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力狀態的確定怎麼算
1. 材料力學中的單向應力狀態怎麼判斷以下題為例。
A選項,第一主應力為40Mpa,第二、第三主應力都是0。
先根據應力狀態的知識把該點處的三個主應力求出來,如果三個主應力σ1,σ2,σ3都不為0,那麼就是三向應力狀態。如果有一個主應力為0,兩個不為0。那麼,該點有一個方向不受力,是二向平面狀態。
如果三個主應力只有一個不為0,那麼是單向應力狀態。所以,關鍵是分析清楚應力狀態,把三個主應力准確的找出來。

構件在受力時
將同時產生應力與應變。構件內的應力不僅與點的位置有關,而且與截面的方位有關,應力狀態理論是研究指定點處的方位不同截面上的應力之間的關系。應變狀態理論則研究指定點處的不同方向的應變之間的關系。應力狀態理論是強度計算的基礎,而應變狀態理論是實驗分析的基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應力狀態
2. 單位力作用在單位質量物體在單位距離上產生的力怎樣算
應該是產生的功吧。如果是變化的力,首先要知道力的變化函數,然後在距離上積分可得總攻
3. 力的單位是 力怎麼算 質量和體積有什麼關系
N 看情況 m=pv
4. 力是怎麼算出來的
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觀察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表面現象而抽象出來的概念。這里所說的相互作用,僅指物體間的機械作用,這種機械作用的結果,總伴隨著物體機械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包括變形)的表面現象。由此力的定義為:力是物體間的機械作用,這種作用使物體的機械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或使物體的形狀發生變化。
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方式,有的是直接接觸,例如:機車對車廂的牽引力、物體表面之間的摩擦力等;也有的不是直接接觸,例如: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磁性物體間的引力和斥力等。
實踐表明,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決定於三個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改變任何要素都會改變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
我們用帶箭頭的直線段表示力矢量的三要素,矢量的長度(AB)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始端(點A)表示力的作用點。矢量AB所沿著的直線表示力的作用線。我們常用黑體字母F表示力的矢量,而用普通字母F表示力的大小。
為了衡量力的大小,必須確定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SI制)中,以「牛頓」作為力的單位,記作N。有時也以「千牛頓」作為單位,記作k N。在工程單位制中,力的常用單位是「公斤力」,記作kgf;有時也採用「千公斤力」即「噸力」,記作tf。本書採用國際單位制。牛頓和公斤力的換算關系是
1kgf≈9.8 N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它們必然是成對出現的。一物體以一力作用於另一物體上時,另一物體必以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沿同一作用線的力作用在此物體上。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力的起源
兩個物體之間或者兩個系統之間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力呢?有且只有它們二者之間存在不平衡,換句話說,兩者只有存在不平衡才會有力的產生。不論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弱力,還是宇觀或者微觀,這個定義皆適用。
力系
所謂力系,是指作用於物體上的一群力。
按照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來分,可將力系分為平面力系和空間力系兩類;按照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線是否相交來分,力系可分為匯交力系、平行力系和任意力系三類。
平面匯交力系指各力的作用線都在同一平面內,且匯交於一點的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指作用在物體上的力都分布在同一平面內,或近似地分布在同一平面內,但它們的作用線任意分布不交於一點的力系。
約束和約束反力
有些物體,例如:飛行的飛機、炮彈和火箭等,它們在空間的位移不受任何限制。位移不受限制的物體稱為自由體。而有些物體,例如:機車、電機轉子、吊車鋼索上懸掛的重物等,它們在空間的位移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機車受鐵軌的限制,只能沿軌道運動;電機轉子受軸承的限制,只能繞軸線轉動;重物受鋼索的限制,不能下落。位移受到限制的物體稱為非自由體。對非自由體的某些位移起限製作用的周圍物體稱為約束。例如,鐵軌對於機車,軸承對於電機轉軸,吊車鋼索對於重物等,都是約束。
