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社交媒體應用
⑴ 社交電商是什麼具體有哪些模式
簡單地說,就是在互聯網上,通過社交關系進行電子商務活動。
社交電商的本質是零售
社交電商既屬於電商,又是一個全新的物種,以往傳統的游戲規則不再適用了。社交電商將商品、信息和用戶三者真正連接起來,讓電商銷售終端無處不在,連通消費者生活的所有角落。
從運營維度上可分為:
A.100%自營型社交零售平台。
B.開放型社交零售平台(純第三方入駐貨源)。
C.混合型社交零售平台(既有自營,又有第三方入駐貨源)。
從貨品維度分為:
A.跨境商品社交零售平台。
B.綜合商品社交零售平台(跨境+國產)。
C.國產商品社交零售平台。
社交零售並非中心化的零售平台型生意,而是去中心化的零售渠道生意。
跟傳統線下實體零售一樣,社交零售的基本盈利點仍然是商品的渠道分銷利潤。只不過線下是實體店面作為渠道載體,而社交零售是以個體自然人作為渠道載體,而且用互聯網技術升級了渠道運營系統,提升了渠道運營效率。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它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商業模式。
⑵ 如何理解電商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摘自:YiShop電商系統
眼下中國最好的電商都是「中心化」模式。所謂中心化模式就是一個電商平台集中了所有商家和眼球/流量,成為消費者購物的第一入口。消費者通過這個入口找商品,平台通過這個入口做利益分配,雁過拔毛。
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在這兩年炒的沸沸騰騰,高潮出現在去年十二月張小龍詳細闡述微信公眾平台的八大觀點,其中一點是說「微信要打造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統,不會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台方、第三方」。
⑶ 社會化媒體營銷具有哪些特點
社會化媒體營銷的特點就是:
1、炒話題,製造事件,這樣就可以造成較大的關注效應,提高知名度;
2、借勢,追熱點,四兩撥千斤;
3、因為信息傳遞的源頭發生了變化,信息的質量及真偽都良莠不齊。所以,內容為王的概念被了出來。用內容去獲取關注及持久地品牌互動。
社會化媒體營銷就是利用社會化網路、在線社區、博客、網路或者其他互聯網協作平台和媒體來傳播和發布資訊,從而形成的營銷、銷售、公共關系處理和客戶關系服務維護及開拓的一種方式。一般社會化媒體營銷工具包括論壇、微博、微信、博客、SNS社區、圖片和視頻通過自媒體平台或者組織媒體平台進行發布和傳播。
(3)去中心化社交媒體應用擴展閱讀
優勢
第一,準定向目標客戶。
社交網路掌握了用戶大量的信息,拋開侵犯用戶隱私的內容不講,僅僅是用戶公開的數據中,就有大量極具價值的信息。不只是是年齡、工作等一些表層的東西,通過對用戶發布和分享內容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判斷出用戶的喜好、消費習慣及購買能力等信息。
第二,社會化媒體的互動特性可以拉近企業跟用戶的距離。
互動性曾經是網路媒體相較傳統媒體的一個明顯優勢,但是直到社會化媒體的崛起,我們才真正體驗到互動帶來的巨大魔力。在傳統媒體投放的廣告根本無法看到用戶的反饋,而在網路上的官方或者博客上的反饋也是單向或者不即時的,互動的持續性差。
⑷ GAP如何應用社交媒體
