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騰訊的去中心化賦能
⑴ 區塊鏈如何賦能內容產業
區塊鏈賦能內容產業可以去看一下之前高曉松在清華大學的演講,說的是區塊鏈+文娛,屬於內容產業的一部分。在我看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1、溯源技術能夠更好的保護版權;
2、去中心化能夠打破行業巨頭壟斷,不再依賴平台;
3、Token的流通會給個人帶來更多價值。
⑵ 什麼是鏈改,如何 用趣步賦能傳統商店和商戶
什麼是鏈改?
鏈改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與經濟模型對傳統經濟形式的企業或機構進行區塊鏈經濟化改造,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可溯源、加密演算法等特性,對原有商業模式、產品模式、激勵體系、用戶體系等進行優化升級改造。
在趣步商城開店即可。
⑶ 怎樣做個大家信服的老大
如今的馬雲在互聯網圈有些孤立,吃飯不邀請他,還時不時有大佬出來嗆他幾句,看來不少大佬對馬雲既不滿也不服。造成現在的狀況,自然事出有因。單純說競爭,說阿里的強大威脅到各方大佬是不全面的。騰訊也很厲害,但馬化騰卻受到大家的歡迎,有尊為盟主之勢。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我們來看看馬雲、馬化騰在2017廣州全球財富論壇上關於「賦能」的爭論可見一斑。馬雲說,阿里巴巴將來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賦能給其他企業壯大。阿里巴巴的使命是不斷通過新技術給中小企業、給女性、給下一代,為他們不斷賦能。而馬化騰在隨後的發言中說,賦能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中心化,一種是去中心化。「賦能者,我覺得要看的是被賦能者的安全程度。」馬化騰認為,如果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別人的生態里的時候,基本上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上,利潤也掌握在別人手上。從賦能最終格局來看,被賦能者的安全程度、命運、利潤等等都掌握在中心化的賦能者手中;而騰訊進行的是去中心化的賦能。在與夥伴的合作中,騰訊只有「半條命」,另外半條命掌握在合作夥伴的手中。意指馬雲在合作中處於控制地位,其他合作者沒有話語權只能處於依附地位。阿里拿了利潤的大頭,其他人只跟著喝點湯。事實上天貓淘寶廣大中小業主也紛紛吐槽:房租不斷上漲,不少業主處在微利和虧損邊緣,利潤都被馬雲拿走了,他們都在為馬雲打工。而騰訊則不是這樣,馬化騰說:「譬如蓋房子,我們不是出租,而是請你來建房子,建完房子就是你的,客戶、粉絲都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
從阿里和騰訊2016年年報上可以得到上述驗證,2016年騰訊的營收是略高於阿里的,但凈利潤卻是阿里超過騰訊,可見阿里獲取利潤的能力更強。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美團為例,阿里曾參與美團的A輪5000萬美元和B輪3億美元的融資。隨著美團的發展,以王興為首的美團管理層過對阿里投資所帶來的限制不滿,在阿里巴巴成為美團股東之後,對於美團的市場定位和未來發展路徑,阿里與美團管理層一直存在分歧,最後的結果是美團投向了騰訊。劉強東也曾指責阿里在競爭中採取不正當手段設置障礙。
由此看來,馬雲要想成為互聯網大佬們信服的老大,不能光想著阿里一家賺錢,還要讓夥伴們得利,不能光想著利潤,還要有情懷,不能只想著處於中心化和控制地位,還要讓合作夥伴共生共榮,自主安全,不能光靠漂亮話,還要有實際行動。
⑷ 請問各位大神。賦能是什麼意思謝謝
賦能即賦能授權,就是給誰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在商業中企業授權給員工賦予他們更多額外的權力,賦能的形式就是授權給員工決斷。通俗來講就是,你本身不能,但我使你能。
賦能廣泛應用於商業和管理學,其理論內涵是企業由上而下地釋放權力,尤其是員工們自主工作的權力,最大限度發揮個人才智和潛能。賦能的形式是放手讓成員自行決斷,其本質是相信員工能夠做正確的事。需要澄清的是,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賦能是雙向的,它包括了自我賦能和賦能予他人。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組織內的自我賦能是人才個體的自我驅動、自我激勵、自我升華,而賦能予他人就是組織通過去中心化驅動組織扁平化,組織自上而下賦予人才開放創新的思想,銳意進取的動能,自主決策的權力,主動工作的態度。
