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間支撐的水平地震力這么算
Ⅰ 門式剛架柱間支撐(門形支撐)怎麼計算
從理論上講,如果設計成雙向剛接框架,且在水平力作用下,柱頂位移滿足「規范」(cecs102:2002)要求,可以不設置柱間支撐。但是,對於同一結構,一種情況設置柱間支撐,另一種情況不設置柱間支撐,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可發現,不加支撐時,大部分節點的變形值是設柱間支撐時的5~10倍;
因此,為控制柱頂位移,不設柱間支撐時,往往要增加柱、梁的截面,從而增加結構的用鋼量。另外,設置柱間支撐還可以提高鋼結構的抗震性能;縱向設計成剛接剛架,也不容易實現。因此,輕鋼門式剛架房屋宜設置柱間支撐。在設計集貿市場時,四周布置店面,外牆往往不允許設置交叉或斜向支撐,此時,可在需設置柱間支撐的柱間設置一小剛架,該剛架柱腳設計成剛接,柱頂與相鄰柱鉸接相連,通過此小剛架來傳遞縱向水平力,即用此小剛架來代替柱間支撐。
設不設中柱柱間支撐從理論上講不是絕對的,只要邊柱有支撐,屋面有支撐,並形成一個空間體系,只要此體系有足夠的平面剛度、側向剛度,且有足夠的承載力,能保證中柱的平面外穩定,中柱當然可以不設支撐。如果工藝允許,中柱還是應設置柱間支撐,這樣各柱列縱向剛度較均勻,縱向水平力傳力途徑較短,結構用鋼量少,較為經濟。如果受工藝限制,廠房中柱不允許設置柱問支撐,此時為保證中柱縱向有一定的剛度,應將中柱縱向設計成剛接剛架,或在柱頂設置桁架,縱向設置成類似框架的結構形式;並取剛架的計算長度作為中柱的平面外計算長度進行計算;同時,邊柱的柱間支撐、屋面支撐應按空間分析來確定。
Ⅱ 鋼結構柱間支撐的墊塊還計算嗎
鋼結構手冊上,說算柱間支撐時,傳給支撐的水平風荷載是1/4的山牆受荷面積。個人認為是一個近似的之大不小的演算法,風荷載通過抗風柱傳給端鋼架梁(屋架),再傳給縱向的水平力承擔構件。
Ⅲ 某鋼結構柱間支撐工程量計算
該支撐包含兩類構件,角鋼和鋼板,先分開計算,再合計。角鋼要查到每米公斤數,乘以構件長度;鋼板是算方料尺寸,也是最大尺寸,最後把角鋼和鋼板重量合計起來。
Ⅳ 地震力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
地震荷載:(di zhen he zai)earthquake load(seismic force)
又稱地震力。結構物由於地震而受到的慣性力,土壓力和水壓力的總稱。由於水平振動對建築物的影響最大,因而一般只考慮水平振動。
地震力計算公式:地震力=自重×地震系數。
從建築物自重來說,與鋼混結構相比,全鋼結構具有自重輕,特點鋼結構的自重一般約為鋼混結構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按照上述計演算法則,自重輕的鋼結構建築將大大減小地震力起到緩解地震力,從而保護整個建築的穩固。
Ⅳ 柱間支撐如何計算
單單依靠單片排架的抗彎能力(柱底剛接)抵抗縱向水平力的能力相當弱的,所以設計時往往需要藉助牆體或是柱間支撐的抗剪能力將縱向水平力傳到基礎;還有柱間支撐對增大縱向剛度是有很大幫助的。另外,個人認為節點剛接與否,自有其判別標准,放到這里來討論不大合適。
縱向水平力傳力途徑應該是山牆——柱——縱向水平梁——柱間支撐,因此計算第一步就是把水平力(風荷載、吊車荷載、地震力)分析出來,然後根據柱間支撐布置情況,採用相應靜力圖示算出支撐桿件的設計內力,並按照鋼結構進行驗算(如果為砼構件按混規驗算,抗震按抗規驗算)。
Ⅵ 帶天車鋼結構柱間支撐怎麼計算啊詳細的分析下受力
建議還是用專業軟體建模分析一下,手算的話荷載組合工作量就很大了,工具軟體算完後看看計算輸出,
Ⅶ 鋼結構柱間支撐吊車縱向力取值問題
按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吊車縱向剎車力標准值,應按作用在一邊軌道上的所有剎車輪的最大輪壓之和的10%採用.
如果光算柱間支撐的話,地震力取值可將屋面屋架或剛架的軸力(壓力),布置於柱頂相應位置,然後按該軸力計算水平及縱向地震力(如果軟體計算的話直接選震級及計算方式)就行了。
Ⅷ 系桿和柱間支撐該怎麼算呢
你就根據設計圖紙尺寸按實際計算,圖籍只是對細部的詳細要求。影響不大。
Ⅸ 求鋼結構柱間支撐的重量公式。
2L125*12(這是支撐用的靠背角鋼2個125*12)=22.75KG(這是2個125*12角鋼每米重量) L=8.5(這是每根支撐長度)*24件(一共24件角鋼支撐)=4641Kg(24件8.5米的2L125*12角鋼支撐的總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