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媒體轉型去中心化

媒體轉型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8-18 21:29:10

⑴ 新媒體如何實現信息飛沫化,去中心化和話語權再分配

在傳統媒體語境下,廣大媒體受眾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動的接受對象,普通受眾在傳統媒體社會中幾乎是沒有話語權的,比如報紙、廣播和電影等一些傳統媒,它們所提供給大眾話語發布的平台是相對有限的。而在今天的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網路博客、手機上網、以及各種數字用品都是功能變得更強大、使用方式更便捷,大眾的聲音通過網路平台(例如簡訊群發、個人博客和網路論壇等)可以隨時發送,由音頻和視頻承載的信息交流變得十分的便利,個體主體地位在新媒體語境下得到了顯著提升,廣大受眾獲得了在傳統媒體時代下從沒有過的自由、自主權力。另外,廣大受眾可以在越來越多的公共事件中表達思想和發表意見,大眾聲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及時、豐富、全面和生動。藉助新媒體提供的自由平台,越來越多的個體成為信息的創造者和評價者、管理者和把關者。

⑵ 網路與新媒體是去中心化還是再中心化

網路屬於新媒體。確定的。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傳統媒體是指
紙媒,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所以網路當然是新媒體了。

⑶ 互聯網思維指導下媒體融合發展路徑是怎樣的

首先,媒體融合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並舉並重的階段,對兩個部分等量齊觀;其次是重心轉移階段,傳統媒體要把工作重心、主要傳播形態、主要贏利模式轉移到新興媒體上,以適應媒體及輿論主戰場的轉移;第三是形成新型的主流媒體、新型的媒體集團,建立現代傳播體系。階段清楚、目標明確後,融合轉型中的傳統媒體在與網路原生媒體的競爭中要辨明消化繼承與平地起樓的區別,把握自身發展節奏。媒體要清醒地認識不同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與任務,如第一階段亟須達成內部共識、進行組織結構調整;第二階段需要對新興媒體形成認同,完成生存方式的轉變;第三階段是外向的蔓延,形成媒體與外部交往的新型關系。據此,媒體循序漸進地進行融合。
其次,媒體的屬性、社會責任不能變。以互聯網思維和網路技術手段去改造傳統媒體,勢必帶來顛覆性的創新,但要始終牢記,黨中央推出媒體融合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著眼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於順應數字革命和新興媒體沖擊,在全球傳媒格局中提升傳播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力。不管在融合之路上走多遠,媒體的屬性與社會責任不會變,也不能變。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趨勢明顯,但不意味著「去引導」和「無主導」。盡管互聯網是一張扁平化、點與點相連的大網,但是「大V」等網路輿論領袖的存在說明點與點的能量是不同的,網路空間輿論仍然需要「壓艙石」。媒體作為網路中的一個節點,要更好地運用新技術手段匯聚各方力量,發出進步聲音,彰顯使命擔當,繼續發揮輿論主導作用,保持好社會信息的中樞地位,擔當好文化傳承者的責任。
第三,媒體融合了,管理方式要相應改變。融合是為了解放媒體生產力,釋放其傳播效果和潛能,應順著這個方向,以服務代管理,多用資金等市場調劑方式,軟化行政手段,通過遴選和資助機制形成引導,有重點地做大做強部分主流媒體。融合同時意味著「時空坍塌」或「時空穿越」,媒體傳播范圍的內外、責任的前後已經被打破,因此,管理要相應地將對內和對外傳播看作一體,統籌建設;對媒體責任和義務的督導,要以事前立法代替事後應急處置,用「一體化」和「提前量」保證融合媒體順利運作。雲計算、大數據應用,給智能媒體管理創造了機會,有鑒於此,依靠海量數據科學評估媒體運轉情況和傳播效果勢在必行。

⑷ 如何理解"媒體化電商,電商化媒體"