(4)怎麼看騰訊的去中心化賦能擴展閱讀;
賦能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現代管理學理論預言家瑪麗·帕克·弗萊特的研究成果。弗萊特嚴厲地批判等級森嚴的企業組織結構,她憎惡「命令與控制」型的領導作風,提倡結合更多民主因素的企業管理方式。她認為,在進行企業決策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第一線員工的經驗和知識。
那時候賦能對個體而言更多的是一種釋放和體驗,激勵則側重於控制和約束。兩者之間並不是截然對立的,激勵應視作賦能在工業時代的前身,而賦能相當於在信息時代對激勵的升級和優化。短時間內,賦能不會完全取代激勵,賦能只是激勵逐漸演化的過程。
⑸ 騰訊只做哪兩個半業務
馬化騰談競爭:騰訊只做兩個半業務,社交、數字內容和互聯網+
馬化騰同時稱,騰訊這五六年的策略是做「兩個半」業務,第一是做通信和社交,第二是做數字內容,剩下的半個業務指互聯網+方面。「半」既指還不太成熟;也是指這些領域不是完全掌握在騰訊手上,另外半條命要依靠生態里的其他合作夥伴,在O2O、交通出行、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等有關領域,騰訊團隊的定位是支持、賦能而非競爭。
馬化騰同時表示,騰訊推的是去中心化的賦能。」我們不會讓你來我這租櫃台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這個房子,建完以後就是你的,你的粉絲、你的客戶以後就是你的了,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這就是去中心化。」
⑹ 騰訊入股的零售業品牌步步高是什麼
騰訊投資而名聲大噪的步步高是一家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創立於湖南湘潭,主要涉及零售貿易、電子商務、商業地產、互聯網金融、物流運輸等多個業態,並在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這家步步高雖然沒有段永平的步步高品牌那麼響,但是也不容小覷。
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步步高集團已經有592家多業態實體門店已遍布湘、贛、川、渝、桂、滇等省市。
而且據凱度消費者指數提供的市場佔有率數據,步步高是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第九大零售商。步步高2017年前三季度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2%。
以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來看,步步高(SZ:002251)市值在164億。
現如今新零售戰場上,阿里騰訊雙寡頭不斷跑馬圈地,如此看來,步步高還算是一家不錯的標的,從體量上要比之前阿里入股的三江購物、新華都要大很多。
不過作為傳統零售行業,在電商轉型的路上卻沒有很順利,特別集團重金耗費諸多人力打造的電商平台雲猴全球購網,在2017年最後一天關閉,缺少互聯網基因,線上的短板可見一斑。
這也促成了本次與騰訊的合作。
一樣的騰訊賦能,換湯不換葯
根據2月3日步步高發布的公告,目前已經與騰訊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主要圍繞三個方面:
官方的說法比較拗口,在維特看來:
1:探索「智慧零售」新價值鏈,說白了就是自己的雲猴沒做起來,現在傍上騰訊大腿,要重新開始搞一套,所謂全生命周期還是要依賴線上,完善會員機制,不斷的發點優惠券,搞點活動之類的,畢竟傳統線下的宣傳只能輻射給到店客戶,有了線上會員體系就不一樣了。
2:構建新能力,這個就是要通過騰訊這一套社交網路來賦能了,畢竟微信9.8億月活用戶,QQ也有8.43億月活,特別是張小龍在去年年底的微信公開課上提到,小程序是為線下而生,明擺著就是要讓微信去賦能線下了。
3:關於數字化運營,這個實際上就是阿里給新零售定義時候提到的數字驅動,然而想要實現千人千面,這個還是一個不小的工程,無論是探針技術,還是行為捕捉等,完成這么多工程改造,預估也要三五年了;另外這玩意成本也不小,比如盒馬鮮生,一個門店僅僅裝上電子價簽就要100萬打底了。
大西南戰略圍剿阿里
如果說2017是新零售元年,各種新零售業態集中爆發,阿里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還有京東7Fresh、美團的掌魚生鮮、蘇寧的蘇鮮生等等,那麼2018則是新零售玩家站隊,二分天下的時間。
昔有隆中對,定西川可三分天下,而如今放在騰訊身上非常合適。
