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觀點採取本質特徵是去自我中心化

觀點採取本質特徵是去自我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2-01-23 03:37:20

⑴ 請運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觀點與埃里克森心理觀點來分析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表現並闡述有針對性的措施 急

皮亞傑把認知發展視為認知結構的發展過程,以認知結構為依據區分心理發展階段。他把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 (0-2歲左右)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步獲得了客體永恆性,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
2.前運算階段 :(2-6、7歲) 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其特點:(1)泛靈論。又稱「萬物有靈論」,兒童無法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識動機、意向推廣到無生命的事物上。例如幼兒園的草坪上樹上標著「別踩我,我會疼」小孩就會主動不踩小草。(2)自我中心主義。兒童缺乏觀點采擇能力,只從自己的觀點看待世界,難以認識他人的觀點。(3)刻板性。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例如幼兒園的小孩認為男孩就是穿短褲短頭發的,女孩就是長頭發穿裙子的。(4)思維的不可逆性。思維的可逆性是指在頭腦中進行的思維運算活動,能夠由前推後,但是卻不能由後推前。例如小明的哥哥是小亮,問小亮的弟弟是誰?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不知道的。(5)缺乏守恆。守恆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質特徵,所掌握的概念並不因某些非本質特徵的改變而改變。前運算階段的兒童認識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徵發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質特徵並不發生變化。皮亞傑藉助「質量守恆定律」測試小孩,發現不能守恆是前運算階段兒童的重要特徵。
3.具體運算階段:(6、7歲一1 1、12歲) 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他們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此皮亞傑認為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應多做事實性或技能性的訓練。而且這一階段的孩子理解規則和原則但是只能刻板的遵守規則,不敢改變。其中這一時期去集中化是這一階段兒童成熟的最大特徵。
4.形式運算階段 :(1 1、12歲及以後) 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思維特點如下:(l)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2)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假設一演繹推理是先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再系統地評價和判斷正確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設一演繹的方法分為兩步,首先提出假設,提出各種可能性;然後進行演繹,尋求可能性中的現實性,尋找正確答案。皮亞傑藉助「鍾擺問題」發現這一階段的兒童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思維具有了互補性和靈活性,也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

去中心化都有哪些特點及內容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而每個區塊鏈都遵循統一規則,該規則基於密碼演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且數據更新過程都需用戶批准,由此奠定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
去中心化的特點:
去中心化首先體現在多樣化上,在網路世界不再是有幾個門戶網站說了算,各種各樣的網站開始有了自己的聲音,表達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愛好,這些網站分布在網路世界的各個角落裡張揚著個性。
去中心化其次體現在人的中心化上,去內容中心化成為趨勢,人成為決定網站生存的關鍵力量。以缺乏互動的個別人建站變成了以圈子的形式來聚合人才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即用戶為本,人性化。
去中心化的內容: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⑶ 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劃分,具有「自我中心化」特徵的是

前運算階段的兒童,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⑷ 個體觀點采擇發展階段的特點

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
這樣的道路對自己要更有針對性。

⑸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自我中心是指兒童由於思維發展水平低而表現出的思維上的種種不足。指個體傾向於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去自我中心表現為,從不能區分自我與外界到擺脫對動作和直接感知覺的依賴,能夠區分自我與外界,能夠表徵他人的心理世界,獲得觀點采擇能力等。 在感覺運動階段初期,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表現為不能區分自身與外界,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地」的世界中,認識不到在他的感覺之外還存在更廣闊的世界。在感覺運動階段末期,隨著象徵性機能產生,兒童能夠區分自身與外界,這是去自我中心的表現。 在前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表現在表徵水平上。此時,兒童雖然對事物形成了表徵,但不能表徵他人的心理世界,所想所感總是和自己所想所感是相同的,不具備觀點采擇能力。 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後,兒童的思維進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現為能夠從多個維度來認識事物,能夠認識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即具備了觀點采擇能力。 因此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由低級向高級水平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去自我中心的過程。

⑹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家長的第一堂情商課,寶寶對周圍的認知是自學的能力,但是家長有計劃的互動是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
請用語言給寶寶描述,寶寶本身和環境其他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
從簡單的開始:開心,難過,害怕,平靜,生氣
然後再進一步的准確理解進階的情緒:悲傷,恐懼,友好
最後到一些高階的情感:尷尬,退縮,憤怒等
千萬記得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會懂得很多,寶寶不是從家庭教育就是從電視以及其他的社會教育中判斷分析自學。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預方法
2-3歲的孩子道理認知體系還不完整,對於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從無聊吵鬧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記住:千萬別和孩子生氣,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現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這一個階段寶寶主要的任務
(敲黑板,這是未來情商的源頭)
讓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區別,還有"你的","我的","他的"區別
這個可以從分享開始:
舉個例子,家裡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寶寶很開心,拿了一個比較小的蘋果送給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對,甚至是指責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是生活了這幾十年才積累起來的,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二三歲的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是非觀呢?
我們怎麼做呢?
請問寶寶:如果有人送蘋果給你,你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對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覺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蘋果送給你,你開心嗎?
寶寶想了下:不開心!
那你覺得小姐姐收到你給他的小蘋果會開心嗎?
寶寶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不開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開心呢還是不開心?
寶寶:我希望小姐姐開心!
那你覺得應該給老師大蘋果還是小蘋果呢?
寶寶:大蘋果!
當我類似的事件沖突的時候,請家長盡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讓寶寶從小就認知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這種"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訓練會是未來情商的基礎

