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蘇州中心地鐵哪個站下
❶ 蘇州三號線能到蘇州中心嗎
蘇州地鐵3號線該線路為東西向,共經過高新區、姑蘇區、吳中區、工業園區4個行政區,起始於高新區的蘇州新區火車站,終點站位於工業園區陽澄湖半島南側的夷亭路,全長約45.2公里,設站37座。
❷ 從蘇州火車站到蘇州中心商場怎麼走
在蘇州火車站地下通道地鐵口乘坐地鐵,換乘一號線到東方之門站下車,下了車出了站口就是蘇州中心(東方之門)商城
❸ 蘇州地鐵一號線到金雞湖嗎
蘇州地鐵一號線可以到金雞湖,有兩個站點可到:
1. 如到金雞湖東:文化博覽中心站
2. 如到金雞湖西:東方之門站
❹ 從蘇州同里地鐵站到蘇州中心地鐵站怎麼走
同里古鎮需要坐公交725/735路到地鐵站,需要半個小時,你也可以打車10分鍾就可以到地鐵站,再換乘地鐵至蘇州火車站,約1個小時
❺ 蘇州工業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坐地鐵1號線在哪站下
去往「蘇州工業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坐地鐵1號線需要在「星河街站」或「南施街」下車即可。
(5)去蘇州中心地鐵哪個站下擴展閱讀:
蘇州工業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地址:工業園區翠園路151號工商大廈1-3樓(近旺敦路)
蘇州地鐵1號線(木瀆←→鍾南街)按里程計價:單程票起步價2元,最高價6元。計價方式為「里程分段、遞遠遞減」,即:起步價2元可乘6公里,6公里以上部分,6~16公里每1元可乘5公里,16~30公里每1元可乘7公里,30公里以上每1元可乘9公里。
蘇州地鐵1號線途徑站點如下:木瀆 → 金楓路 → 汾湖路 → 玉山公園 → 蘇州樂園 → 塔園路 → 濱河路 → 西環路 → 桐涇北路 → 廣濟南路 → 養育巷 → 樂橋 → 臨頓路 → 相門 → 東環路 → 中央公園 → 星海廣場(星海街) → 東方之門 → 文化博覽中心(國際博覽中心) → 時代廣場 → 星湖街 → 南施街 → 星塘街 → 鍾南街。
❻ 蘇州北站到蘇州中心坐幾號線地鐵
公交線路:軌道交通2號線 → 軌道交通1號線,全程約24.8公里
1、從蘇州北站步行約190米,到達高鐵蘇州北站
2、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經過12站, 到達廣濟南路站
3、步行約130米,換乘軌道交通1號線
4、乘坐軌道交通1號線,經過8站, 到達東方之門站
5、步行約290米,到達蘇州中心
❼ 地鐵1號線到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在哪一站下車
地鐵1號線到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是在文化博覽中心站下車,步行350米到達。
❽ 蘇州市中心地鐵在哪一樓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5
❾ 從北寺塔到蘇州中心坐地鐵怎麼走
從北寺塔到蘇州中心坐地鐵怎麼走?
在北寺塔站乘坐軌道交通4號線(開往同里方向)至樂橋站轉軌道交通1號線(開往鍾南街發現)至東方之門站下車即可到達蘇州中心。
北寺塔詳細介紹:
北寺塔塔東側是明萬曆中十年(公元1612年)重建的楠木觀音殿,是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建築。內有數十幅畫工精細、色彩調和、風格獨特的彩繪。
塔北碑亭置張士誠記功碑,是罕見的元代石雕。內容是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割據江南的昊王張士誠由反元面降元,宴請元使伯顏的場面。碑亭以北,是以平遠山水為意境的古典山水寺園,池面寬闊,山石空靈,俯視水中巍峨塔影,別有一番情趣。
北寺塔位於人民路652號,佔地1.3畝,1957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北寺塔為九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每層挑出平座、腰檐,底層對邊18.8米,副階周匝,基台對邊34.3米,塔頂與剎約佔1/5。塔高76米,重檐覆宇,朱欄縈繞,金盤聳立,峻撥雄奇為吳中諸塔之冠,登塔遠眺,可俯瞰蘇州全景。塔身結構由外壁、迴廊、內壁和塔心室組成。每層各面外壁以磚砌八角形柱分為三間,於當心間辟門。外壁、八角形迴廊兩壁及塔心方室壁上,均有磚制柱、額、斗拱隱出,自櫨斗挑出木製華拱與昂。迴廊轉角處施木構橫枋和月梁聯結兩壁,再以疊澀磚相對挑出,中央鋪樓板,墁地磚。廊內置木製梯級。第九層迴廊頂純用疊澀磚挑至中點會合。第八、九層塔心方室中央立剎桿,上端穿出塔頂支承剎輪,下端以東西向大柁承托。塔基分基台與基座兩部分,均為八角形石雕須彌座式。基台高1.34米,下枋滿雕卷雲紋。台外散水海墁較現地面低0.73米,基座高1.42米,邊沿距底層塔壁0.78米,束腰處每面雕金甲護法力士坐像三尊,轉角處雕卷草、如意紋飾。據考證,塔的外壁與塔心磚造部分,以及石築基座、基台,基本上為宋代遺構,木構部分則以後代重修居多。各層塔門過道上和塔心方室上的磚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構裝飾,結構復雜,手法華麗,第三層塔心門過道上的藻井尤為精緻。塔內磚砌梁額、斗拱、斗八藻井,頂層塔心剎桿,內檐五鋪作雙抄或單抄上昂斗拱,柱頭鋪作用圓櫨斗,補間用訛角斗,內轉角用凹斗,以及塔基須彌座石刻等,都是研究宋代建築的珍貴實物。
塔的四周尚存部分明清時期重建的報恩寺殿堂建築。位於塔東的不染塵觀音殿,俗呼楠木觀音殿,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三年,現存殿宇為明萬曆時重建,是蘇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殿為重檐歇山造,面闊五楹,進深五間,內四架,前置檐廊,檐高7米,四周檐柱為抹角石柱,內柱用楠木。
觀音殿南建有一長廊,陳列著目前國內最大的巨型漆雕「盛世滋生圖」也稱『姑蘇繁華圖」,長32 米,高昂2米.。塔後有罕見的元代石雕「張士誠紀功碑」。
塔北有古銅佛殿,藏經閣。古銅佛殿曾供銅鑄三世佛,單檐硬山造,觀音兜山牆,面闊七間,進深六間,五間為殿,左右盡間為樓,梁架、脊飾具有徽州建築風格。藏經閣為重檐歇山樓閣式,樓層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底層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原額梵香堂。塔東北有園,山石峭拔,水池縈回,亭榭廊橋各得其所,名為梅圃。至於塔南臨街的四石柱三間五樓木牌坊,三開間硬山頂門廳及貼磚八字牆,則是馬醫科申時行祠前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