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控制力差算心理問題嗎
⑴ 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差.
有很多很多的教育方面的專家都說過一句類似的話,就是要想孩子改正缺點,不是發現一個缺點批評改正一個,而是培養他更多的優點,當優點越來越多,孩子的缺點就無立足之地會越來越少的.
緊盯著孩子的缺點單靠批評是不能使孩子有所改善的.你應該緊盯著孩子的優點,多誇獎他多些情感交流,多說他的長處孩子才會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你每天說的關於他的這些缺點的批評話語,其實就是一種語言催眠,孩子潛意識中就會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好,於是自尊心水平就會下降.你換一種贊賞的語言來對待他,就是一種正性強化,孩子心中的自我形象就會越來越好,自尊心水平就會越來越高,而為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好形象,孩子會自覺地努力地去做到最好.
我覺得你的教育方法一定有問題,不管你承不承認,因為如果是正確的話,是不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的。
可能道理你說了千百遍,但是卻落不到實處,不管是罰還是賞。
如果做錯了一件事情,一定要讓孩子嘗到後果(比如取消孩子平時享有的一項福利和特權),如果做對了一件事也是(能增加某項福利或特權,但最好不要頻繁的物質獎勵,能輔以精神獎勵最好,不管是獎還是罰都不要太過頻繁,不要輕易的口頭許諾,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實現)。
罰可以是取消福利,賞可以是口頭贊揚,也可以是能實現的願望。
如果做錯了事,孩子只會聽到你的嘮叨卻不用付出代價和利益去承受;如果做對了事情,最終卻是願望難以實現,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對於事情的對錯都會失去興趣,轉為我行我素。
建議針對孩子的特性,找到有切實效果的賞罰方法,明確後果和責任。
⑵ 導致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是什麼
1、環境的影響
由於鮮艷的色彩、悅耳的聲響,小孩都喜歡看電視,尤其是卡通片。可是他們一進入學校,單調的課堂難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興趣,於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就出現了。在目前教育模式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建議在幼兒和兒童時期,家長少讓孩子看電視,尤其是充滿暴力的卡通片,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游戲和運動。
2、個人性格和氣質原因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靜。脾氣暴躁的孩子,常常行為不能自控。而這種情緒,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影響,如果父母脾氣暴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3、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
暴力式的管教,或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或過於溺愛等,都會導致孩子自控力缺乏,意志力薄弱。
4、父母的影響
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太重要了,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吵架,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耳濡目染,也就變得脾氣暴躁、缺乏耐心。俗話說得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都是通過模仿大人來習得常識,家長自己的自控力就差,孩子也不可能從家長身上學到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⑶ 孩子自控力差,脾氣暴躁,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流,經常說累是心裡問題嗎
孩子經常脾氣暴躁,可能和周圍的環境也有關系,遇到這種情況,作為家長,一定要靜下心來,慢慢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的性格能夠更加的陽光一點,性格孤僻的孩子,一般都是沒有很好的朋友,這個時候也要給孩子開發出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的興趣愛好,經常鼓勵她,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有所改善的!
⑷ 孩子自控力差愛沖動怎麼辦
像您說的這情況在當今的社會經常出現,那麼,孩子自控力差是怎麼回事呢? 一、家長過度溺愛。家長對孩子的縱容會導致孩子成孩子任性、專橫的性格,影響了自製力的培養。 二、孩子過度依賴家長。生活、學習全憑家長安排、依賴性強的孩子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自製力。 三、病理性原因——多動症。很多家長會誤認為孩子自控力差是孩子的性格和年齡小的,而忽略了孩子是因為受到了多動症這一病症的影響,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而無法控制自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會遇到來自社會的各種影響。自製力強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抵制誘惑,從而做出有利於自己和社會的判斷,而自製力差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在面對誘惑時,容易誤人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大多數孩子還是能辨別是非的,他們也知道什麼是好壞和對錯。然而,孩子一旦缺乏自製力,即使明明知道是壞事、錯事,他們還是無法阻止自己去做。這就要求父母們負起責任,及早培養孩子較強的自製力,讓孩子遠離危害,潔身自愛。 孩子自控差該怎麼做? 一、正常的自控力差 1、培養孩子獨立。家長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制定簡單的小計劃,並去執行,完成自己的計劃。 2、學會和孩子說「不」。不過分溺愛孩子,當孩子提出需求時,要求孩子完成任務來得到回報。 二、正確的治療方法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是由多動症引起的,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國內外調查發現患病率3%~7%,男女比為4~9:1。部分患兒成年後仍有症狀,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目前,多動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葯物治療和行為治療等。但是中葯療效不確切,見效慢,療程長,易損傷肝腎;西葯雖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毒副作用大。而行為治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方式,並不能徹底根治孩子的多動症。當前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是整合平衡療法,這種方法使用了遠紅外納米及生物磁療技術,通過調節大腦神經遞質的平衡,使多動症在根源上治癒,因為是外用貼劑,所以能夠避免內服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可用於治療有共病的患者如合並抽動症、焦慮症等。雖然說也有療程長這樣的缺點,沒有西葯那麼快速有效,但是總體來說,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同時在多動症的治療過程中,心理治療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並要長期堅持採取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幫助孩子早日擺脫多動症的困擾。另外,如確診孩子患有多動症,家長、老師要引起重視,不歧視,更不能打罵,通過對孩子的行為訓練和管理,讓孩子健康成長。
