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去自我中心主義
『壹』 怎樣駁倒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
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是以一種單線思維方式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一切皆以自我為核心,遇事愛從個人角度出發,不能從全局看問題。
1。由於長期受父母的寵愛,事事拔尖,在班裡仍只考慮自己的存在,不顧他人的利益。
2.受到家庭虐待,大打罵,放任不管的孩子,往往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而忽視給予別人愛,只對自己的事情關心
3.一些不良個性品質也容易導致以自我為中心,諸如自負,愛好虛榮,依賴性強,內心空虛等都容易成為以「自我為中心」
4.受家庭或周圍環境的影響。父母或親戚、朋友中有這種自私的現象,必然會影響你。
5.要敢於突破「以自我為中心」,高明的人在面對人際沖突時,即考慮個人的利益,也要兼顧他人的利益體。
6.與「以自我為中心」做斗爭,不是要絕對地放棄個人利益,而是要學會兼顧多方的利益,不走極端,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的頭上,這樣就可以逐步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影響 每個人都有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意識,這是不好的,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系,影響到你的人生。如何改變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意識呢?自己的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功夫不負有心人,努力做到改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思想,也能做到為他人著想了。這樣的人才是成功的。 我們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存在著過於濃厚的自我中心主義觀念,凡事都只希望滿足自己的慾望,要求人人為己,卻置別人的需求於度外,不願為別人做半點犧牲,不關心他人痛癢,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恨不得讓地球都圍繞他的意願轉,服從於他。他們只要集體照顧,不講集體紀律,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卻不願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服從他人及集體。這種人強烈希望別人尊重他,卻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別人。總之,這些人心目中充滿了自我,卻唯獨沒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問題出在自我意識過濃,走向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或者說個人主義思想嚴重。 無疑,這種自我中心意識於他自己是極為不利的。這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也影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厭惡、瞧不起。由於一門心思都放在蠅頭小利的追求與意義不大的個人得失上,沒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因而也不可能擁有好的人際關系。試想想,誰願意與這樣的人長期合作共事或終生為伴呢?可能說,這種人到頭來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真是得不償失。
那麼,這些人如何才能逐漸克服這種自我中心意識呢?其關鍵在於改變自己的認識。首先要正視社會現實,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慾望與需求,也都有其權利與義務,這就難免會出現矛盾,不可能人人旭願。這就要求人人正視客觀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當然應該承認自我的權利與慾望的滿足,但也不能只顧自己,忽視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麼,事實上人人都不會有好日子過的。其次,從自我的圈子中跳出來,多設身處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並學會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第三,加強自我修養,充分認識到自我中心意識的不現實性與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學會控制自我的慾望與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滿足置身於合情合理、不損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礎之上。做到把關心分點給他人,把公心留點給自己。
『貳』 以自我為中心是什麼意思
以自我為中心就是以自己為中心主義,一切以自己為准。
根據自我中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我中心」,在倫理學方面與個人主義相似,與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更接近。
但更重要的區別在於,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
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說,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我」的意願。

自我意識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古老的熱門的話題,心理學的根本問題是「人是什麼」。在古代,哲學家們還不能把人的「自我」與意識活動區分開來,如柏拉圖認為「靈魂」既控制人的形體活動,是人的意識,又控制著靈魂自身,是人的「自我」。
真正心理學意義上的自我概念研究是從詹姆斯開始的,他把「自我」從意識活動中區分開來,將「自我」概念引入了心理學。
『叄』 自我中心主義的介紹
自我中心主義,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1806一1880)提出的概念。指嬰兒在判斷和行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與感情的強烈影響的傾向。嬰兒很難離開主觀感情去客觀地判斷與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關系等,他們主要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印象來推理和不注意對人的意圖而回答問題。皮亞傑把嬰兒這種來發展的思維特徵叫做自我中心主義。他還認為,嬰兒出生後,在十八個月的時候,就發生一種普遍的「脫離自我中心」的過程。這時兒童的身體、動作就必須參照其他一切事物,以形成對它們客觀關系的了解。

『肆』 什麼是「去自我中心」名詞解釋!
就是換位思考,不總是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問題。同樣的問題,假設自己是對方該怎麼想
『伍』 以自我為中心的叫什麼主義
不是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定義為意識決定物質,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你所說的以自我為中心應該是利己主義,屬於道德的范疇吧!
利己主義:
人總是做最能使他滿意的事,人的任何有意識的行為沒有不是這樣的。如果說人願意作自己滿意的事,這種願望是利己的願望,那麼所有的人都是利己的願望,正是這種願望在支配人的行動。
一件事對一個人有利還是不利,或有沒有利害關系,取決於這件事和這個人以及評判者用以評判利害的標准。評判利害關系可以是各式各樣的 焚例來說:如以健康為標准,則能增進一個人健康的事,對這個人是有利的。因評判者用的評判利害的標准不同,同一件事對同一個人可有不同的利害關系。
人的利己願望及在利己願望指揮下的利己行為,可以從利己的角度進行分類。雖然人的願望和行為是利己的,但其效果可能對別人有利,可能對別人有害,也可能與別人沒有利害關系。以對別人的利害關系作標准,利己可以分為:損人的利己、不損人的利已和利人的利己。不要以為利人的利己這樣的用語有矛盾,它的意義是十分確切的。一件對自己有利的事同時可以對別人有利,對自己有利與否,取決於自己;對別人有利與否,取決於別人。
以自我為中心應該是將利己的標准設置為一切為了自己
『陸』 什麼叫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為自我中心主義,根據自我中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我中心」,在倫理學方面與個人主義相似,與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更接近。
但更重要的區別在於,自我中心主義代表激進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視為虛假的情況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
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對「我」的思想的約束,而這一切都是可變的。簡單來說,自我中心主義主張完全自由,隨心所欲,沒有倫理約束,一切決定根據「我」的意願。

(6)什麼是去自我中心主義擴展閱讀: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
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實」的我。客觀自我中心主義否定通用定義的「我」,認為「我」亦是虛假的。
認為「我」的思想背後還有一個相對「真實」的我,然而這種所謂真實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實質存在。
客觀自我中心主義比主觀自我中心主義的分別是,前者更接近定義論,而兩者最重要的分別除了對「我」的定義之外,還有對「我思故我在」的態度。
『柒』 什麼是文化自我中心主義
你是學人類學的嗎?
文化自我中心主義,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常有一種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看成是最好的、優於他民族的傾向,並且將本民族、本群體的文化模式當做中心和標准,以此衡量和評價其他文化,常常敵視或懷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這是一個群體認定自己的文化才是最優勢、惟一正確的一種觀念或習慣,是一種具有濃厚的主觀價值的態度。
它的有利之處在於,增加同一文化圈內的民族認同感,減少沖突,對文化的穩定和傳承有積極作用。
它的弊端在於:1、容易產生偏見;2、使文化僵化,不能適應時代變遷;3、引起團體間的沖突;4、維持某些階級的即得現狀;5、造成社會孤立的情境。
『捌』 自我中心主義的心理學上
根據讓·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為和觀點上這現象稱為自我中心主義(或稱自我主義)。自我中心主義在對自己的觀點方面和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還有唯我論有相似的地方,可視為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方式。自我中心主義以自己為中心解釋世界和處理事情。其基本原則為「自我中心」。

