾基索夫公式近似計算),m;,為鑽柱回轉角速度,s-1;z為鑽柱中所計算斷面的坐標(該坐標由零斷面算起,z值對拉伸部分取正,對壓縮部分取負:對Ⅰ-Ⅰ斷面,z=L-z0-0;對Ⅱ-Ⅱ斷面,z=z0-0;對零斷面,z=0),m;
零斷面位置由鑽柱壓縮段長度確定,即由鑽壓確定: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W為計算斷面的抗彎斷面模量,m3。
3.1.3.2 絲扣處彎曲應力
鑽桿絲扣連接處的彎曲應力: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f1為接箍或鋼接頭處撓度,m;dм為接箍或鋼接頭外徑,m;W1為危險斷面的抗彎斷面模量,m3。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D1和d1分別為桿體或鋼接頭絲扣部分按外徑和內徑計的危險斷面尺寸。
3.1.4 鑽井液壓力產生的拉應力
在考慮此項影響時,近似認為外壓力為零,內壓力處處相等。根據厚壁筒理論≥1.2),內壓力產生的應力為: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p為管柱內壓力,MPa;R0為管柱外半徑,mm;Ri為管柱內半徑,mm。
3.1.5 鑽柱合成應力
鑽柱在井內受力狀況,隨工況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的,鑽柱往往受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外力聯合作用,因而在其內部形成合應力。
3.1.5.1 對於受拉段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3.1.5.2 對於受壓但沒有失穩段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3.1.5.3 對於受壓處於失穩段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3.1.5.4 安全系數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n為安全系數;σ0.2為屈服強度,MPa;σimax為截面最大應力強度,MPa。
3.1.6 鑽柱的離心力
彎曲的鑽柱在鑽進時,是繞著鑽井軸線回轉的,此時所產生的離心力可由下式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m為旋轉物體的質量,kg;R為回轉半徑,m;ω為鑽柱回轉角速度,s-1。
3.1.7 鑽柱外擠壓力
對於超深井來講,由於鑽柱重量大,當其坐於卡瓦中時,將受到較大的箍緊力。當合成應力接近或達到材料的最小屈服強度時,則會導致卡瓦擠毀鑽桿,因此,要求鑽柱屈服強度與拉伸應力的比值不應小於一定數值。鑽柱抗擠毀條件下桿體屈服強度由下式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σs為桿體材料的屈服強度,MPa;σt為懸掛在吊卡下面鑽柱的拉伸應力,MPa;D為鑽桿外徑,m;Ls為卡瓦與鑽桿的接觸長度,m;K為卡瓦的橫向負荷系數;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α為卡瓦錐角(一般為9°27′45"),(°);φ為摩擦角,(°)。
3.1.8 抗拉對抗扭強度的影響
卡鑽時,為了解卡有時採取上提拉力後在進行鑽柱的扭轉,此時鑽桿的抗扭強度可由下式確定: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QT為在拉力下的最小扭轉強度,N·m;Ym為管體材料最小屈服強度,MPa;P為拉伸負荷,N;S為管體橫截面積,mm2;J為極慣性矩,mm4;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D為鑽桿外徑,mm;d為鑽桿內徑,mm;
3.1.9 卡點深度、鑽桿允許扭轉圈數
3.1.9.1 卡點深度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L為卡點深度,m;ΔL為在F作用力下,鑽桿連續提升時平均伸長量,m;E為彈性模量,MPa;A為鑽柱截面積,mm2;F為鑽桿連續提升時,超過自由懸重的平均拉力,N。
3.1.9.2 復合鑽具卡點深度計算
1)通過大於鑽柱原懸重的實際拉力提升被卡鑽具,量出鑽柱總伸長量ΔL,一般取多次提拉伸長量的平均值。
2)計算該拉力下,每段鑽具的絕對伸長(假設三種鑽具):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3)分析ΔL與ΔL1+ΔL2+ΔL3值的關系:
若ΔL≥ΔL1+ΔL2+ΔL3,說明卡點在鑽頭上;
若ΔL≥ΔL1+ΔL2,說明卡點在第三段上;
若ΔL≥ΔL1,說明卡點在第二段上;
若ΔL≤ΔL1,說明卡點在第一段上。
4)計算ΔL≥ΔL1+ΔL2的卡點位置:
先求ΔL3:ΔL3=ΔL-(ΔL1+ΔL2);
再求L′3值:,該值為第三段鑽具未卡部分的長度;
計算卡點位置:L=L1+L2+L′3
5)其他情況可以類推。
式中:ΔL1、ΔL2、ΔL3分別為自上而下三種鑽具的伸長量,m;ΔL為總伸長量,m;F為鑽桿連續提升時,超過自由懸重的平均拉力,N;L1、L2、L3分別為自上而下三種鑽具下井長度,m;A1、A2、A3分別為自上而下三種鑽具截面積,mm2;L′3為第三段沒卡鑽具部分的長度,m;L為卡點深度,m。
3.1.9.3 鑽桿允許扭轉圈數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鑽桿允許扭轉圈數,圈;K為扭轉系數,圈/m;L為卡點深度,m。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σs為屈服強度,MPa;G為剪切模量,MPa;n為安全系數,取1.5~2;dp為鑽桿外徑,m。
3.1.10 鑽柱的摩擦阻力