在新興巿場更如攻城佔地,單是中國巿場,短短三年時間內已經開了五十家分店,成績有目共睹。到底它做對了什麼,令顧客重新擁抱這個品牌,又可以在眾多競爭對手(ZARA, H&M等)中脫穎而出,交出這么亮麗的業績? Gap Inc.的多品牌發展模式 總結各項報導,在Chief Executive, Glenn Murphy的管理下,GAP做了幾個重要的決定。 在紐約設立全球創意中心(global creative center),重新整合產品設計、巿場推廣和顧客體驗,在產品未設計出來前已經充分考慮如何營銷以及消費者在各touch points的體驗。 重新肯定GAP作為美國精神的核心價值。CMO, Seth Farbman初上場時打造的」1969: L.A. and Beyond」活動,以牛仔(Denim)系列的創作重溫了GAP 1969年時的人、事和設計理念等,深化本土和美國夢的價值觀。對於GAP在新興市場的擴張,「美國夢」和「美國精神」更加被強調又強調,是品牌 differentiate其他競爭者的一大板斧,更是GAP在新興市場可以快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重新擁抱時裝潮流。潮流並不單由品牌創造,GAP的活動整合時尚潮流的群體、影響以及利用社交媒體將消費者變成內容創造者,為品牌打造口碑,深化「GAP=時尚」的形象。 重組生產鏈,將產品設計到上架的時間縮短1/3,快速響應「顧客」口味的變化以及減低庫存的壓力。 多品牌管理,由平民品牌(Old Navy)到奢侈品牌(Intermix),發揮各品牌在各自市場的優勢,再配合不同的商業模式(例如outlet/franchises等 ),在不同市場攻城略地。 重視顧客體驗,尤其用戶在實體店和網購的交互體驗。目前網上銷售佔了GAP整體銷售額的14%,趨勢已形成。GAP投資了不少在促進後台信息的透明化、網購信息的呈現以及改善物流作業和信息交流。他們相信用戶在實體店和網購的交互體驗得到改善,有助網上銷售,也有助實體店改善庫存積壓的問題,達到貨如輪轉的目的。 三方面重新凝聚顧客:Social + Digital + Consumer Experience 在營銷方面,GAP又是如何重新擁抱時裝潮流呢?對面日漸老化的品牌和主要消費群(GAP的平均顧客年齡是39歲),它又如何使得消費者重新接受GAP的呢?另外,面對青年一代的消費群(millennials),GAP又是如何和他們溝通和互動,甚至促進他們消費的呢? 作為GAP的 Global Lead, 負責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策略與媒體創新,Tricia Nichols在一個論壇上談到GAP如何促使母親們和品牌(GAP Kids和 Baby Gap)互動,協助傳達品牌信息時,透露了一些做法。另外,GAP的CMO, Seth Farbman也在不同的場合,總結過一些經驗。再加上負責數字和社交媒體的全球指導Rachel Tipograph的分享和其他的媒體報導,我總結出「Social (社交)+ Digital(數字) + Consumer Experience(消費者體驗)」這簡單而有效的策略,並分析和整理出以下幾招: 1. 回歸品牌創立時的價值,重燃顧客熱情 GAP的平均顧客年齡是39歲;雖然品牌老化、顧客也成為中年的消費者了,但他們的購買力沒有消失,只是需要再次激發他們的消費熱情而已。GAP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重溫GAP當時創立的人、事和設計理念等,深化主消費群和品牌的情感,例如Seth Farbman一上場時推出的」1969: L.A. and Beyond」活動,就重溫了當時創立牛仔服飾潮流的人和事,非常觸動人心。另外,他們還專門找人到位於洛杉磯Denim工作室的設計師和采購員,訪問他們,拍攝他們的工作情況和感受,將員工放在這次活動的中心,甚至在GAP的店中也放有設計師的相片以他們的感言。一如Farbman在訪問中所言,社交媒體改變了企業和顧客溝通的方式,由單向走向雙方,而且要「Less Corporate」,要「Real、True和Authentic」,以這次」1969: L.A. and Beyond」活動為例,完全突破以往GAP的做法,開始實驗這種開放性的互動和宣傳。另外一方面,GAP不定時重推當年引領潮流的產品,例如卡奇其系列(khakis)等,強化行業領導形象之餘,也重燃主要顧客群的購買熱情。 2. 引導優秀的內容創作者為GAP創造口碑,以「真實」吸引消費者 GAP善於通過網上平台鼓勵和引導優秀的內容創作者自發的為GAP創造內容。在放大online buzz和經營口碑方面,執行的出常出色。 