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機算力
1. 每一個階段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計算機的歷史
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 現代計算機問世之前,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萌芽期的電子計算機三個階段。
早在17世紀,歐洲一批數學家就已開始設計和製造以數字形式進行基本運算的數字計算機。1642年,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採用與鍾表類似的齒輪傳動裝置,製成了最早的十進制加法器。1678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製成的計算機,進一步解決了十進制數的乘、除運算。
英國數學家巴貝奇在1822年製作差分機模型時提出一個設想,每次完成一次算術運算將發展為自動完成某個特定的完整運算過程。1884年,巴貝奇設計了一種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機。這台分析機雖然已經描繪出有關程序控制方式計算機的雛型,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而未能實現。
巴貝奇的設想提出以後的一百多年期間,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連發明了真空二極體和真空三極體;在系統技術方面,相繼發明了無線電報、電視和雷達……。所有這些成就為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准備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與此同時,數學、物理也相應地蓬勃發展。到了20世紀30年代,物理學的各個領域經歷著定量化的階段,描述各種物理過程的數學方程,其中有的用經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難解決。於是,數值分析受到了重視,研究出各種數值積分,數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數值解法,把計算過程歸結為巨量的基本運算,從而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數值演算法基礎。
社會上對先進計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現代計算機誕生的根本動力。20世紀以後,各個科學領域和技術部門的計算困難堆積如山,已經阻礙了學科的繼續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後,軍事科學技術對高速計算工具的需要尤為迫切。在此期間,德國、美國、英國部在進行計算機的開拓工作,幾乎同時開始了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的研究。
德國的朱賽最先採用電氣元件製造計算機。他在1941年製成的全自動繼電器計算機Z-3,已具備浮點記數、二進制運算、數字存儲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現代計算機的特徵。在美國,1940~1947年期間也相繼製成了繼電器計算機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不過,繼電器的開關速度大約為百分之一秒,使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電子計算機的開拓過程,經歷了從製作部件到整機從專用機到通用機、從「外加式程序」到「存儲程序」的演變。1938年,美籍保加利亞學者阿塔納索夫首先製成了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部件。1943年,英國外交部通信處製成了「巨人」電子計算機。這是一種專用的密碼分析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應用。
1946年2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製成的大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最初也專門用於火炮彈道計算,後經多次改進而成為能進行各種科學計算的通用計算機。這台完全採用電子線路執行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信息存儲的計算機,運算速度比繼電器計算機快1000倍。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但是,這種計算機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儲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備現代計算機的主要特徵。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數學家馮·諾伊曼領導的設計小組完成的。1945年3月他們發表了一個全新的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方案—電子離散變數自動計算機(EDVAC)。隨後於1946年6月,馮·諾伊曼等人提出了更為完善的設計報告《電子計算機裝置邏輯結構初探》。同年7~8月間,他們又在莫爾學院為美國和英國二十多個機構的專家講授了專門課程《電子計算機設計的理論和技術》,推動了存儲程序式計算機的設計與製造。
1949年,英國劍橋大學數學實驗室率先製成電子離散時序自動計算機(EDSAC);美國則於1950年製成了東部標准自動計算機(SFAC)等。至此,電子計算機發展的萌芽時期遂告結束,開始了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時期。
在創制數字計算機的同時,還研製了另一類重要的計算工具——模擬計算機。物理學家在總結自然規律時,常用數學方程描述某一過程;相反,解數學方程的過程,也有可能採用物理過程模擬方法,對數發明以後,1620年製成的計算尺,己把乘法、除法化為加法、減法進行計算。麥克斯韋巧妙地把積分(面積)的計算轉變為長度的測量,於1855年製成了積分儀。
19世紀數學物理的另一項重大成就——傅里葉分析,對模擬機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前期,相繼製成了多種計算傅里葉系數的分析機和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機等。但是當試圖推廣微分分析機解偏微分方程和用模擬機解決一般科學計算問題時,人們逐漸認識到模擬機在通用性和精確度等方面的局限性,並將主要精力轉向了數字計算機。