⑺ 皮亞傑把兒童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

皮亞傑認為,所有兒童的心理都以確定不移的順序經過各認知階段發展。他把兒童心理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①感知運動階段(出生至2歲) 這時嬰兒只具有「感知運動性智慧」,開始協調感知覺和動作間的活動,還沒出現表象和思維;嬰兒開始能區分自己和物體,並進一步了解到動作與效果的關系等。
②前運算階段(2~7歲) 這時表象和語言的信號性功能出現,兒童能用表象和語言來描述外部世界,這大大擴展了兒童的智慧活動能力。但這個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守恆」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較突出。
③具體運算階段(7~12歲) 這時兒童有了具體運算能力,出現了「守恆」和「可逆性」。「運算」(operation) 是皮亞傑的智力成長理論的核心概念。所謂運算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變換信息的一種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這個時期兒童的運算還不能離開具體事物或形象的幫助。
④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這時的青少年已有形式運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謂「形式運算」,是「使形式從內容解放出來」,思維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實或事物的具體內容,而朝著非直接感知的或未來的事物的方向發展。如根據假設對各種命題進行推理,解決問題等。

⑻ 什麼是觀點采擇代表人物主要觀點是什麼

觀點采擇是指兒童推斷別人內部心理活動的能力,即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願望、情感等。觀點采擇的本質特徵在於個體認識上的去自我中心化,即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為此,個體必須首先能夠發現自己與他人觀點之間潛在的差異,把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區分開來。但是,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並不等於采擇他人的觀點,只有在區分的基礎上對他人的觀點作出准確的推測,才可以說是真正具備了觀點采擇的能力。觀點采擇能力是在廣泛的社會互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線索的刺激下發展起來的,對於兒童的個性社會性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一些當代的發展心理學理論家和研究者發展了皮亞傑有關兒童認知的觀點,提出了各種描述兒童觀點采擇能力發展的階段模型。主要有兩種理論模型:
弗拉維爾(Flavell)把兒童採納觀點時發生的一系列認知心理動作按照發生順序分為4個階段:1.存在階段。認知者評價他人有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態度、知識等)的可能性,兒童認識到對於某一事件或情景,人們彼此之間存有不同的觀點。2.需要階段。兒童認識到有必要對他人的觀點作出推斷,以便達到其人際交往的目標,說服別人,在游戲中獲勝等。3.推論階段。這一階段的認知活動包括除感知以外的所有心理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推論出某一特定情景中他人的觀點,即角色特性。4.應用階段。個體把自己推斷出的信息應用於隨後的行為中,如對別人說什麼,怎樣說等。
塞爾曼用「霍莉爬樹」的兩難故事研究了兒童的觀點采擇能力。塞爾曼根據兒童的反應,將觀點采擇能力的發展分為5個階段:階段0:自我中心的觀點采擇。兒童不能區分自己對事件的解釋和他們認為是真實的或正確的事情。階段1:社會信息的觀點采擇(約6~8歲)。兒童意識到別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觀點。階段2:自我反省的觀點采擇(約8~10歲)。兒童意識到,每個人都知道別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僅知道別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能夠意識到別人的觀點。階段3:相互的觀點采擇(10~12歲)。兒童能從第三者、共同的朋友的角度來看待兩個人的相互作用。階段4:社會和習俗系統的觀點采擇(12~15歲以上)。兒童認識到存在著綜合性的觀點,而且也認識到「為了准確地同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每個自我都要考慮社會系統的共同觀點。」

⑼ 怎樣理解區塊鏈技術中的去中心化特徵

重慶金窩窩網路分析如下:區塊鏈並不是一定是沒中心的,所謂去中心化,更多的意義在於建立多中心體系,以更好能夠克服原來各自中心的分散結構。

⑽ 皮亞傑認為心理特點是自我中心化的兒童處於什麼階段

處於前運算階段(2~7歲)

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皮亞傑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如下四個階段。

熱點內容
人類護膚品與元宇宙 發布:2025-08-15 23:28:19 瀏覽:257
eth百度貼吧凍結 發布:2025-08-15 23:25:52 瀏覽:516
國內投比特幣已 發布:2025-08-15 22:45:45 瀏覽:374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結合看未來 發布:2025-08-15 22:39:04 瀏覽:311
被挖比特幣 發布:2025-08-15 22:38:30 瀏覽:506
雲礦機銷售模式 發布:2025-08-15 22:34:07 瀏覽:185
eth新礦 發布:2025-08-15 22:28:13 瀏覽:692
通過heco轉賬到eth錢包 發布:2025-08-15 22:04:21 瀏覽:883
區塊鏈加密精靈游戲 發布:2025-08-15 21:54:20 瀏覽:726
百度元宇宙里邊 發布:2025-08-15 21:45:43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