案例:「Be Bright」,傳遞正面的價值 去年「Be Bright」為主題的大型活動, GAP通過「Styld.by」企劃案和六個與時裝和時尚生活為主體的網站包括Refinery29、WhoWhatWear、FabSugar、 Lookbook、Rue 和MOG合作,鼓勵在它們的博客以自己的時尚觀點為GAP的產品例如Always Skinny Cropped Jean、Broken-in Straight Khakis等建議時尚配搭。以Refinery29為例,就邀請了四位博客參與「GAP Styld.by」的創作。由於這些平台擁有眾多對時尚有興趣或有心得的用戶,加上流瀏量強勁,參與者又有不少粉絲,GAP的online buzz一下子增強了許多,也成功帶動網上銷售。 Pinterest 上的 Styld.by 板 為甚麼選這幾家網站合作呢?先讓我們來看看Refinery29的介紹,就可以比較容易了解。Refinery29是提供城市導讀服務,最初以介紹在傢具、音樂、時尚和設計領域的優質但冷門的品牌為主,吸引了不少對時尚有相當品味的用戶,之後慢慢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一家每月獨立訪問550萬次(公司內部數據)的公司,每月1,000萬訪客,月度8,000到9,000萬次頁面瀏覽,而且使用者高度集中(Demographic concentration),用戶的輪廓清楚(以28-34歲的女性為主,佔了近85%),GAP和它合作顯然可以影響到這些目標群眾,達到創造口碑的目標! Refinery29 PS: Demographic concentration 是PandoDaily 作者Bryan Goldberg 提出的一個觀察網站的指標,建議估算一個網站的投資價值時除了要看網站流量,也要了解用戶demographic profile的集中度,並不是流量越多越好。 3. 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令內容創作者創造更有爆炸力的原創內容 「Be Bright」Campaign藉助平台的力量,利用Blogger(內容創作者)創造口碑,結果非常成功。如何鼓勵Blogger創造出更具爆炸力的內容?如何引導內容創作者的創作方向?甚至鼓勵一般人們成為內容創作者?GAP和Diane von Furstenberg (DVF)品牌的第二波合作系列做了這個嘗試。 案例: DVF×GAP :人人都可以做攝影師 DVF×GAP :人人都可以做攝影師 借著上一次合作的成功,DVF和GAP於今年四月份再次合作,推出新的GapKids 和babyGap系列。這次他們找來為拍照App提供SDK的Aviary,為這個系列開發一個名叫「DVF×GAP「的mobile editing suite,裡麵包括相框、濾鏡、貼紙各種和這系列服裝配合的玩意。為什麼找Aviary合作?因為原來很多受歡迎的拍照Apps(例如Muzy、Tango, PicStitch等)都是用Aviary的SDK來開發的,借力它可以讓一眾用戶直接使用「DVF×GAP」,不需要另外學習或下載另一套新的拍照App。此外,只需一點宣傳,就可以讓購買了GapKids× DVF等系列的父母,拿起手機、下載DVF×GAP,幫他們的子女拍攝沙龍並分享給朋友們(一般這些拍照App都有社交媒體分享功能)。這招非常高明,找Aviary而不是找拍照App,通過它可以以一個格式供所有Apps使用,省下不少開發成本。另外,不用吹灰之力,將購買GapKids x DVF的消費者變成內容創作者,為新系列創造口碑,厲害! 4. 鼓勵人們以「樂觀主義」、「個人主義」和「民主」等GAP的品牌核心價值創造內容 有歷史的品牌一般有一些圍繞著品牌的文化和價值。品牌以此為橋梁,配搭不同產品和主題,和消費者互動,從而影響和加深他們對品牌的認知和歸屬感。「樂觀主義」、「個人主義」和「民主」是GAP的價值體系,GAP在和消費者互動溝通、建立互信的聯系,並鼓勵他們傳遞這些正能量。在目前美國人們最需要重新振作時,需要的正是這些正面的價值觀。
⑸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將對互聯網有何影響