從騰訊入股永輝,再到永輝入股紅旗連鎖,入股步步高。一方面可以看出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飢渴,瘋狂布局,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騰訊在具體打法上上使出了圍剿戰術。
永輝起家於福建,大本營站穩腳跟,集團已經明確大西南戰略進軍四川地區。
而借永輝入股,被納入騰訊陣營的紅旗連鎖大本營就在四川,其中重慶更是紅旗連鎖門店數量最高的地區。
現如今的步步高,老家在湖南,可以發現騰訊正在一步步對阿里實時圍剿,避免與阿里根基牢固的長三角經濟區正面交鋒,而是取道珠三角,再過渡到大西南,布局深入華中,再與阿里競爭謀取北方市場。
中心化VS去中心化
雖然目前新零售雙寡頭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比如盒馬、三江購物、銀泰、大潤發等屬於阿里系,而永輝、家樂福、步步高等則屬於騰訊系,萬達則兩家均沾,京東捆綁了沃爾瑪。
但是在具體做法上,阿里與騰訊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阿里的做法是中心化,通過收編小弟,每一次收購都是大手筆,要做到大股東,比如224億收購高鑫零售,占股達到了36%;而騰訊則是去中心化,每一次投資入股金額都不是很高,占股多維持在5%左右,通過自己的社交網路去賦能。
從目前看來,阿里和騰訊與這些線下實體的合作剛進行到資本入股階段,最終賦能與改造結果如何尚難定斷。但在維特看來,對於新零售行業來說,似乎中心化的統一化管理更加適合。
如果放眼到兩三年前,傳統商超與互聯網從業者分屬兩個不同的行業,想要讓兩個分屬不同行業團隊融合,碰撞在所難免,針尖對麥芒時有發生。
以盒馬鮮生為例,2016年4月第一家盒馬鮮生金橋店開業,而到第二家大成店開業,期間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期間不斷經歷高管離職、內部派系紛爭,甚至出現過經營分歧等問題。而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了團隊磨合的盒馬鮮生一口氣開出了十幾家店,進入了快速復制模式。
在中心化管理模式下的盒馬鮮生尚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麼去中心化的騰訊式賦能,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
⑺ qq看點功能怎麼開啟
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開啟QQ看點: 1、設置-輔助功能:點擊開啟QQ看點推薦開關 2、搜索 QQ看點:點擊開啟QQ看點功能
⑻ 企業微信:強調開放賦能的去中心化 可以打敗釘釘嗎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騰訊,以及企業微信,並非從最初就如此開放。
騰訊自3Q大戰後愈發開放的老故事此處就不再贅述了,而企業微信最開始,是有硬性門檻的——只支持已開通QQ企業郵箱或微信企業號的團隊直接導入員工通訊錄,在冊的員工可以通過手機號、郵箱或者微信登錄,開始使用企業微信。
而釘釘則更為開放,支持以個人通過手機號注冊,加入之後可以在App內操作找到自己的企業或者組織。
目前,企業微信在注冊頁面上顯示「微信登錄」與「手機號登錄」兩種選擇。但情理之中, 企業微信仍主推微信登錄。正如黃鐵鳴在采訪中對雷鋒網所述:「企業微信連接著微信的操作使用習慣,員工操作門檻非常低,很多大企業也都希望通過企業微信將自己進行信息化搭建。」
今年11月,企業微信亮相2017騰訊合作夥伴大會,首次公布企業微信生態開放戰略——企業微信啟動合作夥伴招募計劃,開放化API支持深度定製,任何開發者都可以注冊成為企業微信合作夥伴,對接平台開放介面,將自身應用和服務集成到企業微信。
此外,合作方式更靈活,並對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政策。未來,企業微信將從對內與對外全方位開放,對內將繼續和微信深度連通,連接小程序、服務號、卡券等微信B端能力,對外,將聯合廣大SaaS服務商、定製化服務提供商以及渠道服務商等合作夥伴共贏發展,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條。
此次12月開放生態大會, 企業微信的言論也印證著近兩年騰訊愈發開放的趨勢,並且,馬化騰也多次表示,騰訊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希望做連接器,連接外部的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能夠把最好的服務呈現給用戶。
本次企業微信合作夥伴大會與會後采訪上,黃鐵鳴也多次復述馬化騰這段話,並表示企業微信嚴格遵循騰訊開放、賦能策略,堅持只做企業專屬的連接器,堅持為合作夥伴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