"媒體電商"業務在傳統媒體轉型進入攻堅期的當下,作為一種業務模式的創新顯得十分之關鍵和重要,而基於對客戶、媒體、用戶共同需求的調研和滿足而生的"媒體電商"產品和服務都將是媒體轉型的新希望,無論這種希望最終貢獻有多大,都是鍛造全新媒體生態環境體系下,媒體社會和商業價值的重要實踐,並且這種實踐的大幕已經在全國的傳統媒體中得以展開和實現。
電商媒體化,一個一直在提的概念。有人說是偽概念,有人說是大趨勢。巴人對此的邏輯有如下幾點:
1、電商媒體化本質是供大於求的表現,隨著平台級電商的門檻越來越高,現有的各類電商平台目前已經處在相對優勢的地位。
2、電商媒體化的核心是需求的演進路徑正在變化,用戶正從主動選擇商品時代,逐漸過度到引導消費時代。
3、它與媒體電商相輔相成,包括雜志、網媒以及各類推薦網站或迫於轉型壓力或希望盈利都在與電商勾搭打造這一概念。

⑸ 微信公眾平台把「去中心化」作為發展方向,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去中心化,核心和本質其實都是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方式。信息(這里指廣義上的信息,包括用戶能夠看到的各種內容,包括新聞、商品、通知、公告等)傳播的方式,通常有中心化和社交化兩種。張小龍期望的微信「去中心化」,就是更多的通過社交化的方式來傳播(獲取)信息,通過社交網路中的用戶關系傳播,不需要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也能讓用戶傳播或者獲取信息。


總之,去中心化不是脫離平台,不依賴平台導流,只做自己身邊的熟人就叫去中心化,真正的去中心化是需要依賴於社交網路,讓商家、商品的信息有更加廣泛的傳播范圍,獲取更多的流量來源,而不僅僅是中心化的平台導流

⑹ 自媒體什麼意思什麼叫去中心化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可以發表這樣的文章,作為這樣的媒體出現,應該是可以的可信的

⑺ 論述題   1.論述網路媒體時代受眾從「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原因

您好,你的問題,我之前好像也遇到過,以下是我原來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若有錯誤,還望見諒!千萬不要在非法平台上進行任何交易,非法平台上的風險太大了,一旦跑路會讓你血本無歸。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⑻ 所有人都在說「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嗎

在科技領域的文本詞庫里,「去中心化」是個高頻詞彙,大佬喜歡說,媒體喜歡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談,也難窺其深層奧義。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場發布會,突然看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PPT上的一句話,覺得這也許是在互聯網這個維度下對「去中心化」的最佳詮釋,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宮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實上,「宮廷」這個詞無疑抓到了某種本質,今天來談談「去中心化」,以及在更為宏觀的維度上,它究竟是個啥。

直觀上看,互聯網誕生至今就是一個不斷將權力沉澱至個人的過程,一切只為「我」服務,移動時代更是如此,將每一個人擱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視覺案例無疑是手機地圖,就像作家尼克·比爾頓在《翻轉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無論哪個方向,整個畫面都會隨你位置移動,這是個重大轉變,在紙張世界,地圖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標為根據,而不是你的所在地。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數字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後面。」

這種反轉豈止於此,如你所知,資本與技術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個人,用脫不花的話說:「當人成為世界中心,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一位『君王』。我們這代創業者就是要為君王打造一座宏偉的宮廷。」當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隨時調遣上百名司機,廚師,甚至說書人,委實用極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馬廄,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時連窘境都與君王頗為相似,譬如在資訊獲取上,當大數據編纂的私人閱讀代替了傳統編輯認為「合適的內容」,每個人都會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所言的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少了幾分「逆耳」之言。

嗯,不難理解的是「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真正令人驚喜的是,資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權威,國家意志,乃至資本等確定性方式上轉向每個具體的人。忘了誰說過,19世紀屬於帝國,20世紀屬於大公司,那麼21世紀無疑屬於個人——就像手機地圖上那個隨你而動的小藍點,你不必再以某個特定地標為中心,無論是被服務的諸位「君王」,還是氣宇軒揚的創業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聲「我要」,若有人響應,那麼必將迎來資源的圍攏。