電子數字計算機問世以後,模擬計算機仍然繼續有所發展,並且與數字計算機相結合而產生了混合式計算機。模擬機和混合機已發展成為現代計算機的特殊品種,即用在特定領域的高效信息處理工具或模擬工具。
20世紀中期以來,計算機一直處於高速度發展時期,計算機由僅包含硬體發展到包含硬體、軟體和固件三類子系統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價格比,平均每10年提高兩個數量級。計算機種類也一再分化,發展成微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通用計算機(包括巨型、大型和中型計算機),以及各種專用機(如各種控制計算機、模擬—數字混合計算機)等。
計算機器件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再從分立元件到集成電路以至微處理器,促使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三次飛躍。
在電子管計算機時期(1946~1959),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主存儲器是決定計算機技術面貌的主要因素。當時,主存儲器有水銀延遲線存儲器、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和磁心存儲器等類型,通常按此對計算機進行分類。
2. 人類的計算力
目前來看,人類還是比計算機強。國際象棋計算機已經戰勝了人類棋手,但是圍棋還沒有。計算機實際上是根據資料庫來搜索最佳棋路,在已有的棋譜基礎上尋找。而人類棋手在多數情況下(圍棋)是在創造,創新。經常有人下出新手,但計算機不行。
吐血是用心過度了。
3.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3)本機算力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
4. 提升力的計算
比較麻煩,先說魔法固傷技能的計算公式(暫不考慮暴擊破招黃白字爆傷各種因素):
魔法傷害=(智力÷250+1)×(獨立×技能倍率)×(1+屬強差÷220)×(1-減傷率)
公式中的(獨立×技能倍率)直接體現在技能數值面板上了,就是技能描述的數值。如果你想知道智力,獨立,屬強分別能給你多大收益,可以這么計算:n點智力提升=n÷(你的智力+250),n點獨立提升=n÷你的獨立,n點屬強提升=n÷(你的屬強+220)。
打個比方說,你本身1750智力,2000獨立,180的屬強了,100點智力提升=100÷(1750+250)=5%,100點獨立提升=100÷2000=5%,100點屬強提升=100÷(180+220)=25%
魔法百分比技能公式如下(暫不考慮暴擊破招黃白字爆傷):
魔法傷害=基礎魔攻×技能百分比×(1+屬強差÷220)×(1-減傷率)+無視魔攻×技能百分比×(1-難度減傷)
你個人信息面板上的魔法攻擊就是=基礎魔攻+無視魔攻,而基礎魔攻=(智力÷250+1)×魔法攻擊力,如果不計算無視攻擊的影響,智力屬強提升與上相同,獨立不提升魔法百分比技能,考慮無視的話,相應的提升會變小
5. 釺探計算地基承載力,出自哪本規范8N-20
釺探是地基施工中的施工措施只能說是一種探查土層的輔助手段。工程勘察規范中沒有把它規定為計算地基承載力的標准方法。
探測天然地基承載能力主要的用鑽探取樣做土工試驗、標准貫入試驗、靜力觸探試驗、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深層荷載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岩石原位測試...等才是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規定的規范方法。
6. 怎麼提高圍棋的快速計算力
樓主好,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很多成年業余棋手普遍遇到的問題. 我來先說說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 其 一,成年人和少年兒童比較起來,思維當然是慢的,遇到和孩子對局時就會明顯感到,對手沒怎麼花時間就能應對你的招數,而你則要絞盡腦汁的想:( 其 二,大多數成人的圍棋是自學的,沒有老師,也就學的不系統,缺乏理論,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遇到棋盤上的難題,沒有準確的「第一感」,想不出所謂「必然」之著手。 既然有了原因,那麼就有了辦法。 其 一,建議你玩玩對抗型的網路俄羅斯方塊,或者連連看對戰。練一練手、眼、腦的反映能力,主要是速度:) 其 二,多做死活題。須知,計算的快慢與經驗的多少,有著嚴重的正相關關系。平時死活題、手筋題做的多,很多棋型要點瞭然於胸,許多手筋妙手信手拈來,算起來能不快嗎? 不足及其他的,請各位大蝦指正
7.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註: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8〕;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
T2/R3=K(=4π2/GM)
{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2=mg;
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
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
GMm/(r地+h)2=m4π2(r地+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希望對您有幫助
8. 什麼是計算能力
目前,中學生運算能力的狀況是很差的,不少老師埋怨:「學生的計算能力太差了,連簡單的運算都過不了關,甚至數學基礎好的學生運算結果也常出差錯。」這些狀況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不明算理,機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則是不顧運算結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的意識;也有的學生對提高運算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總是把「粗心」「馬虎」作為借口;也有相當多的老師只著重解題方法和思路的引導,而忽視對運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捷性的必要指導。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影響學生運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1、固定的思維方法
固定的思維方法在運算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影響,當學生掌握了某一種知識(方法)往入習慣用類似的舊知識(方法)去思考問題,這樣必然會出現思維的惰性,影響運算的速度,使運算過程繁冗不堪。