既然約束阻礙著物體的運動,也就是約束能夠起到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所以約束對物體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力,這種力稱為約束反力。因此,約束反力的方向必與該約束所能阻礙的運動方向相反。應用這個准則,可以確定約束力的方向或作用線的位置。至於約束反力的大小總是未知的。在靜力學問題中,約束反力和物體受的其他已知力(稱主動力)組成平衡力系。因此可用平衡條件求出約束反力。[2]
在物理學中,力是任何導致自由物體歷經速度、方向或外型的變化的影響。力也可以藉由直覺的概念來描述,例如推力或拉力,這可以導致一個有質量的物體改變速度(包括從靜止狀態開始運動)或改變其方向。一個力包括大小和方向,這使力是一個矢量。
加速力的相關概念包括使物體速度增加的推進力,使任何物體減速的阻力,與改變對軸的轉速的力矩。當力不會一致地作用在物體的所有地方時為應力,此技術術語的影響是會造成物體的形變。當應力可以持續的作用在固態物體上時,會逐漸的使其變形,在流體中,應力決定了其壓力與體積的改變數。
現代對量子力學的了解與技術可以加速粒子到接近光速,粒子物理學設計了標准模型來描述比原子還要小的粒子之間的力。標准模型預測交換被稱作規范玻色子的粒子是力的發射與吸收的基礎意義。只有四種主要交乎作用是已知的:依強度排序為強力、電磁力、弱力、引力
5. 材料力學中的單位力法到底怎麼算
結構力學的內容大體分為三大塊,第一塊:解靜定結構;第二塊:解超靜定結構;第三塊暫不涉及。
其中:
第一塊:在「求解靜定結構」時:我們要求會計算結構的內力、結構的反力、結構的位移。
在求解結構位移時,我們可以使用解析法,通過計算求得結構任一點位移。當遇到特殊情況(虛擬彎矩圖和實際彎矩圖至少有一個是直線圖形時):我們可以採用圖乘法來進行簡便計算。
第二塊:在「求解超靜定結構」時:我們大致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力法,另一種是位移法。
所謂力法:

就是將多餘的約束轉換成力,整個結構轉變成第一塊的靜定結構,利用力法方程和一開始靜定結構的知識,可以求解出多餘的約束反力,進而可以解出超靜定結構的內力和位移。
力法的一般步驟如下:
(1)確定原結構的超靜定次數。
(2)選擇靜定的基本結構(去掉多餘約束,以多餘未知力代替)。
(3)寫出力法典型方程。
(4)作基本結構的各單位內力圖和荷載內力圖,據此計算典型方程中的系數和自由項。
(5)解算典型方程,求出各多餘未知力。
(6)按疊加法作內力圖。
(7)校核。靜力平衡校核+位移條件校核
所謂位移法:同力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一開始並不是去掉多餘約束,而是約束住每根構件的轉角、位移,利用位移法方程和形常數、載常數表,和靜定結構的知識,可以解出超靜定結構的內力圖,進而求出位移等。
並且在求解位移的時候,仍然常用到圖乘法來簡便運算。因此,圖乘法是一種求位移的簡便工具。
6. 力的公式怎麼算
1.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
測量力的儀器:測力計;實驗室使用彈簧測力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3.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不規則物體中心可在物體上可不在物體上。
4.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5.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6.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7. 怎樣判斷應力狀態是幾向
根據應力狀態的知識把該點處的三個主應力求出來。
8.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8)單位力狀態的確定怎麼算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
9. 結構力學,結構位移計算如何畫虛擬狀態的圖,怎麼給這個力,講通俗點。
以靜定結構為例:求位移時給定虛擬狀態(虛設力系),就是根據所求截面上擬求位移的性質,在該截面沿著擬求位移的方向(雙向)施加單位荷載,並作單位荷載下的彎矩圖。
如求某截面線位移,則施加單位力(Fp=1)(用水平或豎向箭頭表示)
求某截面角(轉動、轉角)位移,則施加單位力偶矩(Fp=1)(用水平或豎向箭頭表示)
等等,書上在求位移一章都有詳細介紹,看看書吧,幾句話難蓋全。
10. 力的單位N是怎樣確定的,為什麼一牛是一牛,這樣的話質量一千克的物
你好
國際單位制中規定了幾個基礎的單位
長度單位:米(m)
時間單位:秒(s)重量單位:千克(kg)電流單位:安培(A)熱力學溫度:開(k)物質的量單位:摩爾(mol)發光強度:坎德拉(cd)。而牛頓不是基礎單位,其是由基礎單位推導而出,例如F=MA
中
質量(M)和速度(m/S)可以計算出力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