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和城市去中心化
Ⅰ 國家中心城市和一線城市有何區別
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比較官方,比較正式的說法~官方會有相關的解釋,也會有相應的政策上的配套和評定標准~再有就是這個國家中心城市是創建,某城市創建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是一個非官方的說法,主要是媒體用的比較多,或者說是通俗說法···誰是一線誰不是沒有確定的標准和固定的要求,而且這個幾線看的是結果,或者說看的是當下,發展好的評級就高~
Ⅱ 城市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2)中心城市和城市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Ⅲ 城市的中心建成區和中心城區一樣嗎是什麼關系
建成區,指市行政區范圍內經過徵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發展起來的非農業生產建設地段,它包括市區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區與城市有著密切聯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設施的城市建設用地(如機場、鐵路編組站、污水處理廠、通訊電台等)。建城區范圍,一般是指建城區外輪廓線所能包括的地區,也就是這個城市實際建設用地所達到的境界范圍,因此,它是一個閉合的完整區域,一城多鎮分散布點的城市,其建成區范圍則可能由幾個相應的閉合區域組成。
中央商務區(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簡稱CBD)指一個國家或大城市裡主要商業活動進行的地區。其概念最早產生於1923年的美國,當時定義為「商業會聚之處」。隨後,CBD的內容不斷發展豐富,成為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樞。 一般而言,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力量,作為城市的核心,應具備金融、貿易、服務、展覽、咨詢等多種功能,並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與通訊條件。世界上比較出名的城市CBD有紐約曼哈頓、倫敦金融城、巴黎拉德方斯、東京新宿、香港中環等等
簡單來說,建成區比中心區范圍大,功能更完善。
Ⅳ 所有人都在說「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嗎
在科技領域的文本詞庫里,「去中心化」是個高頻詞彙,大佬喜歡說,媒體喜歡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談,也難窺其深層奧義。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場發布會,突然看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PPT上的一句話,覺得這也許是在互聯網這個維度下對「去中心化」的最佳詮釋,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宮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實上,「宮廷」這個詞無疑抓到了某種本質,今天來談談「去中心化」,以及在更為宏觀的維度上,它究竟是個啥。
直觀上看,互聯網誕生至今就是一個不斷將權力沉澱至個人的過程,一切只為「我」服務,移動時代更是如此,將每一個人擱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視覺案例無疑是手機地圖,就像作家尼克·比爾頓在《翻轉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無論哪個方向,整個畫面都會隨你位置移動,這是個重大轉變,在紙張世界,地圖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標為根據,而不是你的所在地。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數字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後面。」
這種反轉豈止於此,如你所知,資本與技術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個人,用脫不花的話說:「當人成為世界中心,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一位『君王』。我們這代創業者就是要為君王打造一座宏偉的宮廷。」當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隨時調遣上百名司機,廚師,甚至說書人,委實用極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馬廄,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時連窘境都與君王頗為相似,譬如在資訊獲取上,當大數據編纂的私人閱讀代替了傳統編輯認為「合適的內容」,每個人都會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所言的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少了幾分「逆耳」之言。
嗯,不難理解的是「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真正令人驚喜的是,資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權威,國家意志,乃至資本等確定性方式上轉向每個具體的人。忘了誰說過,19世紀屬於帝國,20世紀屬於大公司,那麼21世紀無疑屬於個人——就像手機地圖上那個隨你而動的小藍點,你不必再以某個特定地標為中心,無論是被服務的諸位「君王」,還是氣宇軒揚的創業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聲「我要」,若有人響應,那麼必將迎來資源的圍攏。
事實上,資源的反轉是人與人之間充分合作的一個必然結果。常識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協作細化息息相關,細化的結果自然是編織出一張日趨互為依存的網路,而這張網路也註定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放大單點價值,從而誕生脫不花所言的「君王」。
於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現開來:由於「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個好例子就是比特幣的回歸),任何領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編織起一張巨網,其最終目的是——由近及遠地還原全貌。
就像比特幣將對權力的信任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我看來,從任意節點的視角出發,以它為中心,由近及遠地拼接和還原成一個網狀世界,這是個迷人的結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領域。看過TED上一個演講,大意是,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習慣以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描述不同認知系統:物種圖譜,知識體系,法律體系,組織結構等,作為一種強調對稱的視覺象徵,也許是自然地位所致,樹狀圖非常直觀地顯露出人類對秩序和可歸納性的迷戀。當然,這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不同中心還原成一張網狀結構也許更接近真相。
TED上這位講者就舉了幾個不同領域的例子:譬如,物種之間的密集細菌網路將看似無關的物種連接起來,交織成一張生物網路;現代神經學認為,大腦內部沒有那麼嚴格的分區,不過是一張互相關聯的神經網路;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也正在向恐怖組織學習,權力分散,個體獨立,編織成一張價值之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盡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但通常認為,宇宙沒有空間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間通過引力等作用互相連接成一張網路,任何一點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從這個角度,所謂「地心說」和「日心說」更多是數學問題),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發生在每一個地方,這里沒有『爆心』……每一個星系群看起來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如果有一個觀測者在這些遙遠的星星上回望我們,他也會看到同樣景象,也可能同樣地以為自己位於擴張的中心。」
嗯,無論微觀尺度上每一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宮廷」,還是宏觀尺度上每一個星球,所謂「去中心化」也許只是一種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許真有可能是萬物規律,誰知道呢,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將認知升級到這一層,才能對「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Ⅳ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國家中興城市有什麼不同