2、缺乏比較意識
比較意識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向。解題時往往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善於選優而從。有的學生缺乏比較意識,做題時往往找到一種方法就抱著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認為做對就行了。老師在講評試題時,忽略多種解法當中簡捷方法的優先性。
二、運算能力及其特點
運算能力的基本特點有兩個:
(1)運算能力的層次性
在數學發展的歷史上,不同類別的運算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到高級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對運算的認識和掌握也必須是逐步有序、有層次的,不掌握有理數的計算,就不可能掌握實數的計算;不掌握整式的計算,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計算。不掌握有限運算,就不可能掌握無限計算。沒有具體運算的基礎,抽象運算就難以實現。由此可見,運算能力是隨著知識面的逐步加寬、內容的不斷深化、抽象程序的不斷提高而逐步發展的。如果說數學內容的發展是無窮的,那麼運算能力的提高也是永遠不會終結的。
對於中學數學運算能力的要求大致可分為兩個層次:①計算的准確性——基本要求②計算的合理、簡捷、迅速——較高要求③計算的技巧性、靈活性——高標准要求。在思想上一定要充分認識提高運算能力的重要性,把運算技能上升到能力的層次上,把運算的技巧與發展思維融合在一起。
(2)運算能力的綜合性
運算能力既不能離開具體的數學知識而孤立存在,也不能離開其他能力而獨立發展,運算能力是和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滲透的,它也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數學能力相互支持著。因而提高運算能力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在中學各科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計算能力,不斷引導,逐漸積累、提高。
9. 怎麼計算沖擊力
利用沖量定理來求得
自由落體過程中有動能定理
mgh=1/2mv*v
這樣就可以求出落地瞬間的速度v
然後利用沖量定理Ft=mv
所以需要求沖擊力的話還需要一個接觸時間,估算一個然後求出沖擊力
你給的條件不能求出沖擊力的,所以不能算出具體的值啊。
10. 釺探計算地基承載力8N-20公式出自哪本規范
二、驗槽的組織單位與參與單位
新標准:
A.1.1 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建設等各方相關技術人員應共同參加驗槽。
舊規范:
沒有規定具體參與單位
內容分析:
驗槽的組織單位應為建設單位為或者其委託的監理單位,參與單位有五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監督管理單位可能也會被建設單位邀請過來進行驗槽程序監督。也有一些地方質監站明確發文要求,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對於驗槽提前報備,以便於進行驗槽的執法檢查。
三、驗槽前准備的文件
新標准:
A.1. 2 驗槽時,現場應具備岩土工程勘察報告、輕型動力觸探記錄(可不進行輕型動力觸探的情況除外)、地基基礎設計文件、地基處理或深基礎施工質量檢測報告等。
舊規范:
無規定
內容分析:
1.新標准提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建設單位在開工前委託勘查單位形成的,建設單位也會提供給施工單位作為施工參考。
2.輕型動力觸探記錄是施工單位在土方開挖完成後,或者地基處理完成後做的工作記錄。一般在施工過程中我們稱之為釺探記錄。
常用的是輕型圓錐動力觸探是利用一定的錘擊能量(錘重10kg),將一定規格的圓錐探頭打入土中,根據貫入錘擊數所達到的深度判別土層的類別,確定土的工程性質,對地基土做出綜合評價。
3.新標准中規定地基處理或深基礎施工質量檢測報告:
(1) 對於換填地基、強夯地基,應現場檢查處理後的地基均勻性、密實度等檢測報告和承載力檢測資料。
(2) 素土、灰土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地基承載力檢驗。【4.2.3】
(3)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地基承載力檢驗。【4.3.3】
(4)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前應檢查土工合成材料的單位面積質量、厚度、比重、強度、延伸率以及土砂石料質量等。土工合成材料以100為一批,每批應抽查5% 。【4.4.1】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地基承載力檢驗。【4.4.3】
(5) 粉煤灰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承載力檢驗。【4.5.3】
(6) 強窮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地基承載力、地基土的強度、變形指標及其他設計要求指標檢驗。【4.6.3】
(7) 注漿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地基承載力、地基土強度和變形指標
檢驗。【4.7.3】
(8) 預壓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地基承載力與地基土強度和變形指標檢驗。【4.8.3】
(9) 砂石樁復合地基施工結束後,應進行復合地基承載力、樁體密實度等檢驗。【4.9.3】
(10)高壓噴射注漿復合地基施工結束後,應檢驗樁體的強度和平均直徑,以及單樁與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等。【4.10.3】
(11)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施工結束後,應檢驗樁體的強度和直徑,以及單樁與復合地基的承載力。【4.11.3】
(12) 土和灰土擠密樁復合地基施工結束後,應檢驗成樁的質量及復合地基承載力。【4.12.3】
(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復合地基施工結束後,應對樁體質量、單樁及復合地基承載力進行檢驗。【4.13.3】
(14)窮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施工結束後,應對樁體質量、復合地基承載力及褥墊層窮填度進行檢驗。【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