談論區塊鏈,就像90年代的人們談論互聯網。誰也不知道互聯網會帶來如此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就如同現在,沒有人能夠說明區塊鏈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切都方興未艾。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去了解它,不斷去思考,不斷去嘗試。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也許在那時發揮真正的價值,對人類社會共同的互聯網巨頭進行監控和監督,也就是說在需要對社交網路,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巨頭的重大事項進行投票決定時,區塊鏈技術是最佳的選擇。因為這是防止投票被大規模控制的唯一方式。
對這種中心化的一個反應是對大型互聯網公司施加政府監管。這種應對措施的前提是假定互聯網與過去的通訊網路如電話、廣播和電視網路相似。但過去基於硬體的網路卻與基於軟體的互聯網不同,一旦建立了基於硬體的網路,它們幾乎不可能重新改寫,但基於軟體的網路卻可以通過企業創新和市場力量進行重新改寫。
去中心化是一個通常被誤解的概念。例如,有時候有人認為加密網路提倡和贊揚去中心化的原因是為了抵制政府審查制度,或者是因為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但是這並不是去中心化的主要價值。
讓我們來看看中心化平台存在的問題。中心化平台遵循著一個可預測的生命周期。當它們開始運行時,它們會盡一切努力來招募用戶和第三方人員,如開發者、企業和媒體組織。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們的服務更有價值,因為平台(根據定義)是具有多方面網路效應的系統。隨著平台採用呈現 S 曲線增長,他們對用戶和第三方的影響也在穩定上升。
當他們到達s-曲線的頂端時,他們與網路參與者的關系降低到接近於零。而中心化平台想要繼續增長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從用戶中提取數據,並在受眾和利潤方面與對手競爭。
這方面的歷史例子有:微軟對網景、谷歌對 Yelp、臉書對 Zynga, 推特對第三方客戶端。操作系統如 iOS 和安卓表現得更好,盡管仍需繳納30%稅款,但出於看似任意性的原因拒絕應用程序,並隨意納入第三方應用的功能到自身平台。
對第三方來說,從合作到競爭的轉變就像是一種誘餌。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優秀的企業家、開發商和投資者都開始對在中心化平台上進行創建變得謹慎起來。我們現在有幾十年的證據表明,這樣做最終會令人失望。此外,用戶只能任由平台來收集自己的數據,沒有任何辦法能夠保護自己的隱私,而中心化平台又經常發生因為安全漏洞而遭到攻擊的事件。中心化平台存在的這些問題在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
互聯網是完全基於軟體的網路,由一個相對簡單的核心層組成,連接數十億個完全可編程的計算機。軟體只是人類思維的編碼,因此具有幾乎無限的設計空間。連接到互聯網的計算機大體上可以自由運行其所有者選擇的任何軟體。無論你想到的是什麼,只要有合適的激勵措施,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可以說,互聯網架構是技術創新和激勵設計相交融合的平台。
現在互聯網仍處於發展初期,在首次引入比特幣以及以太坊時提出,底層的互聯網協議將在未來幾十年內通過加密演算法重新改寫。分布式網路融合了前兩個互聯網時代的最佳特徵,通過社區式管理和去中心化的網路,其功能最終將超過最先進的集中式服務。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⑹ 什麼是社交電商
創業開始了,有不錯的產品,但如何快速的營銷呢?這次,麻博士主要和大家談談集客式營銷和推播式營銷。
集客式營銷是指,在網路時代,你需要投入目標內容來將消費者吸引或拉入到你的網頁和社交渠道,以令人信服的內容和價格來建立受眾群。換言之,你希望自己在網路上「被發現」,並通過自身的權威性、內容和價格來留住這些受眾。
