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去中心化微伺服器

去中心化微伺服器

發布時間: 2021-11-03 09:23:59

㈠ 什麼是去中心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必須在擁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或在擁有眾多個體的群中才能出現或存在。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節點決定中心,中心必須依賴節點,中心離開了節點就無法存在。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從互聯網發展的層面來看,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去中心化是指宇宙沒有中心,就是一片無邊界的物質組成,沒有中心點。

㈡ 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2)去中心化微伺服器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㈢ 微服務有哪些特點

相比於傳統集中式的應用系統,微服務的優點:

  • 每個服務獨立存在,所以可以單獨部署,不用每次發布某個功能都經歷一次全服務發布。

  • 遵循單一功能原則,服務之間可以通過RESTFUL或者RPC調用,功能解藕

  • 「細粒度」 的高可擴展性,每個服務都可以單獨擴展,單獨負載均衡

  • 去中心化,盡可能地實現 「自服務」

  • 有利於簡化單獨的開發測試以及部署,對開發團隊友好

微服務缺點:

  • 服務的可用性和維護性高度依賴於服務治理,如果治理得不好將會是災難

  • 某些服務可能造成性能瓶頸,某些服務的宕機可能導致很多服務受影響

  • 服務配置繁瑣

㈣ 為什麼選擇Spring Boot作為微服務的入門級微框架

㈤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基本性質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㈥ 所有人都在說「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嗎

在科技領域的文本詞庫里,「去中心化」是個高頻詞彙,大佬喜歡說,媒體喜歡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談,也難窺其深層奧義。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場發布會,突然看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PPT上的一句話,覺得這也許是在互聯網這個維度下對「去中心化」的最佳詮釋,那就是:「每一個人的宮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實上,「宮廷」這個詞無疑抓到了某種本質,今天來談談「去中心化」,以及在更為宏觀的維度上,它究竟是個啥。

直觀上看,互聯網誕生至今就是一個不斷將權力沉澱至個人的過程,一切只為「我」服務,移動時代更是如此,將每一個人擱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視覺案例無疑是手機地圖,就像作家尼克·比爾頓在《翻轉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無論哪個方向,整個畫面都會隨你位置移動,這是個重大轉變,在紙張世界,地圖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標為根據,而不是你的所在地。從現在開始,你就是起點,數字世界跟著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後面。」

這種反轉豈止於此,如你所知,資本與技術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個人,用脫不花的話說:「當人成為世界中心,每一個人都變成了一位『君王』。我們這代創業者就是要為君王打造一座宏偉的宮廷。」當一個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隨時調遣上百名司機,廚師,甚至說書人,委實用極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馬廄,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時連窘境都與君王頗為相似,譬如在資訊獲取上,當大數據編纂的私人閱讀代替了傳統編輯認為「合適的內容」,每個人都會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所言的信息繭房之中,從而少了幾分「逆耳」之言。

嗯,不難理解的是「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真正令人驚喜的是,資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權威,國家意志,乃至資本等確定性方式上轉向每個具體的人。忘了誰說過,19世紀屬於帝國,20世紀屬於大公司,那麼21世紀無疑屬於個人——就像手機地圖上那個隨你而動的小藍點,你不必再以某個特定地標為中心,無論是被服務的諸位「君王」,還是氣宇軒揚的創業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聲「我要」,若有人響應,那麼必將迎來資源的圍攏。

事實上,資源的反轉是人與人之間充分合作的一個必然結果。常識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和人類不斷推動協作細化息息相關,細化的結果自然是編織出一張日趨互為依存的網路,而這張網路也註定在演化過程中不斷放大單點價值,從而誕生脫不花所言的「君王」。

於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現開來:由於「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個好例子就是比特幣的回歸),任何領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編織起一張巨網,其最終目的是——由近及遠地還原全貌。

就像比特幣將對權力的信任轉化成數學問題;在我看來,從任意節點的視角出發,以它為中心,由近及遠地拼接和還原成一個網狀世界,這是個迷人的結構,因為它發生在任何領域。看過TED上一個演講,大意是,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習慣以自上而下的樹狀結構描述不同認知系統:物種圖譜,知識體系,法律體系,組織結構等,作為一種強調對稱的視覺象徵,也許是自然地位所致,樹狀圖非常直觀地顯露出人類對秩序和可歸納性的迷戀。當然,這是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不同中心還原成一張網狀結構也許更接近真相。