事實上,資源的反轉是人與人之間充分合作的一個必然結果。常識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協作細化息息相關,細化的結果自然是編織出一張日趨互為依存的網路,而這張網路也註定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放大單點價值,從而誕生脫不花所言的「君王」。

於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現開來:由於「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個好例子就是比特幣的回歸),任何領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編織起一張巨網,其最終目的是——由近及遠地還原全貌。

就像比特幣將對權力的信任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我看來,從任意節點的視角出發,以它為中心,由近及遠地拼接和還原成一個網狀世界,這是個迷人的結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領域。看過TED上一個演講,大意是,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習慣以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描述不同認知系統:物種圖譜,知識體系,法律體系,組織結構等,作為一種強調對稱的視覺象徵,也許是自然地位所致,樹狀圖非常直觀地顯露出人類對秩序和可歸納性的迷戀。當然,這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不同中心還原成一張網狀結構也許更接近真相。

TED上這位講者就舉了幾個不同領域的例子:譬如,物種之間的密集細菌網路將看似無關的物種連接起來,交織成一張生物網路;現代神經學認為,大腦內部沒有那麼嚴格的分區,不過是一張互相關聯的神經網路;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也正在向恐怖組織學習,權力分散,個體獨立,編織成一張價值之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盡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但通常認為,宇宙沒有空間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間通過引力等作用互相連接成一張網路,任何一點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從這個角度,所謂「地心說」和「日心說」更多是數學問題),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發生在每一個地方,這里沒有『爆心』……每一個星系群看起來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如果有一個觀測者在這些遙遠的星星上回望我們,他也會看到同樣景象,也可能同樣地以為自己位於擴張的中心。」

嗯,無論微觀尺度上每一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宮廷」,還是宏觀尺度上每一個星球,所謂「去中心化」也許只是一種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許真有可能是萬物規律,誰知道呢,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將認知升級到這一層,才能對「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⑼ 如何理解媒介"去中心化"的理論

「媒介中心」論與「社會中心」論的激辨 媒介理論的一個特徵,就是各種觀點的廣泛歧義性.在媒介與社會的關繫上,爭論的一個焦點即為「媒介中心」(Media-centric)與「社會中心」 (Social-centric)的理論激辯.兩種理論的分歧基於不同的立足點,從不同的分析模式出發,強調自身的「宰制性」.其一,「媒介中心」的觀 點,偏重於媒介本身的活動領域,認為大眾媒介受到傳播科技發展不可抗拒的驅動力影響,已經形成超越於社會運動規律的自主力量,大眾傳播具有自身的運作方式 和邏輯,突出強調了媒介的自主性和影響力;「社會中心」的觀點則將大眾媒介視為政治、經濟力量的反映,認為媒介正像它的本意一樣,只是資訊傳播的載體,因 此,媒介理論只不過是更宏大的社會理論的特殊應用而已.其二,「媒介中心」理論認為,大眾媒介具有「涵化」和「培育」社會的能力,並且將大眾媒介視為社會 變遷的主要策動者;「社會中心」理論則認為媒介始終處於社會力影響的范疇內,它隸屬於社會,並對社會負有特殊責任.①不難看出,由於立足點不同,理論之間 的分歧不可調和.

熱點內容
rendoge和DOGE區別 發布:2025-08-14 14:18:47 瀏覽:419
深圳華強北賣礦機的在哪棟樓 發布:2025-08-14 14:14:44 瀏覽:252
區塊鏈記賬加 發布:2025-08-14 14:12:50 瀏覽:674
USDCUSDT交易對上線幣看交易 發布:2025-08-14 13:38:02 瀏覽:527
一定要通過usdt買比特幣嗎 發布:2025-08-14 13:32:05 瀏覽:206
eth賣出去變成usdt嗎 發布:2025-08-14 13:29:49 瀏覽:46
中國區塊鏈代表人物 發布:2025-08-14 13:25:42 瀏覽:873
比特幣區塊鏈分析大盤 發布:2025-08-14 13:23:40 瀏覽:414
上哪就挖比特幣 發布:2025-08-14 13:18:34 瀏覽:989
如何安裝trx懸掛訓練繩 發布:2025-08-14 13:14:39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