國家提出要編制新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劃定10個國家中心城市、100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後,全國各城市都在力爭進入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名單。只要被國家列入了中心城市名單,未來將會在各項政策方面獲得國家更大的支持,比如城市建設用地指標、撤縣設區名額等等。
一、10個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2016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11] 至此,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9個,其他城市只能競爭剩餘1個名額。全國正式提出申請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深圳、南京、沈陽、大連、青島、福州、廈門、杭州、長沙、石家莊、蘇州、合肥等城市。
二、100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浙江省:浙江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打造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因此,杭州積極爭取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浙江省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為寧波、溫州、金華-義烏。
2、福建省:福建省十三五規劃提出福州、廈門、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福州、廈門、泉州都將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3、廣東省:《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了廣佛肇(廣州-佛山-肇慶)、深莞惠(深圳-東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三大較為成熟都市圈,廣佛肇+清遠、雲浮,珠中江+陽江,深莞惠+汕尾、河源的三大組合型新型大都市圈,以及粵東城鎮群、粵西城鎮群、韶關都市區。目前,廣州已經被確定為了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將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別是汕頭、湛江、韶關。
4、江蘇省:《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提出構建「一帶二軸,三圈一極」城鎮格局,至2030年,全省共將形成2個特大城市、15個大城市、12個中等城市、28個小城市和540個鎮的城市等級規模體系。2個特大城市將是南京和蘇州;15個大城市則是無錫、常州、徐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江陰、崑山、常熟和張家港。南京有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而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有蘇州、徐州等城市,無錫、南通、淮安、連雲港有望爭取列入。
5、江西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南昌、九江、贛州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4] 。
6、四川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都為國家中心城市,綿陽、樂山、南充、瀘州、宜賓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7、重慶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重慶為國家中心城市,萬州區、黔江區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8、湖北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武漢為國家中心城市,襄陽、宜昌、荊州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名單 [4] 。
9、雲南省:《雲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11236)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空間格局,「一核」指昆明為中心城市,曲靖、玉溪、楚雄為三個副中心城市,將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但大理、蒙自可能比楚雄更有資格入選。所以雲南省應該是昆明、曲靖、玉溪、大理、蒙自。
10、貴州省:根據貴州省十三五規劃,貴陽為全省中心城市,而遵義、六盤水、畢節、銅仁、凱里、都勻、興義為區域中心城市,但是能夠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貴陽、遵義、興義、畢節。
11、河南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13] 以及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在2017年河南省兩會答記者問環節的解讀 [14] ,鄭州為國家中心城市,支持安陽、洛陽、南陽、商丘建設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5-16]
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根據新疆城鎮體系規劃,新疆的城鎮體系結構為一主三副多心多點,一心為烏魯木齊,三副為伊寧──霍爾果斯、庫爾勒、喀什,因此新疆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是烏魯木齊、伊寧──霍爾果斯、庫爾勒、喀什4座城市。
13、青海省:按照《青海省城鎮體系規劃(2014-2030年)》,青海省規劃1個百萬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即西寧;3個20—100萬人口和1個10萬人組成的區域中心城市,即海東、格爾木、德令哈和玉樹。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省會西寧、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爾木以及海東。
14、西藏自治區:西藏城鎮稀少,城市規模較小,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只有自治區首府拉薩,如果極力爭取,日喀則也是有可能的。
15、甘肅省:根據《甘肅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蘭州為全省中心,酒嘉(酒泉、嘉峪關合並)、張掖、金昌-武威、天水為省域區域中心城市,但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蘭州、天水和酒嘉。
16、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了「把寧夏作為一個城市進行規劃建設」,也就是寧夏就是一個銀川為中心,其他城市均為衛星城的城市型省份,因此,寧夏應該只有銀川、固原兩座城市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7、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提出構建「一核多中心,一帶多軸線」城鎮空間布局結構,確定了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3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巴彥淖爾、烏海、呼倫貝爾、赤峰等為地區突出發展城市,因此內蒙古能夠列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應該只有呼和浩特、包頭2座城市。
18、陝西省:《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一核一群兩軸三帶四極」的城鎮發展格局,西安為全省中心城市,以寶雞、榆林、漢中、渭南為四極。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 [11] ,而寶雞、榆林、漢中、渭南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19、山西省:《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規劃綱要》和《山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提出了「一核一圈三群」城鎮化總體布局,太原(太原晉中同城化)為全省中心,大同為省域副中心,陽泉、忻州、呂梁為區域中心城市。山西省望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是晉城、運城、大同、長治。