懂得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也是互聯網創業生存必備的技能,以前我們都說「智商」,後來又熱捧「情商」現在悄然興起了一種「商」,叫「器商」,就是懂得尋找到得力的工具,並且充分利用這種工具變現的能力。麻博士點到為止,其餘大家腦補吧。
當然,這只是其中拓客的一種方法,到貼ba,論壇里裝著自己很厲害的樣子,建立權威,再引入到社交中來,也是經常用到的辦法。
⑺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社交,會顛覆現有社交網路嗎
目前的社交網路是中心化的結構,由用戶創造內容,由社交網站設定規則、存儲內容、分發內容。用戶之間的交互通過中心化的社交網路實現,利用社交網路進行人際關系的溝通與維護、獲取朋友動態、熱點內容等信息,而作為服務提供方的社交網路則掌握了用戶產生的數據,並通過分析這些數據,進行精準的廣告推薦,從而獲益。
本來無可厚非,但這也引起了一部分用戶的不滿,尤其是對自己的隱私安全敏感的用戶。
為了讓社交網路控制權從中心化的公司(如等)轉向個人,創業者想到了區塊鏈的技術,試圖通過區塊鏈實現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轉變。
全新的社交媒體平台開始萌芽了:利用區塊鏈分布式技術構建平台,讓用戶自己控制數據。
如何理解區塊鏈社交網路?
區塊鏈從技術上是一個分布式賬本的解決方案,不可篡改記錄,保證了真實可信。但是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可信任的無中介網路平台。而運用到社交網路上,就是可信任的點對點的對等社交平台。以色列特拉維夫有一家名為Synereo的公司,試圖挑戰中心化社交網路現狀,挑戰的方式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形成點對點網路。
Synereo社交網路跟Facebook和Twitter剛好相反:
一是無法記錄、存儲任何個人信息;
二是不會向用戶推送精準廣告。
Synereo社交網路允許用戶在自己設備上運行節點接入網路,節點與節點之間實時互連,用戶信息以加密形式存儲在網路節點上,形成一個分布雲。按照區塊鏈技術,數據是冗餘存儲,數據只有掌握了秘鑰的人才能查看。網路會向做出存儲和算力貢獻的用戶提供補償。此外,也會向創建和維護內容的用戶提供獎勵。
通過這樣的方式,它建立了跟傳統社交網路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把用戶資料和信息的控制權歸還給個人,並為有貢獻的用戶提供激勵。這樣的模式一是保證了個人數據安全,二是通過系統機制刺激大家做更多的貢獻。網路在這個時候,不再是中央樞紐,而是單純的平台,一個用戶完全可以點對點進行交互的平台。
這就是Synereo的創始人Dor
Konforty 一直強調的,要創建一個「不通過收割用戶信息進行變現的社交網路」
。用戶之間的交互,比如發消息、發文章、發圖片、發視頻,都是點對點進行,用戶還可以發布收費的內容,並通過AMP(本地加密貨幣)收費。AMP是一種替代幣。
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平台還有Steemit、Yours。其中Yours更加專注,想做基於比特幣的內容創造者社交媒體平台。它的口號是很簡單:你負責創造或發現好內容,Yours負責幫你賺錢變現。(Yours
is a way to earn money by creating or discovering good content.
)
Yours的開發者StevenMckie曾在博客中寫到:互聯網自身就是網路,Yours的點對點網路是基於互聯網這個大的網路,它可以讓所有其他網路內容變現。Yours平台把內容控制權完全交給用戶自己,用戶可以創建頻道,獲得創作收入。
跟Syner使用替代幣AMP不同,Yours的變現貨幣採用了成熟的比特幣。
區塊鏈的技術讓沉寂的社交媒體創業開始有了新的希望。原來的社交媒體,主要是在交互層面的創新,比如Twitter的廣播式的信息發布,Snapchat的閱後即焚等。但今天的基於點對點的社交網路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它能夠成長成為主流社交網路嗎?