⑸ 孩子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是否屬於心理疾病
s***咨詢病情狀態:就診前提問:所患疾病:心理問題醫生:您好! 我的孩子8歲上1年級,平時上課經常做小動作,或是不聽(也可能聽不懂),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反映他注意力不集中,但在家看電視或是他有興趣的事情還是能集中精神的,有時逼得他緊了(主要是學習或經常打罵),還會出現部分抽動症的現象,如看手,轉頭(去兒童醫院看過,醫生說不是多動症),但是從近一年開始,由於學習的壓力上去了,我們也經常會體罰他,造成了他非常叛逆,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一有事不稱他心,他就扔東西,歇斯底里的叫,並不停打人,甚至少數情況下打自己,眼神也很嚇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哄也聽不進去的(在學校沒這種情況),每次要發作30小時以上,頻率也很高經常這樣,聽不得別人一點點不好的口氣,但發好了就恢復正常了,當然也不是每次不稱心都會這樣,有時候遇到不稱心的事也會發脾氣,但這時別人說的還是聽得進去的,能做讓步的互相妥協的,我想這也是我們家長沒耐心脾氣不好經常打他造成的吧,請問這是病嗎,需要看醫生嗎,還是只要我們控制我們的脾氣,給他營造溫暖的環境就可以緩解的,我非常需要您寶貴的建議,謝謝!
⑹ 小孩子自控力一般都差那是什麼意思
自製力
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自製力是堅強的重要標志。 與之相反是任性。對自己持放縱態度,對自己的言行不加約束。任意胡為,不考慮行為及後果及事態帶來的影響。
自控力
即自我控制.指對一個人自身的沖動,感情,慾望施加的控制.
自控力是一個人成熟度的體現.
沒有自控力,就沒有好的習慣.
沒有好的習慣,就沒有好的人生.
最有力量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
缺乏自控力卻在妄談成功,就像盲人在談論顏色
自控力是人在一步一步成長之後,在生活中耳濡目染,親身經歷後才會有的行為,小孩子沒有自控力,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經歷的東西太少,無法意識到自己應該控制自己。
⑺ 孩子做事沖動且自我控制能力差是不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的症狀主要有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任性而行.愛發脾氣,不服管教而且學習成績都不是太好。如你家孩子有了多動症,建議你帶他到正規醫院檢查。
⑻ 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自控力差是怎麼一回事兒?孩子靜不下心來學習,這其實和自控力差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可能存在注意力障礙。六六建議父母這時候要觀察孩子是否還有其他行為表現,活動過多是多動症的一種行為表現。
具體為經常顯得不安寧,手足小動作多,不能安靜坐著,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靜的場合擅自離開座位,到處亂跑或攀爬。難以從事安靜的活動或游戲,一天忙個不停。
輕微多動症的兒童只是學習上不能專心,不能主動學習,造成學習成績下降;行為上不能自控,表現不服管束,被人歧視。
重度多動症兒童則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難以讀完小學及初中。行為上惹事生非,干擾他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無自控力,易受到不良的外界因素影響和引誘,可發生打架斗毆、說謊偷竊,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當然,小兒多動並不等於多動症,家長們可以從一下幾點來辨別。
1、多動的孩子只是偶爾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對於感興趣的事能做到集中注意力,而多動症的孩子做不到;
2、多動的孩子雖然表現散漫,如上課做小動作、睡覺、說悄悄話等,但他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而多動症的孩子卻做不到;
3、正常兒童做快速、反復和輪換動作時,表現得靈活自如,而多動症患兒卻表現得很笨拙;
4、服用鎮定劑時,多動的孩子會表現的很安靜,多動症患兒則會表現出明顯的興奮、多動;在服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時卻是反過來的。
兒童多動症常見於學齡期兒童,但有70%的患兒症狀持續到青春期,30%~50%的患兒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目前,兒童精神科學者們普遍認為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影響終身的慢性疾病。
孩子4歲之前自控能力是比較弱的,在5歲之後能力慢慢形成,在12歲左右基本形成。在12歲之前,家長好好的培養孩子自控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會在完成作業中有所受益,在未來的成長中更會形成一種非常好的品質。
自控力體現在孩子對於自己的行為以及情緒的控制,對於自控力的掌握是孩子有意識的去進行控制,父母起到的只能是輔助的作用。
3個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
許多社交技巧需要自我控制
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品質時,表揚他們,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傾聽、知道何時及如何打斷、控制憤怒、完成任務後在匯報,所有這些都需要自控力。
學習責任
早晨的例行公事、家務和家庭時間表成為孩子們學習責任和自控力的機會。
責任就是在沒有人注視的情況下做正確的事情。負責任的回報就是獲得特權。如果他們能在早上特定時間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昨晚,他們晚上就有多玩半個小時玩具的特權。
適當的獎勵
當一個孩子因為完成了一項工作而得到獎勵,甚至是星圖上的一顆星或特殊待遇時,談談自控力。
外部獎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討論內部獎勵。或者獎勵的真正好處不是物質,而是自控力的建立。你要讓孩子非常有決心,每天早上都要起床。他會盡力顯示他的自控力。
孩子自控力差是怎麼一回事兒?如果通過以上方法,孩子自控力還沒有得到改善,一定要到專科醫院看醫生,早發現早干預!