起下鑽時,作用在鑽柱上的摩擦力主要為滑動摩擦力。由古典的滑動摩擦理論可得,Fhd=f·N。其中,f與井壁的岩石性能、光滑度、鑽桿材料、表面狀況、鑽井液類型等有關,其大小一般在0.2~0.4之間;正壓力N由鑽柱的重力、軸向力拉力或壓力、鑽柱彈性變形引起的彎曲力等。
3.1.10.1 由鑽柱重力引起的側向壓力
在井斜段,由鑽柱自重產生的側向壓力ΔFn和軸向拉力ΔFa,可用下式進行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其中:ΔFn為鑽柱自重產生的側向壓力,N;ΔFa為鑽柱自重產生的軸向拉力,N;Wm為鑽柱鑽井液中的重力,N;a為井斜角,(°)。
3.1.10.2 由鑽柱軸向力引起的側向壓力
當鑽柱處於彎曲井段或出現不同形式的彎曲(如正弦或螺旋彎曲)時,鑽柱和井壁之間也會產生側壓力ΔFcl。一般情況下,側壓力的大小等於鑽柱軸向拉力Fal與井眼曲率Kb的乘積。但當鑽柱發生正弦或螺旋彎曲時,需要參考Lubiski、Mitchell所提出的彎曲側向力的計算方法。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其中:ΔFcl為鑽柱軸向力產生的側向壓力,N;Fal為鑽柱軸向拉力,N;Ka為井斜變化率;Kφ為方位角化率;Kb為井眼曲率。
3.1.10.3 鑽柱所受側向壓力合力
由於井眼軌跡一般為三維空間曲線,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側向壓力盡管都垂直於井眼軌跡,但其並不在同一方向上。因此,不能簡單地相加,須用力的合成法進行相關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其中:Fzn為側向壓力合力,N;av為平均井斜角;Δa為井斜角變數;Δφ為方位角變數。
3.1.10.4 鑽柱滑動摩擦力計算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其中:Fhd為鑽柱滑動摩擦阻力,N;f為與井壁的摩擦系數;Fzn為側向壓力合力,N。
3.1.11 鑽柱的振動
上述各種載荷,在鑽進過程中其數值不斷變化,因此,可能產生扭轉和縱向振動。振動大小決定於彈性系統的固有振動周期,以及外作用力的周期。
3.1.11.1 固有縱向振動周期
固有縱向振動周期可由下式確定: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L為鑽柱長度,m;E為彈性模量,MPa;g為重力加速度,m/s2;γc為鑽桿材料的容重,N/m3。
3.1.11.2 固有扭轉振動周期
固有扭轉振動周期可由下式確定: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G為剪切模量,GPa;
科學超深井鑽探技術方案預研究專題成果報告(上冊)
式中:J為鑽柱以回轉中心線的慣性矩;Jp為鑽柱斷面的極慣性矩,mm4。
Ⅵ 如何認識和理解運算律,提高運算能力,建立運算模型
問題就出在你那句「難算的不做,難解的不做」,做題目的目的是要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以此提高運算能力,積累做題經驗,和開發新思維。你如果不嘗試稍微難點的題目,就永遠不會有練習和提高的機會,解題的水平就一直停在一個地方,當然不能提高了。你說你的思路一般都是對的,那隻是個抽象的概念,最終寫在試卷上時,是需要過程的,你現在最主要的,就是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思路經由過程清晰的表現出來,並且盡量不出錯。這就需要平時多練習,打好基礎了。
Ⅶ 十次方算力平台主要用在哪些行業
1、地理信息探測:通過算力,建立3D建模方式,探測和識別隱埋地下物質,能更快速、全面、精準,自主檢測、識別並標記多類主要地下信息,減少人工數據分析誤判的事故發生,提高准確性。比如檢測城市地下水管、電線等。
2、氣象預測:通過算力,能模擬出更多的氣象模型,分析出更多的參數,預測到更精確更遠的未來信息。
3、特效渲染:集中超強的算力,能減少電影渲染的時間,提升了渲染的效率。除此外,還有更多跟大數據、人工智慧相關的視頻、醫學影像分析、農業遙感、環保監測等行業都可應用到。
都是我從網上自己查到的,很辛苦呢,望您採納,謝謝。
Ⅷ 給人工智慧提供算力的晶元有哪些類型
給人工智慧提供算力的晶元類型有gpu、fpga和ASIC等。
GPU,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游戲機和一些移動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上圖像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與CU類似,只不過GPU是專為執行復雜的數學和幾何計算而設計的,這些計算是圖形渲染所必需的。
FPGA能完成任何數字器件的功能的晶元,甚至是高性能CPU都可以用FPGA來實現。 Intel在2015年以161億美元收購了FPGA龍 Alter頭,其目的之一也是看中FPGA的專用計算能力在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ASIC是指應特定用戶要求或特定電子系統的需要而設計、製造的集成電路。嚴格意義上來講,ASIC是一種專用晶元,與傳統的通用晶元有一定的差異。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求而專門定製的晶元。谷歌最近曝光的專用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計算的TPU其實也是一款ASIC。
(8)模型算力擴展閱讀:
晶元又叫集成電路,按照功能不同可分為很多種,有負責電源電壓輸出控制的,有負責音頻視頻處理的,還有負責復雜運算處理的。演算法必須藉助晶元才能夠運行,而由於各個晶元在不同場景的計算能力不同,演算法的處理速度、能耗也就不同在人工智慧市場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都在尋找更能讓深度學習演算法更快速、更低能耗執行的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