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卡算力跟位寬有關系嗎
Ⅰ 顯卡位寬與顯存的關系。
顯卡位寬
和顯存沒有必然的關系,這兩個都是衡量
顯卡
性能的參考因素:
顯卡位寬指的是顯存位寬,即顯存在一個
時鍾周期
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還有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
顯存,也被叫做
幀緩存
,作用是用來存儲
顯卡晶元
處理過或者即將提取的渲染數據。如同計算機的
內存
一樣,顯存是用來存儲要處理的
圖形信息
的
部件
。
衡量顯卡性能的參考因素除了上面兩個之外,還包括
頻率
、
顯存帶寬
、流處理器。
頻率:頻率就是顯卡處理數據的速度,是與GPU交換數據的速度,單位是ns或MHz,1ns=1000/1MHz,顯存的頻率越快,通道的
數量
越多,可以同時處理的數據量就越大,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顯存帶寬:顯存帶寬是指
顯示晶元
與顯存之間的
數據傳輸速率
,以
位元組
/秒為單位。顯存帶寬是決定顯卡性能和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流處理器:流處理器就是
像素
渲染管線
和
頂點著色單元
,也有叫SP
單元
的,作用就是處理由CPU傳輸過來的數據,處理後轉化為
顯示器
可以辨識的
數字信號
,當然了,流處理器也是越高越好。
Ⅱ 顯卡位寬對顯卡性能影響有多大
1、位寬和顯存頻率決定數據的最大輸送能力.核心決定數據的處理能力.
2、顯卡核心比作加工車間,顯存容量比作貨品倉庫,而顯卡位寬比作連接車間和倉庫間的貨品傳送帶。顯卡核心的性能高低決定了其每個時鍾周期內所生產貨物,顯存容量的大小決定了貨物所能存儲/輸出的多少,充當傳送帶角色的顯存位寬決定了在每個時鍾周期內核心與顯存間傳遞貨物的多少。
Ⅲ 顯卡位寬有什麼用
作用是體現顯卡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對顯卡來說對性能的提高很明顯;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高帶寬則意味著系統的高處理能力;顯卡位寬影響著渲染等效果的好壞;位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
顯卡的顯存是由一塊塊的顯存顆粒構成的,顯卡總位寬同樣也是由顯存顆粒的位寬組成,顯存位寬=顯存顆粒位寬×顯存顆粒數。顯存顆粒上都帶有相關廠家的顯存編號,能了解到位寬,再乘以顯存顆粒數,就能得到顯卡的位寬。
(3)顯卡算力跟位寬有關系嗎擴展閱讀:
為了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得到更多顯卡匯流排帶寬,一般會採取兩種辦法。一是增加匯流排速度,比如INTEL的P4 CPU和塞揚CPU,一個是400匯流排,一個是533/800匯流排,在實際應用的效能就有了很大的區別。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增加匯流排的寬度,如果時鍾速度一樣時,匯流排的寬度增加一倍,那麼盡管時鍾下降沿同未改變之前是相同而此時每次下降沿所傳輸的數據量卻是以前的兩倍,這一點在相同核心但是顯存位寬卻不一樣的顯卡上,表現特別明顯。
Ⅳ 顯卡大小和位寬有什麼關系,哪個重要,128位、192位有什麼不同。。。
顯存位寬是指顯存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對於同架構的顯卡,顯存位寬越大越好。
但是對於不同架構的顯卡,顯存位寬不是一個衡量標准,過多的還是看晶元的性能,顯存位寬只是次要的信息。高端顯卡的顯存位寬都是很高的。
顯存大小和顯存位寬基本是成正比的,顯存越大顯存位寬就要越大,否則會導致顯存佔用高時通道阻塞導致顯卡運行不暢。
比如AMD
HD7950是384bit位寬,AMD
R9
380X是256bit位寬,即便HD7950位寬大於R9
380X,性能反而是380X高,因為晶元性能不一樣。
另外一種,像GT610搭配了2GB顯存,這個就是浪費了,因為其晶元本身和顯存位寬支撐不了2GB顯存全部用完時的畫面處理信息量。
Ⅳ 顯卡的位寬到底由什麼決定
顯存總位寬是由顯存顆粒的位寬組成,顯存位寬=顯存顆粒位寬×顯存顆粒數,所以你這個推論完全成立。但是市面上主流產品里很少看到512bit的顯卡,因為從技術層面來說顯卡位寬和顯存控制器是一體化的,受制於製造工藝、晶體管開銷、功耗、發熱量、晶元頻率、顯存頻率、成本等方面的考慮,512bit的顯卡最多隻是一種宣傳噱頭。
而且有資料表明,在現有40納米製造工藝下,位寬提升一倍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和其他開銷相比顯得過於非主流,或許28納米的時代才適合討論這個問題。
有一點我弄不明白的是,雙GPU核心的顯卡 每個GPU 核心的位寬是256bit 等於就是 256bit*2,這種構架和512bit相比不知道有什麼本質和性能上的區別。
Ⅵ 顯卡位寬與顯存的關系(專業人士來回答)
簡單來說顯卡看的主要參數有帶寬 你上面說的什麼公路啊車速啊 就是看帶寬 而這個帶寬取決於顯存頻率和位寬的.