⑼ 我兒子10歲了但自控能力很差請問怎麼辦
兒童由於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渙散,在學校上課時總是動個不停,不是東張西望,就是在坐位上動個不止,或者就去惹別人,影響別人學習,一節課就沒幾分鍾的安心時。在家裡,表現得更是「肆無忌憚」、「胡攪蠻纏」。
建議父母本身要為孩子樹立控制情緒的榜樣。許多孩子缺乏自控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父母沒有自控能力。可以這么說,每一個有情緒障礙的孩子背後,都隱藏著父母的一些心理問題。試想,一個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拿孩子出氣的父母,情緒自控的方法策略:
策略一:注意力轉移法。在孩子情緒不良時,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例如,當孩子心裡感到難過時,你可以引導他:「難過時可以找些使自己開心的事情來做。你現在願意看看電視還是出去玩玩?」引導孩子在兩種選擇中挑選一種,在挑選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得到了轉移。
策略二:延遲滿足法。當兒童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煩惱時,你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產生積極的思維:這一切都是暫時的,自己的需要過一會兒也會獲得滿足的。
策略三:自我意念控製法。鼓勵兒童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例如,讓幼兒在憤怒時默數「1、2、3……」或默念「我不發火,我能管住自己」,從而避免沖動行為。
⑽ 孩子的自控力不好,對他影響有多大
自控力是人們能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和沖動,較好地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的能力。一個人有了較強的自製力,就能夠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正視慾望、誘惑、困難等一切外部的刺激,較好地調節、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堅定不移地去實現自己確定的目標。孩子缺乏自控力對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一、孩子缺乏自控力的影響和表現
孩子在學業上的問題不過冰山一角,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在情緒、人際和生活上都缺乏競爭力。
1、他們情緒控制力弱,急躁,愛發脾氣,容易沮喪;
2、人際控制力弱,不合群,不能遵守游戲規則,容易受人影響;
3、生活控制力弱,不願等待和忍耐,無法控制慾望,無法實現目標.
科學研究證明了自控力好的孩子未來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2011年4月,美國一項關於兒童自控力的研究公布其結果,這項研究覆蓋1000名兒童,從出生一直追蹤到32歲,該結果表明:在兒童期就能顯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成人期極少成癮或犯罪,並比那些沖動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情能力
提升孩子情商九項上的任意一項能力,都需要系統的方法和足夠的時間,在此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如果指導家長創設一個情商支持性的環境。
1、適當地延遲對孩子慾望要求的滿足。如對於剛剛學步的幼兒,當他對某件玩具感興趣時,家長便可用那件玩具引導他學習獨立行走,即讓他在付出辛苦和努力後才得到玩具。
2、當家裡買回好吃的東西時,家長可為剛剛懂事的孩子規定一個吃零食的時間,即不到預定時間不準吃。
3、對上小學的孩子,可以給他們足夠的零用錢,但要求他們盡可能的節約和積蓄一些。
4、早起的時間,要求孩子自己將鬧鍾定時,而不是由家長來催叫。
5、在學習習慣(如回家後做作業時間的選擇安排等)、學習成績的期望及目標等,應在家長參謀下由孩子最後決定。
6、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在"無限制"的條件下能自己控制自己很少去看電視,那他將來肯定是很有希望的,且也說明這孩子的意志和心理素質很優良。
7、孩子們情緒波動是難免的,他們可以不管不顧的大哭大鬧一場,單事後家長應提醒他們盡快恢復正常。如果孩子一耍"小脾氣",就一兩天陰者臉,那就算不上有自控、自我調節能力了。
以上是孩子缺乏自控力的影響和變現,以及如何增強孩子自控力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