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力變截面怎麼算
1. 結構力學請問這道題的軸力怎麼算
軸力---壓力為負、拉力為正
剪力--使桿段繞其體內任意一點順時針轉動為正
2. 使用截面法求求軸力時取矩的距離應該怎麼算,比如這個3桿對F點取矩,為什麼是這個式子
力矩=作用力乘以作用力至作用點的垂直距離。本題「作用力至作用點的垂直距離」就是F點到CD桿的垂直距離。【過F點作CD的垂線,F至垂足的距離就是「作用力至作用點的垂直距離」:由題中的幾何尺寸可知CD桿與水平桿件之間的夾角為45°,則作用力F3至作用點F的垂直距離=(8+12)/√2】
3. 工程力學,內力,截面法,CD段的軸力怎麼算
在CD之間的任意地方截一刀,然後保留上面一段、丟棄下面一段,在保留段的截面處代上一個力FCD,最後列平衡方程:
∑F=0,FCD-F2+F1=0,FCD=F2-F1=20-20=0(kN)
截面法四字訣(四個步驟):截、棄、代、平
4. 請問軸力圖的最大軸力值怎麼算 是把各個截面的軸力相加么
好像沒意義吧.彎矩圖、剪力圖、應力圖都有面積代表含義,軸力圖.我印象中是木有.
5. 各段軸力如何計算
AC段的軸力是-20kN,不是-10kN. 因為-10kN作用在C點,將AC斷開,取左部分為隔離體,只在左端承受-20kN的軸力,所以軸力是-20kN。同理可得CD段軸力-10kN,DE段軸力+10kN。
對於長細比較大的柱子,由各種偶然因素造成的初始偏心距不能忽視。隨著荷載的增大,側向撓度也加大,構件在發生壓縮變形的同時還發生彎曲變形,最後構件在軸向壓力和附加彎矩的共同作用下破壞。
首先是凹面受壓混凝土被壓碎,縱向鋼筋被壓屈向外鼓出,混凝土保護層剝落;同時凸面受拉,混凝土產生水平裂縫,側向撓度急劇增大,柱子破壞。
(5)軸力變截面怎麼算擴展閱讀:
配有縱筋和箍筋的短柱,在軸心荷載作用下,整個截面的應變基本上是均勻分布的。當荷載較小時,混凝土和鋼筋都處於彈性階段。隨著荷載的繼續增加,混凝土側向變形增大,截面邊緣纖維應力首先達到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柱中開始出現微細裂縫。
之後由於鋼筋的彈性模量,大於混凝土的彈性模量,鋼筋的應力增長很快,柱縱筋應力首先達到鋼筋抗拉強度而被壓碎,柱中開始出現微細裂縫。
6. 軸力的計算
用節點法計算桁架軸力:
一個節點方程可求兩個未知力,一般從支座節點開始,依次進行。對於某節點去掉桿件沿桿件方向代之以力,可統一假設為拉力(求得力是負值就表示是壓力),分別列出X、Y向的平衡方程(各力分別向X、Y向投影代入平衡方程):
∑X=0
∑Y=0
具體形式可能如下式:
F1cosA+F2cosB+acosC=0
F1sinA+F2sinB+asinC=0
式中a表示已知力,F1、F2表示未知力,解方程組可得未知力F1、F2,正值表示拉力,負值表示壓力。
7. 材料力學求軸力
用節點法計算桁架軸力:
一個節點方程可求兩個未知力,一般從支座節點開始,依次進行。對於某節點去掉桿件沿桿件方向代之以力,可統一假設為拉力(求得力是負值就表示是壓力);
分別列出X、Y向的平衡方程(各力分別向X、Y向投影代入平衡方程): ∑X=0 ∑Y=0 。
具體形式可能如下式:
F1cosA+F2cosB+acosC=0 F1sinA+F2sinB+asinC=0
式中a表示已知力,F1、F2表示未知力,解方程組可得未知力F1、F2,正值表示拉力,負值表示壓力。
(7)軸力變截面怎麼算擴展閱讀
彎矩圖的繪制主要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要准確畫出曲線的形狀。即確定彎矩圖的圖形特徵:二是確定曲線的位置,即在已知曲線的形狀、大小之後確定平面曲線的位置,這就要求先確定曲線上任意兩點的位置,此處所指兩點的位置即指某兩個截面處的彎矩值。
彎矩圖的繪制主要指完成以下兩項工作:
(1)確定圖形特徵及特徵值;
(2)得出某兩個截面處的彎矩值。
基礎:
1、熟悉單跨梁在各種荷載獨立作用下的彎矩圖特徵:比如懸臂梁在一個集中荷載作用下。
其彎矩圖的特徵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懸臂梁在均布荷載作用於全長上時,其彎矩圖為一個曲邊三角形等。單跨梁在一種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圖。
2、桿件某段兩端點彎矩值的確定桿件某段兩端點彎矩值。
一般有下面三種情況:
(1)無鉸梁段:一般要先算出粱段兩端截面處的彎矩值。
(2)梁段中間有一個鉸:因已知無外力偶矩的鉸處彎矩為零,只須另算一處截面的彎矩即可。
(3)梁段中間有兩個鉸:這兩鉸處的彎矩都為零,可直接按簡支梁彎矩圖特徵畫出彎矩圖。
8. 求指定截面上的軸力和軸力圖
先配平(力),然後是向左的力/向上畫,向右的力/向下畫。
當然還要把圖上的結果抄一遍:
N3=2F(拉),N2=-F(壓),N1=F(拉)。
拓展資料
用節點法計算桁架軸力:
一個節點方程可求兩個未知力,一般從支座節點開始,依次進行。對於某節點去掉桿件沿桿件方向代之以力,可統一假設為拉力(求得力是負值就表示是壓力),分別列出X、Y向的平衡方程(各力分別向X、Y向投影代入平衡方程): ∑X=0 ∑Y=0 具體形式可能如下式: F1cosA+F2cosB+acosC=0 F1sinA+F2sinB+asinC=0 式中a表示已知力,F1、F2表示未知力,解方程組可得未知力F1、F2,正值表示拉力,負值表示壓力。
9. 軸力圖怎麼畫,需要計算過程,求求各位大神了
畫圖花了不少時間哦,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