你那個公式也是錯誤的 現在DDR3的等效頻率是 800*2這樣的
DDR5是800*4這樣的
所以DDR3的是 800*2*128/8=25.6G
而這個25.6G是帶寬 應該算是車速類的吧
然後現在的顯卡還要看SP單元 有多少SP 這個SP當然是越多越好了
有人說多少位的位寬,乘以2就是顯存的合適容量 在當今 這個也是不適用了
Ⅶ 顯卡與顯存 位寬的關系
其實這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網路上資料寫得很詳細,就不細說了
簡單的說一下,老的旗艦顯卡倒是位寬高,但是d3顯存,近年的顯卡都是d5顯存了,但是位寬一樣的情況下還得去對比gpu頻率和顯存頻率.
現在都是核心的時代了,選顯卡也比較簡單,首先確定自己的預算,然後去對比這個價位的顯卡哪個更強. 高位寬不一定強,價錢高也不一定強, 最好是確定預算內的顯卡型號後去看人家的測試數據最好.
還得說一下現在的顯卡性能越來越強,不能一味追求性能忽略了散熱問題.我在用迪蘭7870極致,採用7900系列核心的,號稱最強7870,但是散熱問題弄得不敢蓋機箱,還得拿個風扇對著吹,玩游戲那叫一個吵.有時寧可舍棄一點性能,選做工和散熱好的也是聰明的做法
Ⅷ 顯存位寬對顯卡影響有多大
顯存位寬對顯卡的影響
顯卡一直是電腦用戶最為關心的配件之一,特別是對於游戲發燒用戶來說,但對大部分普通用戶而言,在選購顯卡時,一般只看顯卡採用了什麼核心,以及顯存總容量的大小。可是,你是否關
注過顯卡的顯存位寬呢?事實上,顯存位寬也是大部分用戶了解比較少的地方,而他卻恰恰非常重要,因為要保證GPU的性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就需要足夠大的帶寬,就像一輛法拉利,一定要在賽道上才能發揮它的威力,如果跑在鄉間的土路上,我想連拖拉機都跑不過!因此,本文教大家如何通過判別顯存位寬來選購一款好顯卡。
一、顯存位寬的種類
顯存位寬是顯存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目前市場上的顯存位寬主要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種,人們習慣上叫的64位顯卡、128位顯卡和256位顯卡就是指其相應的顯存位寬。一般來說,品牌顯卡會在產品包裝盒或顯卡的PCB上標明顯存位寬大小(圖1),而一些小廠商為了蒙騙用戶,在顯存位寬甚至不會做任何說明。顯存位寬越大,性能越好,當然價格也就越高,因此256位寬的顯存更多應用於高端顯卡,而主流顯卡基本都採用128位顯存,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低端顯卡都採用64位顯存。
圖1,包裝盒上標明了256bit顯存位寬
二、判別顯存位寬的方法
提出顯存位寬這個概念時,也許每個人都會想到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如何判別顯卡的顯存位寬大小呢?我們知道,顯卡的顯存是由一塊塊的顯存晶元構成的,顯存總位寬同樣也是由顯存顆粒的位寬組成。按照這樣一個公式可以知道:顯存位寬=顯存顆粒位寬×顯存顆粒數。顯存顆粒上都帶有相關廠家的內存編號,可以去網上查找其編號,就能了解其位寬,再乘以顯存顆粒數,就能得到顯卡的位寬,比如筆者的FX5200顯卡採用的是8顆TSOP封裝顆粒,其編號為HY5DV281622DT-36,查閱產品說明書得知顯存顆粒位寬為16bit規格,那麼我們可以知道該顯卡的位寬應該是16bit×8=128bit。這是最為准確的計算方法,但該方法施行起來較為麻煩。下面教大家一個較為簡便的方法。
眾所周知,目前顯存的封裝形式主要有TSOP和BGA兩種,一般情況下BGA封裝的顯存是32位/顆,而TSOP封裝的顆粒是16位/顆。如果顯卡採用了四顆BGA封裝的顯存,那麼它的位寬是128位,而如果是八顆TSOP封裝顆粒,那麼位寬也是128位。如圖2的顯存採用了Hynix的-3.6ns的BGA封裝顆粒,該顯卡一共有8顆BGA封裝顆粒,說明該顯卡的位寬為256位。而圖3的顯存則採用了TSOP封裝的三星-4.0ns顆粒,該顯卡一共有8顆TSOP封裝顆粒,說明該顯卡的位寬為128位。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下的識別技巧,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情況,要做到最為准確的判斷,還是採用上面提到的計算公式比較准。其實,我們也間接的從圖2和圖3的對比中了解到了TSOP封裝與BGA封裝的大致區別