Synereo的CEO Dor Konforty對區塊鏈社交網路的未來非常樂觀。他認為由於區塊鏈社交網路的對等性,用戶可以更自由、更放鬆、更隨心所欲,比中心化的平台更有優勢。
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就是信息的分層化。因為所有的用戶都是點對點網路,用戶可以創建基於個人需求的不同身份的社交群組。比如同事、父母、同學、興趣等不同的身份網路。這樣不用擔心自己昨晚聚會照片會讓父母或者公司領導看到。誰可以看,誰不可以看操作非常方便。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點對點的社交網路對一些用戶有很強的吸引力,比如對個人信息隱私安全要求高、對商業化廣告反感的用戶。尤其是當用戶深入了解到Facebook和Twitter這些社交網路對於他們個人數據的使用方式,通過分析用戶偏好來推送廣告等。他們對於由自己控制,通過分布式網路來掌控個人的信息和內容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
但如果大多數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對於隱私和商業化持開放態度,那麼,區塊鏈社交網路會面臨瓶頸。用戶需求、使用場景才是驅動它發展的關鍵,技術是滿足需求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原來的平台上已經形成了慣性,讓用戶轉移的成本也非常高。
即使點對點社交網路希望通過獎勵措施來驅動發展,比如Steemit用戶在成功發布內容後可以獲得社區的加密貨幣Steem
dolloars,跟美元掛鉤的加密數字貨幣。Synereo的機制是獎勵給任何有貢獻的人,包括開發代碼、創造內容,甚至包括傳播內容的人。這一套激勵措施邏輯很完美,照顧到了各個貢獻者,但最終能否發展成為大的場景,不取決於這個激勵體系,而是核心的需求本身:是不是更高效,更有意思的社交網路。
總言之,基於區塊鏈的社交網路本質上就是去中介化,打破現有社交網路的規則。區塊鏈社交網路的前景取決於用戶對這個中介化是否介意,用戶對中心化控制、安全、隱私是不是真心介意,如果大多數人並不介意,那麼,區塊鏈社交網路本質上很難在短期內有所作為。如果很介意,那麼革命就要來了。一切取決於社會價值的變化,技術的變遷會起到加速或者延緩作用。
⑻ 社交電商有哪些模式和特點
社交電商是指通過社交網路平台,將關注、分享、討論、溝通互動等社交化元素應用到電子商務的購買服務中,以更好地完成交易的過程。
發展模式
1、平台型-對供應鏈跟流量兩個方面進行控制
這個模式比較的復雜,主要是對供應鏈跟流量來搭建一個平台,不過如果平台能夠把這兩點給一起做大的話,以後就會有很好的成長空間,而平台主要可以分成B2B2C跟B2C的平台。
2、導購型-只做流量,不提供供應鏈
在社交電商平台發展初期,利用好的內容來吸引用戶,然後再引導到其它的電商平台里,只把流量端控制好,供應鏈跟貨源不提供,而這種平台,就需要一個持續的優質內容的輸出,這樣才不會出現用戶的流失,最後把這些粉絲給轉化成消費者。
社交電商的特點
1---准確識別用戶
用戶細分,商家掌握用戶信息,精確分析,識別、挖掘、從而培養用戶購物行為,實現精準營銷
2---深度互動
社交電商具有鮮明的社交特質,通過人與人之間更深度的互動,以內容為載體,玩法為工具,有效提升現有用戶粘性,建立信任,提高用戶認可度和忠誠度
3---快捷傳播
通過社交行為快速傳播,實現人群裂變
分享好友
社交電商時代所以人都可以成為消費者和銷售者(雙重身份),為什麼呢?
因為在無中心化的社交電商流量場景中,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社交空間作為銷售場景,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數量的好友,以及在不同社交媒體平台的粉絲。
這對於商家意味著,在獲取流量和銷售的時候,要用分享經濟的思路,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碎片時間和自己的社交流量,通過分享帶動流量和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