20、湖南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支持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岳陽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名單 [4] 。
21、河北省:《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建設規劃(2016—2020年)》提出,石家莊、唐山為兩大省域中心城市,保定、邯鄲為區域中心城市。因此,河北省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別有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
22、山東省:《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全省將建立「雙核、四帶、六區」網路化城鎮空間體系布局,濟南、青島為兩大核心城市,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青島──濰坊、煙台──威海、濟寧──棗庄──菏澤、東營──濱州、臨沂──日照等六個城鎮密集區。山東省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有濟南、青島、煙台、臨沂。
23、安徽省: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合肥、蕪湖,進入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4] 。
24、海南省:海南省能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只有省會海口和第二大城市三亞。
25、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能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只有自治區首府南寧、柳州、桂林和北海(包擴防城港、欽州)。
26、黑龍江省: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哈爾濱為規劃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定位為國家對俄合作中心城市,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佳木斯規劃為人口100萬以上大城市,其中佳木斯爭取到2020年成為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因此,黑龍江省能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分別有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佳木斯。
27、吉林省:《吉林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年)》提出構建長吉都市區(長春、吉林)、延琿城市組合區(延吉、龍井、圖們、琿春)為核心的城鎮發展格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做大長春和吉林兩大中心城市,培育四平、松原、遼源等區域中心城市。吉林省能夠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是長春、吉林、松原、延吉。
28、遼寧省:遼寧省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沈陽國家中心城市,以沈撫(沈陽、撫順)同城為重點,沈本(沈陽、本溪)、沈鐵(沈陽、鐵嶺)、沈遼鞍營(沈陽、遼陽、鞍山、營口)、沈阜(沈陽、阜新)同城化一體化步伐,建設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以丹東、錦州為兩翼,錦州建設遼西區域中心城市。因此,沈陽有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遼寧省有望成為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的是大連、錦州、丹東。
Ⅵ 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有什麼區別
中心城市包括經濟,政治,軍事,輔助,科技等等,核心城市就單一方面比較突出
Ⅶ 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區中心城市的區別
在二十世紀以前,中國行政區劃分與管理體制中,城市主要體現在相應的行政管理中心的級別上,城市規模的大小由其行政級別的高低決定。區域性中心城市也往往表現在地理區域,如中國的華中、華北、西北、東北、西南、華南、華東這七大區域。
現代區域中心城市與傳統概念下的地域性中心城市相比,具有更為科學更為廣泛的內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具有引領、輻射、集散、制衡等作用的主導性城市。它超越了原始的自然地理范疇,體現現代資源、產業、交通、市場、信息、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多層面的領帶效應。
Ⅷ 什麼是區域性中心城市
區域性中心城市一般都具有若干經濟中心服務功能,如商品流通中心,交通運輸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等,中心城市的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導向和支撐,在區域經濟開發、開放具有十分明顯的龍頭和樞紐地位。通過中心城市帶動所在區域聯合開發,共同發展,正是沿海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獨領風騷」的重要依託。目前,國內地區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已演變為城市實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實力的競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城市,不僅產業集聚和要素集聚程度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高,經濟增長速度快,潛力大,能夠為流動人口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而且輻射擴散能力強,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大,在實現城鄉互動和融合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Ⅸ 去中心化的優缺點是什麼
優點:
1、系統安全性高: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中,無中心節點可攻擊。
2、交易安全性高:去中心化的交易方法便捷而簡單,無第三方介入,不需要擔心信息的泄露。
3、節約性好:由於去中心化處理方式較傳統處理方式更為簡單與便捷,因此在大數據量交易同時進行時,去中心化的方式會節約資源。
4、自主高效性: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無需第三方介入,點對點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無中心化代理、大規模的信息交互方式成為現實。
缺點:
如果「去中心化」廣泛使用,權威中心將逐漸被淡化,節點之間傳遞的信息的可信性與准確性將面臨問題。例如,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中,有部分節點壞掉,他們可能向外傳播錯誤甚至不傳播信息,如此一來無法驗證信息傳輸的准確性。准確性下降,自然無法獲得可信性。
去中心化計算
相比之下,集中式計算則是將大部分計算功能從本地或者遠程進行集中計算。去中心化計算是一種現代化的計算模式。 與之相反的集中計算,則普遍存在於早期的計算環境當中。 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機系與傳統的集中式網路相比有很多優點。
台式計算機發展迅猛,潛在的性能遠遠超過要求的大多數業務應用程序的性能要求。結果,大多數桌面計算機存在著剩餘的閑置計算能力. 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系統,可以發揮這些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然而,它是否增加了整體網路的有效性依然值得商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去中心化
Ⅹ 什麼叫中心城市化
郊區城市化是城市化過程中剛剛起步階段的時候形成的產物,由於人的急劇擴張,導致城市規模擴大,城市的郊區也紛紛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這一般稱郊區城市化,而逆城市化則是由於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較高的時候,這時人口(高收入較多)往往向郊區遷移。這里的郊區離城市有一定的距離(即遠郊區),而郊區城市化中的郊區是與城市接壤的(即城鄉結合部)。二者的區別從現象上表現為,郊區城市化在城市快速發展階段發生,郊區和城市都有發展。逆城市化主要出現在城市化後期,表現為中心城區的衰落。其實這個概念的學習,我是在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學習的時候老師教的,我記得那時候,新東方一對一的老師還舉例了,印象很深刻。
這樣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