三、位寬決定帶寬大小
無論顯存怎麼改變,出發點都是因為對帶寬的不斷渴求,顯存帶寬一直是顯卡一個很難攻破的瓶徑所在,顯存位寬在另一個方面決定了顯存帶寬的性能,顯存帶寬是指圖形晶元與顯存之間一次可讀入的數據傳輸量,它是決定顯卡性能和速度的主要因素,其計算公式為:顯存帶寬=工作頻率×顯存位寬/8。以Radeon 9600和Radeon 9600SE為例,二者的顯存頻率都為400MHZ,Radeon 9600的位寬為128Bit,其帶寬就為400×128/8=6.4G/s,而Radeon 9600SE的位寬只有64Bit,其帶寬也只有400×64/8=3.2G/s。從這里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顯存位寬對顯存的帶寬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在相同頻率下,64位顯存的帶寬只有128位顯存的一半(理論上,相同頻率下的64位顯卡性能只有128位顯卡的一半),當遇到大量像素渲染工作時,因為顯存位寬的限制會造成顯存帶寬的不足,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傳輸數據的擁塞,速度明顯下降,這也就是為什麼Radeon 9600SE的性能無法與Radeon 9600相提並論的原因,所以大家在選擇顯卡的時務必要關注顯存位寬的大小。
四、透視顯存位寬的成本
大家稍加註意就會發現,市場上相同型號的產品,有的採用了128BIT顯存位寬,而有的顯存位寬卻只有64BIT,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般來說,名牌顯卡製造商會按照顯示晶元製造商的規定,採用符合規格的顯存顆粒來生產顯卡,但有的廠家為了賺取30~40元的差額,在製造顯卡時不按照廠家的規定,偷工減料採用低於規定的顯存顆粒製造顯卡,並美其名曰「為了廣大客戶的利益降價出售」,這樣的顯卡成本低,售價也會相對低一些,但是性能下降的差距太明顯,普通消費者不了解其中的內幕,一味選擇所謂的「高性價比」產品,拿到偷工減料之作還以為佔了廠商的便宜,沒想到卻中了商家的圈套,買到的產品往往是低價低性能的代表。
以NVIDIA的MX4000顯卡為例,MX4000市場上有64BIT和128BIT的兩個版本,但廠商還是主推64BIT的這個版本,原因很簡單,MX4000可依託16Mb×16bit顆粒低廉的價格去生產,比如一片採用8顆4Mb×16bit顯存顆粒,要生產一塊64MB的MX4000顯卡,它的顯存價格成本在14.4美元左右(假如按單顆1.8美元計算)。而換成4顆16MB×16bit顯存,顯存容量翻番而達到了128MB,但成本卻只增加了1.2美元。因此,鑒於成本的考慮,廠家可以用4顆16MX16bit的晶元生產出128M顯存的MX4000,或者4顆8MX16bit的晶元生產64M顯存的MX4000,但其顯存位寬都只有64bit,對性能影響很大,同時以128MB甚至256MB的顯存容量來作為其賣點。但如此一來,雖然可以提升顯存容量,但對於性能會帶來很大影響。
五、顯存帶寬在實際應用的表現
為了說明顯存位寬起到重要作用,我們做了一個這樣的對比測試(圖4),從測試數據表現來看,128bit顯存的FX 5200和9600標准版,都分別大幅領先於顯存位寬縮水的64bit顯存FX 5200和9600SE。而雖然核心架構先進,但Radeon 9600 SE的DirectX 8性能仍然遠低於Radeon 9200標准版,這更顯得顯存位寬的重要性。
我們還可以注意到,128bit顯存的顯卡性能並沒有達到64bit顯存的顯卡的兩倍,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里還要牽扯到另外一個位寬——系統匯流排位寬(Bus Width)的因素,因為無論顯卡的顯存位寬為多少,其系統匯流排位寬也只為32bit,也就是說無論顯卡的內部是以何種速度在運行,它實際上都是連接在一條32bit的主幹道上。因此128bit顯存位寬的顯卡性能也就沒有像理論上那樣達到64bit顯存位寬顯卡的兩倍,但是基本上依然有30%以上的性能差距。所以在價錢允許的情況下,顯存位寬當然是越高越好,選擇一塊高顯存位寬的顯卡也就成了必然的事了。
Ⅸ 顯卡位寬與 顯示器尺寸有關嗎
你好,二者沒有關系。顯卡位寬是顯卡性能的一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