TED上這位講者就舉了幾個不同領域的例子:譬如,物種之間的密集細菌網路將看似無關的物種連接起來,交織成一張生物網路;現代神經學認為,大腦內部沒有那麼嚴格的分區,不過是一張互相關聯的神經網路;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也正在向恐怖組織學習,權力分散,個體獨立,編織成一張價值之網。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盡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謎,但通常認為,宇宙沒有空間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間通過引力等作用互相連接成一張網路,任何一點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從這個角度,所謂「地心說」和「日心說」更多是數學問題),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發生在每一個地方,這里沒有『爆心』……每一個星系群看起來都在遠離我們而去。如果有一個觀測者在這些遙遠的星星上回望我們,他也會看到同樣景象,也可能同樣地以為自己位於擴張的中心。」

嗯,無論微觀尺度上每一個「正在拔地而起的宮廷」,還是宏觀尺度上每一個星球,所謂「去中心化」也許只是一種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許真有可能是萬物規律,誰知道呢,但可以確定的是,只有將認知升級到這一層,才能對「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為您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微信公號:李北辰)

㈦ 微服務,一個服務會影響整個系統嗎

摘要: 最近大家都在談微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在線業務需要提供更大並發的scale-up 和 scale out能力,微服務確實提供了比較好分布式服務的解決方案。

阿里雲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 楊旭

世界最大混合雲的總架構師,4年前,開始作為雙11阿里雲技術負責人,負責搭建全球最大的混合雲結構,把 「雙11」的電商業務和技術場景在阿里雲上實現,並保障這個混合雲在雙11當天能夠滿足全球客戶的購物需求。

正文:

最近大家都在談微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在線業務需要提供更大並發的scale-up 和 scale out能力,微服務確實提供了比較好分布式服務的解決方案。

微服務並不陌生,知道SOA其實也就很容易理解微服務,可以把微服務當做去除了ESB的SOA。ESB是SOA企業服務架構中的匯流排,而微服務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軟體架構,個人認為最大的設計區別在於設計初衷:

SOA是為了最大化的實現復雜系統代碼的可復用性
而微服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解耦,不同業務系統甚至可以是不同語言之間的通信
沒有最優的架構,只有最合適的架構,一切系統設計原則都要以解決業務問題為最終目標,脫離實際業務的技術情懷架構往往會給系統帶入大坑。所有問題的前提要搞清楚我們今天面臨的業務量有多大,增長走勢是什麼樣,而且解決高並發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的過程。

網上的一張圖很經典,總結的非常好:

整個系統進化分為三個階段:

x軸,水平擴展階段,通過負載均衡伺服器不斷的橫向擴充應用伺服器,水平擴展最重要的問題是需要注意不用伺服器之間的如何保持session和會話同步,不能讓用戶在不通伺服器之間切換時有感知應用擴展後自然遇到的問題就是DB的瓶頸:連接數,iops等。

z軸,就是對資料庫的拆分,難度上了一個台階,Sharding的基本思想就要把一個資料庫如何進行切分,可以分為水平切分和垂直切分,水平切分相對簡單,一主多從,多主都可以,根據業務的需要,多主切分設計時需要注意主鍵的關系,解決多寫在進行數據同步時候的沖突問題,垂直拆分更加復雜,一般都會涉及到架構邏輯的改造,需要引入中間件,來進行數據源的管理,垂直拆分時把關系緊密(比如同一模塊)的表切分出來放在一個庫上,或者通過hash進行拆分,從而將原有資料庫切分成類似矩陣一樣可以無限擴充的隊列。

y軸擴展,最後就是功能分解了,也就是我們講的微服務切分。微服務拆分將巨型應用按照功能模塊分解為一組組不同的服務,淘寶的系統當年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通過五彩石項目從單一的war包拆分成了今天的大家看到買家,賣家中心,交易等系統。

引入微服務前你要知道的兩三事:

1、成本升高,引入微服務架構,需要對原來單一系統進行拆分,1到100以後多服務的部署會帶來成本的升高

2、解決分布式事務一致性問題

以前單一的系統好處很多,一條sql解決完成所有業務邏輯,微服務做完一件事情需要涉及多系統調用,系統間網路的不確定性給結果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如今天淘寶的系統,完成一次交易下單需要在上百個系統之間調用,如何保證系統的可靠性,以及核心數據如錢的最終一致性是設計之初就要想明白的,這里大多都要藉助中間件來實現。

3、微服務的邏輯設計原則

隨著不斷拆分微服務,以及業務的迭代發展,系統之間極有可能出現混亂調用,所以微服務的頂層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架構師需要搞清楚微服務的架構模型。那核心的設計思想就在於如何進行服務的分層,以及服務的重用,通過分層將服務進行分配,上層服務包裝下層服務,下層服務負責原子性的操作,上層服務對下層服務進行業務性的組合編排,一定要理解業務,微服務拆分不是簡單的系統組合,再說一遍一定要理解業務,否則上層服務一定會出現大量的交叉調用,系統復雜度會指數級上升,好的微服務架構師一定是業務架構師,基於業務的建瓴,微服務設計三部曲,遵循自下而上的設計原則:

原子服務

首先確認最基本業務最維度的原子服務,原子服務定義就是大家都會最大化重用的功能,需要在應用內的閉環操作,沒有任何跨其他服務的分支邏輯,杜絕對其他服務的調用,有自己獨立的數據存儲,作為最底層服務抽象存在,以淘寶為例,賣家數據,賣家數據,訂單數據就屬於最基本的原子服務。

服務組合

在業務場景下,一個功能都需要跨越多個原子服務來完成一個動作。組合服務就是將業務邏輯抽象拆成獨立自主的域,域之間需要保持隔離,服務組合會使用到多個原子服務來完成業務邏輯,如淘寶的交易平台會調用用戶,商品,庫存等系統。

業務編排

最外層就是面向用戶的業務流程,一個產品化的商業流程需要對組合服務進行邏輯編排來完成最終的業務結果,這個編排服務可以完全是自動化的,通過工作流引擎進行組合自動化來完成特定SOP定義,這對企業應用的自動化流程改進也很有意義。如淘寶類目的雙十一活動,通過對不通服務組合進行重用實現不通的營銷活動邏輯。

4、運維管理的復雜度提升

微服務讓應用數量增加很多,鏈路的集成、測試、部署都成為新的挑戰,以前一個war包解決的問題,需要通過多應用發布來完成,發布時服務之間的依賴影響,會導致功能不可用,測試階段的依賴性可能會讓用例跑不下去,這些都會是需要新考慮的問題,需要有平台化的工具來支撐,目前阿里通過aone產品來保證從日常到預發到線上的持續集成交付。

㈧ 海爾張瑞敏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就是使每個員工都成為市場中心,所有的管理者把手裡的權利全部讓度,包括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傳統企業也試圖分權,但是分來分去,還是在管理者手裡,現在管理者剩下的權力,就只是提供資源。朝著這個方向去做,也許就能達到德魯克所說的,21世紀的企業應當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

㈨ SOA和微服務架構的區別

SOA與微服務架構,在架構劃分、技術平台選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區別。

一、架構劃分不同

1、SOA強調按水平架構劃分為:前、後端、資料庫、測試等;

2、微服務強調按垂直架構劃分,按業務能力劃分,每個服務完成一種特定的功能,服務即產品。

二、技術平台選擇不同

1、SOA應用傾向於使用統一的技術平台來解決所有問題;

2、微服務可以針對不同業務特徵選擇不同技術平台,去中心統一化,發揮各種技術平台的特長。

三、系統間邊界處理機制不同

1、SOA架構強調的是異構系統之間的通信和解耦合;(一種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務架構);

2、微服務架構強調的是系統按業務邊界做細粒度的拆分和部署。

四、主要目標不同

1、SOA架構,主要目標是確保應用能夠交互操作;

2、微服務架構,主要目標是實現新功能、並可以快速拓展開發團隊。

參考資料

網路-SOA

網路-微服務架構

㈩ 去中心化都有哪些特點及內容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而每個區塊鏈都遵循統一規則,該規則基於密碼演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且數據更新過程都需用戶批准,由此奠定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
去中心化的特點:
去中心化首先體現在多樣化上,在網路世界不再是有幾個門戶網站說了算,各種各樣的網站開始有了自己的聲音,表達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愛好,這些網站分布在網路世界的各個角落裡張揚著個性。
去中心化其次體現在人的中心化上,去內容中心化成為趨勢,人成為決定網站生存的關鍵力量。以缺乏互動的個別人建站變成了以圈子的形式來聚合人才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即用戶為本,人性化。
去中心化的內容: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熱點內容
北京數字貨幣交易員 發布:2025-07-11 04:46:09 瀏覽:246
國外對元宇宙的積極探索例子 發布:2025-07-11 04:41:13 瀏覽:872
以太坊錢包地址在哪兒顯示 發布:2025-07-11 04:33:32 瀏覽:852
比特幣的上限真的不能改嗎 發布:2025-07-11 04:33:23 瀏覽:233
原價usdt 發布:2025-07-11 04:31:51 瀏覽:643
緬交所怎樣充值usdt 發布:2025-07-11 04:31:49 瀏覽:602
雲閃付是央行的數字貨幣嗎 發布:2025-07-11 04:31:11 瀏覽:748
uki元宇宙 發布:2025-07-11 04:30:34 瀏覽:703
司法區塊鏈為什麼用哈希 發布:2025-07-11 04:30:30 瀏覽:435
元宇宙系列虛擬幣有哪些 發布:2025-07-11 04:24:56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